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茎秆维管束发育与穗部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采用石蜡连续切片法,对小麦4个春性品种的3个半冬性品种的茎秆维管束形成发育与穗部性状的关系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分蘖节中心空间绝大部分为维管束群所占据,小麦茎生长锥伸长期是分蘖节中大维管束数目的最终决定期。(2)主茎基部伸长节间与穗下节间大维管束的比例关系为3:2。基部节间大维管束数与分化小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穗下节间大维管束数与分化小穗数接近1:1的对应关系。(3)小麦节部的维管束联络  相似文献   

2.
小麦穗肥做到氮、磷、钾配合施用,能明显增加每穗粒数,穗数、千粒重略有提高,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氮、磷、钾配合施用比氮、钾或氮、磷配合施用增产5%左右,比单施氮肥增产101%。生理分析表明,氮磷钾配合施用能扩大群体冠层叶面积,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叶片质量和光合效率,增加开花后的物质积累。同时,明显增加基部1、2节间茎壁的厚度,增强植株抗倒能力。  相似文献   

3.
花生在生长发育中各器官比例协调是获得高产的关键。在大田条件下,以白沙1016为对照,研究了高产群体花生农花5号器官平衡与产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高产群体花生农花5号理想的器官平衡模式是,开花下针期各器官干物重为叶片茎秆荚果根系果针,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为荚果茎秆叶片果针根系,饱果成熟期各器官的占比分别为59.35%、20.80%、14.92%、2.98%、1.39%;与对照品种相比,农花5号根系占比较大,叶片占比较小,茎秆和果针的峰值出现较早;高产群体花生农花5号单株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经济系数均高于对照。因此,花生若要获得高产,必需保证器官平衡合理,且保持一定水平的生物产量前提下,有较高的经济系数~([1])。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石蜡连续切片法,对小麦4个春性品种和3个半冬性品种的茎秆维管束形成发育与穗部性状的关系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分蘖节中心空间绝大部分为维管束群所占据。小麦茎生长锥伸长期是分蘖节中大维管束数目的最终决定期。(2)主茎基部伸长节间与穗下节间大维管束的比例关系为3:2.基部节间大维管束数与分化小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穗下节间大维管束数与分化小穗数接近1:1的对应关系。(3)小麦节部的维管束联络结果为:节部的维管束粗大,成为茎内椭圆形大维管束,呈横行或倾斜状态。椭圆形维管束产生分枝、联合,形成分散维管束,包围着大维管束,并和边缘小维管束相连。大维管束在节板处与节网维管束相连,从叶鞘进入节部的维管束位于茎轴边缘,汇入边缘小维管束环。  相似文献   

5.
在杂交稻破口期,每公顷喷施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975g,防止水稻早衰枯黄明显,能推迟叶片枯黄5-7d。单茎绿叶数平均比对照田增加1.5-1.8张。用于汕优63杂交稻保绿效果为53.62%,D优63为64.76%;剑叶和倒二叶面积分别增加21.2%和28.41%。  相似文献   

6.
水稻品种分蘖特性对产量影响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不同肥力水平条件下水稻品种分蘖特性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穗数型品种分蘖力强,高肥栽培时单茎增多、叶面积增大、茎秆细弱、倒伏、结实率降低,不适于高产再高产的要求;2)高肥栽培时,分蘖力偏弱但有效分蘖期长,在较长分蘖期内逐渐产生分蘖的品种类型,可协调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的矛盾,从而获得高产;3)具有矮秆、中等分蘖能力、有效分蘖期长、有效分蘖率高、叶长而直立的穗重型品种,可协调高肥栽培时群体和个体的矛盾,有望实现超高产.  相似文献   

7.
杉木种子园开花物候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1989~1993年对贵州黎平东风林场杉木种子园375个无性系开花物候作了观察。结果表明,可授期比散粉期来得早,且持续时间长,结束时间与散粉期基本同步,或稍后1d;树冠上层、阳面比下层、阴面开花早,但相差不过1d;阳坡散粉期和可授期进程比阴坡早1d和半天;郁闭度大的林分,可授期和散粉期平均迟到半天,分别晚结束2d半和1d;可授期的早晚与≥5℃积温关系密切,而散粉期与≥10℃积温关系更紧密;无性系间雌雄花期基本相遇,但在开花始期和持续期上差异明显;各无性系开花先后次序在年度间比较稳定。无性系来源各层次变异大小的顺序为:无性系间>种源亚区间>种源间>种源区间。可授期早的无性系种子质量最差,其次是晚花无性系。  相似文献   

