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山东省6个生产苹果县(市)的果园部分主栽品种和近年来引进的北斗、红富士等苹果新品种及M26等矮化砧木中主要潜隐病毒种类进行了木本指示植物鉴定。木本指示植物是苏俄苹果(R12740-7A)、光辉(Radient)、司派227(SPY227)和弗吉尼亚小苹果(Virginia crab)。检测方法采取双重芽接法,即被检品种的接芽嫁接在检测圃内实生海棠砧木的基部,约离地面5cm,其上3~5cm处嫁接指示植物的芽片。嫁接1周后检查成活率,未嫁接成活的再行补接;10天后剪除接芽上砧木部分,待被检芽生长到10cm以上时,剪除顶尖促使指示植物芽的生长,观察症状的出现和带毒率。…  相似文献   

2.
3.
苹果潜隐病毒的温室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苹果潜隐病毒在温室内的鉴定结果和所需时间。根据这一试验资料,可以把已知的三种苹果潜隐病毒的鉴定由田间改在16~27℃的温室内进行。从而,将在木本指示植物上进行鉴定所需的时间,由1~3年缩短到2~5周,鉴定结果准确、效果好。并初步选出Radiant(光辉)可以取代Spy227(司派227),作为茎痘病毒的指示植物。  相似文献   

4.
鉴定桃砧木对根癌病敏感性的叶圆片转化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志强 Sfal.  A 《果树科学》1996,13(3):145-148
以山桃、毛桃、Missouri和烟草为试材,以T2、2P和NCPPB1651三个根癌农杆菌菌系为病原,在离体条件下,研究建立了用叶圆片转化鉴定桃砧木对根癌病敏感性的探讨了光照和病原菌浓度对接种结果的影响,该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对桃砧木的感病性进行了评价,筛选抗性种质,并可鉴定病原菌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5.
新疆桃树上苹果锈果类病毒(ASSVd)的检测与全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英  牛建新 《果树学报》2008,25(2):274-276
在以往研究苹果和梨ASSVd的基础上,利用RT-PCR技术对新疆的桃树进行了检测,检测过程中首次发现桃树上有ASSVd类病毒的存在,利用RT-PCR技术分别获得了其全长序列,通过回收克隆测序,发现桃树苹果锈果类病毒基因组长为331 nt,将克隆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登录,获得了桃树上的10条ASSVd的序列登录号为:EU031477~EU031486。为快速鉴定桃树苹果锈果类病毒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不同桃品种田间抗流胶病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桃品种田间抗流胶病的鉴定赵密珍,周建涛,郭洪,俞明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210014)桃树流胶病是由真菌多主葡萄糖壳菌(Botryosphaeriadothidea)所致[1,5]。该病为害枝干,引起桃树主干、主枝、甚至枝条流胶,导致树势衰弱...  相似文献   

7.
桃褐腐病是果树上的常见病害,给桃树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发掘抗褐腐病种质资源,培育抗病品种在桃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建立了桃褐腐病离体鉴定技术规程,包含菌种获得、菌种鉴定、人工接种、抗性鉴定等主要技术关键点,并应用于105份桃种质资源的抗褐腐病鉴定,发现褐腐病抗性呈现正态分布,抗性较强的有11份种质。  相似文献   

8.
以山桃、毛桃、Missouri和烟草为试材,以T2、2P和NCPPB1651三个根癌农杆菌菌系为病原,在离体条件下,研究建立了用叶圆片转化鉴定桃砧木对根癌病敏感性的方法,探讨了光照和病原菌浓度对接种结果的影响。该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对桃砧木的感病性进行评价,筛选抗性种质,并可鉴定病原菌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9.
张丽杰  王强恩  周强  张才 《北方园艺》2010,(17):141-143
以桃叶卫矛的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消毒方法对桃叶卫矛离体胚萌发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佳消毒液及消毒时间。同时,选取不同培养基和激素浓度进行卫矛的离体胚培养最佳激素组合筛选。结果表明:不同的灭菌剂和不同的灭菌时间对无菌苗的萌发与生长有显著的影响;筛选出MS1/2+BA0.5mg/L+NAA0.2mg/L+蔗糖30g/L+琼脂7g/L的培养基为成熟胚萌发的最适培养基配比。  相似文献   

