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呼和浩特市主城区采集了4种不同功能绿地(公园绿地、行道绿地、庭院绿地和街边绿地)表层土壤(0~20 cm),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和碳氮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土壤碳、氮与物理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呼和浩特主城区4种绿地土壤容重平均值为1.43 g/cm~3,压实严重,总孔隙度和含水量降低。其容重顺序为街边绿地行道绿地庭院绿地公园绿地,总孔隙度和含水量顺序为公园绿地庭院绿地行道绿地街边绿地(p0.05)。公园绿地表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25.7 g/kg、63.8 mg/kg、18.8 mg/kg和245.5 mg/kg,显著高于其他绿地(p0.05),顺序为公园绿地庭院绿地行道绿地街边绿地。表层土壤碳、氮与其物理性状相关关系分析表明,土壤全碳和全氮与土壤水分、总孔隙度、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这一结果可为呼和浩特市主城区城市绿地土壤质量监控和保证城市绿地土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用双环入渗仪测定昆明市主要公园绿地的土壤入渗特征,结果表明:昆明市公园绿地土壤以轻粘土和中粘土为主,各公园绿地土壤入渗能力均较好,稳定入渗速率为0.34~1.41 mm/min,平均值0.83 mm/min,在连续72 h无降雨、无浇水条件下,1 h平均累计入渗量为63.09 mm。各种绿地中乔灌草绿地入渗性能优于乔草和灌草绿地,自然绿地改造公园土壤入渗性能优于人工填土复绿植被下土壤。用常用的入渗模型进行拟合比较,通用公式与昆明市公园绿地土壤入渗特征符合性最好,其次是Kostiskov模型和Horton模型,且后2个模型与通用公式的拟合结果没有明显差异,Philip模型不适合模拟使用。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pH值及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以泰安市不同城市植被类型(分别为乔木、乔草、灌草以及乔灌草植被)为研究对象,采集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分析其pH值和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城市植被类型对土壤pH值影响不显著,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较大,灌草植被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三种类型。(2) 10~20 cm土层pH值高于0~10 cm土层,而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0~10 cm土层。(3)不同采样地土壤pH值差异不大,而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较大差异。(4)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与植被类型、采样地和土层厚度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本研究可为合理营造城市植被、改善土壤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草海及周围地区生态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环刀法和铝盒燃烧法研究草海北坡工程区不同灌丛植被土壤的持水性能。结果表明:不同灌丛植被土壤的容重和孔隙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其持水能力均偏低,0~20cm土层土壤容重,女贞最小,为1.04g/cm~3,花叶青木最大,为1.38g/cm~3;受工程回填土的影响,土壤容重在垂直结构上呈无规律变化;土壤孔隙度,0~20cm土层42.87%~54.58%,茶最大,云南羊蹄甲最小;毛管孔隙度,0~20cm土层为38.08%~53.47%,茶最高,火棘最低;非毛管孔隙度偏小,为0.98%~6.77%,不利于植被的生长;0~20cm土层土壤的持水量为云南羊蹄甲火棘南天竹杜鹃红叶石楠花叶青木女贞小果蔷薇茶,云南羊蹄甲最小,为857.4g/kg,茶林最大,为1 091.6g/kg。植被选择上应优先考虑茶树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5.
采用常规方法研究了海南岛东寨港红树林盐土(酸性硫酸盐土)的理化性状.结果表明:各土层土粒密度平均值为2.2 g/cm3,剖面上不同深度间变化小,有缓慢的下降趋势;平均土壤容重1.2 g/cm3,大多数介于1. 1~1. 5 g/cm3之间,属于粘质土壤;平均土壤含水量17.7%,不同土层无规律变化;剖面上绝大部分土层的土壤孔隙度在30%~60%之间,平均47.2%;土壤pH值为4.5,平均有机质含量(质量分数)w为130.10 g/kg;土壤水溶性盐分平均含量15.03 g/kg(9.15~16.60 g/kg),硫酸根含量w(SO42-)平均为0.990 g/kg,远高于当地其它土壤;平均有效磷含量为3.690 mg/kg;水解性氮在不同深度的土壤剖面中分布无规律,平均值为49.022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高,平均值高达127.445mg/kg;土壤有效硫含量高,平均值高达118.740mg/kg,都明显高于其它土壤.  相似文献   

6.
