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以深秋大果榉和榆树的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低温环境下叶片内部叶绿素含量、质膜相对透性、丙二醛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差异和动态变化情况,为探明深秋大果榉和榆树对低温的生理响应机制以及为园林绿化树种选择、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程度的加深,大果榉叶片叶绿素含量持续下降,榆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先增加后降低;相同时间内大果榉的丙二醛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均高于榆树,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且二者间差异显著;大果榉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持续增加,而榆树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在相同低温条件下大果榉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低于榆树,且差异显著。大果榉和榆树对深秋低温的生理响应差异显著,且大果榉的耐寒能力较榆树弱,故在园林绿化中应采取合理的抗寒措施。  相似文献   

2.
低温胁迫对观光木幼苗离体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年生盆栽观光木幼苗为材料,研究了低温胁迫(12、8、4、0℃)下幼苗叶片有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及其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温对观光木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随温度的降低,观光木叶片的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不断升高;丙二醛含量呈先上升后略下降的变化趋势,但总体高于对照(25℃)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也不断升高,且在0℃时达到最大值,为对照的4.43倍.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低温与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关系数均达0.894以上,呈显著的负相关,但低温与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选取1年生小叶朴营养枝的离体叶片为材料,对其进行不同低温(5,0,-5,-10,-15,-20℃)胁迫处理,分别测定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相对电导率,以及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研究小叶朴叶片的抗寒性。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小叶朴离体叶片SOD活性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至-10℃达到最高值;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表现出一直升高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出一直降低的趋势;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亦至-10℃达到最高值。综合说明,低温胁迫使小叶朴叶片细胞膜受到伤害,在高于-10℃可通过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和保护酶活性提高低温抗性,但在低于-10℃,渗透调节物质和保护酶活性亦降低。  相似文献   

4.
低温胁迫对黄金香柳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光立  周鑫  潘远志  陈其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062-12064
[目的]研究低温胁迫对黄金香柳(Melaleuca bracteata cv.‘Revolution Gold’)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以黄金香柳1年生枝为试材,探讨不同温度胁迫(0、-5、-10、-15、-20℃)对黄金香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黄金香柳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降-升-降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SOD和POD活性、MDA含量在-15℃时均达到顶峰。[结论]黄金香柳抗寒能力较弱,0℃低温已明显受害,抗寒极限温度在-15℃左右,在1月气温低于0℃的地区栽植,应采取保护措施,其在我国露地栽培北界应与0℃等温线相近。  相似文献   

5.
以3年生苏拉威西凤果Garcinia celebica L.幼苗为试材,经15℃光照培养箱炼苗72h后,分别在3、6、9℃进行低温胁迫36h,测定不同低温下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及SOD(超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经过低温胁迫的所有幼苗均能恢复正常生长,3℃低温的小苗出现轻微脱水现象。不同温度下的生理指标有明显变化: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含量均比对照有明显下降;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在6~9℃内随温度降低而上升,在6℃时达到最高值,但二者的含量在3℃时急剧下降,并显著低于对照;SOD、POD活性均在6~9℃内随温度降低而上升。推测苏拉威西凤果在6~9℃内出现应激反应,通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的积累及SOD、POD活性的提高来适应低温胁迫。  相似文献   

