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2 毫秒
1.
经多年观察资料表明,油菜菌核病田间菌核残留分布和活力与作物栽培形式关系密切,其中田埂沟渠多于旱地,旱地多于稻茬田,稻田水浸泡可致菌核腐烂失去萌发活力,菌核萌发进度温湿度影响最大,年度间差异较大。花朵带菌率高峰期略晚菌核萌发高峰期5 d左右,说明花朵菌源来自于菌核萌发释放的子囊孢子。  相似文献   

2.
调查水旱轮作与油菜菌核病发生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轮作的油菜田块,不论是子囊盘个数、病叶率还是成熟期的严重度都是旱地>单季稻田>双季稻田,旱地发病率最高达35.0%,病指最高达20.25,而双季稻田发病率仅10.5%,病指8.90。由此表明,水旱轮作确实可以降低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程度,主要原因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菌核的抗逆性存在差异。菌核在旱地抗逆性最强,可存活1年,而在水淹的条件下只能保持1个月的生命力,水旱轮作次数越多,菌核基数越少,初侵染源就越少,危害程度就越轻。因此,在水源条件好的地区,应大力提倡水旱轮作。  相似文献   

3.
稻田遗留菌核存活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荣  高同春 《安徽农业科学》1998,26(2):152-152,154
稻田遗留菌核存活试验表明,稻田土表和土下2cm、5cm处菌核,经过夏季高温和泥水沤淹全部腐烂,丧失生命力;田埂顶部和半坡处菌核,分别约1/3和1/10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油菜生产大多是在连作条件下进行的,如集中产棉区的套栽油菜、稻田移栽油菜等.油菜连作,菌核逐年累积,加重菌核病的发生;导致土壤缺钾和缺硼,降低连作地油菜产量.针对以上情况应采取如下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稻油轮作区,油菜菌核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来自于洒落在田埂上的菌核。应用乙多洗合剂大面积喷洒田埂,控制病菌子囊盘萌发和子囊孢子弹射,从而减轻发病。结果表明:方法可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油菜菌核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油菜菌核病防治药剂筛选的实验说明,50%速克灵WP1125g/hm2、40%菌核净WP1500g/hm2、50%菌核·福WP1500g/hm2可有效地防治油菜菌核病,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多菌灵、多·硫胶悬剂.推荐在油菜菌核病中等发生及中等以上发生年份,防治感病品种油菜,应于油菜盛花初期、盛花期各施药1次,并做好速克灵、菌核净、菌核·福的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7.
正油菜菌核病又称菌核软腐病,俗称白杆、空杆、麻杆、烂杆、霉蔸等,是由油菜菌核病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永修县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质量,常年株发病率高达10%~30%,严重的高达80%以上。病株不仅会造成减产(一般减产10%~70%),还会影响油菜籽的品质,进而影响到油的品质。1.发病规律油菜菌核病病菌以鼠屎状的菌核混在土壤中或附着在采种株上、混杂在种子间和病株残体中越夏、越冬。当年  相似文献   

8.
1"一病"指菌核病 油菜菌核病是宣城市油菜花期危害最严重的病害,发病率为10%~80%,产量损失5%~30%.其主要症状是发病初期病斑略凹陷,有同心轮纹,中部白色,,边缘褐色,病健部交界明显.病害严重时,病茎上长满絮状菌丝,故称为"白秆"、"霉秆"等.在成熟期油菜茎内可形成大小不等的鼠粪状菌核.  相似文献   

9.
四川冬油菜产区常年菌核病发生事一般在5%-20%。在油菜春季开花前后才表现出受害症状。在特殊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菌核可以在秋天萌发形成菌丝侵染油菜植株,造成秋冬季油菜幼苗轻微危害。  相似文献   

10.
油菜菌核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农业防治①清洁田园,减少菌源数量。②适当调整播种时期,使油菜初花期推迟,花期集中,有效控制菌核病的发生。③选好种子,培育无病壮苗。播种前用10%盐水选种,淘除浮起来的病种子及小菌核,选好种晾干后播种。④优化种植密度。在一定范围内适当降低油菜的种植密度,可使菌核病病情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1.
<正>油菜菌核病是四川省油菜栽培过程中的重要病害,直接导致油菜减产和受害植株含油量降低。在油菜栽培生产过程中,人们常常根据田间菌核萌发与油菜花期的吻合程度来进行菌核病防治。2015年,由于冬季雨水偏少,部分地区菌核萌发时间推迟,同时由于冬季气温偏高,油菜花期提前,很多种植户可能会忽略对菌核病的防治。由于2014年农历闰9月,故暖冬天气比较明显,加上10月底和11月上中旬温度偏高、雨日偏  相似文献   

