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桃雄性育性与花器官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之前和减数分裂期、花粉发生与发育期、花粉成熟期,对雄性可育品种和不育品种的花器官进行了游离氨基酸的成分与含量的测定分析。游离氨基酸总量与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均在减数分裂期开始明显上升,陡升期出现在花粉发生与发育期,精氨酸和谷氨酸在减数分裂之前提前出现峰值,而在花粉发生与发育期急速下降。可育品种的游离氨基酸总量与脯氨酸含量明显高出不育品种,其含量显著差异也恰在花粉发生与发育期出现。结合细胞形态学观察,药壁组织的绒毡层的发育与解体状况和花粉育性、氨基酸代谢有着密切关系。花粉成熟时雄蕊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差异,实际是花粉的含量差异,可育品种的脯氨酸、精氨酸、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成倍乃至数倍高出不育品种。雌蕊内也有一定的游离脯氨酸,且可育品种明显高出不育品种。  相似文献   

2.
萝卜胞质大白菜雄性不育系的生化分析   总被引:50,自引:3,他引:47  
对7改良型萝卜胞质大白菜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游离氨基酸、糖、激素和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中苏氨酸和脯按酸含量各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约50%。全部保持系的脯氨酸含量高于不育系7 ̄14倍。首次发现不育系的苏氨酸含量都高于保持系2.8 ̄4倍,不育系天门冬氨酸含量都低于保持系。全部不育系花药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均低于相应保持系26% ̄88%。所有不育系花药的6-BA含量都低于  相似文献   

3.
榨菜胞质雄性不育及其农艺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43,自引:5,他引:38  
榨菜(BrassicajunceaCoss.tumidaTsenetLee)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雄蕊形态有两种类型:1)雄蕊无花药结构;2)雄蕊花药瘦小而干瘪。不育系雄性器官败育时期有两种类型:1)孢子体败育型;2)配子体败育型,属小孢子发育受阻。不育系雄蕊内源激素IAA和ZT含量随花器发育而极缓慢地增长,在花盛开时,每枚雄蕊分别为8.0ng和22.4ng,近保持系的1/4和1/6,出现明显的IAA和ZT含量亏损现象。雄性不育率和不育度均为100%,不育性世代稳定。不育系90%的植株雌蕊育性正常,人工授粉后平均单果结籽14.6粒,比保持系多1.2粒。其余10%的植株其雌蕊部分不育。在保持系为父本进行自然授粉条件下,不育系单株种子产量7.2g,较正常株高16.6%。不育系经济性状优良,基本达到保持系和栽培品种水平。  相似文献   

4.
桃雄性育性与花器官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来水  霍光华 《果树科学》2000,17(4):255-260
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之前和减数分裂期、花粉发生与发育期、花粉成熟期,对雄性可育品种和不育品种的花器官进行了游离氨基酸的成分与含量的测定分析。游离氨基酸总量与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均在减数分裂期开始明显上升,陡升期出现在花粉发生与发育期,精氨酸和谷氨酸在减数分裂之前提前出现峰值,而在花粉发生与发育期急速下降。可育品种的游离氨基酸总量与脯氨酸含量明显高出不育品种,其含量显著差异也恰在花粉发生与发育期出现。结  相似文献   

5.
柑桔花药中游离脯氨酸含量与花粉育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首次报道柑桔花药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同花粉育性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采用磺基水杨酸浸提、酸性茚三酮比色法对12个柑桔品种的检测结果表明,不同育性品种间花药游离脯氨酸含量具有极为显著的差异。育性正常型品种花药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很高,败育型品种其含量极低,部分败育型品种则居于二者之间。相关分析表明,花药游离脯氨酸含量同花粉萌芽率和果实种子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利用花药游离脯氨酸含量作育性指标,对供试柑桔品种进行了育性分类探讨。  相似文献   

6.
焦核龙眼花药内游离脯氨酸及其育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焦核龙眼花药内游离脯氨酸及其育性福建省农科院果树所许秀淡,黄金松,郑少泉,林嵩一、引言五十年代中期开始,Bathurst、FukasawaVirtanen、Belertz等先后报道了花粉(药)内含有丰富的游离脯氨酸,有些植物中高达其花粉干重的1.65...  相似文献   

