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南地区几种地带性土壤表面电荷特性与pH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用改进的Schofield法、盐滴定法等方法研究测定了我国中南地区5种不同地带性土壤的表面电荷特性。结果表明:1)在同一pH条件下,土壤负电荷量由北向南呈递减趋势,正电荷量呈递增趋势,与供试土壤粘土矿物、铁铝氧化物组成及含量有关;2)砖红壤中负电荷以可变负电荷为主,棕红壤和红壤既有较大数量的可变负电荷,并含有一定数量的永久负电荷,黄褐土和黄棕壤负电荷量随pH的变化较小;3)供试土壤的PZC从北到南逐渐升高,砖红壤的PZNC为4.2,其它土壤在试验pH范围内不存在PZNC。  相似文献   

2.
不同土壤类型对膏桐幼苗耐高温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膏桐实生盆栽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不同土壤类型营养配方处理条件下水分饱和亏缺、质膜相对透性、丙二醛含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营养配方在25℃和35℃条件下,膏桐幼苗生长正常;在45℃高温处理下,随着高温时间的延长,燥红壤配方与赤红壤配方和砖红壤配方相比,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幅度和质膜相对透性、丙二醛含量增高幅度较小,变化趋势较平缓.方差分析表明,燥红壤配方与赤红壤配方及砖红壤配方在高温期间的生理指标差异极显著,而赤红壤配方与砖红壤配方差异不显著.综合3种配方在高温期间的生理指标变化情况,其耐高温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燥红壤、赤红壤、砖红壤.  相似文献   

3.
酸性条件下可变电荷土壤对铜吸附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自行设计的动力学装置,研究了酸性条件下Cu在可变电荷土壤表面的反应动力学吸附特征.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Cu吸附过程分为快反应和慢反应.从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的参数可知,3种土壤的最大吸附量依次为砖红壤>赤红壤>红壤,Cu最大吸附量随酸度增加显著下降;用Elovich方程和抛物线扩散方程常数b值,解释离子的表观扩散速率,3种土壤的b值依次为砖红壤>赤红壤>红壤,且随酸度的增大而降低.从相关系数的比较看,Elovich方程在描述Cu的吸附数据比一级动力学方程和抛物线扩散方程要差.在Cu吸附过程中,pH为5.5和4.3时,红壤和赤红壤流出液中有质子释放,质子的释放可能涉及铜离子的水解;而砖红壤在pH为5.5有质子的释放,pH4.3时有质子的消耗.当原液pH为3.3和3.8时,都存在质子的消耗.3种土壤H+的消耗过程有较大的区别,砖红壤上快速消耗H+量远远大于红壤和赤红壤.反应初期,H+质子的消耗是快速反应,主要包括土壤交换阳离子的缓冲作用、士壤表面的质子化及硫酸根专性吸附释放的羟基中和H+质子;而以后的反应中,H+质子对矿物的溶解是一缓慢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和电镜观察,研究了广东省花岗岩发育的红壤、赤红壤和砖红壤各粒级的矿物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长石类矿物可直接形成埃洛石和高岭石,进一步转变为三水铝石。云母类矿物则形成针铁矿、赤铁矿、14A矿物和绢云母。斜长石亦能转变成绢云母,再脱钾便生成水云母。 土壤次生粘粒矿物和原生矿物组合的不同,不完全是生物气候为主导的成土因素和地带性的影响,而是各成土因素的综合反映,其中还要注意构造运动的作用。从海南岛花岗岩发育的砖红壤矿物组成特点看来,其风化强度与赤红壤、红壤相比,并非最强,故其能否属砖红壤,值得商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西南红、黄壤矿物组成及电荷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红、黄壤是以可变电荷为主的土壤,黄壤的点电荷、永久电荷、可变负电荷都高于红壤,其差异性达极显著,可变电荷零点红壤高于黄壤。游离Fe2O3是产生正电荷的物质基础,结果表明红壤高于黄壤,其差异性也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西南红、黄壤粘粒组成及土壤保肥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西南红、黄壤粘粒组成及土壤保肥力。结果表明红、黄壤粘粒矿物组成不相同,红壤的酸度及游离Fe2O3高于黄壤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当红壤粘土矿物为三水铝石时,不存在永久负电荷,胶体可带正电荷,正电荷来源于游离Fe2O3。阳离子交换量黄壤高于红壤,二者间差异达极显著。  相似文献   

7.
供试土样为中国的棕壤,红壤和赤红壤及巴基斯的gujranwala series和kotliseries.与H-粘粒比,H-粘粒复合体有较多的净负电荷和较少的正电荷,在红壤和赤红壤中,H-粘粒复合体的表面积比H-1粘粒大,但在棕壤,gujranwala,series和kotliseries中则相反。在pH近7.0时,因有机质而使负电荷百分数增加的次序为赤红壤>红壤>gujranwalaseries>  相似文献   