6.
不同温度对福建山樱花盆栽幼苗进行处理,测定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探讨福建山樱花对不同低温胁迫的响应特性和耐寒适应能力。结果表明,各温度处理下福建山樱花SOD活性、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性显著;各温度下MDA含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余指标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在10℃处理时呈缓慢上升趋势,在6和1℃处理下呈先升后降趋势,最高值基本都出现在1℃处理后第3天。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抗氧化酶和渗透调节物质对膜系统的保护作用及调节机制超过一定限度,引起福建山樱花不可逆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人工低温胁迫下西洋杜鹃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西洋杜鹃的抗寒机制,以西洋杜鹃‘粉红’品种为实验材料,研究低温胁迫条件下‘粉红’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CAT活性、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从图表可以看出: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脯氨酸含量变化不明显,基本维持在正常水平;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较正常水平有缓慢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CAT活性、POD活性总体呈持续上升的变化规律;胁迫温度越低,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CAT活性、POD活性越高,温度低于3 ℃,即对‘粉红’产生较严重伤害,且温度越低,伤害程度越严重,经过0℃低温胁迫4天,可大大提高‘粉红’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干旱胁迫对冬黑麦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使用15%聚乙二醇-6000(PEG-6000)对水培俄罗斯冬黑麦BK01模拟干旱胁迫,分别在处理0(CK)、3、6、9、12、24 h测定不同胁迫时叶片各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冬黑麦叶片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呈上升趋势;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相对含水率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将为冬黑麦抗旱研究进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低温胁迫下澳洲坚果幼苗的某些生理生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年生澳洲坚果A4品种盆栽幼苗为试材,研究了低温胁迫对幼苗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1 d,澳洲坚果幼苗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升高;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2~3 d),丙二醛(MDA)含量呈下降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呈升高趋势,而脯氨酸(Pro)含量则是处理2 d继续升高,处理3 d后下降;胁迫解除后,各生理指标趋向于处理前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抗寒石榴品种,以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生长的石榴品种突尼斯、中农红、红双喜和千层花1年生休眠期枝条为试材,通过模拟低温胁迫环境,分别在4℃、0℃、-3℃、-6℃、-9℃、-12℃和-15℃的低温下处理24 h,测定相对电导率(REC),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指标,并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4个品种石榴枝条的抗寒性。结果表明,千层花的半致死温度(LT50)最低,达到-6.94℃,红双喜最高,为-2.27℃;随着温度降低,4个品种枝条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整体呈上升趋势,SOD、CAT活性及MDA、可溶性蛋白含量整体呈先升后降趋势,脯氨酸含量整体呈先降后升趋势。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的石榴品种抗寒性强弱顺序为千层花>红双喜>突尼斯>中农红。  相似文献   

11.
在小幅度变化的低温条件下,研究抗寒性不同的紫花苜蓿根系和叶片中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品种间的差异性和同一品种在不同温度下的差异性。以此探讨抗寒性不同的紫花苜蓿对低温的响应差异,揭示紫花苜蓿抗寒性的机理,为紫花苜蓿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同一温度处理下,抗寒性强的品种丙二醛含量低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在-8℃处理下,4个供试品种根系和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差异显著(根系:F=7.683,p0.05;叶片:F=15.016,p0.05),抗寒性强的两个品种根系和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低于抗寒性弱的品种。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在-7℃(F=4.497,p0.05)和-8℃(F=12.464,p0.05)处理下均表现出品种间的显著差异,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在-6℃(F=5.891,p0.05)和-7℃(F=6.921,p0.05)处理下均差异显著。根系和叶片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在-6℃(根系:F=113.593,p0.05;叶片:F=61.481,p0.05)、-7℃(根系:F=13.916,p0.05;叶片:F=10.469,p0.05)和-8℃(根系:F=90.890,p0.05;叶片:F=29.040,p0.05)3个低温处理下均表现出品种间的显著差异,抗寒性强的品种根系和叶片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随着温度降低,抗寒性强的品种丙二醛含量上升幅度和可溶性蛋白下降幅度小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可溶性糖上升幅度大于抗寒性弱的品种。综上所述,在低温胁迫下,抗寒性强的紫花苜蓿通过提高可溶性糖含量以及保持相对较高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来减少低温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明软枣猕猴桃对低温胁迫生理变化规律,为引种、抗寒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野生软枣猕猴桃幼苗为试材,通过4℃低温处理,以25℃(常温)为对照,测定软枣猕猴桃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抗氧化酶(SOD、CAT、POD)的活性变化.[结果]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呈现先增后减趋势,MDA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上升,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呈先增后减趋势;SOD、POD活性均下降,CAT活性先升后降.[结论]综合各项指标表明,叶片在低温胁迫过程中,叶绿素含量降低,膜脂过氧化反应加剧,MDA积累,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以及抗氧化酶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苗期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为探索马铃薯耐寒机制及耐寒品种的早期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低温敏感型品种费乌瑞它、中薯3号和耐寒品种桂农薯1号、桂农薯4号苗期植株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进行5℃低温胁迫处理,于处理后0、1、2、3、5和7 d分别取样并测定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结果】5℃持续胁迫3 d对叶片造成的伤害在外观形态上开始出现,胁迫5 d后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受低温胁迫后,各品种叶片POD、CAT和SOD活性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整体上均呈升高趋势,峰值出现时间存在差异;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各生理指标升降变化趋势不同。在低温胁迫5 d时,耐寒品种的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均高于低温敏感型品种,费乌瑞它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下同)。低温胁迫提高了各品种的叶片MDA含量,在低温胁迫第5 d时,低温敏感型品种的MDA含量高于耐寒品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OD活性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OD活性与CAT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CAT活性与脯氨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POD、CAT和SOD活性及MDA和脯氨酸含量可作为鉴定马铃薯品种耐寒性强弱的生理指标,低温胁迫第5 d可作为早期筛选耐寒材料的时间节点。4个马铃薯品种苗期耐寒性强弱依次为桂农薯4号>桂农薯1号>中薯3号>费乌瑞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明软枣猕猴桃对低温胁迫生理变化规律,为引种、抗寒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野生软枣猕猴桃幼苗为试材,通过4℃低温处理,以25℃(常温)为对照,测定软枣猕猴桃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抗氧化酶(SOD、CAT、POD)的活性变化。[结果]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呈现先增后减趋势,MDA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上升,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呈先增后减趋势;SOD、POD活性均下降,CAT活性先升后降。[结论]综合各项指标表明,叶片在低温胁迫过程中,叶绿素含量降低,膜脂过氧化反应加剧,MDA积累,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以及抗氧化酶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不同冬春性小麦品种在相同穗分化进程下对低温的生理响应,选用冬性品种烟农19和春性品种宁麦4号、扬糯麦1号、宁麦13、扬麦11、镇10375,研究了-10℃人工低温胁迫下,护颖分化期、雌雄蕊分化期、药隔分化期和四分体形成期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4个穗分化时期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均较0 h对照升高,但随着低温处理时间延长而下降;丙二醛含量呈先升后降再上升的趋势。药隔分化期对低温胁迫最为敏感。四分体形成期,叶片生理响应不宜作为评价抗寒性的指标。与0 h对照相比,烟农19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低温处理后,上升幅度和响应速率大于其他5个春性品种,且丙二醛含量的增幅较小,对低温胁迫表现出较强抗性。  相似文献   

