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3 毫秒
1.
张纪涛  李翠 《农学学报》2019,9(5):62-68
砖墙日光温室是重要的温室类型,但建设成本高、越冬性能不佳。为明确砖墙日光温室结构蓄放热特点,为日光温室标准化设计提供指导,本研究监测分析了砖墙日光温室热环境及结构的蓄放热特征。通过不同时段的监测分析得到以下几个结果:(1)砖墙日光温室0~20cm深度的土壤为蓄热层;0~25cm的墙体为蓄热层;(2)栽培面和墙体在白天蓄热,在夜间室内气温降低后,逐渐向室内散热,但小于通过前后屋面散失的热量,测试期间散热比放热高0.64MJ.m-1;(3)日光温室外表面一直处于散热状态。在不考虑其他散热损失的条件下,前屋面、后屋面、后墙、侧墙在夜间(18:00~次日8:00)的散热分别占总散热量的76.1%、10.7%、11.5%、1.7%。通过以上结果分析,改善日光温室热环境应采用综合的工程方法,以控制整体建设成本,即实现合理的蓄热保温。本研究对促进日光温室标准化的实现有重要指导作用,进而可以促进设施建设的向现代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气候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海南岛18个市县气象站1981~2010年共30年的气象资料,参照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制定的气候区划三级指标体系,对海南岛进行新的气候区划,以阐释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南岛的气候概况。区划结果显示:海南岛划分为2个温度带、3个干湿区、8个气候区。区划结果中对8个气候区进行了分区简述,概括了其气候及自然地理条件,这对于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以及绿色崛起发展战略的要求,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日光温室气候区划的研究历史,综述了确定日光温室气候区划指标的方法,评述了GIS技术在日光温室气候区划中的优势和应用情况,指出了目前日光温室气候区划存在需要提高区划结果的精度、在区划中考虑叠加其他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因子、加强日光温室气候区划的实用性等存在的问题,据此讨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兴安盟8个气象观测站及周边相邻省份及地区的18个气象观测站1971-2000年标准气候统计资料,建立了兴安盟玉米种植气候区划因子与地理信息的回归模型,确定了兴安盟地区玉米种植综合气候区划指标,并利用GIS技术将兴安盟玉米种植划分为适宜、较适宜及不适宜种植地区,进行分区评述的同时提出了趋利避害的建议。分区结果对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降低玉米产量风险和调整种植业结构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四、寒冬期和暖冬期重花出现在气候区划上的分布以上已提到竺可桢关于近五百年来五个寒冬或暖冬期的划分。本节将考察这五个时期重花在气候区划上分布的特点。所谓气候区划是根据现代气象记录、地理特征和物候特征将中国不同地区分类成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区域。中国气候区划是根据中央气象局编制的《中国气候图集》中所作的划分:Ⅰ区为北温带,Ⅱ区为中温带,Ⅲ区分南温带,Ⅳ区为北亚热带,Ⅴ区为中亚热带,Ⅵ区为南亚热带,Ⅶ区为北热带,Ⅷ区为中热带,Ⅸ区为南热带,H区为高原气候区域。我们所收集的重花历史记录多在H—Ⅱ—Ⅷ区,其中尤以Ⅲ—Ⅴ区为最多。这些区大部与地理纬度带趋向一致,但由于我国气候具有两个重要特征,即受季风影响显著和气候的复杂多样,因此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云南纵向岭谷区北部春汛为例,在降水分布、大气环流等数据资料的支持下,对云南纵向岭谷区北部春汛形成的原因以及该气候的特征做出合理的分析,以供气象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利用陕西省汉中市11个县(区)1980-2018年近39 a标准气候资料,结合附子关键生育期适宜气象指标,构建了汉中附子气候区划指标,进行了汉中市附子种植气候区划,区划结果为汉中市附子的合理规划布局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同37号是山西农科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用坝257作母本、张纯一作父本进行杂交,经过多年定向选择培育而成谷子新品种。2014-2015年参加山西省区试,2a10点试验中8点表现增产,2a平均6 109.5kg/hm2,比对照晋谷23号增产7.2%;该品种抗旱、抗倒、抗病;2015年通过山西省审定,适宜在山西省北部谷子春播早熟区种植。