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延长组长61油组是陕北绥靖地区主要目的层,研究陕北绥靖地区长61的沉积微相和砂体分布对于加快该区油气勘探与开发步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岩心、测井、录井、生产和分析化验资料,分析了长61油组的沉积相和测井相标志,研究区主要为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发育多条主河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砂体厚度8~20m,呈条带状分布,与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基本一致,河道砂体物性相对较好,是下一步勘探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中部4区块头屯河组是该区重要的勘探层系,主要发育冲积平原相、三角洲相和湖泊相等沉积相类型,其中冲积平原相曲流河砂体、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支河道砂体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支河道砂体是重要的优质储层类型。针对研究区中上述河道砂体埋藏深、多期叠置和地震资料分辨率低等因素造成薄储层描述困难的情况,根据砂体成因,建立了河道砂体叠置关系,分析河道砂体储层地球物理特征;通过地震模型正演并结合地震资料,明确了各类河道砂体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分频地震属性进行多砂体识别描述,利用地震切片技术进行薄层单砂体识别,均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该区块寻找优质储层和隐蔽圈闭描述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针对文南油田沙二下亚段砂体变化快、微相类型多、河道宽度窄等地质特点,以区域沉积环境、沉积相研究为基础,沉积模式为指导,通过细分研究单元到单砂体,深化沉积微相研究,精细刻画窄河道砂体,建立窄河道砂体剩余油分布模式,提出相对应的合理挖潜模式,形成一套窄河道砂体精细刻画及剩余油评价技术,掌握油藏储量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4.
认识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延安组砂体展布与隐蔽油藏分布是加快该区油气勘探与开发步伐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以陕北斜坡宁条梁-乔沟湾地区延安组延91油组为例,利用岩芯、露头、测井、录井和分析化验资料,研究了斜坡带曲流河沉积微相展布与砂体分布规律,应用地质综合评价法,预测与评价了有利目标。结果表明,该区延91油组主要有曲流河河道、河漫滩和决口扇等3种沉积微相,发育多条主河道,呈北东-南西方向展布;砂体厚度4~20m,呈条带状分布,与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基本一致,在纵向上连续性好,而在横向上连续性相对较差,河道砂体孔隙较发育,渗透率较高;Ⅰ类目标2个,预测含油面积为22.91km2,地质储量为903×104t;Ⅱ类目标5个,预测含油面积为57.47km2,地质储量为2654×104t;Ⅲ类目标7个,预测含油面积为103.28km2,地质储量为3545×104t。砂体这种分布模式对预测隐蔽油藏分布有重要指导意义,下一步勘探重点应在曲流河河道砂体带上寻找隐蔽油藏。  相似文献   

5.
针对探评区小层级河道微相不能准确刻画的难题,提出了"区块精细解剖建知识库,知识库参数约束井震结合"的河道微相精细刻画方法。以松辽盆地北部F地区葡萄花油层组为例,对区内密井网开发区小层级沉积微相进行解剖,并统计河道微相的宽度、厚度、延伸方向、分叉角等参数,建立储层定量地质知识库。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地震沉积学的地层切片技术提取地震属性,建立地震属性与井点砂岩厚度的关系,用以预测探评区的砂岩厚度。最后,综合运用地质知识库参数和预测的砂岩厚度对平面沉积微相进行刻画,指导了探评区井位的成功部署,为探评区深入应用井-震资料进行沉积微相精细刻画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可在类似区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者利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来确定有利储层,从而提高勘探成功率。地震属性有几百种,不同的工区地质背景不同,对地震属性的敏感度也不一样,如何选取更适合实际研究工区的属性或属性组合,需要大量的分析和试验。以溱潼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三段砂体储层为目标,结合岩石物理特征、储层标定、模型地震响应特征研究成果,提取了对储层敏感的地震属性进行分析,对目标层的储层参数进行预测,预测效果较好,为该工区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搞清三肇地区油气富集规律及有利油气富集区,针对该区沉积体系类型、砂体分布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分析了沉积体系与储层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三肇地区以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受多物源控制,形成错叠连片的分流河道砂,主要呈条带状,河道规模小,砂体薄,物性差,地层岩性横向变化快;河道砂体岩性圈闭发育,主要形成岩性、断层-岩性油气藏,储层的质量明显受控于油藏的沉积体系。不同沉积微相类型具有不同的粒度、分选及杂质含量组合,影响着砂体的孔渗性。有利的沉积相带,其储层质量好,储集能力和渗流能力强,开发效果好。因此,应在研究沉积体系和成藏规律的基础上,优选有利的沉积相带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8.
