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飞虱是重庆市秀山县主要稻作害虫之一。①稻飞虱监测以田间调查为基础,灯诱、高山网相结合。灯诱及高山网重点观测稻飞虱始见期、前期迁入虫量、近期迁入虫量、回迁期虫量、4~11月总诱虫量;田间调查稻飞虱始见期、秧田虫量、本田虫量高峰、低龄若虫高峰日。②根据稻飞虱监测情况结合其他因素综合分析,作出稻飞虱防治预报。2006年白背飞虱防治适期为6月23~30日,褐飞虱防治适期为8月10~17日。③稻飞虱防治采用“推广抗(耐)品种,实施健身栽培,合理运用化学防治技术,抓住关键时期,主治主害代低龄若虫,保护利用天敌”的综防策略。  相似文献   

2.
余庆县稻飞虱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摸清稻飞虱的发生规律,采用贵州省余庆县24年(1985--2008年)系统观察数据对稻飞虱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稻飞虱常年发生4代至不完全6代,若虫发生3~4代;成虫始见期主要在4月中下旬,终见期在10月上中旬;全年成虫期160~180d,若虫期100~120d.白背飞虱在6月中旬和7月中旬出现2个虫量高峰期,褐飞虱在8月中旬出现1个虫量高峰期;影响田间发生危害程度的主要因素是成虫迁入量、残存虫量、温度、湿度和雨日.可为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膜小叶蝉在贵阳猕猴桃园的生活史及发生消长规律,掌握其发生危害特征,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2015-2017年对膜小叶蝉田间种群动态开展定点定时系统监测,每7 d调查1次,记录种群数量和虫态,分析膜小叶蝉种群发生规律,明确其年生活史及危害高峰期。结果表明:膜小叶蝉在贵阳猕猴桃园1年发生4代,以成虫在树缝、杂草和低矮植物越冬。4月中旬越冬成虫开始迁入园危害,5月上旬第1代若虫孵化,6月下旬第2代若虫孵化,8月上旬第3代若虫孵化,9月上旬第4代若虫孵化,为危害盛期,10月下旬种群密度下降,进入越冬。6月初和8月上旬是为防治膜小叶蝉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4.
斜纹夜蛾又名莲纹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为杂食性害虫.近几年,随着我市芋头连片种植规模的扩大,芋头上斜纹夜蛾的危害已成为影响芋头正常生长的最主要病虫害之一.为此,我们通过性诱剂诱蛾试验,掌握了斜纹夜蛾在芋头上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斜纹夜蛾在我市1年发生5代,危害芋头的主要是第3、4、5代.发蛾高峰期分别在7月底8月初、8月下旬及9月20日前后,以4代、5代为主.据田间调查,斜纹夜蛾卵块椭圆形,上覆黄褐色绒毛.每个卵100~200粒,每头雌虫产卵3~5块.幼虫体色变化很大,幼时为淡灰绿色,4龄后多为土黄色、青黄色、黑褐色.斜纹夜蛾低龄幼虫群体为害,3龄前仅食芋头叶肉,残留上表皮及叶脉,呈白纱头后较黄,易于识别,4龄后为暴食期,多在傍晚取食为害.  相似文献   