16.
低温胁迫对桉树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5种桉树幼苗为材料,测定了低温胁迫对其生理生化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温度的降低几种桉树幼苗的相对电导率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与对照相比都呈升高趋势;总体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相比有所下降;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相比呈上升趋势,但在0~-3℃之间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可溶性糖的下降率与桉树的抗寒性有关;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但总体上,随着温度的降低,酶活性是下降的;而膜脂过氧化的主要产物丙二醛,随着温度的降低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低温胁迫对广玉兰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求低温胁迫对广玉兰的影响机制,测定广玉兰体内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MDA)、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广玉兰抗寒能力较强,半致死温度为-10.39℃,致死温度为-21.76℃.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广玉兰成活率逐渐降低,叶片中MDA、膜相对透性、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SOD、P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在低温胁迫中,丙二醛积累与相对电导率上升为影响广玉兰存活的负面因素;可溶性糖、脯氨酸调节渗透压成为广玉兰缓解低温胁迫的主要保护性因素,而POD、SOD酶活性受低温(≤-10℃)影响,去除活性氧自由基成为次要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复合外源物质对玉米幼苗抗寒性的影响以及抗寒机理。[方法]以豫玉22号、金穗1203和宇辉早甜粘玉米品种为材料,利用人工模拟低温方法,研究在5℃低温和不同时长处理下复合外源物质对玉米幼苗抗寒性的影响。[结果]在5℃低温条件下,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3种玉米品种遭受低温伤害的程度逐渐加剧,尤其在胁迫第5天最明显。在5℃低温条件下,玉米幼苗叶片中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恢复生长3 d后又开始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在第3天胁迫时达到最大。在5℃低温条件下,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复合外源物质对玉米幼苗叶片中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程度越明显。[结论]复合外源物质能增强玉米幼苗适应低温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金露梅耐盐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金露梅在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下的生理生化效应。结果表明: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增加以及胁迫时间的延长,金露梅叶片中的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缓慢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研究证实了膜透性、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SOD及POD活性是金露梅5个重要的耐盐生理指标;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幅度较小,可作为金露梅耐盐性鉴定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低温胁迫对杨桃品种抗寒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3年树龄的4个杨桃品种(大果甜杨桃1号、大果甜杨桃3号、大果甜杨桃4号及土种酸杨桃)的当年生营养枝的叶片为材料,对其进行4、2、0、-2、-4、-6℃不同温度的低温胁迫处理,分别测定各品种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研究这些杨桃品种的抗寒性。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4个杨桃品种可溶性糖含量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SOD活性、POD活性表现出升降-升降的变化趋势,而MDA含量呈现出"降-升-降"的变化,且这4个生理指标较不做低温处理的对照相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杨桃的品种及低温胁迫处理温度对这4个抗寒指标的影响也呈现出显著差异。综合评判4个杨桃品种的抗寒性大小依次为土种酸杨桃﹥大果甜杨桃4号﹥大果甜杨桃1号﹥大果甜杨桃3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