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氧疗(HFNC)在AECOPD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拔管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至12月期间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中进行有创机械通气48h以上的AECOPD患者59例临床资料。根据氧疗方法分为HFNC组和无创正压通气(NIPPV)组,比较各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后24hPaO_2、PaCO_2、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以及患者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在拔管治疗后,PaCO_2、PaO_2、PH、心率、呼吸频率和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HFNC组和NIPPV组在治疗后,患者在ICU的入院天数上发生了明显的差异(P0.05),两组患者舒适度的测评结果也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HFNC在AECOPD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拔管中与NIPPV效果相同,但HFNC损伤小,相对舒适,是一种适宜AECOPD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拔管的无创呼吸支持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对患者血气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严重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无创通气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无创通气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比较治疗1h和2h后两组动脉血中pH、PaO2、PaCO2的变化以及治疗2h后两组肺功能中PEF、FEV1.0/FVC的改变。结果无创通气组在治疗后较对照组PaO2、PaO2/FiO2升高、PaCO2降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后,无创通气组的PEF、FEV1.0/FV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可降低气道阻力,改善患者肺泡的氧合功能以及肺的顺应性,是抢救重症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A组)和腰硬联合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组(B组)各35例。记录患者麻醉中低血压、高血压和出血情况。记录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及躁动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低血压发生率和高血压发生率低(P0.05),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术后苏醒快、燥动少(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术中维持平稳、术后苏醒快、质量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8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及无创正压通气,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舒利迭雾化吸入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联合舒利迭雾化吸入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25例行经鼻高流量氧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经鼻高流量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无创机械通气对重症哮喘的疗效。方法:将60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抗炎、解痉、吸氧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上双相气道内正压呼吸机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pH、PaO2、Pa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d后,两组的pH、PaO2、PaC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使用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重症哮喘患者,可有效改善通气,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用于急性左心衰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8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综合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可显著改善PaO2及SaO2,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创BiPAP通气中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COPD伴Ⅱ型呼衰的患者45例,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各15例。3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每天上午及下午进行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各1次;B组每日上午及下午进行BiPAP通气各2 h;C组综合A组和B组治疗,每天上午及下午进行BiPAP通气2 h,通气过程中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各1次。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肺功能测定、血气分析、呼吸浅快指数、吸气时间/呼气时间的比值6、min行走距离、呼衰纠正时间。治疗3~8 d,比较通气前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A组进行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或B组进行BiPAP通气后,患者的呼吸频率有所减轻,FEV1有所上升,但差异尚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CO2、PO2、f/Vt及6min行走距离明显改善(P<0.05或<0.01);C组综合A、B的治疗方法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且其改善程度比A、B两组更加明显,呼衰纠正时间明显缩短(P<0.05或<0.01)。A、B组之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和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均可独自有效纠正呼衰,两者同时使用存在协同作用,提示无创BiPAP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在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肠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肠癌患者50例,根据麻醉深度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2组患者均采取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术中Narcotrend麻醉深度为D_2亚级,而对照组患者麻醉深度D_0亚级;记录2组患者麻醉前(T_0)、气管插管后5min (T_1)、开腹时(T_2)、关腹时(T_3)、气管拔管时(T_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S_PO_2变化,并检测术后72h患者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结果:2组患者T_1和T_2时MAP、HR显著低于T_0时(P0.05),T_3时MAP和HR与T_0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_4时MAP、HR显著高于T_0时(P0.05),S_PO_2在各时点无显著性差异。2组间各时点的MAP、HR、S_PO_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组患者术后72h的NE、FIB水平与麻醉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NE、FIB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 2组患者术后呼吸抑制及认知功能障碍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D_2亚级麻醉深度可降低老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是安全适宜的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10.
小剂量布比卡因应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CSEA)小剂量布比卡因(7.5 mg)给药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100例剖腹产患者随机分成腰硬联合(A)组和硬膜外(B)组,每组50例,A组经蛛网膜下腔注入7.5 g/L布比卡因1 mL,根据麻醉效果,硬膜外加16 g/L利多卡因5~10 mL;硬膜外组给予16 g/L利多卡因10~15 mL.观察并记录阻滞平面,麻醉效果 ,监测术前及用药后5、10、30 min的 BP、HR、ECG和SPO2和麻醉不良反应.结果:A组麻醉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固定时间、手术开始时间短于B组(P<0.01), A组血压和心率先于B组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A组麻醉肌松效果好;2组麻醉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小剂量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手术中安全有效,且并发症不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麻醉前、后留置尿管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50例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在手术室麻醉后手术前留置尿管,B组患者术晨麻醉前在病房留置尿管。结果 A组患者术后舒适度评分在过床后15、30 min均低于B组(P〈0.01)。B组各时间点间的舒适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过床后60 min时的舒适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麻醉后留置尿管,麻醉前留置尿管能有效提高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侧卧方向穿刺体位下腰麻后对产妇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择期剖宫产术孕妇140例,随机均分为2组,术前分别采用左侧卧位(L组)、右侧卧位(R组)于L2-3间隙行腰麻穿刺并注入0.5%等比重布比卡因2mL。