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净槽”处理是指在产蛋鸡喂养过程中,每天让鸡群将料槽中的饲料完全吃干净,稍停一段时间再安排下次喂料。在实际生产中,有的养鸡场、户在确定每日喂饲次数后,定时喂饲,料槽中的饲料从未间断过,经常发现槽底有饲料变味、结块现象,这对鸡群的健康和高产都不利。采取“净槽”处理措施有以下优点:1 可保证鸡群摄入营养的全价性 鸡有挑食的习性,使用干粉状配合饲料时,由于不同的饲料原料颗粒的大小及比重不同,鸡群采食过程中先挑食较大的饲料颗粒,剩在槽底的则是一些碎粉状物。碎粉状物的适口性较差,鸡不喜欢采食。若在槽内碎粉…  相似文献   

2.
在笼养蛋鸡的饲养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料槽底部有变味、结块等现象,影响鸡群的产蛋和健康,因此,应当进行“净槽”处理,即在蛋鸡的饲养过程中,坚持每次让鸡群将喂给的饲料全部吃净,稍停一段时间后,再投喂饲料,这主要是因为“净槽”有以下优点。 1.摄入全价营养。鸡有挑食的习性,使用干粉状饲料时,由于不同的饲料原料颗粒的大小与比重的差异,鸡只在采食过程中会先挑选适口性好的较大颗粒饲料,而将一些适口性差的碎粉状饲料剩在料槽内。若剩在料槽内的这些适口性差的碎粉状饲料尚未被吃净就添加新料,则鸡只会重新挑食其中适口性…  相似文献   

3.
(一)减少饲料的直接浪费1.使用标准料槽。正规厂家生产的料槽,底尖、肚大、口小,深度一般达到10厘米,槽内侧有2厘米宽的檐。这样的料槽容积大,鸡不容易跳进去采食把饲料刨出、钩出槽外,还能把料吃净。平养、散养鸡最好在料槽上部安装能滚动的木棍或铁丝,以减少饲料浪费。料槽太深、太浅、无檐、外檐过窄、底平口宽或密封不严等料槽都会造成掉料、漏料,饲料浪费可  相似文献   

4.
霉菌毒素中毒是由于猪食用了发霉变质的饲料而引起的,可导致猪急性中毒、猪生产性能下降和免疫力降低,同时还能造成饲料营养的损失。原料水分超标、成品料运输和储存不当、料槽残留饲料的发霉是造成猪霉菌毒素中毒的主要原因,生产过程中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5.
腹泻是很多疾病表现的一种临床现象,给养鸡业带来很大的损失.非传染性腹泻广大养鸡场(户)经常遇到,而且很难解决,现将病因及防治对策做一阐述,供参考. 1发病原因 1.1饲料变质饲料中某些成分如果发霉变质,会引起霉菌性中毒,出现腹泻,严重时排水样粪.如果鱼粉发霉,鸡采食后排黑褐色水样稀便,伴有肌胃溃疡或穿孔. 1.2饲料配比不合理饲料中蛋白质及钙的含量过高可导致鸡腹泻,多表现在青年鸡和初产前后的育成鸡.很多养鸡户认为鸡开产后,应将饲料调整为产蛋期料,甚至用产蛋高峰料.过多的蛋白质及钙难以吸收,大多以尿酸盐的形式排泄掉,故粪便白而稀.另一部分尿酸盐造成肾脏损伤,进而使腹泻加重.饲料中的食盐不仅能够提高适口性,促进消化,增强食欲,而且还能补充体内电解质,使水的代谢达到平衡.但若食盐含量过高,在体内形成高渗,使细胞、组织脱水,出现口渴狂饮,也可造成腹泻,严重时可导致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6.
<正>经常会有养殖户反映,鸡采食饲料时光吃细软料,料槽底部剩余很多大颗粒饲料,到底是何种原因引起鸡不采食大颗粒料。笔者根据以往经验进行梳理总结,仅供养殖朋友参考。1饲料加工过程中出现问题一是饲料厂制粒过程存在一些问题,造成鸡只不爱采食;二是养殖场在自身加工过程中,筛片破损,造成一些玉米粉碎颗粒过大,或者根本未粉碎,直接混入饲料内,鸡习惯了长期吃碎料,突然颗粒变大,不爱采食,造成剩大颗粒。解决办法:料厂严格按照标准  相似文献   

7.
问:给鸡喂料时要注意什么? 答:给鸡喂料要注意在晚上加喂一次,同时每次喂料量不要过大,不让饲料在料槽停留过长时间,因为鸡饮水时容易将水洒到料里,饲料潮湿容易发霉变质。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郎德鹅曲霉菌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鹅曲霉菌中毒是由于鹅采食了含曲霉菌毒素的发霉饲料引起的.饲料由于受潮、受热而发霉变质,曲霉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鹅吃了这种发霉变质的饲料即可引起中毒.在家禽中,雏鹅、鸭对曲霉菌毒素最为敏感.但青年鹅或成鹅也患本病.现就一例青年鹅发生曲霉菌中毒的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肉鸽日粮的原料要求 肉鸽的饲料必须新鲜、干燥,不可饲喂发霉变质和发芽的饲料;被鼠吃或被虫蛀过的饲料,其营养物质已损失,且带有病原菌或毒素,若被鸽子采食会导致发病或引起中毒。另外,若发现饲料中有玉米棒的外皮、豌豆荚、小麦壳及尘土等,则应将其除去后再喂肉鸽。  相似文献   

