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开展了金鱼人工雌核发育的胚胎发育过程研究,用紫外线灭活的鲤鱼精子激活金鱼卵子,采用热休克处理卵子使其染色体加倍,获得雌核发育的二倍体金鱼苗。将假受精的金鱼卵放入室温(21±2)℃室内塑料盒里孵化,10 min后卵膜吸水膨胀,60 min后开始卵裂,8 h后出现囊胚期,29 h后出现原肠胚期,39 h后出现神经胚期,56.8 h后器官开始形成,3 d后孵化出小苗,受精率为65.16%;平均孵化率为50.28%;诱导率15.80%,正品率为67.90%。  相似文献   

2.
用金鱼Carassius auratus var红白虎头(HH)和红自蝶尾(DD)两个品种进行繁殖及杂交,获得了4个F1代组合HH、DD、HD(HH♀×DD♂)、DH(D♀×HH♂),并观察F1代的受精率、孵化率、体色分离和体型差异。结果表明:1)反交F1代(DH)的受精率最低,为64.58%。2)4个F1代的体色均出现分离,分化出青灰色、白色、全红和红白色个体。3)4个组合间,DD组和DH组的全长/体长差异不显著,其余各组之间差异为极显著(P〈0.01);HH、HD组与DD、DH组之间的头长/体长差异显著(P〈0.05);HH、HD组与DD、DH组间的体高/体长差异极显著(P〈0.01);DD组与DH、HD组之间的体宽/体长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HH、DH组与HD组之间的体宽/体长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个组合在部分形态特征上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DD组与DH组,HH组与HD组差异显著指标较少,DD组和HH组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5)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两个反映形态特征信息的综合性指标——主成分1、主成分2,两者的贡献率分别为59.876%和29.297%,分析结果显示,DD与DH组、HH组与HD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用金鱼Carassius auratus var红白虎头(HH)和红白蝶尾(DD)两个品种进行繁殖及杂交,获得了4个Fl代组合HH、DD、HD(HH♀×DD♂)、DH(DD♀×HH♂),并观察F。代的受精率、孵化率、体色分离和体型差异。结果表明:1)反交F,代(DH)的受精率最低,为64.58%。2)4个Fl代的体色均出现分离,分化出青灰色、白色、全红和红白色个体。3)4个组合间,DD组和DH组的全长/体长差异不显著,其余各组之间差异为极显著(P<0.01);HH、HD组与DD、DH组之间的头长/体长差异显著(P<0.05);HH、HD组与DD、DH组间的体高/体长差异极显著(P<0.01);DD组与DH、HD组之间的体宽/体长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HH、DH组与HID组之间的体宽/体长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个组合在部分形态特征上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DD组与DH组,HH组与HD组差异显著指标较少,DD组和HH组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5)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两个反映形态特征信息的综合性指标——主成分1、主成分2,两者的贡献率分别为59.876%和29.297%,分析结果显示,DD与DH组、HH组与HD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用团头鲂精子诱导红白锦鲤雌核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拥军  孙向军  史东杰  苏建通  杨璞  孙砚胜  张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262-16265,16270
[目的]研究用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精子诱导红白锦鲤(Cyprinus carpioL.)雌核发育。[方法]用紫外线灭活的团头鲂精子刺激性成熟的红白锦鲤卵子,进行雌核发育,并采用热休克方法诱导染色体加倍。[结果]成功获得了红白锦鲤雌核发育二倍体鱼苗28尾。诱导红白锦鲤雌核发育的最佳条件为:团头鲂精子采用紫外线照射20min后,在孵化水温20~22℃条件下,与红白锦鲤卵子授精后3min进行热休克处理,41℃水温下持续处理2min,此时雌核发育率最高(1.78%)。形态学比较表明,单倍体与雌核发育F1代二倍体和正常二倍体在发育过程中存在明显差异,从肌节开始沉积大量黑色素,胚体扭曲严重,呈"C"型;而雌核发育二倍体与正常二倍体对照组相比,在体长、体高、体色和卵黄囊长等方面都极为相似。[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红白锦鲤色素遗传机制及定向培育优良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饲料中添加叶黄素对金鱼体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察饲料中添加叶黄素对金鱼体色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0、100、150、200和300 mg·kg-1叶黄素,饲喂平均体质量(7.8±0.3)g文种金鱼10周,用色差计(WSC-S)对金鱼体表三刺激值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叶黄素对金鱼增质量率无显著影响,但添加300 mg·kg-1叶黄素显著增大了饲料系数(P0.05);饲料中添加叶黄素0~150 mg·kg-1时,金鱼体表+a*值(红色)随叶黄素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L*值(亮度)随叶黄素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当叶黄素添加量大于150 mg·kg-1时,+a*和L*值基本保持稳定;与对照组相比,叶黄素添加量为200和300 mg·kg-1时,+b*值(黄色)显著增加(P0.05);随叶黄素添加量从0增加到150 mg·kg-1,金鱼鳞片、皮肤、肌肉和尾鳍中的叶黄素含量也增加,当添加量大于150 mg·kg-1时,上述各部位叶黄素含量达到最高并基本稳定;添加100、150、200和300 mg·kg-1叶黄素均可显著提高金鱼血清酪氨酸酶活力(P0.05).上述结果表明,在金鱼饲料中添加叶黄素150 mg·kg-1可有效改善金鱼体色.  相似文献   

6.
