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9年秋,古田县菇农在省外贸进出日公司和三明真菌研究所等有关科研部门的专家指导下,在总结段木香菇和菌砖香菇生产的基础上,采用木屑等为原料,搞袋栽香菇。开头由室内栽培,发现香菇形、色、味与段木香菇有差异。近三年来采取室内培育菌丝体,然后搬到冬闲田或房前屋后脱袋露地栽培,获得了速生高产的成效。本文着重介绍这种新栽法的优点,必备条件,生产工艺,管理技术等供各地仿效生  相似文献   

2.
6.栽培季节与菌种选择最佳栽培季节,通常在8月下旬至9月下旬,气温掌握在25℃左右进行接种较为适宜。但有的品种可延迟到10月接种,太早接种杂菌污染率高。接种后经过培育,到11月下旬之后就开始出秋菇,春节前长冬菇,立春之后长春菇。夏季气温高,香菇生产也告结束。香菇菌种,国内有以下三种类型: 低温型:春季出菇温度为5-18℃。如7401、7403、7912、7914等。中温型:春秋出菇温度为10-20℃。如Cr-01、Cr-02、303、Cr-20,河村507、菌兴358、8001、B-01、L-11、856、7402、7922、7925、7927等,株系较多。  相似文献   

3.
5.花菇培育花菇是香菇之上品,它菇盖肥厚,表面有许多裂纹呈明显的白色,肉质幼嫩,香味浓郁,经济价值较高。花菇多产于寒冬腊月,此时气候寒冷,菌丝生长缓慢,呼吸强度降低,所以出菇少、长得慢、产量少,往往供不应求。根据花菇形成的原理,进行人为地创造适宜的生态条件,促使寒冬花菇多增产,其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4.
2.菌筒转色及异常现象的处理脱袋排场后的菌筒,由于全面接触空气、光照和菌筒内营养成分的变化,以及露地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便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菌筒表面逐渐长出一层浓白色绒毛状的菌丝,接着倒伏形成薄的菌膜,同时开始分泌色素。开头白色略转粉红色,逐步变为棕褐色,最后形成一层似树皮状的褐色菌膜,这就是所说的菌筒转色,也就是“人造菇木”的形成。这种转色,通常在脱袋后,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需要12天左右结束,若气温低还得拖延3~5天。 A.菌筒转色期的管理:菌丝转色的深浅,菌膜厚薄,直接影响着香菇的产量和品质。转色适宜,菌筒表面形成一层棕褐色、  相似文献   

5.
(一)生长发育对环境的要求猴头菇为木材腐生菌,多雄阔叶树木上寄生,也能在倒木上腐生,分解木质素能力强。生长发育过程中对营养、温度、湿度、光照、酸碱度等均有一定的要求。人工栽培时,只要满足它在不同生长期的要求。就能达到速生高产,否则生长缓慢,发育停滞,甚至死亡等不良状况。其生活条件主要有: 1、营养:营养是整个生命过程的能量  相似文献   

6.
(七) 出菇管理五项技术措施菌袋经过室内发菌培养25天左右,菌丝生理成熟,便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也就是进入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猴头菇通常出现菌丝尚未走满袋,就开始现原基分化成子实体。因此要及时根据栽培方式,分别把菌袋搬到室内栽培房或野外荫棚畦床上。根据古田县成功经验,野外栽培比室内生态条件好,长菇速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福建省古田县首创竹荪生料栽培新生产线,接种后60天左右开采,比老法栽培提前半年以上采收,每10平方米当年可收竹荪干品2~3公斤,单产提高2倍,一次接种连收2~3年。卓洋乡余养彬种植70平方米,当年收干品14.2公斤,收入10730元;凤都乡朱能武种植600平方米,其中160平方米开采,收入2万元,全县1990年800户菇农栽培1万平方米,均获可观的经济效益。古田县生料栽培竹荪速生高产新技术详细介绍于下: 一、栽培季节安排竹荪属于中温型菌类,栽培季节的安排,一般分春播秋收和冬播春收两季。我国南北气温不同,具体安排生产时必须根据竹荪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  相似文献   

8.
黑木耳是一种滑嫩爽口、清脆鲜美、营养丰富的食用菌,有“素中之荤”之美称。具有滋润强壮、清肺益气、补血活血、镇静止痛、清涤胃肠等功效,药用价值相当高,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久负盛名。 一、栽培季节 黑木耳属中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0~30℃,袋料栽培一般在春秋两季。长江以南地区,一般以春季2月下旬至4月上旬培育菌袋,4月中旬至6月中旬长耳;秋季以8月下旬至9月底培育菌袋,10月上旬至11月底长耳。 二、培养基配制 按照黑木耳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人工配制黑木耳培养基一般用杂木屑或稻草作原料。现分…  相似文献   

9.
人工栽培银耳在我国有150多年历史。主要采用段木砍花,半天然式栽培,周期长达2年之久,且耗材甚大,单产低,每1000公斤木材只能生产7公斤银耳。七十年代后期,福建省古田县农民,推广了三明真菌研究所发明的木屑瓶栽银耳,到八十年代初期,改为木屑袋栽银耳。近四年来全面采用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从1986年开始主要从事韶关草菇菌种引进驯化选育试验、栽培技术改良试验和应用推广方面的研究,为了提高促进我国草菇栽培业的发展和技术交流,帮助各草菇主产地区提高草菇栽培管理综合的技术水平,现将韶关草菇在速生、高产、稳产栽培新技术综述如下。(一)选用草菇良种,是达到速生、高产和稳产的第一个重要因素。优良的草菇品种,主要表现为菌丝生长旺盛,菌丝灰白色,后期顶端出现红褐色的草菇厚垣孢子堆。子实体生长期,应具有抵抗恶劣环境侵袭和危害的能力,菇体要园整,个大且  相似文献   

