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县有养鱼水面4万亩,可养鱼稻田12万亩。塘、库养鱼以草鱼为主,草鱼种放养量占总放养量的10%以上。由于草鱼病多(烂鳃病、赤皮病、出血病、肠炎)和由寄生虫(中华鳋、指环虫、车轮虫等)  相似文献   

2.
苦楝树叶治疗草鱼苗车轮虫病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渔业》1979,(3):14-15
车轮虫病是一种流行普遍、危害严重的鱼病,对草鱼苗(5-8朝)危害尤为严重。1978年6月我们对200多亩塘的鱼苗进行了全面普查,有149.7亩34口鱼塘的鱼苗感染车轮虫病,一般出现在面积小、水浅、放养密度大的鱼塘。针对车轮虫病流行普遍、危害严重的情况,我们对其qF25亩塘发病的鱼苗进行了施放苦楝树叶沤水治疗,其余124.7亩施放其他药物治疗。经过三个疗程(一星期为一疗程)治疗,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去年8月上旬,江西省南丰县三溪乡甘泉福的一口育种塘里(一亩、水深1米),4寸长的草鱼种患了细菌性烂鳃病,每  相似文献   

4.
草鱼是淡水养殖鱼类中一种生长迅速,饵料广范、肉味鲜美,深受群众欢迎的品种之一。但是,草鱼病多,且防治方法还没有被人们完全认识和掌握。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草鱼往往死亡率高,成活率低,在群众有着“草鱼无来头,只能是搭头”的说法。1975年5月,我所由于对草鱼病防治措施不力,在28亩咸鱼精养塘中,草鱼出现严重死亡现象,我们及时采用了敌百虫、乐果、漂白粉、食盐等混合药物治疗,草鱼才停止死亡。1976年,进一步总结经验,全面采用上述办法,在3亩以草鱼为主的高产塘,草鱼成活率达90.6%;28亩精养塘、草鱼成活率达86.3%。今年,在七口成鱼塘,80亩水面中,共产成鱼405担,年初  相似文献   

5.
陈辉 《重庆水产》1986,(1):85-85
铜梁县虎峰镇石柱五组农民罗辅民,承包一口4亩大的堰塘养鱼。85年6—7月,正当他加强饲养管理时,塘中草鱼相继发生肠炎病,烂鳃病及其并发病症,连续多次用生石灰,漂白粉治疗,均不见效。患病月余,共死草鱼250余尾(每天死鱼8-10),损失达375斤。7月18日,他在水产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改用鱼乐消毒剂救治,  相似文献   

6.
草鱼出血病是造成我县草鱼大批死亡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当年草鱼种和一龄左右草鱼种,死亡率70—100%,被称为“不治之症”。在生产中除注射疫苗能防治出血病外,国内陆续发表了用诱发干扰素的药物和抑制病毒繁殖某个环节的药物的报道,如刺槐子、鸡士豆、四黄剂(黄连、黄苓、黄柏、大黄)、板兰根等。1986年我站进行了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A)预防和治疗草鱼出血病的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预防试验时间:1986年3月14日~12月19日。共284天。地点:李西镇大龙村九组村民莫再来一口0.2亩鱼种塘和袁先运家一口1.8亩成鱼塘。两塘水源及其它条件均较好,试验前严格清塘消毒后再放鱼。药物和使用方法:PHA购自广州医学工业研究所,规格40mg×12s粉剂,浸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5-7月,我县发生了比较严重的鱼类病害,在笔者接诊的许多病例中,草鱼、鲫鱼等患指环虫病、车轮虫病和烂鳃病并发病的病例尤其多,这些病例的每口池塘面积1~6亩,每口池塘每天死鱼30~120尾,从发病到基本治愈的时间均在半个月以上,给养殖户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在笔者诊治的多例  相似文献   

8.
正鳜鱼主要病害有车轮虫病、波豆虫病、烂鳃病、出血病、虹彩病毒病等。近年来,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环境的污染、水质的富营养化等,鳜鱼的病害越来越多,而且出现了一些新的病种。笔者在我市处理过一例鳜鱼口腔聚缩虫病的病例,经过杀虫调节水质等处理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发病情况及病症发病鱼塘为15亩,养殖的鳜鱼有一个多月不摄  相似文献   

9.
<正>一、车轮虫病的流行呈现三大特点1.发病早,来势猛湖北省潜江市后湖管理区一渔民养殖的15亩池塘,截至2013年3月7日至少已死亡草鱼150千克,共3000尾,因鱼体表出现有水霉症状,就一直按水霉病治疗。3月7日,笔者现场镜检才找出死鱼的元凶是车轮虫。3月15日,广华地区一渔民反映,他养殖的13.5亩池塘,草鱼死亡有半个月时间,3月15日一天死亡平均1.75千克/尾的大草鱼10尾,诊断结果完全是车轮虫病。3月24日,笔者又接到总口管理  相似文献   

