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鸽常见的线虫病主要有蛔虫病、毛细线虫病、四射鸟圆线虫病等。1鸽蛔虫病鸽蛔虫病是由禽蛔科禽蛔属中的鸽蛔虫寄生于鸽小肠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1.1鸽蛔虫虫体特征鸽蛔虫虫体淡白色,呈圆柱形,两端狭小,角皮具有横纹,颈部具有侧翼。头端钝,口孔圈有3片唇。背唇有2个双乳头,侧腹唇各有1个乳突和2个小乳突。食道简单,后部稍扩大。雄虫长23.2~34.6mm,尾部削尖,具有狭小的尾翼。肛前吸盘类圆形,与肛门距离为0.34~0.40mm,尾  相似文献   

2.
<正>羊网尾线虫病是由网尾属的丝状网尾线虫寄生于羊气管、支气管内引起,因虫体较大,引起的疾病又叫大型肺线虫病,以咳嗽、消瘦、贫血为主要特征。本病感染比较普遍,主要危害羔羊,常可引起大批死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1网尾线虫虫体特征虫体为白丝线状。雄虫长约30~80mm。交合伞发达,交合刺呈靴形,黄褐色,为多孔结构。雌虫长约50~100mm,阴门位于虫体的中部。虫卵  相似文献   

3.
柑橘大实蝇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技服务》2009,26(2):63-63
<正>1形态特征柑橘大实蝇是检疫对象,属双翅目,实蝇科,俗称柑蛆。成虫体长10~13 mm,翅展约21 mm,全体呈淡黄褐色。中胸背面中央有一条黑色纵纹,从基部直达腹端,腹部第3节近前缘有一条较宽的的黑色横纹,纵横纹相交成"十"字形。雌虫产卵管圆锥形,长约6.5 mm,由3节组成;卵长1.2~1.5  相似文献   

4.
作者于1981年10月16日及10月31日,在施行剖腹产实习时,分别从水母牛体内取出两头8个月左右的胎儿,先后在两头胎牛腹腔中检出粉丝状乳白色活虫体共6条(一头胎牛腹腔中取出2条、另一头胎牛中取出4条),经实验室鉴定为指状腹腔丝虫(Setaria di-gitata) (见下图)。现将害体的大小与形态简要报告如下: 6条虫体均为雌虫,丝状,乳白色,体表厚,没有横纹的角质层,围口环向前延伸,口孔园型,在背、腹与两侧面形成舌状的突出,两侧唇为新月形,背、腹唇末端分叉,围口环  相似文献   

5.
正1异刺线虫病异刺线虫病是由异刺线虫寄生于鸭、鹅的盲肠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该虫也可寄生在鸡、火鸡等其他家禽的盲肠内。此外,其虫卵还可能携带组织滴虫,引起禽类发生盲肠肝炎。异刺线虫又称盲肠虫,虫体呈淡黄白色。雄虫长7~13 mm,尾部有两根长短不一的交合刺。雌虫长10~15 mm。虫卵较小,呈椭圆形,灰褐色,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条件下约2周发育成感染性虫卵。虫卵污染的饲料、饮水被鸭、鹅吞食后,虫卵到达小肠孵化为幼  相似文献   

6.
山楂长小蠹Platypussp .是山楂树的重要害虫之一 ,本文采用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山楂长小蠹的带菌部位即菌蠹 ,进行了详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 ,山楂长小蠹菌囊区域位于雌成虫前胸背板上 ,菌囊区域长约0 2 5mm ,前缘宽约 0 2 7mm ,后缘宽约 0 0 9mm ;共有 5 0个菌囊 ,每个菌囊近似椭圆形 ,大小约 15 μm× 11μm~ 2 4μm× 19μm ;在菌蠹中有菌丝体 ;雄成虫无论是在前胸背板上还是在虫体其它部位都无菌囊的存在。本研究为山楂长小蠹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羊肝片吸虫病成为养羊户中的常见病,现将本病的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各位同行参考。1病原特点肝片形吸虫新鲜虫体呈棕红色,扁平叶状,长20~25mm,宽8~13mm,其虫卵呈长椭圆形,大小为(130~150)μm×(63~90)μm。成虫遇到中间寄主椎实螺,即迅速地穿过其体内进入肝脏,在螺体内进行大量的无性繁殖,于5~6月份成熟,然后大量逸出。患病动物临床表现因感染程度、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钝突刺腹牙甲Hydrochara affinis的摩擦发音器微细结构并探讨其发音机制,于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采集实验标本,利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钝突刺腹牙甲摩擦发音器微细结构,并采用实验促使发音方法探讨它的发音机理。结果显示:钝突刺腹牙甲的雌、雄成虫都具有摩擦发音器,雌虫的发音锉平均长为(15.86±7.60)mm,宽为(162.10±81.70)μm;雄虫发音锉平均长为(14.28±7.20)mm,宽为(142.00±43.50)μm。虫体通过摩擦后翅径脉-鞘翅产生声音。钝突刺腹牙甲雌、雄成虫发音主要用于个体间通信,发音机制属于后翅径脉-鞘翅模式。  相似文献   

