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高效准确地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以MAPGIS6.7为软件平台,以Visual C++6.0为二次开发工具,构建一个GIS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结合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以贵州省黔西县为例,选择坡度、海拔、土层厚度、耕层厚度、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全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复种指数、交通条件、石漠化程度等指标为参评因子,对该县的农用地进行宜耕、宜园、宜林、宜牧评价。由评价结果可见,区域内高度适宜的用地比例较小,均不到30%,其中耕地仅为9.54%;而中度适宜和勉强适宜用地面积则较大,超过70%;用地限制多表现为坡度大,土层薄,土壤质地差,裸岩比例高,土壤侵蚀严重;宜耕地资源紧缺,后备耕地面积较少且质量不高;林地和牧草地相对宽裕,后备资源较多。  相似文献   

2.
以永福县为例,基于演化PSR模型,结合EES和PRED模型框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与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综合指数法分析其土地生态安全变化趋势,并运用灰色关联法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永福县2006—2018年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安全等级由较不安全向较安全转变,2006—2010年土地生态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喀斯特地区金沙县低丘缓坡土地资源适宜开发为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的适宜性情况进行分析,以期能为该区的低丘缓坡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特尔菲法对金沙县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评价因子进行筛选,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各相关因子的权重值,并采用DTM模型分析确定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的坡度值,依此建立低丘缓坡适宜性评价模型,然后在GIS软件平台上通过叠加分析的方法,得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宜农、宜林、宜建区的空间分布和数量。【结果】在金沙县低丘缓坡资源中,宜农地所占面积相对较少,勉强、不适宜开发为农用地的土地面积占绝大部分,高度适宜仅占总体面积的8.12%,中度适宜占总体的26.52%;宜林地所占面积较多,高度、中度适宜开发为林地总共占宜林地总量的63.33%;宜建地总体面积不多,高度、中度适宜占总体的21.14%、24.59%,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结论】金沙县低丘缓坡资源丰富,对其开发利用可以为金沙县城镇化、工业化发展提供土地储备。  相似文献   

4.
为喀斯特地区耕地的开发和管理提供依据,以贵州省普安县石古河小流域为例,选择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石漠化等级、土层厚度、坡度、坡向、灌溉条件、降水量和海拔等指标为参评因子,采用GIS与加权指数法结合的耕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对该研究区的耕地适宜性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内高度适宜耕地283.55hm2,占耕地面积的24.60%;边际适宜耕地和不适宜耕地占耕地面积的50.07%。耕地质量差,数量少,多表现为有机质含量低,坡度大,土层薄,裸岩比例高,土壤侵蚀重。  相似文献   

5.
以Arcview和Arc/info为基本工具,以垦利县为代表,建立黄河三角洲地区苜蓿生产环境数据库.采用Arcview管理空间数据,Visual Foxpro管理属性数据,二者通过公共字段共享数据,实现了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无缝链接;并按照均匀一致的原则,以1∶5万地形图为基础,将研究区域划分为2 312个1 km×1 km的网格(评价单元),选取21个相关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该地区苜蓿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生成相应的分区图,并对苜蓿生态适宜性的空间分布做了分析.该评价系统克服传统的评价工作中忽略社会经济因素的价值和作用的缺陷,并根据地域特征,把区位指标引入评价系统中,使得该评价结果更全面、更科学.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用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是合理使用农用土地的重要前提。文章讨论了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原理和主要过程,并提出了农用土地适宜性的模糊评定数学模型。实验证明,利用GIS技术结合模糊评定数学模型可以提高农用土地短短实用性一评价的准确性及效率。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在GIS支持下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原理与一般方法,以及GIS在评价中的应用.并以山东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区域,建立了土地评价方案进行分析.着重阐述了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 Desktop 9.2对研究区土地土壤成分(包括有机质、钾、盐的含量)进行的处理和分析.利用软件将原始点位数据生成面数据,再针对生成的数据进行裁剪、转换及综合分析等处理,对研究区土地资源的适宜性进行评价,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赣州市章贡区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理论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赣州市章贡区宜农、宜林、不宜地为评价目标,系统阐述了GIS在赣州市章贡区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和作用.结果表明,宜农一等地、宜农二等地、宜农宜林地、宜林一等地、宜林二等地和不宜利用的土地面积分别占23.6%、12.86%、16.69%、34.85%、2.92%和0....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湖南省零陵区园地的适宜程度,以土地适宜性评价理论为基础,将GIS技术和评价方法有机结合,对区域内园地的适宜等级进行划分。结果表明:该区域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等级的园地面积分别为4 672.80、10 937.72、1 604.64和422.74 hm2;针对各等级区域的特点提出了其今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0.
马骅  安裕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340-11344
生态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分析评价,是生态功能区划中的两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根据贵州省特殊生态环境应用GIS技术对贵州省毕节地区的土壤侵蚀敏感性、石漠化敏感性及酸雨敏感性进行分级评价,然后进行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根据Costan-za提出的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估价方法将毕节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作初步经济估算。  相似文献   