比较2组患者麻醉效果、生命体征变化、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其处理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麻醉后麻黄碱使用剂量低于R组(P0.05);L组患者麻醉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R组(P0.01)。结论:腰麻下剖宫产产妇采用左侧卧位穿刺可以显著降低麻醉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与芬太尼对照观察不同剂量地佐辛对预防瑞芬太尼快速耐受所致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80例ASAⅠ~Ⅱ级行择期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地佐辛0.1 mg·kg-1组)、B组(地佐辛0.2 mg·kg-1组)、C组(地佐辛0.3 mg· kg-1组)、D组(芬太尼1μg· kg-1组)。各组患者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术中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各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苏醒后的 VAS评分、Ramsay评分及要求镇痛距离拔管的时间、拔管后患者恶心呕吐、烦躁及呼吸抑制等情况。结果各组患者拔管时 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较D组短;要求镇痛距离拔管的时间B、C组较 D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 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后 VAS评分 A组T1时点及B、C组各时点较D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时点与D组相比,Ramsay评分4分例数最多(18,15,13,9,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中呼吸抑制发生率 D组最高,为6例(30%),其次 C组,为2例(10%);恶心呕吐发生率D组最高,为5例(25%);各组患者均未出现烦躁。结论地佐辛可安全有效减轻瑞芬太尼麻醉后快速耐受所致术后痛觉过敏,临床麻醉更有效、更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七氟烷吸入麻醉对单肺通气(OLV)患者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67例OLV患者分为2组,A组(33例)采用七氟烷预先吸入后行OLV麻醉,靶控输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至术毕;B组(34例)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观察两组OLV患者在双肺通气(TLV)平卧位(T1)及侧卧位(T2),以及OLV 30(T3)、60(T4)、90min(T5)及术毕(T6)时PaO2、PaCO2、HR、MAP及Qs/Qt变化。结果:两组OLV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FEV1、OLV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前动脉氧分压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OLV患者T3、T4、T5时PaO2明显低于T1、T2时(P0.05),而Qs/Qt明显高于T1、T2时(P0.05),且A组T3、T4、T5时Qs/Qt明显低于B组(P0.05),T6时两组OLV患者Qs/Qt、PaO2与T1、T2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七氟烷吸入麻醉对OLV患者肺内分流影响较小,而对PaO2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无创双水平正压机械通气(BiPAP)治疗急性肺水肿疗效。方法:对59例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为BiPAP治疗组29例,对照组30例,BiPAP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加Bi-PAP ST-D/30呼吸机双水平正压通气,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加鼻导管高流量吸氧。分别监测治疗前及治疗后2 h、24 h后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BiPAP治疗组上述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强心、利尿、扩管等基础治疗同时,加用无创双水平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可迅速纠正缺氧,改善病情,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全麻和脊椎-硬膜外阻滞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需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7例,随机分为全麻组42例和脊椎-硬膜外阻滞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及在术前24h、术后6h及术后24h的β淀粉样蛋白(Aβ)表达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出血量、输液量、尿量及疼痛评分(VAS)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h和24h与术前相较,Aβ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且全麻组较脊椎-硬膜外阻滞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MMSE评分均降低(P0.05),且全麻组较脊椎-硬膜外阻滞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脊椎-硬膜外阻滞较全身麻醉可明显降低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24h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机械通气早期拔管改换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AOPP)中间综合征 (IMS)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AOPPIMS 10例 ,以同步间歇强制通气 压力支持通气 (SIMV PSV )方式行机械通气 ,待IMS控制时 ,改用经鼻面罩压力支持通气 呼吸未正压 (PSV PEEP)方式 (序贯治疗组 ) ;另对病情具有可比性的 10例患者按常规行有创继续机械通气治疗 (对照组 )。结果 :序贯治疗组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 8.0± 4.3 )vs( 2 2 .3± 1.5 )d ;( 12 .6± 6.1)vs( 2 2 .1± 1.5 )d ;( 14± 8)vs( 2 7± 13 )d ;P <0 .0 5 ] ;序贯治疗组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例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 ( 1vs 7,P <0 .0 5 )。结论 :对AOPPIMS机械通气病例 ,以中间综合征控制窗为时机早期拔管 ,改用经鼻面罩无创通气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电切术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拟行宫腔镜电切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B组(30例)采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开始前(T1)、术中(T2)、术毕清醒时(T3)、清醒后10min(T4)等时间点SBP、DBP、HR、RR和SpO2等指标变化,比较两组丙泊酚麻醉总用量、麻醉起效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术中呼吸抑制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T1、T3、T4时SBP、DBP、HR、RR和SpO2等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T2时与T1时比较,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且A组RR、SpO2较B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丙泊酚总用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患者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对患者呼吸和血氧指标影响较轻,还可明显降低术中呼吸抑制、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AECOPD)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6例AECOPD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分别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PaCO_2)、动脉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 OI)、白蛋白(albumin, 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B)水平变化。结果干预前2组OI、Pa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1周后OI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PaCO_2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干预后观察组OI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ALB、PA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后2组ALB、PAB水平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ALB、PAB水平高于同期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及总机械通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过程中给予AECOPD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患者氧合指数及肺功能,纠正营养不良状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利于患者后期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在心脏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1月开展心脏手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R+D组和R组。R+D组患者麻醉方式: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R组患者麻醉方式:单纯瑞芬太尼。比较麻醉效果。结果:R+D组患者麻醉不同时期MAP、HR、SpO2无明显差异,R组患者在插管后1min(T1)时MAP、SpO2、HR下降明显(P0.05)。两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接近(P0.05)。R+D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R组,躁动明显低于R组(P0.05)。结论:在心脏手术中,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可比单纯瑞芬太尼麻醉更好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且镇静效果更佳,可减少躁动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