9.
首次对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虫卵、第一、三、四期幼虫和成虫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对各期虫体的口孔、唇片、头乳突,头感器,体表横纹和纵脊等主要形态特征作了详细描述,并与捻转血矛线虫,达呼尔奥斯特线虫及蒙古马歇耳线虫的扫描电镜结构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全面摸清锦州世博园进境花卉携带的有害生物种类,对园区病虫害进行监测调查。结果表明:首次在病变的郁金香球茎中发现了坏死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destructor MaLiu,2000)。该种线虫的主要鉴别特征为:虫体较长,唇区缢缩明显,口针长13μm左右,具有明显的口针基球,后阴子宫囊较长,约为阴门处虫体直径的2~4倍;尾呈长圆锥形,尾端具一星状尾尖突;雄虫交合刺长为20.0~21.5μm。  相似文献   

11.
<正>一、形态特征(一)沟金针虫1、成虫。雌虫体长14~17mm,宽4~5mm,体较扁平;雄虫长14~18mm,宽3.5mm,体较细长。体深褐色,密被金黄色细毛。头扁,头顶呈三角形洼凹,密生明显刻点。雌虫触角11节,略呈锯齿状,长约为前胸的两倍。前胸发达,前狭后宽,向背面呈半球形隆起,宽大于长,密布刻点,中央有极细长的纵沟。鞘翅较肥阔,末端钝圆,表面拱凸,刻点较头和胸部为细;后翅退化。雄虫触  相似文献   

12.
自1986年以来,我们对大兴安岭林牧区经济动物寄生虫调查中,共剖检狼尸体5只,在其中一只狼胃内发现虫体23条,经鉴定为狼旋尾线虫 Spirocerca lupi Rudolphi 1809,隶属旋尾科 Spiruridat,旋尾属Spiroceca.宿主:狼,寄生部位:胃.分布区域:鄂伦春旗,感染率:20%,感染强度:23条.虫体形态记述:虫体呈棕色、卷旋状态、口孔呈六角形漏斗,神经环位于食道肌肉中部,有颈乳头、排泄孔距头端0.475~1.252mm.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1月以来河北北方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病理实验室先后接到张家口坝上地区养羊户送来的以贫血、渐进性消瘦为主要特征的病羊,剖检发现其真胃内有捻转血矛线虫寄生,最多达2 120条。另在其食道黏膜内发现细长、乳白色的美丽筒线虫,共14条。漂浮法粪便检查时发现2种虫卵。一种虫卵内含16~32个胚细胞,卵壳薄,光滑稍带黄色,虫卵大小为(75~95)μm×(40~50)μm;另一种虫卵内含有幼虫,虫卵大小为(50~70)μm×(25~37)μm。经诊断为羊混合感染捻转血矛线虫和美丽筒线虫病。对羊群普遍用左旋咪唑片和丙硫咪唑口服驱虫,2周后羊群症状消失,病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4.
<正>猪食道口线虫是毛线科食道口属的多种线虫寄生于猪的结肠引起的。虫体的致病力轻微,但严重感染时可以引起结肠炎。有些种的幼虫在大肠壁内形成结节,故有结节虫之名。我国各地都有发生。1病原体常见于猪的食道口线虫病有以下几种:1.1有齿食道口线虫虫体呈乳白色,寄生于结肠。雄虫大小为8~9×0.14~0.37mm,交合刺长1.15~1.3mm。雌虫大小为8~11.3×0.416~0.566mm,尾长350μm。  相似文献   