10.
信息与动态     
复方新诺明治疗草 鱼细菌性疾病效果好 复方新诺明是一种磺胺类抗菌物,我们使用该药对草鱼细菌性疾病进行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993年5月19日一口面积2亩,水深1.5米的田间塘发生草鱼赤皮病,每天死鱼十多尾。5月26日开始使用复方新诺明片,按池塘中存塘的75公斤草鱼计算,第一天用药6克(12片),第2~6天用药3克(6片),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用中草药治疗草鱼出血病药方,我们采用大黄、黄芩、黄柏合剂治疗草鱼出血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发病情况 去年9月份,我县一口面积5亩、水深1.5m的鱼种培育池暴发草鱼出血病。 9月29日死鱼几角,30日激增至几百尾,10月1日达1000多尾,10月2日猛增2000多尾,呈现大批死鱼的现象。据养殖户说,该池从夏花入池到发病的4个月期间从未更换新水,水色发黑,鱼浮头严重。 二、症状 病鱼早期有离群独游的现象。经镜检病鱼绍部有极少量的车轮虫、指环虫,鳃部严重淤血,是暗红色,腹腔内肝区部有血块,头部…  相似文献   

12.
去年,我区从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购进了一批草鱼免疫疫苗,共注射草鱼种32,160尾,养成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制服了“草鱼瘟”(赤皮、肠炎、烂鳃)。如区农业局和郴州市农业局在郴州市综合农场,注射草鱼2,138尾,放养面积34亩,9月13日检查,成活率都在95%以上。养鱼户朱昌韩在二口共五亩的池塘中放养注射过免疫疫苗的草鱼597尾,养至九月下旬,仅死鱼2尾。地市农业局的试验塘,放养注射过的草鱼260尾,也仅死2尾。  相似文献   

13.
草鱼小瓜虫病并发出血病的防治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瓜虫病引起的并发综合症由于治疗困难、危害严重,对草鱼的危害非常大。笔者就一例草鱼小瓜虫病的现场调查和治疗,讨论了草鱼小瓜虫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为草鱼小瓜虫病的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四季与鱼病     
春季(阳历3~5月)气温逐渐回升,一般在10~20℃之间,水温环境比较适宜于各种病源体生长繁殖,尤其4~5月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大麦黄”。早春鱼苗孵化时,鱼卵易患水霉病;所苗主要患车轮虫、小瓜虫、指环虫、复口吸虫、鱼虱等鱼病;春季成鱼易患微生物鱼病,如青、草鱼患病毒性出血病、肠炎、烂鳃,成鱼白鲢患打印病、鲢碘孢子虫病,草鱼成鱼患大中华鳋病等。  相似文献   

15.
肇庆新圩的养殖户严见芬女士家有15亩的鱼塘,今年新放养罗非鱼苗1000尾/亩,草鱼苗200尾/亩,大头鱼(鳙)苗50尾/亩,塘中还有去年和前年留塘的草鱼和大头鱼,规格从2两、1斤到5斤不等。七月中下旬以来,草鱼每日死亡十来尾、罗非鱼和大头鱼也有死亡。草鱼死亡比较多,而且各种规格的均有死亡。养殖的草鱼是打过疫苗的,发病的...  相似文献   

16.
在鱼病发生季节,有些鱼场和专业户,常常以韭菜来预防和治疗草鱼的肠炎病。韭菜采集方便,价格低廉;并具有一定疗效。但使用不当,会引起鳊鱼死亡。现举两例。 (一)1984年7月8日,南通市郊区闸东乡渔场试验塘(面积6.4亩亩),为预防草鱼肠炎病,下午投喂新鲜韭菜40多公斤(估  相似文献   

17.
《淡水渔业》1977,(12):27-28
白头白嘴和红头白嘴病是本场近十年来鱼苗阶段危害最大的二种鱼病,损失的草鱼苗种数量很大。今年我们试行保留“老水”满水清塘和肥水下苗稀养速成的办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全队162亩(计43口)鱼苗池没有一口池发生过这二种鱼病。  相似文献   

18.
四季与鱼病     
<正> 春季(阳历3~5月)气温逐渐回升,一般在10~20℃之间,水温环境比较适宜于各种病原体生长繁殖,尤其4~5月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大麦黄”。早春鱼苗孵化时,鱼卵易患水霉病;鱼苗主要患车轮虫、小瓜虫、指环虫、复口吸虫、鱼虱等鱼病;春季成鱼易患微生物鱼病,如青、草鱼患病毒性出血病、肠炎、烂鳃,成鱼白鲢患打印病、鲢碘孢子虫病,草鱼成鱼患大中华鳋病等。  相似文献   

19.
鱼病的研究,早期以寄生虫病为主,接着是鱼细菌性病的研究,最后才开始病毒的骈究。我国1952年开始研究寄生在草鱼苗和夏花鱼种阶段的鳃隐鞭虫,寄生鳃丝部位。在江苏、浙江养鱼地区十分流行,引起草鱼大批死亡。还有不少种类的原生动物,也引起草鱼发病,如车轮虫、小瓜虫、斜管虫、杯体虫等。由原生动物孢子虫引起鱼病较普遍。白鲢最敏感,草鱼也有寄生,病原体是鲢碘孢虫。草鱼细菌性病有:肠炎病、烂鳃病、白头白嘴病、赤皮病、疖疮病、白皮病、竖鳞病和尾柄病等。1954年浙江卫生实验院首先报道有关草鱼肠炎病研究,同时中科院水生所在浙江菱湖鱼病工作站分离到一种肠型点状产气单孢菌,对健康鱼进  相似文献   

20.
草鱼免疫注射主要是预防草鱼出血病、肠炎病、烂鳃病。去冬今春,我区用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制的草鱼免疫疫苗,共注射草鱼32,160尾。现成活率都在90%以上。据九月十三日在郴州市综合农场调查表明,其成活率均在95%以上。如养鱼户朱昌韩在二口池塘五亩面积中放草鱼597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