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老虎,北方古称"大虫",为一种凶猛的食肉动物,学名属哺乳纲猫科虎目。在中国境内的东北虎属于西伯利亚虎的一个分支,其特征是体形大,身材彪悍,毛色美艳,活动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一带。东北虎共同特征是头大而圆,可谓"虎头虎脑",体大而长,尾长而健。毛呈淡黄色或褐色,并有黑色环纹相间。身材矫健、性情凶猛,其前额天生就有"王"字形斑纹。在山林中没有敌手,是名副其实的"百兽之王。"  相似文献   

2.
虎,又名老虎、大虫、白额虎,属食肉目,猫科,豹属,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哺乳动物。虎体型雄伟,体重可达180—230公斤,体长1—1.5米,尾长近1米,头圆耳短,四肢强健有力。体毛棕黄色,夏毛较深,冬毛色淡,通体有黑色横纹,每两条靠在一起形成俗称的“扁担花”。腰腹黑纹更加明显,尾尖为黑色,头部有粗看似“王”字的黑而密的斑纹,额部有一白斑。它形象威武,步态矫健,一声长吼,威震山河,  相似文献   

3.
虎年话虎     
在不少成语里都有关于虎的说法。如“谈虎色变”、“虎视眈眈”、“龙盘虎踞”等等。有些文学作品中也有许多与虎有关的生动描写,如《水浒》里说,武松酒醉路过景阳冈打死猛虎;李逵为母亲报仇,闯进虎穴砍死一窝老虎而成为虎将。不论是成语或是文学典故,尽管描写得栩栩如生,但毕竟是文人笔下的艺术之花。虎年话虎,还有其特别意义。 真正的虎,全世界只有一种,但亚种至少有七八个。亚洲是虎的故乡。我国分布有四个亚种,即产于吉林、黑龙江的东北虎,产于  相似文献   

4.
东北虎出山     
“走虎了,走虎了……”1996年1月5日11时20分,位于张广才岭西麓的威虎山不响起了深沉的号令,一辆挂有“危险物品运输车”字样的大货车,载着7只威猛的东北虎驶出中国横道河子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驶向253公里以外坐落在哈尔滨太阳岛上的东北虎林园。“虎场”说虎为了参加运虎,我们是1月4日夜里赶到虎场的。“‘走虎’是养虎人的密语,是运虎离场的意思。”繁育中心主任毛建博略带忧伤地I讲解着,“繁育中心创建于1986年5月,当时只有8只虎,来源于广州、上海、成都、哈尔滨等地的动物园,其中还有两只是英国赠送给我国的。转眼就是10…  相似文献   

5.
“南山有虎”。这在明、清及民国初年仅存的几部《周至县志》中都有记载。时至今日,还有许多以“虎”命名的地名、村名、河名、峪名。 虎峪沟、虎峪村位于马召镇西南的秦岭北坡山脚。虎峪沟是沟谷名,虎峪村是沿此沟口的群众居住地,属马召镇的一个村民委员会管理。虎头山、虎峰村位于九峰乡东南的秦岭北坡山脚。虎头山有虎峰、永丰两个村。虎  相似文献   

6.
2010年是中国农历的虎年,8月29~30日,一场以“生态珲春,魅力虎乡”为主题的庆典——2010中国珲春东北虎国际文化节在“中国东北虎之乡”吉林省珲春市举行,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号召公众关爱野生动物,保护东北虎。  相似文献   

7.
梅花山观虎     
5月 24日,福建龙岩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听说要去采访比大熊猫还要珍稀的华南虎,“红土地之行”采访团的记者们都很兴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早早地把录音设备准备好,说要录几声虎啸播给全国的听众。 在去虎园的路上,管理人员告诉我们:建在梅花山保护区内的龙岩华南虎繁育研究基地有 6只华南虎,它们都不是“土著”虎,其中三只(二雄一雌)是 1998年 9月从苏州动物园引进的,另外三只(一雄二雌)是 2000年 7月从广西桂林引进的。 当头顶王字、花纹斑斓的华南虎出现在面前时,记者们的眼睛兴奋得放光,而“虎明星”却对来人无动于…  相似文献   

8.
在古老而广袤的中华大地上 ,栖息着许多山林怪兽 ,如“两不像”的马虎 ,“四不像”的麋鹿 ,“五不像”的貘 ,“六不像”的扭角羚……然而 ,随着岁月的流逝 ,环境的变迁 ,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干扰 ,今天这些动物有的从地球上灭绝了 ,有的为数极少 ,濒临灭绝。“两不像”—马虎。“两不像”生长在川贵交界处的山林之地 ,山民又称它为“马老虎”。这种珍稀动物体大如马 ,形亦似马 ,体表长有似虎的条纹 ,其凶猛程度胜过老虎 ,且行动诡秘 ,迅猛异常 ,前爪锋利 ,专门捕食体形小于自已的野生动物和山民养的牛、羊、猪等家畜。当它捕捉到猎物以后 ,即用…  相似文献   

9.
金钱豹     
金钱豹(Panthera pardus)属食肉目,猫科,豹属。是目前已知河南省惟一的国家一类重点保护哺乳动物。形状似虎,但体型比虎小,体长1-1.5米,尾长0.75—0.85米,头圆耳短,尾长,四肢略短。全身遍布圆形或椭圆形黑色斑点,故得名“金钱豹”。背、头和四肢外侧及尾的背面均呈现黄色;胸、腹和四肢内侧及尾的底面为白色,尾尖黑色。 金钱豹是典型的森林动物,主要生活在有森林的山地或丘陵地带。  相似文献   