12.
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及其治理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6~1998年在江苏省油菜主产区采样测定表明,在多数样点都发现抗多菌灵的油菜菌核病菌,平均抗性菌株的比例达7.8%~9.7%。经室内的杀菌剂复配、筛选和田间小区试验、大区对比试验的多点示范应用结果显示,35%菌核清可湿性粉剂以35g/亩在盛花期喷雾一次,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达70%~80%,明显同于多菌灵的防病效果。且经测定表明,多菌灵施药区油菜菌核病抗多菌灵菌株的比例明显上升,而菌核清施  相似文献   

13.
几种新药剂对抗性油菜菌核病田间防治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丰、福菌核防治抗性油菜菌核病的效果较好,油菜菌核病大发生情况下宜二次用药。  相似文献   

14.
王建  张燕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4):138-138,182
研究表明:每hm2用50%菜菌克WP 1575g、36%速杀菌WP 1800g在油菜主茎开花株率95%-100%适期用药一次,对菌核病的病指防效达70%-80%,保产效果可达10%以上,优于福菌核、菌核净、粮果丰等药剂,是防治抗性油菜菌核病较为理想的药剂,可在菌核病已产生抗性地区替代多菌灵及其复配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多种新药剂防治油菜菌核病田间试验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667m^2用36%速杀菌WP120g、50%菜菌克WP105g、在油菜主茎开花株率95%-100%适期用药一次,对菌核病的病指防效达70%-80%,保产效果可达10%以上,优于福菌核、菌核净、粮果丰等药剂,是防治抗性油菜菌核病理想的药剂,可在菌核病已产生抗性地区替代多菌灵及其复配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油菜田覆盖稻草对菌核病的预防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表明 :实施稻草覆盖措施不仅能推迟油菜菌核病叶病的发生期 ,减轻叶病的普遍率 ,而且能有效减轻油菜菌核病的为害程度。  相似文献   

17.
寒地春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春油菜菌核病一般田块发病率为8%~50%,重病区可达80%以上.通过研究多种栽培措施与油菜菌核病发生的关系和药剂防治菌核病的效果,建立春油菜菌核病综合防治体系.结果表明:合理轮作、垄作、中耕可降低田间菌核数,选择地势较高的田块种植,适时晚播、合理密植、施肥,防倒伏和杂草等有利于减轻病害发生.施用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达到88.3%,施用剂量以1.5 kg/hm2最为经济有效,盛花期和终花期喷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不同药剂防治油菜菌核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多菌灵及其复配剂的长期使用,其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效果已明显下降。6种杀菌剂对比试验,由速克宁和菌核净复配的药剂防治油菜菌核病效果比较稳定。用36%速杀菌1500g/hm2,或50%菌克1200g/hm2,在油菜盛花期用药1次,防效可达90%,用药2次,防效更好。  相似文献   

19.
多菌灵及其复配剂的长期使用,其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效果已明显下降.6种杀菌剂对比试验,由速克宁和菌核净复配的药剂防治油菜菌核病效果比较稳定.用36%速杀菌1 500g/hm2,或50%菌克1 200g/hm2,在油菜盛花期用药1次,防效可达90%,用药2次,防效更好.  相似文献   

20.
试验结果表明,以清沟沥水+稻草覆盖+适期使用对路药剂防治的油菜菌核病综合治理标准化技术,单位面积纯收益最高,为827.4元/hm^2,增加的投入与产出比达1∶17.22,应大面积推广应用。清沟沥水+稻草覆盖+摘除病、老、黄叶+适期使用对路药剂防治的油菜菌核病综合治理标准化技术,对油菜菌核病防病效果最好,增产率最高,达17.41%,在油菜菌核病中等发生的情况下,其纯收益为790.2元/hm^2,增加的投入与产出比为1∶3.25,位居第二,该项配套措施,在油菜菌核病重发年份及劳动力富裕的地方,是防治油菜菌核病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