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地区上干柴沟组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大量钻井、测井剖面以及相标志的基础上,对柴西南地区上干柴沟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研究区发育湖泊相、辫状河三角洲相、湖底扇相3种沉积相类型,其中浅湖亚相是湖泊相中的主要亚相类型,由浅湖砂坝、浅湖泥、浅湖灰泥、藻灰岩、浅湖鲕粒(生物碎屑)滩和风暴沉积组成。辫状河三角洲相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该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支流间湾和河口砂坝微相;湖底扇相主要发育于七个泉地区,其中发育典型浊积岩层序序列。  相似文献   

2.
额南油田是2009年发现的位于二连盆地腾格尔坳陷内的一个含油气区块,主要含油气层系为下白垩统,该区块研究程度较低,亟需对沉积演化及油气储层特征进行深入研究。额南油田下白垩统包括阿尔善组、腾格尔组和塞汉组,但仅在阿尔善组和腾格尔组发现油气显示。通过综合分析岩屑录井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研究区阿尔善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滨浅湖相沉积;腾格尔组一段以滨浅湖、半深湖-深湖相为主,周边发育小型扇三角洲扇体;腾格尔组二段以滨浅湖相为主,但初期仍发育了少量小型扇三角洲扇体,后期仅发育泥岩沉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陆丰凹陷南洼古近系文昌组四段湖相浊积岩岩心、测井、地震响应等特征的分析认为,该区湖相浊积岩主要发育在陆丰凹陷缓坡带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同沉积断裂形成的断裂坡折带下部。针对湖相浊积岩埋深大、与泥岩间互沉积的特点,在对浊积岩沉积特征、测井相、地震相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伪纵波阻抗地震反演技术,刻画了浊积岩的平面分布。研究表明,研究区浊积岩具有纵向上多期次叠加、平面上连片分布的特点;所预测的砂体厚度与钻井结果符合度高,浊积砂体展布与物源方向匹配程度高,符合地质沉积规律。  相似文献   

4.
松辽盆地南部嫩江组沉积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测井、录井、岩心和地震资料为基础,应用构造学、沉积学基本原理,系统地探讨了研究区内早白垩世嫩江组沉积相类型、沉积特征,深入研究了嫩江组各段沉积相平面分布及盆地沉积演化规律。研究表明,嫩江组物源来自北部的长春岭-肇州水系和西南的通榆-保康水系,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浅湖和半深湖-深湖4种主要沉积亚相类型,嫩一段到嫩五段表现为从深湖-半深湖到浅湖再到三角洲前缘沉积的过程,表现出湖盆急剧下降(嫩一段、嫩二段)到缓慢抬升(嫩三段至五段)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涠洲10-3油田及围区流三段Ⅱ油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岩心观察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分析化验、录井资料,通过岩石颜色、岩石结构和沉积构造等相标志的综合分析,确定了流沙港组三段(流三段)Ⅱ油组的沉积相类型,划分了沉积亚相和微相,并据此探讨了流三段Ⅱ油组的沉积相展布特征和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流三段Ⅱ油组为扇三角洲一湖泊沉积体系,进一步可划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和滨浅湖4个亚相和若干微相;流三段Ⅱ油组沉积时期,扇三角洲沉积在该研究区西北部广泛发育,仅在其东南部分布滨浅湖亚相;Ⅱ油组MSC5到MSC6沉积时期,沉积相展布格局基本相似,但伴随湖平面逐渐上升,MSC6沉积时期扇三角洲分布范围逐渐减小;扇三角洲前缘砂体是有利的油气储层相带。  相似文献   

6.
根据野外地质剖面以及测井相等标志,对吐哈盆地水西沟群沉积相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吐哈盆地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3种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以平原亚相和前缘亚相为主。辫状河三角洲相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由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支流间湾和河口砂坝微相组成;湖泊相以浅湖亚相为主要,由浅湖砂坝和浅湖泥组成。通过对每种沉积相、亚相和微相展布规律的研究,进而指出有利的沉积相带及其发育位置和平面展布特征,通过对沉积剖面和沉积相与油气关系的研究,指出有利于油气生成和储集的沉积相类型。  相似文献   

7.
综合岩心观测、测录井资料、古生物及镜下薄片鉴定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H地区长7油层组的沉积微相进行了有效划分。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油层组主要发育深湖-深湖亚相,沉积微相主要为浊积岩与深湖泥,其中浊积岩为主要的储集体。长73油层沉积时期,主要发育深湖泥微相,浊积岩体零星分布;长72油层沉积时期,浊积岩体开始发育,主要位于区内东南方,连片分布;长71油层沉积时期,浊积岩体持续沉积,砂体厚度与面积持续增大。  相似文献   