15.
正猪旋毛虫病的发生和流行会对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危害,还会对人们日常的食品安全产生威胁,人只要食入没有彻底煮熟或者全生的病猪肉,就非常容易发病,甚至死亡,因此该病在食品卫生中已经被要求作为首要检验项目。1流行情况旋毛虫的成虫也叫做肠旋毛虫,主要在终末宿主的小肠内寄生,虫体头细尾粗。雄虫体型要小于雌虫,一般雌虫长度为3~4 mm,雄虫为1.4~1.6 mm,虫卵大小为40μm,并在  相似文献   

16.
1形态及习性 黄守瓜全名黄守瓜虫,俗称苋萤子、瓜萤子.成虫长8~9 mm,身体除复眼、胸部及腹部面为黑色外,其他部分皆呈橙黄色.体形前窄后宽,腹部末端较尖,露出于翅鞘之外,雌虫露出较多,雄虫露出较少.幼虫长筒形,体长可达14mm,头灰褐色,身体黄白色,前胸背板黄色,臀板为长椭圆形,有褐色斑纹,并有凹纹4条.蛹纺锤形,乳白色.  相似文献   

17.
《新疆农业科学》1989,(1):37-40
本研究用光学显微镜、透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囊状住肉孢子虫新种(Sarcocystis cystiformis n.sp.)进行了观察,同时用此虫种对猫、犬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此虫种虫体包囊直径3.0—3.5mm,具次生囊壁,原生囊壁光滑,无突起物,孢子囊大小为13.8—14.2×9.2—9.5μm.它只感染犬,不感染猫,潜伏前期13—14天.  相似文献   

18.
肝片吸虫的母雷蚴、早期子雷蚴、成熟子雷蚴及尾蚴经扫描电镜观察.①母雷蚴口孔周围有呈指状的乳突分布,口孔至围领部虫体体表为呈环行排列的皱嵴,围领部及虫体中部体表呈网状绒毛样构造,虫体尾端体表具有许多环行皱折,其间有微孔散在分布,但无绒毛样构造.②早期子雷蚴口孔周围有乳突分布,围领部体表呈马铃薯样突起,产孔位于围领基部的一侧,围领之后的虫体前部及中部体表为绒毛样  相似文献   

19.
 寄生在水稻上的根结属新种林氏根结线虫Meloidogyne lini(根结科Meloidogynidae)来自广西省浦北县小江镇的水稻根上。林氏根结线虫雌虫颈不在身体的纵轴线上,而是向一边倾斜;身体有明显的后部隆起;口针向背面弯曲;会阴花纹圆形或椭圆形,背弓高度中等,线纹平滑并非常纤细,背腹线纹连贯,在背弓处有很多不规则的细碎线纹。雄虫头部唇盘高于中唇,中唇中间边缘有缺刻,如同裂成两瓣;口孔周围凹陷,整个唇盘如火山口状;有二耳状侧唇;侧器口大、椭圆形;侧带处具10~12条侧线。二龄幼虫较长(435.0~517.1μm);头部唇盘和中唇融合成蝴蝶结状,中唇边缘中部有缺刻,看起来如同两瓣;侧带处有5~6条侧线;尾部渐细,有一细小尖突。  相似文献   

20.
近年从宁波市动物园的苏门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 Bechstein,serow)体表腋下检到嗜牛虱属(Bovicola)雌雄虫各若干.经与金大雄教授报道的汤氏嗜牛虱(Bovicola thompsoni)的图形比较,虽颇相似,但不尽相同.故命名为宁波嗜牛虱(B.ningboensis),(Trichodectidae)。记述:本种虫体黄褐色,体缘颜色略深。体长:♀2.19mm(2.0~2.44);♂1.58mm(1.49~1.82)。体宽:♀1.1 mm(1.0~1.2);♂0.95 mm(0.93~0.97)。头长♀0.62mm;♂0.53 mm.头宽:♀0.69 mm;♂0.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