7.
何天明 《果树学报》2012,(3):338-342
以梨雄性可育系‘香梨’为对照,研究了不育系‘新梨7号’在小孢子发育期间花蕾花药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伴随着花芽萌动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花芽花药中氨基酸总量呈上升趋势,并且‘香梨’略高于‘新梨7号’。‘新梨7号’与‘香梨’脯氨酸含量均在萌芽期表现出上升态势,进入4月后‘香梨’增幅明显高于‘新梨7号’,以至在4月中旬开花时‘香梨’脯氨酸含量比同期‘新梨7号’高出数倍。在整个花芽萌动期,‘香梨’过氧化氢酶活性持续升高,‘新梨7号’在花芽萌芽前期与‘香梨’同步提高,但在4月1日达到峰值后呈快速下降趋势,以至在开花时‘香梨’花药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已高出‘新梨7号’数倍。为此,我们初步认为‘新梨7号’不育系花药内氨基酸代谢失调是其小孢子败育的重要特征,其中脯氨酸缺乏是其花粉败育的主要结果。同时,包括过氧化氢酶在内的保护性酶代谢失调与小孢子败育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以辣椒核雄性不育两用系GMSDS-702A、GMSDS-702B为试验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并对花蕾不同发育时期的相关生理指标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育系植株的营养生长较旺盛,株高、开展度明显高于可育系;不育系花药干瘪、表面褐化,组织结构硬化,花药紧闭无法形成正常花粉粒;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小孢子母细胞期不育系开始表现为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大幅降低,丙二醛含量处于较高水平,可育系则相反,可能与小孢子的败育存在一定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以辣椒核雄性不育两用系GMSDS-702A、GMSDS-702B 为试验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并对花蕾不同 发育时期的相关生理指标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育系植株的营养生长较旺盛,株高、开展度明显高于可育系;不育 系花药干瘪、表面褐化,组织结构硬化,花药紧闭无法形成正常花粉粒;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 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小孢子母细胞期不育系开始表现为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大幅降低,丙二 醛含量处于较高水平,可育系则相反,可能与小孢子的败育存在一定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梅树花粉数量与育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爱华 《落叶果树》1992,24(1):27-28
观察了33个果梅品种和7种花梅类型的花粉数量萌芽率及不同温度对花粉萌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间花粉量有显著差异,且同一品种在不同年份也有不同;在0~20℃之间,花粉萌芽率随温度升高而直线上升;不同花质的花粉萌芽率无显著差异。 对7个果梅品种花药及雌蕊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分析表明,花药中显著高于雌蕊,花药中游离脯氨酸含量与花粉萌芽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首次报导柑桔花药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同花粉育性密切相关。育性正常型品种(锦橙、先锋橙、血橙、1232桔橙、本地广桔)花药脯氨酸含量很高,败育型品种(脐橙、温州蜜柑,先白无核)含量极低,部分败育型品种(梨2号、宜园3号)含量則居中,差异极显著。本法可用于大量栽培品种,种质资源及育种中间材料雄性育性的生化鉴定,并确定其育性指标。  相似文献   

12.
从形态学和细胞学基础方向研究了春萝卜不育系4-05A,以保持系4-05B为对比。观察并测量花器官雌雄蕊形态,确认4-05A比4-05B的花长势弱,雄蕊花药外形小、中空无花粉,雌蕊花柱较长。采用花粉压片法观察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及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证明该不育系材料为花粉败育型。不育系4-05A的小孢子母细胞能正常进行减数分裂并形成单核花粉,但雄配子体进一步发育过程中,在单核中期到靠边期的发育阶段小孢子发生败育,不能形成可育的成熟花粉粒。减数分裂胞质分裂方式为同时型。  相似文献   

13.
春夏及秋冬萝卜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转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不同萝卜可育品系与不育系测交一代的育性表现,确定了萝卜雄性不育基因ms在萝卜品种中的分布频率,同时也明确了萝卜可育父本的基因型.可将萝卜可育父本的基因型分为三种:(1)保持型:与不育系杂交后代表现全不育;(2)部分保持(或恢复)型:与不育系杂交后代表现育性分离;(3)恢复型:与不育系杂交后代表现全可育.父本基因型不同,转育模式不同.本文提出了不育系的两种转育方案,四种不同的转育模式.同时,为选育经济性状优良的雄性不育系,对各种性状的转化速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性状转化速度较快,可在较短时间内选育出经济性状符合要求的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14.
以温敏型雄性不育系T-4及保持系First为试材,通过观察花粉发芽情况、统计果实种子数、观察花器官,并测定花药内脯氨酸、淀粉及可溶性糖含量,探究不同温度处理条件下,番茄生殖生长期不育系与保持系生理生化特性差异.结果表明:T-4在昼28℃/夜18℃的可育温度条件下花粉发芽率、果实种子数、脯氨酸、淀粉及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昼28℃/夜24℃及昼28℃/夜12℃的不育温度条件下的处理;与保持系First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萝卜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粟翼玟  石惠莲 《园艺学报》1995,22(4):348-352
对秋冬萝卜雄性不育系64A及其保持系64B小孢子形态发生中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和小孢子的观察表明,不育系中从四分体初释放的单核小孢子与正常者无可见差异;当单核小孢子内开始出现小液泡时即呈现败育:胞质淡染,外粉壁薄,整个小孢子停止膨大;随后其细胞核染色浅或仅见微小核仁。不育系绒毡层细胞高度液化使细胞迅速膨大而被挤向药室腔且延迟解体。败育的小孢子与异常的绒毡层最终粘连成团块并消失。用扫描电镜对开花期花药的观察,显示确无花粉。因此,该不育系是无花粉型不育系。  相似文献   