8.
针对惠民凹陷商河油田商三区沙河街组二段下亚段(EsL2)储集砂体变化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充分利用岩心、测录井资料,开展精细沉积微相研究,共识别出3种沉积亚相5种沉积微相类型,精细描述了各个小层主要沉积微相砂体特征,阐明了沉积微相的分布规律和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区为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浅湖-半深湖沉积,随着湖平面升降和沉积物供给的变化,三角洲由西北向东南不断推进或收缩,纵向上可划分为3个旋回,即经历了3次由浅湖-半深湖演变为三角洲前缘沉积的湖退过程。由于区内砂体横向尖灭普遍,可形成较大规模的岩性圈闭,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临南洼陷沙三段(Es3)沉积体系的展布特征,分析了Es3隐蔽油藏砂体分布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临南洼陷Es3具有多旋回、多物源的沉积特点,发育了多种隐蔽砂体类型。纵向上,浊积岩主要分布在C2、C3层序中,三角洲砂体主要分布在C1、C4层序中;横向上,受控干沉积模式的不同.各物源体系的优势砂体类型有所差异;双丰三角洲以平原亚相河道砂体和前缘亚相席状砂体为主,江家店瓦屋和盘河三角洲以前缘亚相河口坝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基山三角洲介于2者之间;受不同级别断层切割遮挡的控制,形成了浊积岩与席状砂岩性油藏、断层切前缘砂体构造一岩性油藏和断层切河道砂体岩性一构造油藏3种隐蔽油藏类型。  相似文献   

10.
在岩心观察基础上,识别出W油田涠三段和涠四段15种岩石相,结合测井、录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该区沉积相类型、平面展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涠三段和涠四段发育一套辫状三角洲一湖相沉积体系,识别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3种亚相以及辫状河道、河道间、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席状砂、远砂坝、湖泥等7种微相;其中辫状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在涠三段沉积时期较发育,是该地区砂体的主要聚集带。该区沉积相研究为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与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巴彦呼舒凹陷的油气勘探不断有新的发现,展示其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但目前勘探程度较低。通过对岩心、测井、录井、地震及古生物等资料综合分析,将南屯组(K_1n)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SQ2),在该基础上开展了沉积相类型及展布特征研究,进而预测有利区带。研究表明,K_1n沉积时期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等3种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沉积相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陡坡带;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发育于东部的缓坡带;湖泊沉积相主要发育在中部洼槽带及扇(辫状河)三角洲的边部。沉积格局整体具有"东西分带"特征,从盆地陡坡带到盆地缓坡带,沉积相类型依次由扇三角洲逐渐过渡为滨浅湖、半深湖-深湖再演变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不同沉积演化时期,沉积体系分布有所差异,总体表现出水体由"深盆、深水"到"广盆、浅水"的变化,从SQ1到SQ2沉积时期,扇(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规模明显变小。生、储、盖组合及成藏条件综合研究表明,扇三角洲前缘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储层物性较好,紧邻规模较大的优质烃源岩,在陡坡带断裂发育地区易形成陡坡反转构造油气藏;在缓坡带可形成断层-岩性油气藏;而靠近洼槽区易形成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2.
惠州凹陷是珠江口盆地中油气勘察的重要凹陷之一,北部古珠江向凹陷内输送大量碎屑物,新近纪时期形成了几千米厚的海陆过渡相地层,其中新近系珠江组三角洲沉积是主要的含油层位。由于研究区钻井较少,在缺井或少井情况下,常规沉积相研究的基础资料相对较少。通过地震沉积学分析,采用地震属性技术、地层切片技术以及分频技术对研究区珠江组三角洲沉积体系进行研究,确定该时期三角洲沉积发育分布范围及其演化规律;同时指出三角洲所发育的前积体规模、进积的幅度以及S型进积的形态受控于海平面升降的幅度。研究表明,海平面升降过程控制了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珠江组沉积体系的展布:在海平面相对较低时,古珠江三角洲在低可容纳空间下三角洲范围广;海平面相对较高时,可容纳空间大,但三角洲发育则集中在河口区域,面积较小。  相似文献   