利用烘干法测定玉米地0~5 cm、5~10 cm、10~15 cm、15~20 cm土层土壤容重,运用半方差函数和克立格插值等方法对农田土壤容重空间变异特征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层土壤容重平均值介于1.23~1.33 g/cm~3,均为弱变异,空间相关范围介于20.40~75.64 m,空间相关程度介于28.89%~73.55%,空间分布图中均存在明显的斑块结构;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平均值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变异程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半方差函数拟合模型由指数模型变为线性模型,空间相关范围先增加后保持不变,空间相关程度未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趋势,土壤容重低值区和高值区的分布数量和位置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7.
上海城市森林土壤理化性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从植物群落角度探究城市森林土壤的理化性质,采集上海市中心城区(外环线以内)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4种功能区森林绿地的土壤,分6种群落类型(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落叶针叶林、常绿灌木林和落叶灌木林),3个土壤分层(0~10,10~20和20~30cm)进行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30cm以上的土壤有机质平均质量分数为15.52g·kg^-1,属于低等水平;全氮和全磷质量分数分别为3.78和1.13g·kg^-1,属于中下水平。表层土壤中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均较高,随着剖面深度增加逐渐减小,磷质量分数未发现有递减性规律变化。土壤密度为1.44~1.60g·cm^-3,表明人类活动使上海城市绿地土壤的紧实度增大。针对上海森林土壤的状况,提高绿地土壤尤其是新建绿地土壤的肥力水平,以增强氮磷等营养元素质量分数;疏松土壤,以利于透气保水;乔、灌植被分层布局.能更好地增加城市森林土壤有机质并收到更好的景观效果。图4表3参25  相似文献   

8.
对杭州城北体育公园3种不同植物配植类型绿地(乔-灌-草型、乔-草型、草坪型)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光照强度进行实地测量,并采用不舒适指数作为评价指标,对比分析城市公园不同植物配植类型绿地的人体舒适度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植物配植类型绿地都有一定的降温增湿效果,降温增湿效应依次为乔-灌-草型>乔-草型>草坪型,相对于前两者,草坪型的降温增湿效果并不显著。而日均不舒适指数依次为草坪型(30.8±0.2a)>乔-草型(29.1±0.3b)>乔-灌-草型(28.9±0.3c),乔-灌-草型和乔-草型绿地的不舒适指数均有显著差异。在城市公园建设中,风景园林设计师应考虑植物配植类型的多样性与稳定性,适当增加乔-灌-草和乔-草类型的绿地。  相似文献   

9.
杭州城市绿地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旭彤 《贵州农业科学》2012,40(11):148-150
为给杭州市绿地土壤的管理和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促进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了杭州市城市绿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并对绿地土壤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道路绿地土壤容重最高为1.46g/cm3,街头绿地土壤容重最低为1.31g/cm3;绿地土壤整体呈碱性;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和有机质整体处于偏低水平;综合肥力指数为1.11~1.46,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0.
颐和园园林绿地复合系统耗水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目前研究中多关注某一单一植被类型的绿地水分利用和管理,较少实地研究植被组成更复杂的园林绿地复合生态系统的耗水规律的情况,该文通过对颐和园降雨、灌溉、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基质势等指标的实地、原位、多点监测,利用分布式水量平衡基本原理,初步研究了乔草、灌草和纯草3种园林绿地系统的水分消耗规律。结果表明:乔草组合和纯草均表现为低耗水、高渗漏,灌草组合表现为高耗水、低渗漏;灌草组合和纯草比乔草组合具有较高的土体补水量。建议雨季应停止灌溉,防止水分渗漏,以临时性补灌为主,同时加强排水措施,尤其对于具有高渗漏特点的乔草和纯草系统;由于灌草具有高耗水性,应在设计节水型园林时减少使用。   相似文献   

11.