16.
姜童  付翔  王辉  杨延杰  林多 《北方园艺》2018,(11):22-26
以簇生椒不育系‘001A’和同型保持系‘002B’为材料,观察花器官的形态差异,研究不同器官和不同花蕾发育时期不育系与保持系的能量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差异,以探索CMS型簇生椒物质代谢与雄性不育之间的关系,从理化方面研究簇生朝天椒不育系‘001A’的败育机理。结果表明:不育系‘001A’花药干瘪、无花粉、花器比正常花器小、柱头露出花药,而保持系‘002B’花药饱满,柱头不外露。不同植株器官和不同开花时期均存在保持系‘002B’中的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高于不育系‘001A’;各个开花时期不育系‘001A’的丙二醛含量高于保持系‘002B’,植株茎和叶的丙二醛含量表现则相反。辣椒不同植株器官均存在保持系‘002B’中的CAT活性高于不育系‘001A’,SOD活性表现则相反;在各个开花时期不育系‘001A’的POD、SOD活性均显著高于保持系‘002B’,而不育系‘001A’的CAT活性显著低于保持系‘002B’。因此,不育系花药中营养物质的缺乏和保护酶间的异常,是导致簇生朝天椒CMS花粉败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萝卜雄性不育性的几种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萝卜(RapanussativusL.)234株雄性不育株的花器形态观察,将其分成3种类型:花冠退化型,雄蕊萎缩型,花粉败育型。花粉败育型中按柱头外露情形可观察到柱头外露,半外露及不外露3种状态。萝卜雄性不育系的四分体小孢子正常,花粉粒从小孢子形成以后开始退化。401A、7701A在小群体中的不育株率达100%。通过3对雄性不育材料及其保持系的酯酶同功酶分析,不育系与保持系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第5条和第6条酶带,酶带显色深浅及酶带数目有明显差异。不育系401A与其保持系401B的叶绿体DNA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I、BamHI消化后的电泳图谱表明,不育系与保持系的ctDNA之间存在差异。用SDS-PAGE方法分析了不育系401A、7701A及其保持系的叶绿体类囊体膜多肚,表明第5及第10条多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杏树是我国北方核果类果树重要树种之一。目前杏树栽培中普遍存在“满树花 ,半树果”等现象 ,落花落果严重 ,产量低而不稳 ,严重影响生产发展。现就杏树落花落果主要原因及综合预防技术措施浅述如下。1 落花落果的主要原因1 .1 雌蕊败育和自交不育 杏树品种存在雌蕊败育现象。杏树的花除有能授粉受精的完全花外 ,还有两种类型 :一是雌蕊短于雄蕊 ;二是雌蕊退化。这两种类型的花不能正常受精结果 ,称为退化花。退化花的多少与品种有关 ,但也受树龄、树势和营养状况等的影响。虽然杏树的完全花可以授粉受精 ,但多数自交不育 ,自然授粉结实…  相似文献   

19.
目前,杏树栽培中普遍存在“满树花,半树果”现象,落花落果严重,产量低而不稳,严重影响了杏产业的发展。现就杏树落花落果主要原因及综合防止技术措施浅述如下: 1 落花落果的主要原因 1.1 雌蕊败育和自交不育 杏树诸多品种存在不同的雌蕊败育现象。杏树的花除有能授粉受精结实的完全花外,还有两种类型的“退化花”:一是雄蕊短于雌蕊;二是雌蕊退化。这两种类型的花不能正常受精结果,生产上称其为“退化花”。杏树“满树花,半树果  相似文献   

20.
几种类型甘蓝雄性不育的研究与显性不育系的利用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隐性不育材料83121ms,不育株率仅50%。黑芥胞质不育材料CMSN78091不育花不能完全开放,蜜腺小。萝卜胞质不育材料CMSR1409等及其转育后代开花结实性状不良,且低温下叶色黄化,以上3类不育材料在甘蓝实际育种中应用困难。改良的萝卜胞质不育材料CMSR29551等及其转育后代低温下叶色不黄化,在其转育后代中筛选出几份开花结实性状较好的不育系,但多代回交后不育系配制的F1杂种优势弱,应用有局限性。改良的萝卜胞质不育系CMSR3625等,植株性状、开花结实特性及配合力均较好,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显性雄性不育系不育性及经济性状优良,已配制出中甘16号和中甘17号两个优良杂种一代,并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