8.
供试土样为中国的棕壤、红壤和赤红壤及巴基斯坦的gujranwalaseries和kotliseries.与H-粘粒比,H-粘粒复合体有较多的净负电荷和较少的正电荷。在红壤和赤红壤中,H-粘粒复合体的表面积比H-粘粒大,但在棕壤,gujranwalaseries和kotliseries中则相反。在pH近7.0时,因有机质而使负电荷百分数增加的次序为赤红壤>红壤>gujranwalaseries>kotliseries>棕壤。当pH<7时有机质可以提高赤红壤、红壤和kotliseries对锌的吸附,在各种锌浓度下,有机质均能提高棕壤和gujranwalaseries对锌的吸附。与Langmuir和Temkin方程比较,Freundlich方程最适合描述H-粘粒复合体对锌的吸附行为,但Langmuir方程最适合于自然粘粒复合体。  相似文献   

9.
共存阳离子对土壤吸附Cu~(2+)的影响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了我国 4种典型土壤--砖红壤、赤红壤、黄棕壤和暗棕壤在伴随阳离子分别为 Na+、 Ca2+、 Zn2+时对 Cu2+的吸附.结果表明,无论是单溶质或复合离子体系下,土壤对 Cu2+的吸附等温线都可用 Langmuir方程很好地拟合; Cu2+的吸附结合能( K)在 Na+体系下为砖红壤 > 赤红壤 > 黄棕壤 > 暗棕壤,说明 4种土壤对 Cu2+吸附的亲和力依次减弱,但 Ca2+共存时使土壤对 Cu2+的吸附结合能明显增大,说明 Ca2+可使土壤对 Cu2+专性吸附增强; Na+共存时不影响土壤对 Cu2+的吸附,而 Ca2+、 Zn2+共存时可使土壤对 Cu2+的最大吸附量( Xm)平均分别降低 14.5%和 33.6%,且降低的程度为暗棕壤和黄棕壤 > 赤红壤 > 砖红壤, Cu2+、 Zn2+、 Ca2+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吸附.  相似文献   