13.
基于钻井、测井、地震及古生物资料,对渤海海域石臼坨凸起明化镇组浅水三角洲砂体分散体系的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内砂体的展布受层序结构、微古地貌和基准面旋回的共同控制。层序结构控制了砂体垂向上的非均一性,低位体系域砂体最富集、其次为晚期高位体系域,早期高位体系域和湖侵体系域砂体不发育。微古地貌控制了砂体横向非均一性,次级洼地区更利于分流河道与河口坝沉积,砂体相对富集。基准面旋回控制了砂体叠置样式,基准面的升降决定了砂体的展布规模和垂向的连通性。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歧口凹陷沙三段岩性体形成的控制因素及其分布空间,通过大量岩芯观察,并结合测井、地震等资料,详细研究了歧口洼陷沙三段的沉积相类型和物源体系。研究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滩坝;沧县隆起(葛沽、小站、沈青庄-大青旺)、港西凸起、埕宁隆起和羊三.木凸起为主要的物源区。在详细分析沉积体平面展布特征的基础上,认为古地貌、构造特征和物源区性质等因素控制了各沉积体的空间展布,并建立了适合研究区的沉积模式,为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桑托斯盆地是南美地区典型的被动陆缘含盐盆地,是当今世界勘探热点地区之一。盆地主要经历了裂谷期、过渡期和裂后漂移期3个演化阶段,形成了裂谷期陆相、过渡期蒸发岩相和裂后期海相3套沉积层序。盐下巴雷姆阶-下阿普特阶湖相页岩和盐上赛诺曼阶-马斯特里赫特阶深海相页岩为盆地主力烃源岩,储层主要包括盐下裂谷期的湖相碳酸盐岩与盐上浊积砂岩,过渡期发育的阿普特阶蒸发岩为区域盖层,盐上层系的页岩、泥岩为局部盖层。从分析油气富集规律和成藏控制因素入手,总结了"盐下生盐下储"、"盐下生盐上储"、"盐上生盐上储"3种成藏组合,建立了盐下和盐上2种成藏模式,指出了盆地东部厚层盐岩区盐下古隆起带碳酸盐岩和盆地中西部盐岩过渡区浊积岩为主要勘探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6.
冯地坑-洪德地区长7是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重要油层组之一,但一直以来对其沉积相研究程度较低。结合整个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及沉积演化特征,对其岩石类型、砂岩的岩石结构、沉积构造、古生物及测井相等进行详细研究,具体分析了其沉积相类型和特征,并建立长7油层组沉积模式。研究表明,冯地坑-洪德地区长7沉积时期发育了一套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曲流河三角洲发育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2种亚相,湖泊相发育浅湖亚相;研究区三角洲前缘砂体以细砂-粉砂为主,发育有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天然堤、支流间湾、河口砂坝和前缘席状砂5种微相。  相似文献   

17.
横穿张东地区的张东断层严重影响断层上、下盘的沉积、构造演化,因此有必要对张东断层下降盘地层的沉积特征进行专门研究,建立下降盘沉积演化机制。本文依据粒度、岩性、沉积构造等沉积学特征,综合测井资料对张东断层下降盘的沙河街组沙三段、沙二段进行精细测井微相研究。结果表明:沙三段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构造高位的埕宁隆起西南部,发育半深湖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分为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和支流间湾等4种微相,前扇三角洲亚相在某些阶段也有发育;沙二段物源仍为埕宁隆起西南部,属浅、滨湖沉积环境下的三角洲前缘亚相,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等3种微相。通过分析沙三段、沙二段的沉积相平面展布,认定张东断层作为物源通道,对进入下降盘的沉积物有明显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观察分析川西地区浅中层储层岩心及铸体薄片,对该研究区岩石学特征:沉积相、储层物性、储集空间类型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分选较好;储集空间类型包括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该区浅中层气藏主要发育在三角洲沉积相带中,其次分布于湖泊-三角洲、河流三角洲、冲积扇相和滨浅湖沉积体系中;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的特征,物性主要受到沉积相、岩相和成岩作用3个方面的影响。研究成果对于川西地区勘探开发前景的预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根据岩心、测井、钻井以及地震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腹部莫116井区三工河组二段的沉积相进行了分析,研究区为辫状河入湖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一湖泊沉积体系,识别出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砂坝、远砂坝等微相、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和浅湖亚相。依据测井曲线综合解释和试油试采资料,分析了油气分布规律。并综合以上研究,分析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的关系,认为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的含油性最好,是有利的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20.
以大量野外露头剖面和钻井资料为依据,对东北地区上三叠统中侏罗统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并结合盆地的构造演化史,对岩相古地理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晚三叠世的沉积区主要位于东部边缘地带的虎林盆地,从内陆到边缘依次发育河流相、海陆过渡相和浅海陆棚相。早侏罗世主要沉积区位于二连盆地和虎林盆地,二连盆地大部分地区发育河流相,局部地区发育滨浅湖相;虎林盆地发育一套近海碎屑岩系的浅海陆棚相沉积。中侏罗世,沉积中心向中西部迁移,虎林盆地遭受抬升剥蚀,松辽盆地区域性沉降接受沉积(主要的沉积体系为河流相和滨浅湖相),二连盆地沉积环境由河流相过渡到滨浅湖相,再由滨浅湖相向深湖半深湖相演化。东北地区上三叠统中侏罗统油气勘探目的层分布于二连盆地阿拉坦合力群、根河盆地与拉布达林盆地中侏罗统万宝组、海拉尔盆地中侏罗统兴安岭群下段以及松辽盆地白城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