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陕西省蒲城县灌区“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的粮食生产中,实施多点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阐述了灌区保护性耕作技术路线,与传统的耕作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了关中灌区粮食生产中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保护性耕作是我国正在力推的一项先进农业技术,博乐市作为新疆地区重点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市之一,自2007年起乌镇就已经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了初期试验与探索。2007年在小麦成熟后分别进行免耕大豆、青储玉米、油葵等农作物,大规模地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于保护性耕作,节本增效、增产增收。因此,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玉米免耕技术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3.
王汉兴  许洁 《陕西农业科学》2009,55(4):50-52,63
在陕西省渭南市"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的粮食生产中,实施多点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对比分析灌区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方式的效益,并提出了关中灌区粮食生产中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按照《平凉市崆峒区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针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技术难点,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以抓好集中连片示范点建设为目的,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合理确定符合崆峒区农作物生产的技术模式,大面积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一项农业综合生产的新技术,具有蓄水保墒、培肥地力、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等优点。自2013年崆峒区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以来,遵照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规范,在崆峒区的草峰镇、白庙乡和寨河乡,实施了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并对技术实施效果进行了科学、严谨的监测,取得了详实的科学数据,对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进行客观分析,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建立长效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因地制宜的推广旱田保护性耕作是实现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早在2003年,我省的农业部门就将旱田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了农机推广的一个重点项目。我市更是被省农机局作为了省级的旱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区,并且伴随着旱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市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除此之外,因地制宜推广旱田保护性耕作对于实现我市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将结合我市推广旱田保护性耕作的情况,简要谈谈其对实现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2012年-2013年,寿光市以侯镇、营里镇为核心进行保护性耕作,技术辐射到周边乡镇.经过两年的努力,保护性耕作技术得到极大推广,2014年小麦免耕播种机达到403台,玉米免耕播种机925台,累计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2.67万公顷,产生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一、经济效益分析 1.农机具作业效益 小麦免耕播种的作业成本分析: (1)油料费:小麦免耕机作业平均油耗15.75升/公顷,折合114.3元(以2013年9月市场价格),副油按主油耗5%计算,折合5.7元,油料计120元/公顷. (2)雇工报酬:160元/人天,平均作业3.33公顷/天,每公顷人员工资160÷3.33=48元.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中国典型生态区保护性耕作主体模式及农户采用情况,并揭示影响农户采用的因子。【方法】在典型生态类型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成都平原、西北绿洲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区,通过农户一对一的问卷调查,获取原始数据,统计分析影响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因子。【结果】研究发现,华北平原和成都平原农户保护性耕作采用率较高,东北平原和西北绿洲区相对较低;不同区域均有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其中东北平原宽窄行留高茬交替休闲种植及破茬合垄耕作模式、华北平原玉米秸秆还田旋耕播种小麦和小麦秸秆还田免耕直播玉米、成都平原稻草覆盖地免耕种植小麦或油菜或马铃薯等作物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数据分析表明,作物产量增加、政府示范与宣传引导、邻里效应等是吸引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原因,而机具不配套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结论】由于不同区域的生态因子和生产条件的差异,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要因地制宜,针对主要限制因子,选择合适的技术模式,采用有效的宣传推广手段,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宿州市埇桥区地处黄淮海平原东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国土面积286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15.6万亩,总人口1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3.4万人。农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大豆)轮作为主。2009年以来,埇桥区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现结合保护性耕作的内容、技术模式,分析埇桥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现状,并就大面积推广该项技术提出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小麦免耕播种技术,是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的主要内容,在本区域示范推广获得成功.据调查,平均667平方米产量512.5千克.比同区传统耕作模式对照田增产9.5千克,现就该技术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及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保护性耕作具有保水、保土等良好的生态效益,已成为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支撑技术。为了解华北平原保护性耕作在生产和推广过程中农户对保护性耕作的认知情况,在河南省保护性耕作推广示范地区进行农户一对一的问卷调查,以期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完善及技术推广提供依据及指导。分析结果显示,在保护性耕作推广地区,农户普遍接受了保护性耕作模式,玉米的免耕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得到了大面积的应用,83%的农户对保护性耕作持肯定态度,认为可以培肥地力,保持水土。农户接受保护性耕作主要通过技术推广部门的田间指导,占总数的74%,也多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新技术推广。大部分农户认为秸秆过多、病虫害增加和产量不稳等是限制保护性耕作推广和应用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农机农艺结合、加强政府扶持、选育优良品种和改进配套技术等措施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