10.
辣椒种质资源对桃蚜的抗性鉴定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青 《长江蔬菜》2003,(1):41-43
温室苗期接蚜鉴定与田间鉴定结果表明,24个参试辣椒品种对桃蚜的反应不同,其中凉椒一号等4个品种对桃蚜表现为高抗;苗丰三号等4个品种对桃蚜表现为抗;超丰五号等8个品种对桃蚜表现为中抗;大羊角椒等4个品种对桃蚜表现为高感;保椒二号等4个品种对桃蚜表现为感。以高抗品种猪大肠和高感品种大羊角椒为亲本进行杂交,其杂交F1代对桃 蚜的反应表现为高抗(HR),F2代的抗虫与感虫植株分离符合3:1的比率,表明辣椒抗蚜性能够稳定遗传,其遗传方式为显性单基因控制的质量遗传。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SAUR(Small Auxin-UpRNA)基因家族成员在桃树(Prunus persica)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桃SAUR家族成员(PpSAUR)进行鉴定,对其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保守元件、进化关系及基因表达等进行分析,并对PpSAUR5功能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桃中共有80个SAUR成员,分为12个亚组,不均匀分布在8条染色体上;基因结构显示75个PpSAUR只有1个外显子,余下5个有2~3个外显子;通过分析不同树势(强、中、弱)桃品种的转录组获得18个与树体长势呈正或负相关的SAUR基因,这些基因对外源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处理响应不同。PpSAUR5对生长素与赤霉素均有响应,功能验证显示PpSAUR5转基因拟南芥幼苗叶柄、下胚轴及根较野生型长,且对NAA与2,4-D处理敏感性降低。研究结果表明PpSAUR5能够促进器官伸长。  相似文献   

12.
桃粉蚜在郑州春季发生规律与桃及其近缘种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郑州地区春季桃粉蚜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鉴定不同桃及其近缘种对粉蚜的抗性,旨在为桃粉蚜的科学预防和桃抗粉蚜育种奠定基础。【方法】从2月下旬开始,每隔5 d对种植在郑州果树研究所抗性鉴定圃内的桃种质及其近缘种进行粉蚜发生、发展和危害调查;同时于粉蚜发生期采集发生粉蚜的桃树新梢和叶片,对圃内各种质材料进行过量接种,7 d后评价不同种质的抗粉蚜特性。【结果】郑州地区桃粉蚜一般在每年3月上中旬出现,6月下旬以后开始大量减少,集中危害发生在4月下旬至6月上旬,有时持续到6月中下旬;桃粉蚜大发生时,新梢、幼叶及成熟叶片均受危害,被害叶失绿并向叶背对合纵卷,覆有白色蜡粉。27份不同来源桃种质均表现感蚜,抗性等级为4级或5级;18份桃及其近缘种质群体中‘榆叶梅1号’群体高抗粉蚜,‘蒙古扁桃1号’群体和‘四道岭野生李’抗粉蚜,‘贵州毛桃4号’群体中抗粉蚜,甘肃桃、山桃、光核桃、西康扁桃等其他群体易感粉蚜。【结论】明确了郑州地区春季桃粉蚜发生和危害特点,拓展了对桃粉蚜寄主范围的认识,鉴定到‘榆叶梅1号’‘蒙古扁桃1号’‘四道岭野生李’和‘贵州毛桃4号’等抗粉蚜种质。  相似文献   