5.
吐鲁番葡萄斑叶蝉生活史及发生消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葡萄斑叶蝉在吐鲁番的生活史及发生消长规律,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连续3年对葡萄斑叶蝉种群动态开展定点定时系统监测,每3 d调查1次,分析种群数量、虫态、龄期,确定其年生活史和各代发生期.[结果]葡萄斑叶蝉在吐鲁番1年发生4代,以成虫在树缝和墙缝中越冬.4月中旬越冬成虫迁入葡萄园危害,8月为发生盛期,10月初种群密度迅速下降,斑叶蝉进入越冬场所;5月中旬1代若虫孵化,6月中旬2代若虫孵化,7月下旬3代若虫孵化,9月上旬4代若虫孵化.[结论]5月中下旬1代若虫发生高峰期为最佳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6.
黑刺粉虱在宜都市每年发生 4代 ,越冬代在春季虫态单一 ,是全年最佳防治时期 ,第 1、2、3代低龄若虫高峰期为防治适期。控制黑刺粉虱田间虫量即能达到防治煤烟病的目的。采取村级统一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为给金纹细蛾田间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在山东烟台地区苹果园悬挂金纹细蛾性诱剂诱捕器对金纹细蛾成虫进行诱集。结果显示:金纹细蛾在烟台地区1年发生5代,越冬代成虫4月初始见,4月下旬达到羽化高峰;第1代、第2代、第3代及第4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分别为6月上中旬、7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和9月底至10月初;平均每个诱捕器在4~10月间可诱捕到金纹细蛾成虫2 238.8头。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在宁夏果树栽培区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征。选苹果、梨、杏、梅等品种,分别放置梨小食心虫诱芯,在生长季节逐日对各诱集点诱芯诱集成虫数量,以及田间危害损失、发生代数、发育历期进行调查。经3a定点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每年可发生4代,即4月中旬越冬代开始,5月中旬第1代,6月中旬第2代,7月中旬到8月初第3代,8月下旬到9月上旬以老龄幼虫越冬。生长季节对不同果树品种危害呈以下时间特征:为害先从杏开始,接着梅子,然后早熟梨,最后苹果。采用梨小食心虫性诱芯预报成虫高峰期,结合果树的开花和结果物候期可确定发生期的防治关键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香梨绵粉蚧田间种群消长动态,为有效防治该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定点定时系统调查方法、开展田间及室内药剂筛选试验.[结果]香梨绵粉蚧从3月下旬即开始为害,一直持续到10月中旬.卵的3个高峰期则分别为5月上中旬、7月上旬和9月上旬;若虫全年有4个危害高峰期分别为3月下旬~4月下旬、6月、7月中旬~8月中旬以及9月底~10月中旬;成虫有3个发生高峰期,分别为4月下旬~5月上旬、6月下旬~7月上旬和8月下旬~9月上旬.使用3种有效防治药剂480 g/L毒死蜱EC、40;杀扑磷EC和20;啶虫脒SL防治效果较好,10 d的防效分别为96.68;、91.17;和86.61;.[结论]库尔勒香梨绵粉蚧1年发生3代,田间种群形成4个危害高峰,并筛选出3种有效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0.
通过2017~2018年对贵州省余庆县茶树黑刺粉虱发生情况调查结果表明:余庆县茶园黑刺粉虱1年发生3代,以若虫越冬;越冬代成虫始见期4月上旬、发生期4月上旬~5月上旬;第1代发生期在4月上旬~7月上旬,卵孵化高峰期5月上旬~中旬,成虫羽化高峰期在6月下旬~7月上旬;第2代发生期在6月中旬~10月上旬,卵孵化高峰期7月上旬末~中旬,成虫羽化高峰期在9月上旬;第3代发生期8月下旬~翌年5月上旬。4~9月温度影响第1代、第2代的生长发育,导致成虫羽化高峰期年度间存在差异。其防治策略为:以冬季清园和黄板诱杀成虫为基础,抓住成虫羽化高峰期和卵孵化高峰期及时施药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石河子地区梨冠网蝽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其种群田间消长规律,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室内饲养观察拍照形态特征,定点系统调查田间梨冠网蝽种群消长规律。【结果】4月中旬梨树的发芽时,梨冠网蝽越冬成虫始见于梨树幼叶上,5月底第1代若虫出现,若虫群居为害,受食物限制,成虫转移为害,6月以后世代重叠,7月底至8月为为害高峰期,10月下旬成虫开始寻找越冬场所进行越冬(二、三代田间种群高峰期)。【结论】石河子地区梨冠网蝽一年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和第一代若虫是防治梨冠网蝽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2.
2003~2004年对江苏扬州地区烟粉虱的园林花卉寄主植物种类和危害进行了调查,共查到烟粉虱园林花卉寄主植物35科77种(变种),其中危害程度达到4级的有6种,危害程度为3级的有3种,危害程度为2级的有13种(变种),危害程度为1级的有55种(变种)。室外饲养和系统调查表明,在扬州地区露地寄主植物上,烟粉虱1年可发生8~11代,通常发生在5月中下旬至11月中下旬,发生高峰期在7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和9月上中旬;该虫不能在露地寄主上越冬。试验表明,历蚜、保尔、博星、锐劲特、四氟苯菊酯、狙击手6种药剂对烟粉虱成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对卵、若虫和伪蛹无防治效果或效果不明显,仅历蚜对低龄若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性病害。调查结果表明,灰飞虱在郯城县一年发生5代,主要以第五代若虫在麦田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入成虫发生高峰期,5月底6月初是一代成虫向秧田转移高峰期,6月下旬水稻移栽前出现二代低龄若虫急增期,7月上中旬大田即进入第二代发生高峰期。抓好秧田期一代灰飞虱成虫和水稻移栽后二、三代卵孵化高峰至低龄若虫高峰期的防治是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应用性诱剂在舞毒蛾成虫羽化期连续5年进行监测,明确了涿鹿县舞毒蛾成虫发生规律。舞毒蛾在涿鹿县1年发生1代,舞毒蛾成虫始见期为7月11日,始盛期7月23~27日,高峰期8月4日,盛末期8月10~14日,终见期为9月3~13日。羽化期584 d。  相似文献   

