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豫西地区夏大豆发生"症青"现象可导致大豆严重减产甚至绝收,但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尚不明确,防治手段也缺乏针对性。为了有效防治豫西夏大豆"症青"现象,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大豆重茬和品种差异对夏大豆"症青"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重茬地块大豆"症青"株率平均为31.70%,正茬地块大豆"症青"株率平均为1.01%,且两者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重茬条件下,25个大豆品种均有一定程度的"症青"现象发生,"症青"株率变幅为8.6%~58.7%,品种间差异极显著。在正茬条件下,所有大豆品种的"症青"现象均较轻,56%的品种"症青"发生率不足1%,且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重茬导致大豆"症青"现象发生或者加重,生产上应进行合理的轮作倒茬防治大豆"症青"发生,同时选择对"症青"现象抗性较好的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豆“症青”的现象在鲁西南大豆产区时有发生,个别年份发生较重,为了探索该现象发生的原因,试验于2019—2020年在济宁市的2个县进行,通过对大豆同一品种不同播期试验和同一品种同一播期不同防治处理试验,来探索温度和点蜂缘蝽对大豆“症青”的影响。结果表明,2019—2020年的不同播期试验,不同的大豆品种都取得较好的产量;而同一品种同一播期不同的防治处理试验,除产量之间有差异,但也未出现大面积“症青”现象,试验地块的“症青”发生率在0~2%之间。研究结果初步证明:2018年鲁西南地区大豆的“症青”现象的发生与当年开花结荚期的高温重合有关,与点蜂缘蝽的关系不大。建议广大大豆种植户适当推迟夏大豆的播种时间并加强田间管理对大豆的正常生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淮海夏大豆“症青”现象发生原因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近年来黄淮海地区大豆"症青"现象逐年加重的趋势,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大豆叶面喷施硼酸、高效氯氰菊酯对不同大豆品种"症青"现象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播期条件下,不同大豆品种"症青"现象的发生程度差异显著;与喷清水(对照)相比,从6~7叶期开始用5%高效氯氰菊酯1 000倍液每周1次连续喷施5次,大豆"症青"株率(0.3%)和瘪荚率(10.81%)显著降低,分别下降了22.2个和25.9个百分点,相对单株产量为对照的2.53倍;喷硼酸的大豆症青"株率(20.0%)和瘪荚率(31.44%)仅下降2.5个和5.27个百分点,相对单株产量为对照的1.26倍,不同大豆品种对喷施硼酸的反应不一致,周豆19喷施硼酸后"症青"株株率和瘪荚率升高,相对单株产量下降,其他品种则表现出单株产量增加的趋势。研究结果初步表明,黄淮海夏大豆"症青"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虫害,但造成危害的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大豆症青现象是近些年困扰黄淮海大豆生产的重要问题,但影响大豆症青发生的原因一直不是很明确。研究以16个花荚期进程不同的大豆品种为研究材料,分析了症青严重程度与花荚期天气、生育期进程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试验年度条件下,所有大豆品种均发生了严重的症青,品种间瘪荚率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过对症青株率与开花期和结荚期持续天数、高温日数、降水量、日照时数、平均湿度、每天14点平均气温、品种生育期等13项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发现,除了症青株率与开花期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外,与花荚期高温等其他因素均不相关。大豆生产上应防止花荚期干旱,以降低大豆症青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黄淮海地区大豆症青现象频发,给许多种植大豆的农民,特别是种植大户带来了很大损失,尽快摸清原因,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势在必行。1大豆的"症青"现象大豆的"症青"主要表现是当大豆正常生育期结束,也就是大豆进入成熟期时,植株仍然枝青、叶绿,有荚无籽、秕荚或者籽瘪烂的现象。2大豆"症青"发生原因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组织专家从多个学科视角  相似文献   