13.
在北京地区,4月底至5月是桃细菌性穿孔病主要侵染时期。经调查,桃树幼嫩组织易受害,组织老熟后受害减轻;北京1号、京艳、八月脆、大久保、中华寿桃等品种发病较重。主要防治措施包括:合理整枝修剪,不过量施用速效氮肥,及时清园;春季桃树发芽前喷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谢花后每隔7~10天喷1次33.5%喹啉铜(必绿2号)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20%噻菌铜(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等药剂,一直喷到果实套袋为止。  相似文献   

14.
蔡明 《河北果树》1995,(2):42-43
硫酸锌石灰液防治桃叶穿孔病桃叶穿孔病是桃重要病害之一,对产量质量影响较重,为探索防治的较好药剂,经两年的防治试验,采用硫酸锌石灰液除治,获得较好效果。试验选用15年生山地桃树,管理水平较差,株行距2m×5m,1992年做了农药筛选实验,分别选用了O....  相似文献   

15.
柑桔木质陷孔病是世界柑桔生产上一种重要的类病毒病害,主要为害宽皮柑桔及宽皮柑桔的某些杂种.虽然我国此前未报道有该病的发生,但近年来应用分子检测技术在我国部分柑桔产区已检测到该病的病原.本文简述了木质陷孔病的发生分布、病原、致病机理及我国的研究进展,以期引起各级生产部门重视,并为该病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桃种间亲缘关系的SSR鉴定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通过正交试验,建立了桃SSR反应体系,对桃的6个种和扁桃进行了鉴定;对谱带进行数字化转换,用SPSS11.5中的Jaccard聚类方法对结果进行了聚类,发现桃亚属间普通桃与新疆桃的亲缘关系最近,陕甘山桃与甘肃桃间也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在相似系数小于0.589时,普通桃、新疆桃、陕甘山桃、甘肃桃4个种被聚为一类,与这4个种相近的为光核桃,其次为山桃,最远的为扁桃。  相似文献   

17.
郑平 《花卉》2012,(9):5-5
花叶木黎芦(Leucothoe Fontanesiana ‘Rainbow’)义名彩虹、垂枝木藜芦、花森藜芦等,是杜鹃仡科木藜芦属常绿灌木。株高1米左右,小枝拱形,红色丛生状。单叶互生,叶先端尖,叶表面有光泽,叶长10-12厘米,宽2-4厘米,倒卵形,革质,嫩叶浅黄、粉红至红色,有色斑,十分美丽。  相似文献   

18.
19.
从广东省桃蚜(Myz~petsicae)中,采集到两种虫霉目昆虫病原真菌,根据形态学鉴定,分别鉴定为普朗肯虫霉(Entomophthora planchoniana)和安徽虫瘟霉(Zoophthora anhuiensis),并对这两种真菌进行形态特征描述.普朗肯虫霉(E.plan-choniana)和安徽虫瘟霉(Z.anhuiensis)作为菜地桃蚜的虫霉目昆虫病原真菌为广东省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山东省桃褐腐病病原菌种群结构及其致病力差异,为山东桃褐腐病病原菌的多样性研究及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烟台、威海、临沂等地桃褐腐病样本,利用形态学鉴定、rDNA-ITS序列分析、欧氏距离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等技术手段,对桃褐腐病病原菌种类、致病力等进行分析。【结果】采集桃树叶片、果实、枝条褐腐病样品,通过组织分离获得41株桃褐腐病病原菌,这些菌株在菌落形态上存在较大差异,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分别鉴定为Monilinia fructicola、Monilia yunnanensis及Monilia polystroma,三者占比分别为80.48%、9.76%、9.76%。桃褐腐病病原菌菌丝生长速率为0.47~1.09 cm·d-1,UPGMA聚类分析证实,其生长速率可被划分为慢、中、快三大类。采用桃叶片有伤接种菌饼方法,确定桃褐腐病病原菌引起的病斑大小范围为0~2.32 cm,UPGMA聚类分析证实,其致病力可被划分为强、中、弱三类。桃褐腐病病原菌菌丝生长速率及产孢量与致病力相关性分析发现,相关系数r分别为0.297 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