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高产创建的合理群体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有的栽培水平下,同一水稻品种要获得最大产量,必须合理控制种植密度,过稀或过密都不可能获得高产。试验结果表明:在沙洋县一季中稻区,抛栽基本苗应控制在21万~22.5万蔸/hm2(75万~81万株/hm2),即需抛栽秧盘(426孔)525~540个/hm2的秧苗,再配合合理的水肥管理,水稻单产突破10 500 kg/hm2的目标是较易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3.
水稻高产栽培最适群体的决策与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5.
6.
水稻群体结构与生产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稻不同栽插密度试验,运用新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群体结构与生产性能之间关系,为优化高产群体质量做出初步评价与利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选用叶片直立型水稻品种、适当降低基本苗、改革氮肥施用期和施用量,研究出一套高产低耗优化群体调控技术.该项技术较常规栽培分蘖成穗率高、抗病抗倒、抗早衰、经济系数高、经济效益显著,增产稻谷1 337.7kg/hm2,增产17.72%,降低水稻生产成本945元/hm2,增加经济效益3 270元/hm2.  相似文献   

8.
通过选用叶片直立型水稻品种、适当降低基本苗、改革氮肥施用期和施用量,研究出一套高产低耗优化群体调控技术。该项技术较常规栽培分蘖成穗率高、抗病抗倒、抗早衰、经济系数高、经济效益显著,增产稻谷1337.7kg/hm2,增产17.72%,降低水稻生产成本945元/hm2,增加经济效益3270元/hm2。  相似文献   

9.
水稻高产群体质量优化调控技术及示范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2-1993两年不同稻区高产攻关田和百亩示范方的实践表明,水稻高产群体优化调摈的理论和技术是适应水稻高产更高产阶段的栽培新体系,是稻作史上的突破,提高成穗率是高产群体质量“六提高”中的核心指标;合理的本起点、叶、蘖同伸按预斯r值发展,于N-n叶龄期预期敬苗是提高成穗率的必备条件,运用壮秧,扩行、减苗、调肥、控水管技术是使群体抽穗至成熟期内达到高光合生产效率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11.
水稻高产群体的光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产量主要来自于光合产物.因此,从光能利用的角度看,水稻产量形成过程是绿色叶片将光能转变成贮藏化学能的过程.光能利用既与叶片本身的光合效率有关,又与叶面积大小和叶片的配置角度有关.近年来兴起的水稻理想株型育种和理想稻栽培,已在水稻生产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据高亮之等人研究,我国各地的光能利用率普遍较低,水稻的现实生产力远远低于潜在生产力.辽宁是水  相似文献   

12.
13.
水稻高产群体的冠层特征及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高产群体的冠层特征及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韩春雷,魏树和,刘宪平,邹积斌,侯守贵(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的主要途径[1]。提高单产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任何技术措施都依赖于基础理论,尤其是高产生理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4.
15.
全球面临的饥饿人口不断增加,10月14日,联合国发布报告称全球饥饿人口已经达到了10.2亿人。中国虽然早已解决温饱问题,但是中国耕地数量少,人口数量多,面临的风险还是相当大的。作为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水稻一直备受关注,解决粮食危机的关键是增加粮食产量。长期以来,制约水稻高产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的运用。只有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才能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基于此,对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进行分析,探究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栽培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16.
17.
闽糯0018群体结构试验表明:种植密度为6.0万株.hm-2时,群体叶面积发展动态合理,净同化率与叶面积系数最高,生育期内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库源比及经济系数较合理,产量及产量性状表现最优,有效调控各个时期的群体叶面积,对中后期干物质的积累以及产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水稻高产群体的研究重点逐渐从群体的数量转移到群体的质量上,尤其重视构建中、后期的优良群体素质。在优良群体构建中,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前、中、后期群体素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外在表现及相关关系等,仍缺乏系统的、有说服力的论证。尤其是在高纬度寒地条件下,更先要特别强调在优良群体素质条件下保证个体质量。因此围绕《寒地水稻优质、高产群体素质标准及调控技术研究》这一主题,开展各项重要生理、生态指标的研究,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和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