6.
刘宾 《乡村科技》2023,(4):81-83
大豆生产中出现“症青”现象,会导致其产量和品质降低。因此,研究“症青”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对大豆的安全生产有着积极作用。基于此,根据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夏大豆生产实际,从品种、气候、栽培措施、病虫危害等方面总结夏大豆“症青”发生的原因,并针对性提出科学选种、合理安排茬口、采取健身栽培管理措施、加强病虫草害防控等防治建议,以降低“症青”的发生概率,助力大豆优质丰产。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大豆症青的施药预防策略,试验以16个不同开花期的大豆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其中,主区是喷施杀虫剂(522.5 g/L氯氰·毒死蜱乳油),共3个处理(对照.不喷施杀虫剂;B1.每个品种的初花期喷施1次杀虫剂,盛荚期喷施1次杀虫剂;B2.统一在出苗后第40天喷施1次杀虫剂,第60天喷施1次杀虫剂),副区是16个不同大豆品种。分析了不喷施杀虫剂时不同大豆品种的症青严重程度和2种杀虫剂喷施方法对不同大豆品种单株有效荚、无效荚、无效荚比例、单株粒数、症青株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不喷施杀虫剂)下的16个大豆品种均发生严重的症青现象,症青株率为90.0%~100.0%,单株无效荚比例为61.6%~93.4%;16个大豆品种间症青株率差异不显著,单株无效荚比例差异达到显著或者极显著水平;B1和B2处理均能降低大豆的单株无效荚比例和症青株率,增加单株粒数,减轻大豆的症青症状;B1和B2处理间对大豆症青的预防效果没有显著差异,但是相对于B1处理,B2处理更易操作。因此,在大豆生产中,分别在出苗后40、60 d各喷施1次杀虫剂,可显著减轻大豆症青症状。  相似文献   

8.
针对近几年黄淮海地区愈发严重的症青现象,为明确症青对大豆产量损失的影响,调查一片发生症青的夏大豆田,将其分成90个小区,调查小区的病株率,农艺性状和产量,分析症青传播规律及其对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与发生症青春大豆田距离的增大,夏大豆田症青症状显著降低;除了百粒重外,病株率与大豆产量相关性状均呈显著负相关;无效荚数是与病株率和产量的关系最紧密的农艺性状;产量损失率与病株率极显著正相关。防止症青应该采取大面积同步进行的"统防统治",在荚期喷施内吸性农药,减少点蜂缘蝽刺吸危害。  相似文献   

9.
淮北地区大豆青棵不实原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辉 《现代农业科技》2007,(14):152-152,155
淮北地区大豆常有青棵不实现象发生。大豆青棵不实是因生长发育期受品种、病虫危害、土壤质地及养份含量、花荚期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一些年份发生较重,直接影响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10.
黄淮海夏大豆症青的原因尚不清楚,需要对可能导致大豆症青的因素进行排查。研究根据两年多点调查的2 883个样本进行卡方检测,结果表明:大豆症青的发生与豆秆黑潜蝇的危害无关。  相似文献   

11.
<正>大豆倒青症是指到了正常成熟的时期,大豆植株茎叶、豆荚仍保持青绿色,有的正常结荚鼓粒,有的结荚鼓粒但籽粒不饱满,有的有荚无粒甚至无荚无粒,造成大豆生育期推迟,不能正常结实成熟和收获。大豆倒青症对产量威胁很大,轻者减产,严重者绝收。要种植好夏大豆,应该充分了解大豆贪青晚熟、青棵不实发生的原因和防止措施,提前预防。一、大豆倒青的原因(一)选用品种不适宜一是盲目引种,大豆是短日照  相似文献   

12.
大豆倒青又称"青棵不实",属开花逆转现象。正常生长时本该进入成熟期的大豆,却表现为全株青绿,荚而不实,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能够诱导植株发生开花逆转的因素很多,如日长、温度、光质、光强、病原菌的侵染、化学物质、去除顶芽或侧芽等。造成大豆倒青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受品种、病虫危害、土壤质地及养分含量、花荚期气候条  相似文献   