首先介绍了测井相的原理,然后利用测井曲线特征对东部凹陷JZS地区沙三上亚段沉积相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单井相和联井相分析,最终结合地层参数(地层厚度、砂岩百分比含量等),绘制出平面相,搞清了不同沉积相的分布范围,指出了有利砂体,对储层预测和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沙南断块构造位置隶属于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从成藏条件、沉积相研究、储层预测等方面对沙南断块主要含油层系的勘探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沙南断块最有利的勘探层系为西一段,西一段最有利的勘探区域在A井下倾方向鼻状构造南翼的砂体发育区,西二段砂体发育的范围有限,三工河组、八道湾组砂体分布稳定连通性好。  相似文献   

10.
以大庆长垣地区扶余油层曲流河为例,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指导,应用录井、岩心、测井等资料,通过分析曲流河沉积过程中各结构单元在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速率比(A/S)变化中的地层学和沉积学响应特征,确定曲流河沉积旋回基准面下降到上升的转换面为区域发育的大型河道下切面或成熟古土壤暴露面;基准面上升到下降的转换面为河流相地层内部洪泛面或潮湿型暗色泥岩及决口扇厚度最大位置。研究区目的层段曲流河沉积等时对比外部标志层为泉头组上覆青山口组厚层油页岩内部的自然伽马-声波时差高尖界面,内部标志层为局部稳定发育且可追踪的钙质结核层段、古土壤淋滤面、河道下切面及煤层或炭质泥岩段。等高程对比法适用于地形梯度极小的曲流河沉积,其对比过程中需先以外部标志层结合地层倾角进行地层真实厚度校正。根据河道距标志层高程差和河道厚度划分单期河道期次和等时对比,综合上述方法和等时界面依据,建立了扶余油层曲流河相等时地层格架,明确了河流相储层发育期次、储层砂体连通性和砂泥岩空间配置关系,为扶余油层储层评价和预测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岩心、测井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辽河坳陷欢喜岭下台阶沙河街组四段(Es4)沉积相进行了深入剖析,结果表明Es4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进一步可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溢岸砂、河口坝、席状砂、水下分流河道间、湖泥等6种沉积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等砂体粒度粗、厚度大可作为区内有效储集层;研究区物源主要来自西北方向,砂体多呈北北西向展布。认识沉积微相与储层砂体的关系,明确展布规律,可以为下一步的开发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钟市油田潜江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砂体展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市油田潜江组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以砂岩、岩盐、暗色泥岩及泥膏岩为主。根据岩石结构和沉积构造特征,在潜江组共识别出10种岩石相,主要有Mg、Mp、SSrf、SSr、SSp和Srf等。根据岩石相类型和沉积构造特征,研究区识别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前扇三角洲亚相2种沉积亚相,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砂坝、席状砂4种沉积微相。通过沉积相演化和砂体发育特征的分析,认为南北向展布的扇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河口砂坝砂体为区域有利的剩余油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13.
