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20世纪形成的农学专业内容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等问题,研究了新世纪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通过改革培养目标,拓展专业方向;更新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等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增强市场适应能力,并对改革结果进行了实践,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科技》2016,(10):316-318
根据"卓越农艺师"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以农学专业为试点专业,从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考核内容及方式、师资队伍配备等方面探索"卓越农艺师"人才培养课程教学及其考核机制。通过研究,为新形势下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对于"卓越农艺师"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业昆虫学是农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实验教学是农业昆虫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该课程特点,从优化实验课程体系、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完善实验考核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实践证明,这样不但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还提高了学生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对新型涉农人才不断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而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 的核心要素。《作物栽培学》作为农学专业主干课程,加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对适应新农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 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作物栽培学》课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课程教学内容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把信 息技术和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内容中的改革举措和改革后的课程安排。为提高新型农学类人才质量,构建前沿性和应 用性的作物栽培学课程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遗传实验是遗传学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农学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最常见、最有效的教学手段。针对农学专业遗传学试验教学中的种种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机制等方面对 本课程进行了改革和探索,旨在为应用型高等院校农学专业遗传学实验课程建设和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建立"大农学专业"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农学专业是农业院校的主体专业,也是办学历史十分悠久的专业,多年来为我国农业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科技的发展,农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及培养模式等都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九五”期间教育部组织全国农业院校开展了“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项目,农学专业提出了“基础加模块”、基础加农业背景——必修专业加选修专业“两段式”等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对农学专业培养方案不断进行修改,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结合广东省农业实际情况以及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学专业的特点,对农学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明确创业型人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制定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构建创业教学内容体系;重视实践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8.
刍议农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近年来《农学基础》课的教学实践出发 ,从该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课时安排、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改革教学检查形式等方面探讨了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方向。以期本着“厚基础、宽专业、强素质、重能力”的人才培养要求 ,提高学生的农学基础知识和《农学基础》课的教学效果 ,使该课程真正成为农科院校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农学专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学专业是农业高职院校的传统专业,通过调整专业方向、拓宽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以及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方式、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等,能够使其获得新的生机和活力,得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农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教育思想和观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就扩招后农学专业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等教改的主要内容和目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河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课程是农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经历了多次改革,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作物栽培学教学体系。本文以玉米栽培学为例,针对教学过程中知识点抽象、课程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多媒体、组织课堂讨论及应用网络教学等方式,通过多元化的角度使学生理解所学内容,为更好地讲授作物栽培学课程提供实际的、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我院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对传统农学专业的改革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磋商与研讨,认为课程体系改革是专业教改的切入点,是基本要素改革的重头戏。面对重视抓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基本国策及即将来临的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传统的农学专业应抓住难得的机遇,在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为尽快实现向复合型人才方向转移的培养目标,专业课应采取相应的调整、改造、强化、提高的对策。调整、改造《育种学》,重点开好《种子学》;重点改造、提高《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统一编排《作物高产理论与技术》;强化《植物营养与施肥》及植物保护学科群,并定位为农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生态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存在的课程内容综合性与针对性不强,实习基地欠缺,毕业实习时间偏短等问题,结合农业院校自身发展的特点及实践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的目标,提出了实践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的实施措施,包括提高实验课程质量,突出实验课程的农业特色;优化实习内容,规范实习考核,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加长科研实践时间,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实验与实践教学条件。  相似文献   

14.
《安徽农业科学》2019,(5):274-276
专业英语对指导农学专业本科生考研和未来就业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提升农学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阐述了该门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学生成绩分布,分析了目前农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学专业英语课程改革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群  马宗斌  郝四平  李潮海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0):192-193,196
简述了开设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对农业院校农学类专业新开设的农产品标准化与贸易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体系进行了设想与构建。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6.
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辉  孙成明  谭昌伟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1):168-169,150
农业信息技术是农学(农业信息技术)专业的学位课程,以及农学、农村区域发展等专业的必修课。从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实践能力与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出发,针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实践教学环节等进行了系列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专科和本科培养目标的不同,针对专升本农学专业遗传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围绕遗传学课程体系,统筹兼顾,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等方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以适应现代本科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改革,各个学科的教学都应当在方法和手段上进行改进,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才能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农学作为职业教育中的一门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很多知识需要通过理论来掌握。如何提高农学专业课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为农学专业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农科背景下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涉农人才,如何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如何为乡村振兴计划提供人才,已成为高等农业院校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农学概论”课程在农业院校的非农学专业开设,旨在普及相关农业知识,并将所学专业与农业有效结合。对课程内容体系、教师团队、课程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改革与探索,通过改革提高了教师授课质量,补充拓展了相关教学内容,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反馈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农学专业本科教育发展的历史情况,改革的主要经验和存在问题,面向21世纪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路以及具体方案作了论述,提出了“两段制”的教学模式,即一、二年级为第一段,学习共同的公共课、基础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同时学习“农业背景”知识和技能。三、四年级为第二段,在全面学习农学专业内容的前题下,可根据学生就业方向和个性特点,选学另一个专业的主要课程或读一个辅修专业,或学习有关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完成一定学分,从而培养出“农理”型、“农工”型、“农经”型、“农文”型等多种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