13.
2018年商丘市夏大豆病虫害发生预警及防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通过分析商丘市近几年大豆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预测了2018年商丘市夏大豆病虫害的发生可能,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技术。2018年,商丘市夏大豆病虫害重点防控对象是大豆孢囊线虫、金针虫、大豆蚜虫、豆荚螟、大豆食心虫、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紫斑病和症青株等,防控技术是秸秆处理、深耕灭茬技术、成虫诱杀技术、种子处理技术、中后期病虫害防治技术等。  相似文献   

14.
<正>大豆倒青又称"青棵不实",属开花逆转现象。正常生长时本该进入成熟期的大豆,却表现为全株青绿,荚而不实,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能够诱导植株发生开花逆转的因素很多,如日长、光质、光强、温度、湿度、病原菌的侵染、化学物质、γ-射线、去除顶芽或侧芽等。在不同的物种中,诱发开花逆转的条件不同,对于某一物种,诱发开花逆转的因素有时不止一个。一、大豆倒青发生原因1.品种选用不当大豆结荚习性不同,倒青现象发生的程度也不同。无限  相似文献   

15.
大豆症青发生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症青是大豆生产上的突出问题.河南省每年各地大豆都有不同程度的症青,症青严重时可造成大豆绝收.研究表明,大豆每株开花一般在100朵以上,但通常只能结荚20~30个,其花荚脱落率为50%~70%,如果花荚落完,就会造成大豆症青.如何防止大豆花荚脱落、保花保果和增加粒数,是防止大豆症青的有效途径.目前,关于大豆症青的研究报道较少,为此,研究大豆症青发生原因及防止措施,以期为大豆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1.大豆倒青的发生1.1时间光照:大豆是短日照作物,在昼夜交替过程中,大豆要求较长的黑夜和较短的白天。大豆开花结实所要求的是一定长度的连续不断的黑暗时间与一定长度的光照时间交替。若光照时间延长,大豆植株即延迟开花,导致倒青。1.2选用品种不得当:大豆结荚习性不同,倒青现象发生的程度也不同。无限结荚习性的品种,倒青现象发生程度重于有限结荚习性的品种。因为有限结荚习性的品种营养生长达到一定程度后即转入以生殖生长为主,而无限结荚  相似文献   

17.
新乡县种植大户大豆症青发生原因分析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新乡县种植大户种植的夏播大豆由于症青发生,造成不同程度减产,严重地块绝收。通过调查,主要原因为品种选用不合理、常年连作、气候变暖、高温干旱、播种过晚及病虫为害,特别是点蜂缘蝽的为害加重了症青发生。为此,笔者提出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适时开展以防治点蜂缘蝽为主的化学防治,重点抓好大豆花期点蜂缘蝽防治。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防治夏大豆症青现象的发生,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喷施不同次数高效氯氰菊酯对大豆症青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喷施3次高效氯氰菊酯对防治大豆症青的效果最好,可以显著降低发病株的比例。单株瘪荚率比对照下降76.3%,单株绿叶片数比对照下降62.9%。小区产量是对照的7.2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太和县大豆病虫害发生严重和大豆症青大面积发生,是大豆种植效益和种植面积“双减”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农民种植的积极性。笔者结合大豆生产实际,总结出一套大豆主要病虫害与症青综合防治的经验,为广大种植户提供参考,以期促进大豆增效豆农增收,进而助力大豆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20.
<正>造成大豆倒青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受品种、病虫危害、土壤质地及养分含量、花荚期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可通过更新品种、轮作换茬、适当增施磷钾肥和硼肥、注意防治病虫害等措施加以预防。一、大豆倒青的发生原因1.连年重茬:迎茬年限与单株空批荚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大豆连年重茬,易导致一些病虫害发生严重,土壤中易产生噬菌体,影响根瘤菌繁殖,降低固氮能力,导致大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衡,形成倒青。2.后期旱涝:大豆花荚期是大豆一生需水量最高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