8.
不同群体结构下大豆植株抗倒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针对大豆产量提升过程中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引发的倒伏问题,开展不同群体结构下,大豆植株抗倒性状的综合比较研究.【方法】以大豆新品种吉农30和吉农40为材料,通过设定5个种植密度,研究茎秆及根系的抗倒机制.【结果和结论】种植密度改变了群体的内部结构,随着密度的增加,倒伏逐渐加重且与低密度差异显著.高密度群体结构下,节间长度增长趋势较低密度明显、低节位单位茎长鲜质量小于高节位,而低密度下则表现相反;随密度增加,低节位茎粗、节间鲜质量降低幅度较高节位明显.可见,茎秆1~5节的物质分配发生了变化,这些性状的改变削弱了植株的抗倒能力.茎秆抗倒性状表现为:茎秆压碎强度、抗倒指数、单位茎长鲜质量随密度增加显著降低,与倒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株高/茎粗、重心高度、节间长度显著增加,与倒伏呈极显著正相关.地下部根系的根瘤数、根干质量和伤流量等随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与倒伏呈负相关,其中倒伏级数与伤流量、根干质量相关系数最高,达极显著水平.本试验得出地上部茎秆压碎强度、抗倒指数和地下部根系伤流量、根干质量与倒伏关系最为密切,用其判断大豆植株的综合抗倒伏能力是可行的;大豆群体在轻、中度茎倒伏的情况下,植株具备一定的自我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9.
以丝瓜荷兰优美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矮壮素和乙烯利处理1叶1心期和2叶1心期的丝瓜幼苗,以研究其对丝瓜雌花始花节位、节间长度及叶片数增长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矮壮素处理降低丝瓜第一雌花节位以1叶期100 mg/L效果最好,平均比对照降低1节;以2叶期200 mg/L处理的丝瓜叶片数增长速度最慢,比对照减少31.71%;以1叶期500 mg/L的矮壮素处理丝瓜茎节间长度最短,比对照缩短86.44%;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效果不同,1叶期100 mg/L处理降低了丝瓜雌花始花节位,平均比对照降低0.4节,2叶期200 mg/L乙烯利处理叶片增长速度最慢,比对照缩短24.51%,1叶期200 mg/L浓度处理的丝瓜茎节间长度最短,与对照相比缩短48.65%。  相似文献   

10.
劲丰与多效唑对小麦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始穗期施用劲丰可以显著地降低小麦的株高,缩短穗茎节和倒二节的长度,增加各节间的粗度和壁厚,使小麦植株重心下移,从而提高小麦植株的抗倒伏能力;还可以增加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比对照增产7.01%。在拔节期施用多效唑,其降低株高的效果不明显,但可以缩短基部节间的长度,增加基部节间的粗度和壁厚,使植株的重心下移,但比对照减产10.71%;劲丰在拔节期应用、多效唑在始穗期应用对小麦的株高、节间长度、节间粗度、节间壁厚度、产量等均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不同栽培条件对水稻茎秆材料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对7个抗倒伏性有差异的水稻品种在2个施肥水平、2种栽培密度条件下,测定了茎秆的材料学特性。结果表明。品种间的基节折断弯矩M差异很大,新育成高产品种的基节折断弯矩均高于对照品种辽粳5号,原因是构成茎秆材料数量的增加。低氮处理使茎秆材质强度BS增加;稀植导致构成茎秆材料的数量增加。不同品种的茎秆材料学特性对稀植的反应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的高产生理基础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8和1999年以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为材料,以三系法品种间杂交籼稻汕优63为对照,探讨了两优培九的高产生理基础。与汕优63相比,两优培九生物学产量高12.1%,经济系数高12.5%。生物学产量高是因为叶面积延续时间长17.1%和较高的光合速率;经济系数高是由于茎鞘叶物质转运系数高和齐穗期以前群体相对生长速率及净同化率较高。两优培九生育前期株型较松散,后期曾紧凑,群体受光姿态良好。  相似文献   

13.
为构建适宜的玉米群体结构,实现玉米高产抗逆栽培,以嫩单22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种植密度水平,分别为6.00×104株·hm-2(M1)、6.75×104株·hm-2(M2)、7.50×104株·hm-2(M3)、8.25×104株·hm-2(M4),在8叶展叶期喷施化学调控剂玉多十(HK)和清水对照(CK)2个处理。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大,株高、穗位高显著增高,茎秆节间长变长,茎粗变小,扁率增大,茎秆强度变弱。HK处理较CK,株高、穗位高显著降低,4~5节位节间长大幅度减少,茎粗增加,扁率降低,茎秆强度增强。化学调控处理后,茎秆的压折强度与穿刺强度增强,其中,茎秆4~5节位提升幅度最大。倒伏率随种植密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化学调控处理可显著降低倒伏率,4个种植密度下倒伏率分别比对照降低了34.62%、43.81%、37.26%和30.82%。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冠层形态结构特性对林芝地区春青稞产量的影响,以高产和中高产2种类型8个春青稞品种为材料,采用高产栽培方法,分析了高产春青稞品种群体动态及其冠层形态结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高产品种与中高产品种相比,1)产量:平均高28.5%;2)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平方米粒数和千粒重平均分别高8.5%、10.4%、15.6%和16.1%;3)分蘖期最大总茎数低20.11%,干物质积累量低28.3%;拔节期-灌浆期间分蘖消亡速度低17.44%;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高17.5%,分蘖成穗率高9.06%;4)冠层形态:上三叶叶面积分别大94.52%、59.02%和40.50%;上三叶基角、开张角和披垂度均表现为旗叶倒二叶倒三叶的规律;具有较高的株高和基部第2节间粗短的茎秆特性以及长穗和穗下节间长而粗的穗部特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24 个半冬性小麦品种茎秆农艺性状及部分产量性状,结果表明:茎粗,第1 、2 节间长及穗长与产量性状相关性较大,株高与第2 、3 、4 节间长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其中第3 节间长对株高的直接贡献最大,因而降低第3 节间长有利于株高的降低。合理的茎秆性状要求:植株较高,茎秆粗壮,第1 、2 节间较长,第3 、4 、5 节间较短。  相似文献   