15.
3种性诱剂诱捕器对桃园梨小食心虫诱捕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性诱剂的田间诱捕效果和梨小食心虫在陕西桃园的发生情况,对桃园梨小食心虫进行性诱剂大田诱捕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成虫的诱捕效果显著,且3种类型诱捕器中,船型诱捕器效果最佳。对3种诱捕器诱捕结果综合统计可知,梨小食心虫在陕西杨凌年发生4代,第1代的成虫高峰期在5月22日至5月27日,历期6d;第2代的高峰期在6月26日至7月6日,历期10d;第3和第4代的高峰期在7月31日至8月20日,历期21d。因此,建议在发生高峰期进行药剂防控。  相似文献   

16.
第3代白背飞虱发生虫量及发生期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贵州省余庆县1993--2007年白背飞虱测报资料进行筛选分析,建立了第3代白背飞虱发生虫量预测模型(I):y=430.2589 76.3021x1 3.0216 x2 0.014 3x3士Sy/12=1802.71;第3代低龄若虫盛发期预测模型(Ⅱ):y=4.6259 0.5238x士Sy/比x=1.804 6;第3代1龄若虫盛发期预测模型(Ⅲ):y=3.8994 1.8346x士Sy=1.3506.利用其回归模型对第3代白背飞虱发生虫量和低龄若虫盛发期进行预测,方法简便,结果较为准确,可以提前10~15d作出预报.2008年6月应用模型进行预报,发生实况与预报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江苏徐州地区大蒜根蛆发生特点及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黑光灯诱虫和田间普查的方法研究了大蒜根蛆的发生规律.在低龄幼虫盛期就不同药剂对大蒜根蛆的防治效果进行试验和调查,结果表明:2007年大蒜根蛆在江苏发生3代,越冬代成虫于3月下旬盛发;第一代幼虫4月上中旬盛发,5月中旬见蛹,5月下旬为一代成虫羽化高峰期;第二代幼虫6月上旬至中旬盛发,6月下旬至9 月下旬以蛹越夏,二代成虫于9月底至10月初羽化;第三代幼虫高峰期在10月上中旬,11月上旬幼虫陆续化蛹越冬,翌年春季(4月上中旬) 开始羽化.根蛆的一代幼虫危害大蒜最重,是化学防治的主要目标.辛硫磷和毒死蜱对大蒜根蛆的防治效果在药后5 d、10 d、15 d分别达到91.5%、95.7%、96.3%和95.9%、95.2%、96.5%,防治大蒜根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在江苏省宿迁地区,紫薇绒蚧(Eriococcus lagerostroemiae)是危害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Linnaeus)最严重的害虫之一。本研究发现,紫薇绒蚧在宿迁每年发生3代,以若虫和雌成虫的形式在紫薇树体上越冬。第二年4月下旬先后化蛹、羽化,进行交配和产卵。若虫每年有3个发生高峰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8月上旬至8月中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紫薇绒蚧防治的重点时期在4月下旬越冬若虫活动高峰期和6月中旬若虫成熟高峰期。研究结果表明,春季防治以5波美度石硫合剂的效果最好,夏季防治首选2.5%高效氯氟氰菊酯+5.0%阿维菌素300倍液。  相似文献   

19.
豇豆荚螟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启荣  王俊  曹月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3):409-409,468
通过 3年的田间调查 ,室内饲养 ,以及灯光诱蛾 ,明确了豇豆荚螟在安庆 1年发生 6代 ,掌握了成虫产卵习性 ,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第4代白背飞虱与第5代褐飞虱发生程度及发生期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余庆县1993-2008年稻飞虱测报资料筛选分析,建立了第4代白背飞虱发生程度、低龄若虫盛发期的预测模型(=-7.764 01+0.001 25x1+0.001 26x2+0.113 08x3±Sy/12=1.181 8,=9.958 0+1.042 0x±Sy/x=1.284 8)和第5代褐飞虱发生程度、低龄若虫盛发期的预测模型(=1.178 3+0.001 5x1+0.001 4x2+0.002 0x3±Sy/12=0.587 0,=7.936 5+1.634 9x±Sy/x=2.807 1).利用该回归模型可提前10~15 d对其发生程度和低龄若虫盛发期进行预测预报,且结果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