四种食用色素对金鱼体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食用色索对金鱼体色的影响进行了本次试验。将四种食用色素柠檬黄(group1)、胭脂红(group2)、果绿(group3)和亮蓝(group4)以2%o的比例加入基础饲料中配成试验饲料,另以基础饲料作对照(group5),投喂体重20g左右的黄色金鱼110d,试验前后用WSC—s型测色色差计测定各组每尾鱼体色的三刺激值,结果发现,试验前柠檬黄组、胭脂红组、果绿组、亮蓝组和和对照组金鱼体色的x值分别为(56.942±9.940)、(58.315±6.667)、(56.794±5.510)、(57.019±4.615)和(53.427±6.564),Y值分别为(57.652±10.889)、(55.370±6.284)、(55.850±7.831)、(54.295±5.969)和(51.382±8.835),Z值分别为(32.249±9.646)、(24.084±6.536)、(24.667±7.259)、(26.351±6.791)和(32.09±14.272)。各组金鱼体色的x值问、Y值间、z值间均无显著差异。试验后柠檬黄组、胭脂红组、果绿组、亮蓝组和对照组金鱼体色的x值分别为(68.079±11.819)、(74.626±0)、(68.714±8.765)、(73.384±10.929)和(69.623±7.779),Y值分别为(59.135±11.364)、(66.110±O)、(62.389±8.547)、(66.085士6.134)和(62.115±6.763),z值分别为(24.806±7.144)、(25.477±0)、(22.651±10.201)、(19.395士3.781)和(16.677±6.763),各组金鱼体色的X值间、Y值间、Z值间均无显著差异。这四种食用色素对试验金鱼的体色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食用色索对金鱼体色的影响进行了本次试验。将四种食用色素柠檬黄(group1)、胭脂红(group2)、果绿(group3)和亮蓝(group4)以2%o的比例加入基础饲料中配成试验饲料,另以基础饲料作对照(group5),投喂体重20g左右的黄色金鱼110d,试验前后用WSC—s型测色色差计测定各组每尾鱼体色的三刺激值,结果发现,试验前柠檬黄组、胭脂红组、果绿组、亮蓝组和和对照组金鱼体色的x值分别为(56.942±9.940)、(58.315±6.667)、(56.794±5.510)、(57.019±4.615)和(53.427±6.564),Y值分别为(57.652±10.889)、(55.370±6.284)、(55.850±7.831)、(54.295±5.969)和(51.382±8.835),Z值分别为(32.249±9.646)、(24.084±6.536)、(24.667±7.259)、(26.351±6.791)和(32.09±14.272)。各组金鱼体色的x值问、Y值间、z值间均无显著差异。试验后柠檬黄组、胭脂红组、果绿组、亮蓝组和对照组金鱼体色的x值分别为(68.079±11.819)、(74.626±0)、(68.714±8.765)、(73.384±10.929)和(69.623±7.779),Y值分别为(59.135±11.364)、(66.110±O)、(62.389±8.547)、(66.085士6.134)和(62.115±6.763),z值分别为(24.806±7.144)、(25.477±0)、(22.651±10.201)、(19.395士3.781)和(16.677±6.763),各组金鱼体色的X值间、Y值间、Z值间均无显著差异。这四种食用色素对试验金鱼的体色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草金鱼的遗传特性及人工选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介绍了草金鱼的分类地位、生活和繁殖习性、遗传与变异、人工选育方法、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等,并对其市场应用开发前景作出了展望,为推动草金鱼的遗传改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分析了不同饲料对红白锦鲤生长、形体、体色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设4组不同饲料,依次为饲料1组(商业锦鲤饲料)、饲料2组(膨化饲料)、饲料3组(膨化饲料+螺旋藻)和饲料4组(膨化饲料+光合细菌)。试验用红白锦鲤平均体重2.41(±0.03)g,每组饲料3次重复,试验期为8周。结果显示:(1)各饲料中以饲料1组的终末重、增重率、肥满度和肝体比最低,其中终末重和肝体比显著低于其他3组饲料;(2)锦鲤体表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排序为:饲料3组饲料4组饲料2组饲料1组;(3)不同饲料可显著影响红白锦鲤的部分血清生化指标,各饲料组中以饲料1组的白蛋白和白球比显著高于其他各饲料组,其他3组间白蛋白和白球比无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膨化饲料中添加光合细菌和螺旋藻不但有助于促进红白锦鲤的生长,也可改善其体色。  相似文献   

