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烯效唑对春大豆各种生理、生态学及产量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大豆的始花期喷施50-300mg/L的烯效唑可降低株高、促进茎秆粗壮、增加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并能提高大豆的抗倒伏能力,具有明显的增产效应。其中浓度为200mg/L的烯效唑处理增产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苗期喷施烯效唑对油菜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烯效唑在油菜机械化种植中的应用,2~4叶期用50 mg/L、75 mg/L、100 mg/L和150 mg/L的烯效唑喷施油菜幼苗(1或2次),研究烯效唑对幼苗生长调控、光合生理特性、植株抗倒性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幼苗株高、最大叶面积和地上部干质量均随处理浓度和次数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当处理浓度≤100mg/L,根干质量和根颈粗随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幼苗高、最大叶面积和根干质量随烯效唑处理时苗龄的增大而增加。叶片净光合率和叶绿素含量随处理浓度和次数的增加而增加。成熟期的株高和分枝点高度均随烯效唑处理浓度和次数的增加而降低,而根颈粗、根干质量和单位长度茎秆干质量增加,植株抗倒能力增强。烯效唑浓度≤100 mg/L,处理1次,单株角果数、千粒质量和种子产量增加。2~4叶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烯效唑,种子含油量下降,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无明显变化。2叶或3叶期用≤100 mg/L烯效唑处理幼苗,可有效降低成熟期株高,增强植株抗倒性,有利于机械收获。  相似文献   

3.
董扬 《天津农林科技》2023,(1):14-16+30
为明确多效唑溶液喷施时期以及浓度对甜高粱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以甜高粱“吉甜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株高达到30、 80、130 cm时喷施浓度为300、600、900 mg·L-1的多效唑溶液,用清水作对照(CK)。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多效唑溶液可改变甜高粱植株茎秆的形态特征,使植株株高、重心高度降低,茎粗增加,从而增强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在本试验条件下,“吉甜2号”在株高80 cm时喷施900 mg·L-1的多效唑溶液可有效增强甜高粱的抗倒伏能力,有利于稳产,是较适宜的防倒伏增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4.
喷施烯效唑对甜荞茎秆抗倒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甜荞(Fagopyrum esculentum M.)被誉为21世纪人类的绿色食品之一。倒伏是制约甜荞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研究喷施不同浓度的烯效唑对甜荞茎秆抗倒性能的影响,为甜荞的抗倒伏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3-2014年在西南大学歇马科研基地进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中抗甜荞品种“宁荞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0(CK)、25 mg·L-1(T1)、50 mg·L-1(T2)、75 mg·L-1(T3)和100 mg·L-1(T4)5个烯效唑浓度处理,于4叶期按100 mL·m-2进行叶面喷施。分别于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对茎秆抗折力、倒伏指数、茎秆形态特性和茎秆解剖结构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并于成熟期调查倒伏习性和产量。【结果】(1)茎秆抗折力、茎壁厚度和维管束面积从开花期至成熟期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灌浆期达最大值;倒伏指数、株高、茎秆重心高度、茎秆鲜重、基部第2节间长、基部第2节间粗、机械组织厚度和维管束数目从开花期至成熟期逐渐增加;第2节间干重、节间充实度和机械组织层数从开花期至灌浆期逐渐增加,而后变化不明显。(2)产量、茎秆抗折力、基部第2节间粗、基部第2节间干重、节间充实度、机械组织层数、机械组织厚度、茎壁厚度、维管束数目和维管束面积在CK-T3处理浓度下表现为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T3-T4处理浓度下表现为随浓度增加而降低;倒伏率、倒伏指数、株高、茎秆重心高度、茎秆鲜重、基部第2节间长在CK-T3处理浓度下表现为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T3-T4处理浓度下表现为随浓度增加而增加。(3)与CK相比,T1、T2、T3和T4处理的产量分别增加了2.3%、6.5%、21.3%和11.3%,倒伏率分别降低了17.9%、40.7%、84.0%和60.5%。(4)不同烯效唑浓度处理间,茎秆抗折力、倒伏指数、茎秆形态特性和茎秆解剖结构均存在显著差异。产量与株高、茎秆重心高度、茎秆鲜重和基部第2节间长、倒伏指数及倒伏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基部茎秆第2节间粗、基部第2节间干重、节间充实度、机械组织层数、机械组织厚度、茎壁厚度、维管束数目和维管束面积及茎秆抗折力呈极显著正相关。茎秆抗折力、基部第2节间粗、基部第2节间干重、节间充实度、机械组织层数、机械组织厚度、茎壁厚度、维管束数目和维管束面积表现为T3>T4>T2>T1>CK,倒伏指数、株高、茎秆重心高度、茎秆鲜重和基部第2节间长表现为CK>T1>T2>T4>T3。【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当烯效唑喷施浓度为75 mg·L-1时,能有效优化甜荞茎秆结构,改善茎秆质量,减小倒伏发生风险,增加产量。研究结果为甜荞的抗倒伏栽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弱光下烯效唑对重穗型水稻植株倒伏风险的缓解效应及途径。【方法】以重穗型水稻渝香203为材料,设置裂区试验,主区为正常光照(CK)和遮阴处理(U),副区为0(U0)、40 mg/L(U40)、80 mg/L(U80)烯效唑处理,比较茎秆力学,物质积累分配及形态性状方面差异,并分析其与植株抗倒伏性的关系。【结果】较正常光照,遮阴处理显著降低渝香203产量,归因于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的降低。施用烯效唑显著增加了有效穗(P<0.05),产量略微增加;遮阴处理显著降低了基部节间茎鞘干重、基部节间茎粗、茎壁厚及单茎鞘干重,使得茎秆折断弯矩显著降低,倒伏指数增加,尽管弯曲力矩也显著降低。相关分析表明,断面模数,茎粗、茎壁厚、单茎鞘干重及茎鞘充实度与折断弯矩显著正相关,与倒伏指数显著正相关。随烯效唑用量增加,基部节间长度显著缩短,株高和重心高度降低,从而降低了弯曲力矩;同时,基部节间茎粗、茎壁厚及茎鞘充实度呈显著增加趋势从而提高了茎秆强度和抗倒伏性。【结论】弱光下重穗型水稻基部节间茎秆强度降低是植株倒伏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烯效唑缩短基部节间长度,从而降低株高和重心高度,增加茎粗、茎壁厚及茎秆充实质量,增强了茎秆机械强度,提高了弱光下重穗型水稻抗倒伏性。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缩节胺、胺鲜脂、烯效唑对夏季辣椒育苗的影响,该研究于辣椒幼苗不同发育期喷施不同浓度的缩节胺、胺鲜脂、烯效唑,测定辣椒株高、茎粗、干重,并计算壮苗指数。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浓度缩节胺、胺鲜脂、烯效唑喷施辣椒幼苗,对幼苗生长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缩节胺浓度为300mg/L、胺鲜脂浓度为40~60mg/L、烯效唑浓度为0.9mg/L时,利于辣椒壮苗。将3种生长调节剂进行复配后,其壮苗效果优于单施,其中缩节胺300mg/L+胺鲜脂40mg/L+烯效唑0.9mg/L可用于夏季辣椒育苗调控。  相似文献   