在岩心观察基础上,识别出W油田涠三段和涠四段15种岩石相,结合测井、录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该区沉积相类型、平面展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涠三段和涠四段发育一套辫状三角洲一湖相沉积体系,识别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3种亚相以及辫状河道、河道间、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席状砂、远砂坝、湖泥等7种微相;其中辫状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在涠三段沉积时期较发育,是该地区砂体的主要聚集带。该区沉积相研究为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与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文明寨油田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北端,是一个受断块控制的复杂油气藏。储层砂体主要为古近系沙河街组,剩余油丰富。对该区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剩余油的开发,对沉积相与剩余油分布关系的研究较少。以岩心、测井及录井资料为依据,对文明寨油田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研究区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道漫溢、席状砂、河口坝及前三角洲泥等微相类型。运用监测资料分析了沉积微相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并对不同微相砂体剩余油的开发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江75区块萨Ⅰ油层组上部近南北向延伸的条带状异常带表现为弱振幅的现象一直没有得到合理的地质解释,制约了勘探部署。通过对地震属性、钻井及沉积相分析认为,萨Ⅰ油层组振幅异常是由不同成因的沉积单元叠置造成的,萨Ⅰ油层组上部属性切片大面积的强振幅是早期席状砂、河口坝和水下分流河道错叠连片的反映,弱振幅是末期发育分流河道切割下伏砂体且被萨零油层组的深湖-半深湖相泥岩充填的响应;而萨Ⅰ油层组中下部条带状强振幅则为晚期河道下部砂体沉积的响应,大面积的弱振幅则为萨Ⅰ油层组早期深湖-半深湖相泥岩的响应。  相似文献   

16.
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技术在储层评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核心是将地质模式与地震解释技术相互结合,以地质模式为指导,应用先进的地球物理技术对储层进行评价预测。红台地区的主力储层三间房组辫状河三角洲储集砂体厚度薄及横向变化快,给储层分布预测带来了较大困难,在地质研究基础上,采用地震属性分析、地震反演和神经网络3项地震解释技术对研究区储层进行了地震地质综合解释。通过分析,精细刻画了红台地区三间房组辫状河三角洲储集砂体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7.
针对惠民凹陷商河油田商三区沙河街组二段下亚段(EsL2)储集砂体变化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充分利用岩心、测录井资料,开展精细沉积微相研究,共识别出3种沉积亚相5种沉积微相类型,精细描述了各个小层主要沉积微相砂体特征,阐明了沉积微相的分布规律和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区为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浅湖-半深湖沉积,随着湖平面升降和沉积物供给的变化,三角洲由西北向东南不断推进或收缩,纵向上可划分为3个旋回,即经历了3次由浅湖-半深湖演变为三角洲前缘沉积的湖退过程。由于区内砂体横向尖灭普遍,可形成较大规模的岩性圈闭,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18.
巴彦呼舒凹陷的油气勘探不断有新的发现,展示其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但目前勘探程度较低。通过对岩心、测井、录井、地震及古生物等资料综合分析,将南屯组(K_1n)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SQ2),在该基础上开展了沉积相类型及展布特征研究,进而预测有利区带。研究表明,K_1n沉积时期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等3种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沉积相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陡坡带;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发育于东部的缓坡带;湖泊沉积相主要发育在中部洼槽带及扇(辫状河)三角洲的边部。沉积格局整体具有"东西分带"特征,从盆地陡坡带到盆地缓坡带,沉积相类型依次由扇三角洲逐渐过渡为滨浅湖、半深湖-深湖再演变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不同沉积演化时期,沉积体系分布有所差异,总体表现出水体由"深盆、深水"到"广盆、浅水"的变化,从SQ1到SQ2沉积时期,扇(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规模明显变小。生、储、盖组合及成藏条件综合研究表明,扇三角洲前缘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储层物性较好,紧邻规模较大的优质烃源岩,在陡坡带断裂发育地区易形成陡坡反转构造油气藏;在缓坡带可形成断层-岩性油气藏;而靠近洼槽区易形成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岩石类型、粒度分析、沉积构造特征、测井相分析,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确定研究区属于湖泊河控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缘、水下分流间湾等3种沉积微相类型,其中占主导地位的砂体微相为水下分流河道。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厚度大,分布面积广,对于盆地中生界石油勘探和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进行勘探部署的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20.
根据岩心、测井、钻井以及地震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腹部莫116井区三工河组二段的沉积相进行了分析,研究区为辫状河入湖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一湖泊沉积体系,识别出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砂坝、远砂坝等微相、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和浅湖亚相。依据测井曲线综合解释和试油试采资料,分析了油气分布规律。并综合以上研究,分析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的关系,认为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的含油性最好,是有利的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