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温度周年变化与桑树植原体消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了植原体在桑树体内的分布及其相对含量的周年变化。结果显示,茎部中植原体的含量在生长季节逐渐升高,7月达到最大,而冬季检测不到,叶部与茎部相似但植原体的含量在8月达到最大;根部全年均含有植原体,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2.
该文详细介绍了应用核酸点印迹杂交法 (Dot- blot)检测枣疯病病原植原体(Phytoplasma)的操作步骤和检测结果 ,分析和讨论了检测结果和检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认为此法是鉴定枣疯病病原植原体的准确、灵敏的方法 ,并对以后工作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4.
应用较长时期的观测调查资料,阐述日本松干蚧在浙江的分布地域,在马尾松树上的分布规律,在林间的发生和消长规律。  相似文献   

5.
枣疯病是枣树毁灭性病害,由枣疯病植原体引起。针对河南省新郑、濮阳、镇平、灵宝、永城等县(市)枣区的枣疯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新郑枣区发病情况较为严重,放任枣园较枣粮间作和集约管理的枣园发病严重。分析发病的原因,主要是疏于管理,导致树体营养失衡,抗性减弱,媒介昆虫增多,加速病原传播,防治措施缺乏,病树得不到处理造成的。建议采取平衡施肥,改善树势,做好枣园植被管理,防治害虫,防止病害传播,及时修剪,消除病原等措施,开展枣疯病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6.
植原体不能分离培养 ,因此用传统的形态分类方法无法分类。该文简要介绍了应用分子技术研究植原体系统分类的概况和我国的现状 ,概述了所使用的各种分子技术的基本方法和特点  相似文献   

7.
分别从河北唐县赞皇大枣、辽宁凌源梨枣和河南濮阳扁核酸3个品种的枣疯病和来自山东、江西和北京的不同无性系的泡桐丛枝病树上采集丛枝枝条作为组织培养材料,获得的枣疯病和泡桐丛枝病组培苗皆表现典型的丛枝症状。其中感染植原体的赞皇大枣组培苗(Ft)和扁核酸组培苗(HPD)在未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和其它培养基交替继代培养1a以上仍能维持丛枝苗生长;而发病梨枣(LD)除产生丛枝外,还出现叶片黄化和植株矮化、枯梢等衰退症状。泡桐丛枝病植原体可在不同无性系组培苗上通过各种培养基交替和单纯的MS培养基继代培养,并已在实验室内连续保藏达10a,其引致丛枝症状的能力无明显的改变。用枣树Ft染病材料作接穗,以健康冬枣(DJ)和抗病婆枣(W14)砧木进行组培苗间嫁接传病试验,可使部分DJ和W14发病;而嫁接未发病的砧木多数像健苗一样正常生长。用感染山东泡桐丛枝病植原体ZD株系丛枝组培苗为接穗,嫁接健康泡桐无性系组培苗致使无性系MB33、TY2T和C125发病。用植原体16S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确证了泡桐和枣树发病苗和嫁接发病组培苗体内存在植原体。用DAPI荧光显微镜技术比较组培苗韧皮部筛管中的植原体浓度,结果显示,Ft和嫁接发病冬枣(DJ-Ft)筛管中植原体浓度相对较高,但仍低于各泡桐无性系染病丛枝组培苗;HPD和LD浓度中等,而发病的W14砧木含有植原体的筛管数量较少、且浓度很低。在嫁接不成功或未发病的DJ和W14砧木组织及健康对照组织中皆检测不到植原体荧光。  相似文献   

8.
近日,《京郊日报》刊出一篇文章《密云金丝小枣40年后回“娘家”》,文中写到:时隔40年之后.在密云大地已经绝迹的密云“三宝”之一——金丝小枣,如今重回“娘家”。40年前.在密云县原本颇具规模的金丝小枣产业缘何全军覆没.绝迹多年呢?原因就是植原体病害——枣疯病。  相似文献   