10.
鹅曲霉菌病是由于鹅采食了含曲霉菌毒素的发霉饲料引起的.饲料由于受潮、受热而发霉变质,曲霉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鹅吃了这种发霉变质的饲料即可引起中毒.在家禽中,雏鹅、鸭对曲霉菌毒素最为敏感.但青年鹅或成鹅也患该病.现就一例青年鹅发生曲霉菌中毒的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1加料设施结构不合理不适宜的加料工具和料槽结构,容易在每次装料、投料、划料过程中丢撒饲料,加料时应用较深的铁簸箕,料槽的槽帮和料桶的底盆不能过浅,而且要有凹形回檐,以免鸡只吃料时拨撒饲料造成外溢。并根据鸡龄的大小和生长发育情况,随时更换合适的料槽和圆料槽。2料位不充足,放置高度不适宜育雏、育成期料位为5厘米,产前、产蛋期为15厘米,如果每次加料过多,无形中就会造成饲料浪费。根据测试,若饲料加到料槽的1/3,饲料浪费可降到2%,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少喂勤添,每次加料量一般以不超过料槽深度的1/3为宜。另外,应随鸡的生长随…  相似文献   

12.
<正>现代养鸡饲养管理实践中,在两次给料之间,饲养人员常用手掌或者一窄木条,或者开动自动喂料机使之空转,把料槽内不均匀的饲料推平摊匀。这一饲养技术即“匀料”。业已证明,匀料有很多益处,如可使鸡群内各个体的采食机会和时间相等,促进鸡群生长发育或生产的一致性;可有效地刺激鸡的采食神经中枢和消化腺,增强其食欲,提高采食量和消化能力;可防止母鸡在料槽内啄料打堆,减少由此造成的饲料撒落浪费现象;还可防止饲料在槽底粘结、酸败变质等等。故目前有相当部分鸡场的饲养管理日程中,一般都规定每天匀料5~6次。据调查,单纯用于匀料的时间可占到整个工作时间的1/8左右。 但经过近年来的试验观察及生产实践,笔者发现,尽管匀料具有上述各优点,但也存在着不容忽略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类疾病.其病原为大肠杆菌.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因受各种因素影响而有差异。鸡曲霉菌病是由于鸡采食了含曲霉菌毒素的发霉饲料引起的。饲料由于受潮、受热而发霉变质.曲霉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鸡吃了这种发霉变质的饲料即可发病。如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可使鸡群大批死亡.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肉鸡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发展,为保证养殖效益,提高养殖质量,肉鸡的饲料多选择全价配合饲料,采用自动输料系统,自由采食,由于饲料中富含多种能量与蛋白物质,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常使饲料在饲料仓库、饲料塔、输送管道以及饲料(槽)盘中发霉变质,产生霉菌毒素.肉鸡一旦误食,易出现中毒的情况,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死亡的病例,严重...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用于育成鸭的采食器具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种是长形料槽,这种料槽鸭采食时容易将料扒出,如果是网上平养,饲料会被直接啄落到地面,造成很大浪费;如果是地面平养,饲料落在地面会与粪、垫料混合在一块,鸭如果继续采食则可能会造成交叉感染;另一种是一个大料盘,上边放一个料盆,这样鸭啄食时从料盆里洒落的饲料会直接落到料盘上,此种装置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  相似文献   

16.
在生产上防止肉鸡饲料浪费常用的措施有:按照生长需要保证饲料的全价营养,不喂发霉变质料,采用高质量的喂料机械,添料量不超过1/3食槽高及对饲养员加强管理等。笔者发现,根据肉鸡采食的特点,尚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1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1.1成年犬的饲养管理 1.1.1定时、定量地喂给营养全面的饲料,杜绝用腐败变质的饲料.定时可增进食欲,利于采食和消化吸收,一般情况下早晚各一次;定茸就是每天饲喂量(干料重量)稳定在体重的2.5%~5%.要增加食量必须循序渐进,避免产生肥胖症.强度训练时可适当补充一些骨汤和新鲜、洗净、切碎的蔬菜(如胡萝卜)等.  相似文献   

18.
<正> 与粉状配合饲料相比,颗粒配合饲料具有很多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颗粒配合饲料的每一颗粒,是含很多饲料成分(包括维生素、药剂、微量元素等)的均匀混合物,因此禽畜吃下此种营养全面并搭配适当的颗粒,可提高饲料报酬。 2.在制造颗粒过程中,由于水分、温度、时间和压力等因素的作用,使饲料中的淀粉发生糊化。淀粉糊化后,不但是一种很好的颗粒粘结剂,更主要的是容易被禽畜消化吸收,有助于发挥饲料的营养价值。 3.颗粒配合饲料比粉状配合饲料具有更好的适口性,禽畜采食量大。  相似文献   

19.
<正>问:给鸡喂料时要注意什么?答:给鸡喂料要注意在晚上加喂一次,同时每次喂料量不要过大,不让饲料在料槽停留过长时间,因为鸡饮水时容易将水洒到料里,饲料潮湿容易发霉变质。问:鸡饮水给药效果不好是怎么回事?答:一、药品性质:药  相似文献   

20.
(一)做到"三勤"和"三净" "三勤"即勤打扫、勤换垫草、勤观察.做到"喂奶时观察食欲、运动时观察精神、扫地时观察粪便"."三净"即饲料净、畜体净和工具净.饲料净是指犊牛饲料和乳汁不能有发霉变质和冻结冰块现象,不能含有铁丝、铁钉、牛毛、粪便等杂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