11.
香菇代料栽培,我们鄂东地区一般是采用福建古田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发现该模式成本高,劳动强度大,杂菌污染率高,产量低,菇形商品性差,故经济效益低。为了寻找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优质高产,易于规模化栽培香菇的新模式,近两年来我们在菌株选择、培养料配方及处理、栽培方法上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其技术要点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天麻速生高产栽培新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体原种制备菌枝菌种,用菌枝靠接新菌材同时伴栽天麻,改箱栽为室内外畦栽的方法比常规栽培天麻提前一年做货,为北方栽培天麻开避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九)畸形菇与烂菇的原因及防治猴头菇栽培中,常出现畸形怪状和烂菇现象,直接降低商品价值和影响生产者经济效益,因此成为菇农的一愁。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栽培管理过程中的环境条件与猴头菇对生态的要求有差距,以致子实体变异,另方面也由于有的菌种传代次数过多,菌性退化,或菌种老化等,也导致产生畸形。这里分别介绍畸形菇类型、体态、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1.光秃无刺型:菇体呈簇状分枝,个肥大,表面皱缩粗糙、无刺毛,肉质松脆,略带黄褐  相似文献   

14.
刘成海  贾舰 《食用菌》2000,22(5):17-18
木段栽培的香菇口感纯正、滋味鲜美、香味浓郁、营养丰富,是香菇中的佳品。日本、韩国是原木香菇的生产消费大国。近来因菇木资源日趋枯竭,原木香菇的产量逐年下降,远远满足不了日趋增长的消费需要,每年都要从我国进口大量干、鲜原木香菇。本文根据我省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介绍香菇木段栽培不同于传统的木段栽培管理技术。1 菌种准备 我省使用的香菇品种应选择中温型或中温偏高型,如 90 7、90 8、2 71、北研 60 0等,各地要根据具体的小气候条件来选择,并根据生产要求,搭配使用不同温型的品种。木屑菌种具有制作与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5.
朱继先 《食用菌》2003,25(4):30-31
规模化栽培香菇 ,对培养料灭菌和防杂往往是增加生产成本主要原因。为适应规模化、进而工厂化生产的需要 ,经多年实践摸索出 :用水煮法处理培养料、装袋压块、处理菌种、开放接种、控制通气养菌、变温处理、加压出菇的香菇栽培新技术。1 水煮法处理培养料1 .1 培养料配方 锯末 (或秸秆粉、颗粒 ) 70 %~ 80 % ,麦麸1 0 %~ 1 5 % ,玉米粉 5 %~ 1 0 % ,豆饼粉 3 %~ 5 % ,石膏、白灰各 1 %。视气温高低增减有机辅料 ,水煮前干拌均匀。1 .2 水煮方法 分铁锅煮料与铁槽蒸汽加热煮料。①铁锅煮料 :用尽可能大的铁锅 ,一次装八成水 ,例如一…  相似文献   

16.
在原木上砍以疤痕,利用自然孢子接种栽培香菇的技术,称为砍花法栽培。砍花法在世界上唯我国和日本有之,日本称为“铊目法”。砍花法源自浙江龙泉、庆元、景宁三县,随着菇民向全国扩散,技术亦随之施用于全国广大菇场,以后经过史料的传播,僧人的交往等原因,使技术远播日本,至今已有800年以上历史。直到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砍花法仍是我国香菇生产的主要方法。当纯菌种播种栽培香菇技术已历史地取代砍花法之后,我们将其作为民族的农业文化遗产,加以总结,并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提高,是十分有意义的。从中我们可以从前人创造的光辉文化中,领  相似文献   

17.
四、砍花法对菇场、菇木湿度的自然调控砍花法是半自然人工栽培。砍树作业与常规的森林采伐作业完全不同,与一般菌丝播种段木栽培也不同,而自成一套不可更改的体系。由于菇场辽阔,气候差异,砍伐期亦有先后,但大多为冬至前三日开始到翌年惊蜇后三日结束,  相似文献   

18.
速生树种木屑栽培香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春市食用菌研究所根据市科技局重点计划项目“速生树种栽培香菇技术研究”的课题设计要求,2003年3月~2004年5月对我市在退耕还林工作中推广的江南桤木、杨树、酸枣树3种速生树种进行了袋栽香菇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3.热泵低温除湿干燥法:热泵是一种按逆卡诺循环工作的热机,工作原理与制冷机大致相同。本方法采用一种比较完善的热泵鲜菇干燥系统。其最大优点有二: 一是产品质量好,营养成份保留率高(据田村太吉分析)。  相似文献   

20.
传统枣树栽培为育苗-起苗-栽植-整形等。因在起苗过程中大量断根.起运中失水严重.对枣苗造成很大伤害。以致栽后生长慢.一般缓苗期要1年。还要经过2~3年的整形期.栽后3年才能进入高产期。经过几年在广西的试验和实践.笔总结了一套枣树速生高产栽培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