9.
植原体分子分类的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秦国夫  赵俊  刘小勇 《林业科学》2002,38(6):125-136
从 2 0世纪 80年代末开始 ,植原体的DNA分子分类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植原体的系统学位置被确定为柔膜菌纲的一个单系发育类群 ,作为一个暂定属 (Candidatusgenus)处理。利用 16SrDNA、16S 2 3S间隔区、rp、Tuf等一系列基因序列及其RFLP图谱 ,对全世界近 30 0种植原体进行了分子分类。按照李英敏和Seemuller的分类系统 ,植原体分别被划分为 14个 16SrDNA类群和 2 0个 16SrDNA类群。根据ICSB的规定 ,每一个 16SrDNA类群作为一个暂定种 (Candidatusspecies)。每个 16SrDNA类群内有较大的遗传分化 ,可分为很多亚组。目前全世界共发表了 5个植原体暂定种 ,分别为“CandidatusPhytoplasmaaurantifolia” ,“CandidatusP .aus traliense” ,“CandidatusP .australasia” ,“CandidatusP .fraxini”和“CandidatusP .japonicum”。其中的 4个种是16SrDNA类群的亚组。植原体暂定种的概念还存在一些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文中列出了李英敏的分类框架 ,并讨论了植原体分子分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植原体(Phytoplasma)是一类无细胞壁,迄今不能人工培养,存在于植物筛管细胞中的类似植物病原细菌的原核生物.据估计,植原体可在98个科,几百种植物上引起病害(Lee et al.,2000),主要症状包括丛枝、黄化、花变叶、花器退化等,严重时使植株提早衰老,直至整株枯死.  相似文献   

11.
根据对陕西清涧县枣疯病发生特点和危害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了把好种苗带菌关、积极预防介体叶蝉传病、稳步地开展枣疯病治疗试验和示范、坚持因地适时清除病株或修除病枝,正确处理好枣果产量与枣疯病防治的关系等具体病害防治措施,以及黄土高原地区枣疯病综合治理原则。  相似文献   

12.
抗枣疯病枣树品系选育及抗病机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嫁接病枝病皮和室内PCR检测的方法,测定了不同枣树品种和单株对枣疯病的抗性,历经12 a的时间,筛选出了抗病性较强的壶瓶枣和婆枣单株。建立了总面积24 hm2的6个试验示范园,观测了林间生长表现,证明选择的枣树品系抗病性稳定。通过与感病枣树品种进行对比分析,初步研究了抗病品系的抗病机理。抗病和感病品系间在酚类物质含量、绿原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间都存在显著差异。在抗病品种中发现一种感病品种中没有的酚类物质,经提取测定,该物质的提取液可对过氧化物酶、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树干滴注林果注干杀虫剂后阿维菌素在枣树体内的分布动态,以金丝小枣Ziziphus jujube树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高度不同方位叶片、枝条木质部和韧皮部及枣果中的阿维菌素含量。结果表明:树干注药后,阿维菌素在枣树体内具有良好的吸收、传导性能,其总残留量在树体不同部位的含量随时间推移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至注药70 d后各部位总含量分布趋于稳定。各个取样时期,阿维菌素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叶片,枝条木质部,枝条韧皮部;用药2 d时,三者间差异达到最大值,后期三者间差异逐渐减小;树冠上层叶片、枝条木质部和韧皮部中阿维菌素含量较树冠下层高,以上层南部最高。注药后105 d时枣果中的阿维菌素含量为0. 008 mg/kg,显著低于0. 01 mg/kg的标准,建议用阿维菌素注干药剂防治枣树害虫时,注药时间距枣果采收期一般应大于105 d。  相似文献   