该文主要介绍了谷子品种大同37号的选育过程及品种特征特性,并提出了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方法]利用柴达木盆地及周边22个气象站气象资料和1∶50万地理信息资料,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了柴达木盆地枸杞种植气候区划因子与地理信息的回归模型,利用GIS技术平台插值运算实现了气象资料的空间连续性分布;通过对适宜枸杞种植气象因子分析,确定了枸杞种植气候区划指标阈值;运用GIS技术对柴达木枸杞种植气候资源进行区划。[结果]柴达木盆地枸杞种植区划分为最适宜、适宜、可种植、不可种植4个区,该盆地31.4%的地区适宜种植枸杞,包括都兰西北部,格尔木中北部的大格勒乡、郭勒木德和乌图美仁乡,还有茫崖东北和冷湖南缘少部分地区;在适宜区有灌溉条件的地方,扩大枸杞种植面积;在可种植区可适当种植枸杞,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但不可盲目扩大种植面积。柴达木盆地南面、北面和西北面属高海拔山脉区,水资源缺少,不适宜种植枸杞。[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科学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合理布局枸杞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陕西汉中市11个县(区)气象观测站1971—2010年的标准气候资料,选取年平均气温和≥10℃的积温作为汉中市元胡种植气候区划因子,并建立区划因子与地理信息的回归模型,确定汉中市元胡种植气候区划综合指标,利用元胡气候区划的临界值把汉中市元胡种植区划分为适宜、次适宜及不适宜种植区,并分区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1.
早熟优质(黑)大豆新品种晋豆46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农业科学》2015,(10):1224-1226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2002年以应县小黑豆作母本、H586作父本杂交,杂种后代低世代群体采用系谱法,经连续选择单株育成晋豆46号。2011—2012年参加山西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2 580.8 kg/hm2,比对照晋豆25号增产7.0%。2014年5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粗蛋白含量为43.14%,粗脂肪含量为18.97%;具有早熟、优质、抗逆等特点,适宜在山西北部、内蒙古、河北、陕西等高寒早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京津唐地区酿酒葡萄气候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京津唐地区酿酒葡萄进行气候区划研究,为该区酿酒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提供指导。【方法】利用京津唐地区50个气象站点连续30年(1979-2008年)的气象资料,对目前中国主要应用的气候区划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建立适合该地区酿酒葡萄气候区划的指标体系,利用该体系对京津唐地区酿酒葡萄的生产进行气候区划,并应用ArcGIS绘制气候区划图。【结果】建立了以无霜期(FFD)为一级指标、生长季干燥度(DI,4-9月)为二级指标、埋土防寒线为三级指标、成熟期降雨量(P,7-9月)为四级指标的指标体系,将京津唐地区划分为7个栽培区域,其中1、6区为适宜产区,包括武清、宁河等地;2、4区为良好产区,包括延庆、斋堂、昌平等地;3、5和7区为一般产区,包括密云、唐山等地;全区均需注意埋土防寒以保证葡萄能安全越冬,并以此绘制出了该区酿酒葡萄生产的气候区划图。【结论】与以4-9月活动积温为一级指标、7-9月水热系数为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以4-9月活动积温为一级指标、7-9月降雨量为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4-9月光热指数以及4-9月纬度-温度指数等指标体系相比,所建体系更适宜作为京津唐地区的气候区划指标,且区划结果与实际更为吻合。  相似文献   

13.
陈勇 《现代农业科技》2012,(19):230-231
针对文成县茶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植基地选择和气象灾害防御等问题,在调查取得的数据基础上,利用全县36个区域站多年气候资料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根据茶树栽培气候区划指标,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研究茶树栽培气候区划,将文成县的茶树栽培区划分为适宜栽培区、较适宜栽培区和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14.