城市不同绿地类型土壤碳氮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城市绿地土壤碳氮特征及影响因素,选取合肥市不同绿地类型(工厂、公园、居住区及校园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土壤有机碳、全氮、碳氮比(C/N)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绿地类型及土层深度均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显著(P0.05),不同绿地类型0~3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为:公园绿地(7.00 g·kg~(-1))校园绿地(6.87 g·kg~(-1))居住区绿地(5.70 g·kg~(-1))工厂绿地(5.01 g·kg~(-1)),且0~10 cm土层有机碳均值显著高于其下两层(P0.05)。绿地类型及土层深度对土壤全氮含量及C/N影响均不显著(P0.05)。不同绿地类型0~30cm土壤全氮含量依次为:校园(0.67 g·kg~(-1))工厂(0.55 g·kg~(-1))居住区(0.54 g·kg~(-1))公园(0.50 g·kg~(-1))。0~30cm绿地土壤C/N依次为:公园(14.36)校园(10.18)居住区(9.38)工厂(9.20)。相关分析表明:0~30 cm土壤C/N与土壤有机碳、NO_3~--N、NH_4~+-N及全磷呈显著正相关。可见,公园、校园绿地利于土壤有机碳积累并可维持相对较高的C/N,这对改善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城市道路中不同绿地结构对PM_(2.5)、PM_(10)的消减作用,选择河南省信阳市城区主干道——新五大道、新七大道上不同绿地结构(乔、乔-草、灌-草、乔-灌、乔-灌-草、对照点)为试验监测点,对其PM_(2.5)、PM_(10)浓度进行监测、分析以及消减率的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绿地结构内PM_(2.5)、PM_(10)浓度呈现出"早晚高、中午低"的日变化特征,且在08:00左右浓度达到最大。乔-灌、乔-灌-草绿地结构的PM_(2.5)、PM_(10)浓度显著低于其他4种绿地结构。不同绿地结构对PM_(2.5)、PM_(10)消减作用差异显著,对PM_(2.5)消减作用规律为乔-灌-草﹥乔-灌、乔-草﹥灌-草、乔,对PM_(10)消减作用规律为乔-灌-草﹥乔-灌、灌-草、乔-草﹥乔,整体上看,绿地对PM_(2.5)消减率高于PM_(10)。  相似文献   

13.
目前麦田铺草通常在播后苗前进行,这容易形成“黄苗”、“豆芽苗”,对麦子立苗、分蘖、成穗,甚至当季产量都有一定影响.近三年,我们结合本地实际,在麦田进行了“苗后行间铺草”试验研究,较好克服了麦田常规铺草的不利影响.材料与方法试验田土壤为夹沙土,肥力水平中等偏下,0~20cm土层有机质含量为1.34%,全氮0.087%,速效磷3mg/kg,速效钾76mm/kg,土壤容重1.29g/cm~3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植被种类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方法]对相同立地条件下种植侧柏、欧李、柠条、苜蓿和油松5种植物多年后土壤的物理性质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不同植被条件下除40 cm土层剪切力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物理性质间均差异显著。其中土壤含水量均值为15.77 g/kg,苜蓿地最大为17.00 g/kg;孔隙度均值为50.99%,欧李最大为55.91%;容重均值为1.17g/cm~3,油松地最大为1.23 g/cm~3;比重均值为2.42 g/cm~3,欧李地最大为2.7 7g/cm~3;剪切力在表层土均值为0.56 kg/cm~2,20 cm土层为1.09 kg/cm~2,40 cm土层为1.37 kg/cm~2,欧李地最大为1.54 kg/cm~2。[结论]经过多年生长,植物对土壤物理性质存在显著影响,但未表现出某一植物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变具有一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结构城市绿地土壤的渗透性能.结果表明:5种植被结构类型土壤的整体渗透速率排序为乔>乔灌草>灌草>乔草>草;土壤的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与初始入渗率呈显著正相关;外部因素也对土壤的渗透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可通过丰富植被结构、增加植被种类和数量达到提高土壤渗透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太行山低山丘陵区人工立体石榴林工程的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容重值大小依次为:坡谷石榴地(1.16 g/cm3)<中坡石榴地(1.27 g/cm3)<坡谷台田(1.30 g/cm3)<中坡草地(1.32 g/cm3);中坡位土壤容重值大于坡谷;耕作层(0~20 cm)土壤容重在台田和草地之间以及石榴地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坡谷石榴地的土壤容重值最低(1.32 g/cm3),中坡草地的土壤容重最高(1.56g/cm3),深层土壤(40~60 cm)的土壤容重在相同坡位没有明显差异.