10.
鱼类的体色具有重要的观赏和经济价值,是重要的品种特征,属于高遗传力的质量性状,通常受单个基因或几个基因控制。 MC1R基因在黑色素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可能参与鱼体色的形成。研究利用中国草金鱼为材料,对MC1R基因进行全长序列扩增、SNPs搜寻及其突变位点的功能与进化分析。结果在MC1R基因整个序列上只鉴定到1个突变位点,即Exon 1 g.82 G>A,属于错义突变,该突变导致MC1R基因的第28个氨基酸发生改变(丙氨酸>苏氨酸)。进一步蛋白质结构预测和功能分析发现该突变导致MC1R蛋白形成了一个新的低复杂区。通过MC1R基因的分子进化树分析发现金鱼与鲫鱼、鲤鱼、斑马鱼等最先遗传分化出来,它们的遗传距离最近。 MC1R基因的Exon 1 g.82 G>A突变位点是否在金鱼体色的形成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以锦鲤Cyprinus carpio皮肤(带鳞片)和尾鳍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作为锦鲤体色的衡量标准,研究了微生态制剂(投喂和泼洒)与着色剂对红色锦鲤幼鱼体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锦鲤皮肤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随饲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并在饲养的第8周达到最大值(38.69 mg/kg±8.64 mg/kg);投喂着色剂和微生态制剂的两组锦鲤皮肤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也随投喂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P〈0.05),均在第6周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5.78±3.16)mg/kg和(53.91±4.49)mg/kg,在停止投喂着色剂和微生态制剂两周后,该两组锦鲤皮肤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有所降低,分别为(44.05±4.78)mg/kg和(50.99±5.45)mg/kg;而只投喂微生态制剂的两个试验组和只泼洒微生态制剂的两个试验组锦鲤皮肤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随饲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在试验的第8周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组表现出相同的规律,且投喂微生态制剂的两个试验组在数值上要略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0.21±5.74)mg/kg和(39.74±4.96)mg/kg,而泼洒微生态制剂的两个试验组与对照组含量相当,分别为(38.31±9.31)mg/kg和(38.34±6.78)mg/kg。这说明微生态制剂无论是作为饲料添加剂投喂或是水体泼洒使用对锦鲤体色的作用都是安全的,并且投喂微生态制剂虽然短时间内对锦鲤体色的影响不明显,但长时间投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增色的作用,不会因停止使用而发生褪色的现象。微生态制剂和着色剂对锦鲤尾鳍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在螺旋藻添加的质量分数为12%时,饲料脂肪水平(5.36%、7.74%、10.52%、12.85%和15.45%均为质量分数)对红白锦鲤Ornmmental carp幼鱼(初始体质量为5.85 g±0.19 g)体色和免疫指标的影响。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组饲养10尾锦鲤,表观饱食投喂60 d。