11.
基于MAPGIS软件,对高速公路临时用地复垦进行适宜性评价,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和缓冲区分析以及属性数据库的建立实现了信息查询,为合理复垦、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济南市为例,建立了城市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MapInfo为平台,运用MapBasic语言进行二次开发,编写相关应用模块,将GIS技术应用于城市土地适宜性评价。评价中运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同时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图形操作功能,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统一管理,加强了评价的整体性和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济南城市土地适宜性可划分为6类,评价结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3.
张慧  高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688-14689,14692
阐述了国内外具体树种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研究情况,对评价因子的选择、权重的确定和适宜性评价模型进行了总结,探讨了现行评价体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了具体树种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以敖汉旗金州嘉丰矿业有限公司牛夕河铁矿采选项目为例,对土地复垦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废石场、尾矿库和预测地面塌陷区适育种植草地及人工草地。而露天采场、选矿工业场地、矿区道路、采矿工业场地和表土存储场地则适宜于造林。  相似文献   

15.
周密  葛霖 《安徽农业科学》2015,(16):300-302
为打破新时期喀斯特山区城镇建设发展所面临的用地瓶颈,实现农村闲置土地开发整理效益最大化,分析了喀斯特山区农村闲 置土地资源开发整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利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喀斯特山区土地开发整理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地力因素、地形因素、农业基础设施类3个二级指标层和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地形坡度、垦殖率、交通条件等8个指标因子建立了3层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了各指标因子相对准则层及目标层的指标权重.构建的3层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喀斯特山区今后开展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可行性评选,计算出各计划项目可行性的综合得分,按照高分优先的原则进行开发整理,最大限度地保证喀斯特山区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应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从自然、经济和社会生态位3方面选取评价因子,对辽宁省本溪市南芬区耕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南芬现状耕地布局不够合理,并据此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7.
郝从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978-7980
以重庆市丰都县某镇为例,分析了农村建设用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对农村建设用地土地复垦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的必要性。通过建立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取综合分析和主导因子(主导限制因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镇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镇农村建设用地适宜复垦为耕地,通过建设用地复垦复垦可有效缓解耕地资源日益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郭家山煤矿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是煤矿复垦工作的基础。以山西省柳林县郭家山煤矿为例,结合矿区实际情况,参考评价单元划分方法,确定了10个评价单元,选取评价因子,得出土地复垦方向,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该研究对同类地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坡度、高程、到地面水体距离、地质灾害以及石漠化6大自然因素,土地利用类型和到主干道距离2大社会经济因素以及基本农田、自然保护区和保护水域3大生态安全因素为评价因子,利用加权叠加法,对涪陵区进行了建设用地适宜评价,将适宜性等级划分为适宜、限制和禁止建设3个等级,并对各适宜性等级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The aims was to construct peak sweet processing suitability evaluation model and determine the suitable varieties of peak sweet processing in chestnut.[Method]Zaofeng,Yan Longetc.15 chestnut varieties in Yan Shan area were taken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investigated the sensory,physicochemical nutrition and processing indexes.The correlation analysi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were adopted to simplify and calculate the evaluation index,and set up the mathematical model.[Result]Obvious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varieties of raw materials and products of each index and some indicators existe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relationship;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determined the five principal components:hardness,b value,moisture content,total sugar,browning degree and edible rate or the core indicators of quality evaluation in peak sweet chestnut,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products comprehensive value scoring model:Y=0.033 509 hardness+0.033 509b value+0.185 173 moisture content+0.208 983 total sugar+0.108 499 browning degree+0.430 327 ratio of feed,peak sweet chestnut quality and raw material associated model:Y=-1.109+0.015 ratio of good fruit-0.018 kernel hardness+0.008 starch.[Conclusion]Peak sweet chestnut processing suitability evaluation model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chestnut processing and the suitable processing of the chestnut breeding;Yanguang,Yan Long,Yankui,are very suitable,andZibo,Yan Pingare more appropriate for peak sweet process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