“晋糜2号”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右玉农业试验站育成的糜子新品种,2013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认定。该品种是以大黄糜子为母本,73-2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5-2006年,在6个品系的鉴定试验中,连续2年产量排名第一;2007-2009年,在3个品系的比较试验中,连续3年产量排名第一,较对照增产19.3%;2010-2011年,在山西省早熟区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较对照增产7.9%。多年试验表明,“晋糜2号”是高产、优质品种,适宜在山西省北部和西北部高寒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郑州市优质小麦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一步指导农民合理安排小麦生产,防御灾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和品种遗传潜力,实现优质小麦的高效生产,在对郑州市优质小麦生产现状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小麦生育期间的气候特点,同时考虑主要气象灾害及病虫害,地形地貌特征、土壤质地、灌溉条件、种植结构等因素,根据优质小麦生产对气象条件的要求,确定了优质小麦的气候区划指标,采用GIS技术将郑州地区优质小麦种植划分为强筋小麦适宜种植区、强筋中筋过渡区、中筋小麦适宜种植区和中筋弱筋过渡区四个区,并根据现代农业生产特点,针对不同的小麦适宜种植区提出相应的生产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绍兴市蚕桑生产气候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将66个自动气象站短序列数据延长到1972年,基于相关性分析和小网格推算法建立气温和纬度、经度、海拔等地理因子线性回归模型,并在GIS技术支持下,结合蚕桑生产区划指标对绍兴市蚕桑生产进行细网格气候区划。结果表明,气温与经度、纬度和海拔等地理因素成显著相关,绍兴市北部平原地区和诸暨市、嵊州市、新昌县等南部大部分地区适宜蚕桑生产,海拔450 m以上地区不适宜蚕桑生产。区划结果为绍兴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指导蚕桑生产、发挥区域农业气候优势、减轻农业气象灾害损失,并为各地农民因地制宜地开展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日光温室低温寡照灾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6,(2):212-217
基于山西省108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近50 a的逐日气象资料,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研,构建了适合山西本地化的日光温室低温寡照灾害指标,运用IDL编程语言对数据进行筛选,计算出不同等级灾害发生的次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低温寡照灾害指数,对灾害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GIS技术进行克里金插值,得到了山西省低温寡照气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山西省低温寡照灾害主要发生在冬季,占全年灾害的90%之多,以1月份最为频繁;山西省低温寡照灾害主要分布在大同盆地、忻定原盆地、太原晋中盆地以及长治盆地,其余地区发生较少;山西省低温寡照灾害发生频率随时间推移呈不断增加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后呈几何指数增长,其中以重度灾害增加较为明显。该研究结果可为山西省设施农业布局、气候资源利用和防灾减灾决策服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山西省气象局在广灵县多年扶贫工作的调研,认为要搞好精准扶贫工作,需要气象部门的主动积极参与,找准气象服务与精准扶贫工作的结合点,加强气象为精准扶贫服务能力的建设,将气象服务主动融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本文介绍了该贫困区的总体情况,总结了近年来山西省气象局结对扶贫工作的亮点,分析了影响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因素,提出了精准扶贫实践给气象部门带来的启示。建议气象服务精准扶贫应从开展贫困群众气象服务需求调研入手、完善气象信息发布渠道、提高气象服务效益、提高贫困人群防灾减灾能力等4个方面开展工作;气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基础业务工作,细化气候区划,开展特色气象服务,保持技术人员的稳定和培养,为气象服务精准扶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旱作节水农业现状及技术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山西省节水农业现状。针对山西省旱地生态环境状况,提出了适宜山西省发展的六种节水农业技术模式。根据山西省独特的自然、经济条件,将山西省节水农业区域分为西部黄土丘陵沟壑重旱区、北部丘陵边山重旱区、东部低山丘陵易旱区和中南部盆地边山丘陵春旱伏旱区四个区域,并提出了每个区域适宜推广应用的节水农业技术模式,为指导山西省节水农业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土墙日光温室结构及其温度环境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进一步了解山西省土墙日光温室总体现状,调查了山西省不同区域土墙日光温室的结构,并监测了室内温度特征。结果显示,山西省土墙日光温室建设不规范,缺少统一标准。1—2月份,室内日最高气温为21.8~29.3℃,日最低气温为6.2~12.1℃,日平均气温为14.6~18.0℃,采光时段均温为16.8~23.6℃;升温速率为2.1~3.9℃/h,室内外最高气温差、最低气温差、日均温差分别为15.8~27.5,11.1~27.5,14.4~25.8℃,1—2月份≤8℃低温天气出现的频率为0~0.85。综合各项指标评价分析得出,SC-1土墙日光温室综合性能最优,YH-1最差。改善日光温室的热环境不仅要选用良好的保温覆盖材料,加强日常管理,还要依据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进行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