14.
我国部分枣树品种(系)的枣疯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了我国部分地区的不同枣树品种(系)的休眠期健康接穗材料,于2009年和2010年的4-6月嫁接到枣疯病砧木上,定期检查接穗发病状况,并采用PCR技术检测植原体感染.结果显示,不同枣树品种对枣疯病的抗性差异明显,根据接穗发病早晚、症状轻重、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将测定品种分为5个类型,其中高度抗病品系2个、中度抗病品系4个、一般抗病品系15个、感病品系7个、高度感病品系6个.高抗品系(交城骏枣、唐县和太原壶瓶枣)嫁接当年萌生枝条枣疯病无明显症状或嫁接早期无症状,后期症状较轻.嫁接到病树遮阴部位的接穗发病程度要重于向阳部位;存放期长和嫁接时间早的接穗,易诱发抗性品系发病.巢式PCR能检测到无症抗病接穗内低浓度植原体侵染.与以往所采用的昆虫自然传染和病皮或病枝嫁接到待鉴定的砧木品系上鉴定抗性技术相比,该方法具有接种强度大、诱导发病快、测定方法简便等优点,但对一般抗性、整株或成年株抗性、抗介体传毒等类型的抗性鉴定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To aid in management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the main timber species in Southern China,its variation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was analyzed.Three permanent plots of C.lanceolata plantations with approximately the same site conditions,set by China continuous forest inventory in Shunchang,Fujian,were selected. C.lanceolata growth was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young trees(5 cm≤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DBH)<10 cm) and mature trees(DBH≥10 cm). The DBH and coordinates of every tree(DBH≥5 cm) in the permanent plots were recorded in 2003 and 2008.The function L(r),improvement of Ripley’s K(r),the paircorrelation function g(r),and the uniform angle index(W_i)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The three permanent plots had mean uniform angle index(W) between 0.494-0.578 at low altitudes,0.465-0.477 at medium altitudes,and 0.426-0.601 at high altitudes.Results showed that altitude did not affec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The L(r ) and g(r) function curves of mature trees were generally lower than young trees’,i.e.tend to be more random or uniform distribution.So regardless of the initial distribution of young or mature trees,with the passage of time,there was a tendency for the aggregated distribution to change to a random distribution,and a random distribution to change to a uniform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16.
以壶瓶枣鲜果为原料,比较了添加不同酵母菌发酵、后发酵过程中是否添加橡木片以及采用不同澄清方式对枣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安琪果酒酵母发酵,在后发酵过程中添加橡木片,采用硅藻土澄清方式生产的枣酒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林业》2022,(1):21-28
探究北京西、北环山因素影响下的相同结构植物群落PM_(10)浓度差异,可从城市视角为公园植物群落搭配及提升设计提供参考。本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测定不同山体位置关系下5个公园内20个典型植物群落PM_(10)浓度,分析不同植物群落内PM_(10)浓度时空变化、植物群落结构对PM_(10)的消减作用、PM_(10)浓度与温度及空气相对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山体距离因子与PM_(10)浓度空间分布具有一定正相关关系,植物群落PM_(10)浓度日变化趋势呈现出U型的分布状态;2)植物群落结构PM_(10)消减率为草坪型>乔灌草型>乔草型>乔灌型;3)PM_(10)浓度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且温湿度对与山体距离远的公园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8.
秦岭南坡不同海拔土壤肥力的空间分异规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秦岭南坡土壤肥力状况、空间分异规律及其与海拔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秦岭南坡土壤肥力指标在整个土壤剖面空间分异范围分别为:土壤pH值5.97~6.89,有机质含量6.6~50.1 g·kg-1,土壤全N含量0.5~3.8 g·kg-1,碱解N含量33.6~257.3 mg·kg-1,速效P含量0.81~5.8 mg·kg-1,速效K含量38.9~262.4 mg·kg-1,粘粒含量11.3%~18.1%,阳离子代换量68.5~310.2 mmol·kg-1;其空间分异程度以速效P、有机质和土壤全N含量较大,土壤粘粒含量和土壤pH值较小;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pH值、有机质、速效P、土壤粘粒含量和阳离子代换量空间分异程度减小,而土壤全N、碱解N和速效K含量空间分异程度增大.土壤速效K、速效P含量和阳离子代换量水平空间分异程度受海拔的影响较大,而土壤pH值和粘粒含量水平空间分异程度受海拔影响较小.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pH值降低,有机质和速效P、K含量增大,土壤肥力空间分异程度减小,这可能与随着海拔升高人为干扰强度降低及林分类型趋向单一有关.  相似文献   

19.
采用法瑞学派的样地记录法,对河南省伏牛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植物群落垂直分布与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分析,该区南北植物交汇、种类较为丰富,植物群落垂直分布明显,是秦岭以东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最高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冬枣的初花期、盛花初期、中期和后期的环剥试验、表明环剥时期对冬枣的果实品质、坐果率和产量有明显的影响。环剥期越早,果实品质越好;盛花初期和中期环剥坐果率和产量接近,且明显高于其他两个时期,初花期环剥坐果率和产量最低,盛花后期其次。综合比较以盛花初期环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