10.
2008年4月,《新京报》发表了一篇名为“宜昌动物世界虎殇背后的贩虎疑云”的报道。文章讲述的事情可谓触目惊心,“宜昌三峡森林野生动物世界”的老板汪竹义贩卖老虎,已经被警方控制。警方在一石化公司老板江书元家中搜出了东北虎的虎骨和虎皮,而江书元的姐夫透露,老虎是从汪竹义处购得的。  相似文献   

11.
远去的虎     
在清代皇家猎苑“木兰围场”境内(现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新拨乡)月亮沟西山崖壁洞穴旁,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镌刻着“乾隆十七年秋上用虎神枪殪伏虎于此洞”,这是乾隆十七年(1752年)到“木兰围场”行围打猎、习武练兵时,用“虎神枪”在此洞击毙一只猛虎后命工匠刻下的。由此可见,虎曾经也是“木兰围场”的主人。然而,现在虎已经离“木兰围场”远去的无影无踪。从木兰围场地处大兴安岭余脉与阴山山脉交汇处推断,木兰围场曾有的虎应属东北虎。虎离此远去的确切时间已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虎离此远去且无影无踪的原因是与清代“木兰围场”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早在一百多年以前,“木兰围场”就是一处水草丰沛、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在我国辽、金时期,东至内蒙古林西,西至内蒙古多伦分布着茂密的原始森林,史称“平地松林”或“千里松林”,曾作为辽、金皇帝避暑狩猎之所。清朝初年,康熙巡幸塞外,看中了这块“北控漠北,南拱京师,左通盛京(今沈阳),右引察哈尔(今张家口)”的漠南“风水宝地”,于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在此设立了“木兰围场”(“木兰”系满语,“哨鹿”之意;“围场”即为行围狩猎的场所),“岁行秋”。一位清朝状元在游历了闽粤、晋豫、...  相似文献   

12.
虎有三副脸     
虎有三副脸虎年话虎,可以正说,也可反说。本文拟从辩析几则古代寓言的角度,谈谈老虎的三副脸。面对普通人,虎是恶魔。世人惯用“为虎作伥”来讥贬助人为虐者,究其实,那老根儿在虎。据明人张自烈所撰《正字通》记载:“世传虎啮人,人死,魂不敢他适,辄隶事虎,名伥...  相似文献   

13.
在天峨县城,偶遇一位常年钻山沟的木材老板,他说:“你们考察森林,怎么不到三匹虎看看?”我反问道:“那里的山可美,林可茂?”他说:“在广西,很难找到像三匹虎那样的原始森林,不去看看太可惜了。”联想到广东的一位水果商,到大新县收购龙眼,发现了德天瀑布,于是承包开发,大获成功。觉得木材老板的话可信,就有了前去探访的冲动。  相似文献   

14.
12月12日,我国第一个专门为保护东北虎和远东豹而设立的自然保护区在吉林珲春成立。这为生活在中、俄、朝三国边界区域的东北虎、远东豹等野生动物建立了第一个受我国法律保护的“家园”。 吉林省珲春自然保护区位于中、俄、朝三国交界地带,是  相似文献   

15.
追捕大兽     
追捕大兽居田称它为“大兽”,因为它是当今内陆深山中最大的野兽,体重达400公斤以上,虎、豹、狗熊都不能与它相比,这“大兽”便是常年生活在海拔2700米的秦岭之巅的金毛扭角羚,国家一级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似牛、似马、似羊,太白县人称羚牛、太白羊。中国特有...  相似文献   

16.
沉重的虎案     
东北虎被誉为“百兽之王”,是世间众虎之佼佼者。它体形大,毛绒厚,斑纹宽,颜色浓,体长可达4米,体重有的可达350多公斤。东北虎既凶猛又狡猾、谨慎,它处处小心翼翼,疑心重重,连走路都要选择高耸的山脊,以便看清山坡的两面。它善昼伏夜行,它那夜间看物如同白...  相似文献   

17.
知识沙龙     
知识沙龙有“虎”字的药用植物文陈西仓徐文1998年是农历虎年,现介绍一些以“虎”字命名的药用植物。虎耳草为虎耳草科多年生草本,叶及全株药用,有解热、消炎之效,可用于治疗痈肿、疮毒等。民间取其茎叶治中耳炎等病,全株可观赏。虎舌红为紫金牛科常绿灌木。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林业》2008,(16):28-29
枣树,在中国是最常见的果树,以耐旱、抗病、挂果多、树龄长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同时,它还以滋补、入药而被人们称之为“红人参”。早在明初就被皇帝封为“红枣之乡”河南省新郑市所产的大红枣、大灰枣、鸡心枣等品种以核小、肉厚、皮薄、醇甜被人们誉为“果中之王”,并当作贡品。  相似文献   

19.
数字     
7月29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与搜狐网、北京电视台在北京共同主办了“保护老虎,我们在行动”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以“保护老虎,传承生态文化”为主题的此次系列活动共分三个部分:一是虎保护文化展示;二是保护老虎,我们在行动;三是走近虎的生活家园志愿者行动。  相似文献   

20.
<正>长白山东麓的森林山,可以说是最早迎来阳光的地方,这里曾被确认是中国内地最先看到“新世纪第一缕阳光”的地点。阳光唤醒这片林海,唤醒深藏岁月的远古鸿蒙,人们在松花江边发现两万年前的虎骨化石,在鸭绿江边的古墓中发现猎虎的壁画,在《后汉书》中读到“祀虎以为神”的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