16.
超级稻65002属两系亚种间杂交中籼的中熟组合 ,该组合1999年在我县一晚示范面积560亩。在各示范点一致表现为高产、株形好、茎秆粗壮、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米质好 ,表现出比同期种植的汕优63等三系杂交稻优势强 ,增产明显 ,并具有特别耐淹的优点 ,尤其适宜我县沿江乡镇易淹田块种植 ,深受广大农户与消费者的喜爱。该组合在我县种植一般平均亩产630公斤 ,比同期的汕优63亩增45~160公斤。如 :苏溪镇芫背村农民郭占伟试种1.2亩超级稻65002 ,实收产量达到810公斤 ,折合亩产675公斤 ,比同期的汕优63亩…  相似文献   

17.
流体播种技术在油菜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保水剂流体播种技术,解决了油菜适播期干旱不能一播全苗的问题,保证了油菜壮苗越冬。越冬至初花期单株叶片比对照多3.4~8.2片,茎粗比对照增加0.54~0.63cm,根条数增加2.5~2.87条,根干重增加65%~79.2%,终花期根伤流量增加1390%~149.4%,且病害轻,三年平均增产28.7%。生育期对5~1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测定,平均比对照提高10%左右,保证了油菜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8.
伏旱期土壤水分对再生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温伏旱期,再生稻头季稻齐穗后15天排水,稻株冠层和2/3高处的日均温和相对湿度呈极显著相关,收后稻桩冠层的也然。在伏旱期,稻田土壤水分随排水期提早和土层深度降低而减少,土壤干旱,有机质,pH值和全N,P,K均较有水田低。齐穗后15天排水的茎秆绿叶数少。粒重和结实率下降,产量较低,活芽短,但早熟,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增加,倒5节的活芽较其他处理和对照的长,再生稻的成苗率,成穗率,活芽利用率和穗茎比低。  相似文献   

19.
新疆超高产棉花叶、铃空间分布及与群体光合生产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超高产棉花冠层叶面积分布、叶倾角、主茎节间长度等指标的变化,探讨叶片空间配置对冠层结构的影响及与群体光合生产的关系,揭示超高产形成的机理。【方法】定向培育棉花超高产田,系统测定高产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叶倾角、主茎节间长度等指标的空间分布,分析冠层结构变化对群体光合速率的影响及与棉铃空间分布的关系。【结果】单产皮棉4 000 kg•hm-2超高产棉花吐絮前株高72.3-87.7 cm,主茎平均节间长度为7.15-7.20 cm,中上部节间较长;盛花期至盛铃后期叶面积指数在冠层上、中、下3层的分布比例为1﹕1﹕1,上部叶片的叶倾角为48.8-53.8、中部41.0-49.3、下部30.1-40.1,叶片群体光合速率上、中、下层的分布比例为1.5﹕1.5﹕1;至吐絮期,冠层上部的叶面积指数维持在0.95-1.76,叶片群体光合速率为8.1-13.2 μmol•m-2•s-1,占叶片总群体光合速率的45.9%-59.8%;植株上、中、下部结铃数的比例为1.8﹕1.2﹕1,冠层上层铃数较多,铃库所占比例大。【结论】超高产棉花形成的生理基础在于,盛花期至盛铃后期主茎中上部节间长,叶层间隙及叶倾角大,中下部叶面积指数分布比例高,叶片群体光合速率高且在冠层垂直方向呈均匀分布;吐絮期上层叶面积指数和叶片群体光合速率下降缓慢,棉铃空间分布与叶片群体光合速率的空间分布相吻合,叶铃关系协调。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不同群体根系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80~1982年在大田条件下,对冬小麦不同群体根系发育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群体根系最大入土深度均可达到5m 左右,以适宜群体根系入土最深;根干重达到最大值的时期与冬春亩蘖数关系密切;用亩蘖数可推断根干重最大值期范围;根活性随地上部群体增大而降低,并与单株次生根条数、次生根粗度、茎倒5节间粗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茎倒5节间长度呈显著负相关;随地上部群体增大、最大根量期前移和根活性降低,籽粒产量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