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中的应用特点,总结了获取无人机遥感影像的技术流程.从利用无人机遥感影像获取林木几何参数、提取森林生物量信息、监测森林病虫害和森林消防4个方面阐述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我国森林资源监测中的应用动态.在讨论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林业应用中具备成本低、效率高等优势的基础上,对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我国森林资源监测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应用广泛,研究林地变更调查中的遥感影像判读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变更调查结果的精度,确保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结合2017年度广西都安县林地变更调查项目,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参考林业经营管理档案,对变化图斑进行修正和判读,并对判读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影响遥感影像判读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影像判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在调查森林资源时应用无人机遥感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在无人机上搭载成像仪和GPS定位系统等方式对森林资源进行实时的监控,并按照相应的计算方式了解森林资源状态。经过实践应用后发现:通过无人机遥感技术可有效了解森林资源、生态环境、水文环境的情况,预测和监控森林火灾、树木病虫害的情况,还可以掌握森林中的生物信息。可见对于调查森林资源来说,无人机遥感技术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能降低运作成本,检测精度高。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马平 《山西林业》2023,(6):18-19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林业数据调查采集、数据传输以及数据分析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介绍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造林核查等方面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5.
遥感技术具有宏观、综合、可重复及低成本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指出,当卫片的空间分辨率达到3m时,可以采用遥感影像判读方法。国家林业局大兴安岭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以下简称我院)从2006年新林林业局二类调查项目开始,尝试使用了2.5m分辨率的SPOT5遥感数据进行判读调查,取得了良好效果。文章试就遥感影像判读方法在大兴安岭东部林区二类调查中的应用作浅显探讨。  相似文献   

6.
由于传统固定采样调查工作劳动强度大,且无法准确反映林业资源空间分布状况,研究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林业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结合研究区概况,采用旋转翼无人机采集林业资源遥感影像,精加工处理遥感影像,消除几何变形误差,利用经验统计模型从遥感影像上提取有效林业资源信息。调查结果显示:海拔高度0~300 m是林业资源空间分布的主要区域;2015~2020年间,乔木林地、疏林地及竹林地覆盖率呈增长趋势,灌木林地覆盖率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7.
林业调查中地类面积遥感判读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森林经营规划的重要基础,以往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主要是在小班区划的基础上,采用目测与辅助调查的方法,但其精确度相对较低,直接对蓄积精度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遥感技术联合卫星遥感对样地进行判读的采用率逐渐提高,但仍然会存在误差。为使二类调查中遥感地类面积判读误差进一步降低并得以体现,本文对新疆天山东部国有林管理局沙湾分局遥感影像资料的遥感判读面积与实测面积进行了分析,建  相似文献   

8.
目前,低空无人机遥感测量技术方兴未艾,但应用于森林火灾类型评估工作未曾见诸报端.文章对利用无人机遥感测量技术确定森林火灾受害面积的方法进行分析,探究该技术在森林火灾类型评估工作中的应用,以期减轻人工调查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综述分析了无人机的类型、应用范围、应用效果及其产品特征,无人机在林地与湿地资源环境的调查规划、病虫害监测防治、火灾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提出了丰富传感器类型、完善影像标准化处理体系、加强无人机影像时效性处理等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林业领域应用的改进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遥感影像在林业方面的应用范围很广,包括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动态监测、荒漠化与沙化土地监测、森林火灾监测、森林病虫害监测、林业生态工程监测与评价等。以西林吉林业局二类判读调查工作为例,对遥感影像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总结一点经验与建议供大家参考。调查工作充分考虑西林吉林业局森林资源特点,在数据采集、成果形成过程中,运用国内先进的PDA与"3S"即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三者相结合等高新技术,提高了调查成果的科技含量和调查质量,保证了调查数据采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无人机遥感在林业中的应用与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无人机系统及林业遥感常用载荷技术,分析了当前常规林业监测手段存在的不足;结合林业工作特点,探讨无人机遥感在林业上的应用与需求。分析表明,无人机遥感能够为林业工作提供多种遥感数据,在林业资源调查、森林巡护、病虫害监测、森林防火预警及火灾应急指挥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在天空地一体化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的大背景下,根据森林督查实际工作需要,从遥感数据处理、判读区划、资料收集核对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检查前期工作准备,突出强调了无人机在现地验证中的运用。试验通过Pix4D mapper软件处理无人机采集信息,获得实时航拍正射数据,对比分析无人机在森林督查工作中的优势,并提出森林资源监督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3.
无人机遥感技术以其以低成本、低风险、高时效及可产生高分辨率影像的优势,成为较先进的森林资源调查手段。本文阐述了可搭载于无人机平台上的光学、红外、高光谱、激光雷达和合成孔径雷达载荷的发展现状,并针对森林资源调查需求,总结了不同载荷下国内外森林特征参数提取方法和技术的优缺点。最后,分析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应用于森林资源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一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我国森林资源调查中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遥感技术,结合SPOT-5遥感影像特征,对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西部的南昆山生态旅游区进行森林旅游资源遥感调查。在对研究区内地质、地形、经济、文化等相关信息进行调查收集的基础上,通过处理遥感影像,建立了调查解译标志,并结合实地调查核实和纠正,对该区域的森林旅游资源进行解译和提取。将旅游资源划分为3主类、8亚类、26种基本类型,分别对各类资源进行了分析与评价。通过研究,证明了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森林旅游资源调查是一种直观快速的有效调查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应用RS技术对南昆山森林生态旅游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遥感技术,结合SPOT-5遥感影像特征,对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西部的南昆山生态旅游区进行森林旅游资源遥感调查.在对研究区内地质、地形、经济、文化等相关信息进行调查收集的基础上,通过处理遥感影像,建立了调查解译标志,并结合实地调查核实和纠正,对该区域的森林旅游资源进行解译和提取.将旅游资源划分为3主类、8亚类、26种基本类型,分别对各类资源进行了分析与评价.通过研究,证明了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森林旅游资源调查是一种直观快速的有效调查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遥感技术在我国森林防火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遥感技术在我国森林防火领域应用以来,它的实用性越来越受到广大工作人员的好评。该文以遥感技术为支撑,以森林防火工作实践经验为依据,从3个方面综述了遥感技术在我国森林防火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在森林火灾发生前,人们利用遥感对森火预测预报分析研究;在森林火灾发生时,人们利用林火监测进行视频监控,从而正确指挥扑救森林火灾;森林火灾发生后,人们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灾后评价及火场勘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阜新市运用以2 km×2 km网交叉点设置点样地,进行遥感影像判读,在判读结果基础上统计估算出森林覆被率和森林面积。并对估算结果进行相关系数分析和F值检验,结果显示:估算结果与林地变更结果之间相关性高,不存在显著差异。运用遥感技术进行阜新市森林资源估算结果准确、科学。  相似文献   

18.
无人机遥感在林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人机遥感技术凭借其机动灵活高效率、数据获取成本低、精度高、天气影响小、续航能力强、影像实时传输等优势,在林业工作中应用广泛,主要应用于森林资源调查、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监测等。  相似文献   

19.
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消长变化监测中的应用日益普遍。该研究应用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来自动计算提取遥感影像数据上目标实验区域的变化斑块,分类后输出变化图斑结果,并通过对实验结果斑块、人工判读斑块进行每斑实地验证,经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方法提取的森林植被变化斑块正确率高于人工判读方法正确率5%,证实了研究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唐建明 《绿色科技》2019,(17):209-210
指出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出现,给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其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应用的价值也越来越明显。针对无人机遥感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应用的主要价值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无人机遥感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应用的有效策略,以有助于充分发挥无人机遥感的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