结果表明:当饲料中脂肪水平为10.52%时,试验鱼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P〈0.05),体表红质的a*值最高;试验鱼肝胰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力随脂肪水平的升高而下降,饲料脂肪水平对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等免疫指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上述研究说明,在配合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螺旋藻时,锦鲤着色效果最好时的适宜饲料脂肪水平为10.52%,提高饲料脂肪水平不会持续提高锦鲤对螺旋藻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添加剂组合对锦鲤Cyprinus carpio(初始体质量为195.88 g±0.98 g)生长和体色的影响,并与日本优质锦鲤商品饲料进行增重和增色效果对比,进行了增重和增色两部分试验,其中增重部分以三色锦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试验增重饲料与商品增重饲料对其生长的影响,增色部分以红白锦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试验对比饲料、试验增色饲料和商品增色饲料对其体色的影响,各组均设3个重复,试验周期为60 d,每隔15 d测定锦鲤的生长和体色指标。结果表明:添加L-肉碱、血球蛋白粉、螺旋藻和枯草芽孢杆菌的试验饲料对三色锦鲤的促生长效果与商品增色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试验饲料具有更低的饲料系数;添加虾青素、螺旋藻和枯草芽孢杆菌的试验饲料对红白锦鲤体色的增艳效果与商品增色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投喂两种试验增色料和商品增色料的锦鲤体表各部位对色素的沉积程度相似。研究表明,采用不同添加剂组合的两种试验饲料与日本优质锦鲤饲料的功效水平相当,能够分别满足对锦鲤快速增重和增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不同体色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var.color)的繁殖性能差异,对5种体色类型(全红、大花、麻花、粉玉和粉花)瓯江彩鲤在2、3龄阶段的繁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龄雌鱼的绝对繁殖力平均为34.55万粒,比2龄雌鱼的20.09万粒高71.98%;3龄雌鱼的体重相对繁殖力为216.76粒/g,比2龄雌鱼的187.26粒/g高15.75%,3龄雌鱼的繁殖性能极显著地高于2龄雌鱼(P<0.01);而5种不同体色瓯江彩鲤的性腺指数、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瓯江彩鲤的绝对繁殖力与体重呈直线关系:Y=0.0225X-2.5591(R=0.835 5,P<0.01);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Y=0.0068X2.8002(R=0.728 5,P<0.01)。3龄雄鱼的性腺重极显著地高于2龄雄鱼(P<0.01),但2龄与3龄雄鱼间的性腺指数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体色雄鱼间的平均性腺指数也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合分析认为:瓯江彩鲤的最佳繁殖年龄,雌性以3~4龄为宜,雄性以2~3龄为宜。  相似文献   

15.
团头鲂红体色突变体的发现及其种质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然环境下发现的5尾红色鳊鱼(雌鱼3尾,雄鱼2尾)为材料,进行种质遗传鉴别。形态可数性状测定显示,红色鳊鱼胸鳍条数为14,背鳍和臀鳍棘数均为2,而其他6群体鳊鲂鱼类(东江三角鲂、钱塘江三角鲂、广东鲂、团头鲂、厚颌鲂和长春鳊)的胸鳍条数为16-19,背鳍和臀鳍棘数均为3。对9项形态学可量比例参数和20项框架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显示红色鳊鱼突变体在这些形态上与团头鲂较近。微卫星聚类分析发现,红色鳊鱼突变体首先与团头鲂聚类,遗传距离最近,为0.309 4,与长春鳊的遗传距离最远,为3.743 9。最后,通过线粒体COX1和COX2基因序列分析,发现这5尾突变体与团头鲂的遗传相似度高达99%,与三角鲂、长春鳊、大眼华鳊、翘嘴鲌、蒙古鲌、鲫、鲤和斑马鱼的遗传相似度分别为95%、95%、94%、94%、93%、86%、86%和82%,聚类分析结果也显示红色鳊鱼突变体首先与团头鲂聚类,表明红色鳊鱼突变体与团头鲂间存在极近的亲缘关系,应属于团头鲂的体色突变类型。团头鲂红色突变体可为团头鲂的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宝贵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我国近期关于鱼虾体色的研究进展.着重报道了内分泌与神经系统异常、遗传物质、营养、养殖环境等因素对鱼虾体色的影响,以及饲料中添加着色剂等人工方法有效改善鱼虾体色、提高鱼虾的抗病能力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