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民族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民族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优秀传统思想和民族特性相互交融,创造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表现出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2):221-222
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是我国共产党一贯遵循的科学路线,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的基石。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概念的提出和包含的主要内容出发,研究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历程及指导意义。在对社会实践理论指导的研究与总结中,进一步来剖析实事求是这一科学的思想路线在新形势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时期的实际问题,总结中国的独特经验,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以中国的文化形式和表达方式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成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其逻辑构成包括对中国国情的分析及判断、对中国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以及对中国革命手段和社会主义建设手段的创造等三个方面。从认识论角度来看,作为一种理论形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有着一种必然的内在联系,它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合规律性的继承,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合目的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勾画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阐述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唯物辩证法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系统内各要素的辩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中国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理念并应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过程。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具体包括确立马克思主义实践目标、形成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理念、创造马克思主义实践手段并为群众所掌握、付诸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这四个基本的具有内在一致性的环节。  相似文献   

7.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的胜利之本,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必由之路。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懈追求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反对本本主义》到“两论”到延安整风“三论”,不断进行理论上的创新,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形成了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以此来指导中国革命,从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10.
延安时期的学习运动既是一次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运动,也是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运动。这一运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原则在全党范围内得以确立;另一方面又形成了一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经历了由冲突到融合、由内容到形式、由僵化到辩证、由思想到体制、由精神力量到物质力量转变的过程,两者之间虽然在特定情况下势同水火,但总体趋势是彼此交融,这些过程内化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熔铸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性特征。它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大量应用上,以及科学和人文的相互融合上。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性则包括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人们价值理念的更新,实现生态文明的方法创新等。生态文明是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创新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3.
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具有内在关联性,但马克思主义所关注的人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即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人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又是一个理想目标,社会发展是社会进步的过程,是人类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的社会关系不断进化的过程。实践的观点是理解二者的关键,二者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矛盾性,是一个永恒的矛盾运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政系列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高校思政系列青年教师的首要素质要求。但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青年教师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的问题。青年教师强化信仰的路径有三:1.持之以恒地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2.矢志不渝地信仰和传播马克思主义;3.旗帜鲜明地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辩证统一关系的角度,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一致性的命题,并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构架和现实价值一致性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拓宽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深度和维度。  相似文献   

16.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试点示范到全面推进,再到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再到全面深化改革,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谋划改革,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把握改革,以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推进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集体林业发展实践具体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集体林业发展中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因此,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始终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个根本不动摇。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 就是要求我们党不断提高处理以下四种基本辩证关系的能力: 意识形态建设的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 意识形态的一元与多样的辩证关系; 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关系; 在理论学习和信仰问题上关于党员先进性要求与全社会的广泛性要求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现代史上主要有三大文化思潮,它们是反传统主义的西化思潮、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这三大思潮虽互有消长,但都有不衰的生命力,相互间展开过并将继续展开错综复杂的思想文化斗争。这种斗争反映了当代世界发展的潮流和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梁漱溟是在与这三大思潮的互动中确立自己之思想地位的。就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而言,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五四时期,对唯物史观批评;三四十年代,对中国革命的反对;1949年后,对马克思主义吸取、利用和儒化。  相似文献   

19.
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以及在学习和实践中学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改革《原理》课教学模式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客观要求,在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体验教学模式、分组学导教学模式、生态教学模式、媒体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