7.
群体调控对夏玉米抗倒伏性状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创玉198为试验材料,研究群体调控对夏玉米(Zea mays L.)抗倒伏性状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群体密度的增加,玉米倒伏率、株高、穗位高、穗位系数均逐渐升高;基部茎节间长增加,茎粗、茎粗系数降低;茎秆穿刺强度、单株茎秆干物重逐渐增加,茎秆抗折力先增加后降低;田间倒伏率增加,茎秆抗倒伏能力下降。得出创玉198玉米品种合理群体密度为6.00万~6.75万株/hm2,此群体结构有利于提高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控制藜麦幼苗徒长导致的倒伏,提高幼苗质量,以藜麦1号为材料,利用不同质量浓度多效唑(50、100、150、200、300、400 mg/L)和矮壮素(500、1 000、2 000、3 000、5 000、7 000 mg/L)进行浸种处理,采用沙培的方法,通过测定藜麦幼苗的素质形态指标、茎秆抗折力、倒伏指数、壮苗指数和生理指标,分析不同质量浓度多效唑和矮壮素对藜麦幼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蒸馏水浸种(对照)相比,200 mg/L多效唑浸种处理藜麦幼苗的株高降低33.84%、茎粗增加63.04%、茎秆抗折力增加94.29%、根系活力增加52.86%、叶绿素含量增加101.15%、可溶性糖含量增加27.59%,为多效唑浸种藜麦的最适质量浓度;3 000 mg/L矮壮素处理藜麦幼苗的株高降低17.11%、茎粗增加60.14%、茎秆抗折力增加32.86%、根系活力增加19.52%、叶绿素含量增加49.43%、可溶性糖含量增加10.34%,为矮壮素浸种藜麦的最适质量浓度。综合各指标可见,以200 mg/L多效唑对藜麦进行浸种效果较好,可促进幼苗干物质的合成和积累,有利于培育壮苗。  相似文献   