土壤容重随着采样深度增加的总趋势,但坡谷台田和中坡草地土壤容重在10~20 cm土层最低;统计表明0.5 cm、10~20 cm土壤容重属于中等变异性,其余土层土壤容重属于弱变异性.从土地利用类型和坡位来分析土壤容重空间变化特征,对于其它影响因子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结构城市绿地土壤的渗透性能。结果表明:5种植被结构类型土壤的整体渗透速率排序为乔>乔灌草>灌草>乔草>草;土壤的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与初始入渗率呈显著正相关;外部因素也对土壤的渗透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可通过丰富植被结构、增加植被种类和数量达到提高土壤渗透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合肥市不同绿地类型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绿地类型及植被配置模式对城市土壤碳动态的影响,以合肥市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绿地类型(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地、工厂绿地、校园绿地)不同植被配置模式下土壤溶解性有机碳质量分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0~ 10 cm、10~20 cm、20 ~ ...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土壤结构改良,通过田间定位试验,从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研究不同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典型旱地草甸土土壤团聚体和土壤容重的季节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与培肥方式下,土壤容重均在20~30cm土层较高,平均1.51g·cm~(-3);不同耕作方式,0~40cm土层拔节期前NTDTST;大喇叭口期至成熟期,NT容重增加;成熟期0~30cm土层,深翻(1.45g·cm~(-3))与浅翻(1.44g·cm~(-3))无差异,30~50cm土层,深翻容重(1.48g·cm~(-3))略有增加;免耕秸秆覆盖,0~50cm土层平均容重(1.42g·cm~(-3)),比DT-S和ST-S减少0.03~0.05g·cm~(-3);0~30cm土层,ST-S比DT-S增加0.05g·cm~(-3),30~50cm土层,趋势相反。浅翻会造成犁底层上移,0~30cm容重增加,而深翻增加了40~50cm土层容重。10~20cm质地为粉砂质粘土,40~50cm为粘土,其余土层为壤质粘土;免耕与耕作前土壤团聚体分布更接近,均在1mm粒级处出现高峰,而ST与DT处理的波动性变化比较接近,NT处理在40~50cm土层的0.5~1.0和3.0~5.0mm粒径土粒含量明显高于ST与DT处理。横向比较,不同耕作方式下,团聚体分布不同;纵向比较,同一耕作方式,无论秸秆还田与否,不同粒级团聚体的波动性变化趋势一致。综合可知,土壤团聚体的机械稳定性受耕作方式影响较大,短期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虽受年季间的影响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0.
众对北小河公园绿地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群落的可吸入颗粒物PM2.5浓度进行测定,对不同植物群落全年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公园内绿地PM2.5浓度低于公园外裸地处PM2.5浓度20%。(2)夏季北小河公园绿地内可吸入颗粒物PM2.5的平均浓度为56.59ug/m3,为四季中最低水平。(3)纯林结构形成较大的树冠,对于颗粒物的拦截作用较大,林内PM2.5浓度低于其余几种植物群落。从全年平均来看,北小河公园内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内PM2.5浓度大小排序为:乔灌草型乔草型草坪灌草型纯针叶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