10.
Minera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me Red Soils in Souther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透射电镜分析对我国南方红壤地区的114个土样的粘粒矿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岭石(埃洛石)是这些土壤中最常见的矿物,从中亚热带的红壤到南亚热带的赤红壤和热带的砖红壤,高岭石开始时增加然后逐渐减少,而三水铝石始终增加,赤红壤中的高岭石含量最高;从低海拔的红壤到高海拔的黄壤随着温度的下降和降水量的增加,高岭石和云母减少,而三水铝石和绿泥石则增加.这些土壤中的三水铝石可通过两种方式形成:黄壤中的三水铝石由长石直接分解产生,砖红壤中三水铝石由高岭石分解产生.母质类型和地形对土壤粘粒矿物组成都有很大的影响.红壤中的高岭组矿物因土而异,高岭组矿物中高岭石的相对比例随土壤风化发育程度而增加.在目前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存在着云母向蛭石的转化,而高岭石很可能是古气候风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一、自然条件及气候特点广西国营火光农场位于东经107°53′19″—108°06′41″,北纬21°31′55″—21°41′38″,它北靠十万大山南麓,南临北部湾,处于我区最南端。地貌为丘陵山地,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高度150—320m,坡度均在20°以上。土壤主要为砂页岩、花岗岩母质发育的赤红壤、砖红壤(70%左右)和紫色岩母质发育的紫色土(30%左右)。土壤肥力偏低(有机质<2.0%、全氮<0.1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耐镉细菌对红壤、赤红壤和棕色石灰土3类型土壤胶体镉吸附性能的影响及细菌—土壤胶体复合体上所吸附镉形态的变化,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矿区镉污染土壤中筛选分离出一株耐镉细菌,同时提取红壤、赤红壤和棕色石灰土3种土壤胶体,研究接种耐镉细菌后3种土壤胶体吸附镉的变化及细菌—土壤胶体复合体上所吸附镉形态的变化。【结果】接种耐镉细菌能提高3种土壤胶体对镉的吸附,以红壤有机—无机复合胶体的提高幅度最大;接种耐镉细菌使3种类型土壤胶体上弱酸可溶态和残渣态的镉含量降低,而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含量则提高。接菌后,红壤胶体和赤红壤(自然土)无机胶体上不同形态镉含量为残渣态>可还原态>弱酸可溶态>可氧化态,而赤红壤(耕作土)胶体和棕色石灰土胶体则为可还原态>残渣态>弱酸可溶态>可氧化态。【结论】接种耐镉细菌能促进土壤胶体上镉形态由无效态向有效态转化,提高镉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用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透射电镜分析对我国南方红壤地区的114个土样的粘粒矿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岭石(埃洛石)是这些土壤中最常见的矿物,从中亚热带的红壤到南亚热带的赤红壤和热带的砖红壤,高岭石开始时增加然后逐渐减少,而三水铝石始终增加,赤红壤中的高岭石含量最高,从低海拔的红壤到高海拔的黄壤随着温度的下降和降水量的增加,高岭石的和云母减少,而三水铝石和绿泥石则增加,这些土壤中的三水铝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耐镉细菌对红壤、赤红壤和棕色石灰土3类型土壤胶体镉吸附性能的影响及细菌—土壤胶体复合体上所吸附镉形态的变化,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矿区镉污染土壤中筛选分离出一株耐镉细菌,同时提取红壤、赤红壤和棕色石灰土3种土壤胶体,研究接种耐镉细菌后3种土壤胶体吸附镉的变化及细菌—土壤胶体复合体上所吸附镉形态的变化。【结果】接种耐镉细菌能提高3种土壤胶体对镉的吸附,以红壤有机—无机复合胶体的提高幅度最大;接种耐镉细菌使3种类型土壤胶体上弱酸可溶态和残渣态的镉含量降低,而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含量则提高。接菌后,红壤胶体和赤红壤(自然土)无机胶体上不同形态镉含量为残渣态〉可还原态〉弱酸可溶态〉可氧化态,而赤红壤(耕作土)胶体和棕色石灰土胶体则为可还原态〉残渣态〉弱酸可溶态〉可氧化态。【结论】接种耐镉细菌能促进土壤胶体上镉形态由无效态向有效态转化,提高镉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养鱼池水在外界环境条件影响下的变动情况及其规律,于1987—1988年在洛阳市吉利区进行水质调控技术的研究。初步探索出在该区条件下高产精养鱼塘的水质调控技术和水质标准,当透明度为30厘米左右,PH8.11±0.04,有机物耗氧量25.82±1.71毫克/升,总氮量2.162±0.25毫克/升,总磷0.182±0.04毫克/升,总碱度4.47±0.13毫克当量/升,总硬度11.79±0.58德国度时,溶解氧大于2毫克/升,可以达到亩净产50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16.
采用0.1NHC1为提取剂提取了赤红壤、冲积土、红壤及砖红壤中的Cu,Pb,Cd,As,研究了这4种重金属对发光杆菌发光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影响微生物活性的土壤重金属临界含量值。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电导在土壤研究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它可能作为揭示土壤胶体颗粒表面与离子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有效工具. 在该研究中, 将不同浓度的KNO3分别加入土壤胶体悬液和水体系后测定体系电导率和pH值, 研究了土壤表面电荷与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对悬液电导的影响, 结果发现: 1) 随体系电解质浓度增加, 胶体表面可变负电荷的数量增加, 胶粒电导增加; 2) KNO3的水解使得加入的KNO3浓度越高, 悬液体系的pH值越低; 3) 决定可变电荷体系表面负电荷多少的关键并不是H+的活度的高低, 而是表面静电吸附中H+与盐基阳离子的相对竞争力的强弱, 即低的pH值并不一定导致表面负电荷数量降低; 4) 在研究电解质对可变电荷胶体表面电荷的影响时, 不能忽略离子水解对表面电荷性质影响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8.
几种可变电荷土壤电荷零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电位滴定(PT)法、盐滴定(ST)法和盐滴定-电位滴定(STPT)法3种方法,测定了4种可变电荷土壤的电荷零点(PZC),并对不同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了初步比较。棕红壤、红壤、赤红壤和砖红壤由PT法所得的PZC分别为3.10、3.60、3.75和4.40,ST法和STPT法所得的结果相当,PZC分别为2.4,4.1,3.9和4.5。由PT法所得的PZC低于由ST和STPT法所得的PZC,不同方法所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浙南地区变质岩上发育的土壤,发现它具有显著的脱硅富铝化特征:土体颜色鲜红(10R5/8),粘粒的硅铝率较低(2.06),而且粘粒中Fe_2O_3含量很高(11.50%),土壤呈酸性反应,盐基饱和度很低(13.4%),有效阳离子交换量平均只有8.1毫克当量/100克土,即百克粘粒(〈2μ)之E C E C只有21.1毫克当量;粘土矿物中高岭石占绝对优势。因此认为浙南地区变质岩上发育的土壤应归属典型红壤。最后作者对该土壤的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20.
选用了0.5mol/LNH4F,0.25mol/LEDTA和0.25mol/LNa2C2O4三种络合剂在不同pH条件下对红壤、赤红壤和砖红壤中的腐殖质进行了溶解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浸提剂对铝的浸提能力为NH4F>EDTA和Na2C2O4(pH≤8),对铁的浸提能力则为EDTA>Na2C2O4>NH4F;各浸提剂在不同pH条件下,铁、铝及有机C(或N)的浸出量均为赤红壤>砖红壤>红壤。浸提剂的pH升高使有机C(或N)的浸提量增加,铁和铝的浸出量则不仅与络合剂对它的络合能力有关,而且还与溶液中OH-数量有较大关系。pH8左右的0.5mol/LNH4F能较好地浸提出土壤中铝键结合腐殖质,且对铁键结合腐殖质破坏极小,它可能是一种区分土壤铁键结合和铝键结合腐殖质的较好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