9.
甜高粱新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对现时期江苏沿海地区优质高产甜高粱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5个甜高粱新品种(系)14个农艺性状与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鲜重产量密切相关的农艺性状有茎秆出汁率、株高、生育期、茎粗等;丝黑穗病接种发病率同时与茎粗、分蘖数、倾斜率、倒折率、穗长关系最密切。说明在甜高粱群体产量、品质改良的过程中,要注重茎秆出汁率、株高、生育期、茎粗的选育力度,同时对丝黑穗病接种发病率的鉴定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以小麦新品种豫农41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起身期喷施烯唑醇对纹枯病的防控效果,以及对茎秆质量、抗倒性和产量构成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起身期喷洒烯唑醇可明显降低纹枯病发病率,缩短基部节间长度,茎壁厚度和茎粗增加,降低后期倒伏,增加产量.以每公顷喷施12.5%稀唑醇600 g的效果最好,株高降低6.6 cm,增产10.1%.小麦起身期适量喷洒烯唑醇可实现防病防倒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喷施多效唑(PP333)对黄瓜幼苗质量的影响,本试验以‘津春4号’黄瓜为试材,分别在露土期、子叶平展期、1叶1心期喷施不同浓度的多效唑水溶液,通过对幼苗株高、茎粗、下胚轴长、根系活力、叶绿素(Chl)含量等指标的测定来衡量其对黄瓜育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多效唑能明显防控黄瓜幼苗徒长,能够降低幼苗的株高、下胚轴长度,增大茎粗,提高根冠比,提高壮苗指数。在子叶平展期喷施200 mg/L的多效唑时,幼苗品质显著优于其他处理时期和浓度,为最适宜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烯效唑、多效唑对黄淮区油菜新品种秦优1699苗期和成熟期性状的影响,探索其在机械化生产上的应用,于6~7叶期(T1)、5~7 cm薹高期(T2)和以上2个时期T1+T2(T3),分别喷施80、160 mg/L烯效唑(C1、C2)和150、300 mg/L多效唑(C3、C4),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研究其对油菜苗期性状、成熟期抗倒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①T1C1、T1C3可有效降低油菜幼苗薹高,使其叶片数增加,根茎变粗,有助于冬前苗期壮苗,提高油菜耐寒性;②各处理均能降低植株株高、有效分枝高度和倒伏指数,提高抗倒性;③烯效唑、多效唑处理可以降低千粒重,增加单株角果数,对每角粒数影响不显著,仅T3C1和T3C3处理单株产量显著高于对照;④T3C1、T3C3处理既可增加幼苗绿叶数、根茎粗,降低薹高,有助于培育壮苗,提升幼苗耐寒性,又可降低成熟期植株株高、有效分枝高度、增强抗倒性,提高产量.考虑到烯效唑的降解速度快于多效唑,使用安全性高,烯效唑在秦优1699上的使用效果略优于多效唑,建议生产上使用烯效唑,即用80 mg/L浓度烯效唑,在6~7叶期(T1)+5~7 cm薹高期同时喷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董扬 《江苏农业科学》2022,50(10):75-80
为了筛选出能有效降低糜子株高、提高其抗倒伏能力的化控剂及其最佳喷施期,并探讨不同药剂对糜子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分别于分蘖期、拔节期对齐黍1号喷施4种化控剂(多效唑、甲哌■、矮壮素、烯效唑),并设置清水对照。于灌浆期、成熟期测定各处理植株干物质积累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茎秆特性以及产量构成等指标。结果显示:在糜子分蘖期和拔节期喷施多效唑、甲哌■、矮壮素、烯效唑都能不同程度地矮化植株,增加茎粗,提高其抗倒伏能力,达到增产效果;4种药剂处理中除烯效唑外均能显著提高叶片的SPAD值,增强光合效率;与CK相比,喷施化控剂对糜子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影响不显著;总体来看,分蘖期化控效果优于拔节期。分蘖期喷施多效唑化控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主茎高、茎秆倒伏指数分别显著降低4.59%、22.59%,地上部干质量、净光合速率、产量分别显著增加2.20%、26.13%、7.53%,可作为糜子高产栽培适宜的化控抗倒伏措施应用。  相似文献   

14.
董扬 《农业科技通讯》2022,(12):150-153
为明确多效唑喷施时期和剂量对甜高粱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以‘吉甜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拔节初期、拔节中期、拔节后期分别喷施浓度为300 mg/L、600 mg/L、900 mg/L的多效唑溶液,以清水作对照。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多效唑可以使甜高粱株高降低,茎粗增大,从而增强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在甜高粱拔节中后期喷施适宜浓度的多效唑均能够提高甜高粱的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及气孔导度,可显著提高甜高粱叶片中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拔节中期喷施900 mg/L的多效唑可有效增强甜高粱的抗倒伏能力及光合能力,有利于稳产,是较适宜的化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5.
化学调控对水稻形态、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杂交水稻湿润育秧的不同时期分别用不同浓度烯效唑和多效唑喷施叶片 ,结果表明 ,化学调控各处理均可降低秧苗株高、增加茎基宽和干物质积累、促根、增蘖、增强植株的生理代谢 ,生育后期有效穗增加 ,产量提高。以秧苗 1叶 1心期喷施 10 0mg/L烯效唑和 2 0 0mg/L多效唑的处理增产显著 ,增产率分别为 16 8%和 13 5%。  相似文献   

16.
由于四川盆地弱光的气候特征,设施大棚栽培的线椒常出现徒长现象,导致产量降低。因此,如何控制设施大棚线椒徒长显得尤为重要。矮壮素和烯效唑属于植物生长抑制剂,能够抑制植物细胞伸长速度,促进壮苗。本试验以线椒品种“碧海长美”为材料,利用矮壮素和烯效唑进行处理,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矮壮素和烯效唑对线椒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矮壮素处理对线椒株高和生长前期茎粗的影响较小;喷施烯效唑能够明显抑制辣椒株高,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综合分析,浓度为50mg/L的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大麦喷施烯效唑和麦壮灵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大麦株高,减少大麦倒伏,增加产量,在大麦拔节期喷施不同浓度烯效唑和麦壮灵。结果表明.大麦拔节期喷施烯效唑30mg/L、40mg/L、50mg/L、60mg/L,大麦株高分别降低1.6cm、2.7cm、5.3cm、7.7cm;倒伏面积分别减少9.5%、12.7%、12.7%、15%;穗实粒数增加1~1.3粒,千粒重分别增加2.3g、1.2g、1g、0.7g;产量分别增长20.3%、16.8%、15.2%、13.3%。喷施麦壮灵300ml/hm^2、375ml/hm^2,450ml/hm^2、525ml/hm^2,大麦株高分别降低4.2cm、4.9cm、5.6cm、7.1cm:倒伏面积分别减少15%、15.4%、15.4%、21.8%;穗实粒数减少1.1~1.4粒;千粒重分别增0.7g、0g、0g、-0.2g;产量分别增长16.1%、7%、0.6%、-4.7%。生产上可采用拔节期喷施烯效唑40mg/L或麦壮灵375ml/hm^2降低株高,减轻倒伏,增加产量,改善大麦品质。  相似文献   

18.
倒伏严重影响甘蓝型油菜产量,赤霉素及其抑制剂对油菜株高、抗倒伏性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系统研究赤霉素及其抑制剂影响甘蓝型油菜倒伏的较少,因此系统研究赤霉素及其抑制剂对油菜抗倒伏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7份不同来源甘蓝型油菜为材料,蕾薹期喷施赤霉素和烯效唑,运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研究株型性状与倒伏的相关性及影响倒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油菜的倒伏指数与一次有效分枝高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根鲜质量、根干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根系因子对倒伏指数贡献率最大。喷施赤霉素后,倒伏指数与主花序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侧根数显著负相关,与根鲜质量、根干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喷施烯效唑后,倒伏指数与根鲜质量、根干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赤霉素主要是通过增加甘蓝型油菜侧根数,增加植株的节间距以及主花序长度来调控甘蓝型油菜倒伏指数。烯效唑主要是通过增大甘蓝型油菜的一次有效分枝数、茎粗、基枝角、顶枝角,减小植株的节间距来调控油菜倒伏指数。  相似文献   

19.
谷子矮化处理对倒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谷子抗倒伏能力,研究矮化处理对谷子倒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拔节早期喷施矮壮剂能显著降低株高、鲜重,缩短节间长度,提高茎秆抗折力、根重及茎粗等指标,从而增加倒伏指数和倒伏系数,并且产量没有明显降低。矮化处理能显著提高谷子的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广西套作夏大豆适宜的烯效唑拌种浓度,为解决与春玉米后期套作夏大豆的倒伏问题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0(CK)、1.67、3.33、6.67、13.33、20.00、26.67和33.33 mg/kg 8个烯效唑拌种浓度梯度,研究不同烯效唑拌种浓度对春玉米套作的夏大豆出苗率、叶面积、真叶SPAD值、地上部分鲜重和干重、倒伏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烯效唑拌种浓度的增加,套作夏大豆的田间出苗率、真叶叶面积、地面到子叶节长度和子叶节到真叶节长度逐渐减小,真叶SPAD值和第1节间茎粗逐渐增加.拌种浓度超过3.33 mg/kg时,大豆第1片复叶叶面积、第6片复叶期的地上部分干重显著降低(P<0.05,下同).真叶叶面积、地面到子叶节长度、子叶节到真叶节长度对烯效唑拌种较其他性状敏感.拌种浓度越高,对套种夏大豆的影响时间越长.适宜浓度的烯效唑拌种可防止夏大豆倒伏,显著增加夏大豆产量,其中3.33 mg/kg拌种浓度下大豆产量最高(2129.71 kg/ha).但各烯效唑拌种浓度对大豆籽粒蛋白含量、油分含量及百粒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综合田间出苗率、倒伏性和大豆产量等性状,烯效唑拌种浓度为3.33 mg/kg时用于套作夏大豆较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