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综合分析石油地质基本条件、油气分布以及预测油气优势运移通道的基础上,明确了束鹿凹陷古近系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鼻状构造与断裂系统的交叉有利于圈闭形成,西斜坡内带的鼻状构造翼部易形成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断层连通性及生储盖组合控制油气的运移方式,古近系深层以平面侧向运移为主,浅层以断层的油气垂向运移为主,由此可建立深层侧向运聚、浅层垂向运聚等2种成藏模式;构造格局、岩相组合与油气源的空间配置控制油气分配,依据油气运移网络、储盖组合划分的成藏组合和成藏带中,成熟烃源岩体积与探明储量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综合评价认为,束鹿凹陷古近系以南洼槽周缘地区、西曹固西斜坡中段为岩性、地层圈闭,是油气藏的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2.
3.
近年来,陆丰凹陷西南部油气发现仍呈现局部化特点,勘探成效不及预期,因此有必要对各新生代洼陷勘探潜力进行再认识.综合利用区域地质背景、已钻井、地震等资料,对构造演化、地层结构及古近系文昌组沉积相等进行了分析,在洼陷结构、构造、沉积充填特征基础上,采用该区已钻遇文昌组半深湖深湖亚相烃源岩地化指标,利用Trinity软件采用盆地模拟法对凹陷西南部各洼陷文昌组资源量进行了预测,并分析了其成藏主控因素和有利勘探方向.研究表明,该区域各洼陷均发育一定规模的文昌组半深湖深湖亚相优质烃源岩,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典型的低频、连续、强振幅平行亚平行席状地震反射特征;从资源潜力看,综合洼陷的地震相解释结果、已钻遇的文昌组地球化学指标等,盆地模拟结果显示凹陷西南部6个洼陷的资源量合计近20×108 m3油当量,其中4个洼陷资源量大于3×108 m3油当量,具有较大的油气资源潜力;从成藏主控因素看,已钻井分析结果显示油气运移是该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断层圈闭的封堵性也是重要因素;从有利勘探方向看,在生、储、盖、圈、保类似的条件下,目标区带油气汇聚结果与主力烃源岩翘倾方向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江陵凹陷万城断裂带的构造和沉积特征,进而探索了该区油气富集规律。研究表明,江陵凹陷万城断裂带油气成藏受多重因素控制,其中构造因素起主导作用,储集层岩性、物性的变化以及油气疏导路径也对该区油气的富集起控制作用,从而在整体上评价落实了研究区的成藏规律,可以进一步指导万城断裂带的精细地质研究与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5.
7.
8.
在油气藏类型及分布规律研究基础上,采用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叠合分析方法,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源外斜坡区卫星油田扶余油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扶余油层发育断层-岩性、岩性和断背斜3种类型油气藏,其中受储层连通性差和多方位断层分割影响,断层-岩性油藏为最主要类型。扶余油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三肇凹陷向斜区青一段优质烃源岩提供了油气富集先决条件;北西向断层密集带边界断层组成油气运移优势通道;断层密集带两侧反向断阶圈闭为油气主要富集部位,其中背形圈闭反转系数越大含油性越好。最终建立卫星油田扶余油层"源-路-圈"控藏的源外斜坡区油气成藏模式:源内向斜区优质烃源岩供烃-近源斜坡区分流河道"桥连"油源断层输导-源外斜坡区断层密集带正向构造圈闭聚油。 相似文献
9.
在洪浩尔舒特凹陷中次洼海北构造群的勘探实践中,运用精细构造解释、生油评价、沉积相划分、储层预测反演、油藏建模等先进的勘探技术和手段,对腾一段油藏的形成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浩尔舒特凹陷中次洼海北构造群油气资源较丰富,腾一段为主要油源层;油气运移以不整合面为主,断层和裂缝为辅;主构造区发育物性较好的储层,在构造翼部可形成有利圈闭;油气与圈闭良好配置形成油藏,指明了今后的勘探方向。在海北洪37井区创新认识,首次引进滑塌扇理论,精细剖析洪37油藏,建立受台阶断层、火山岩台地等因素控制的滑塌扇储集群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为分析气藏的主控因素并明确有利储层的展布,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测录井、地震等资料,分析了金山气田的烃源岩、储集层、盖层的特征和展布以及油气运移通道的方式。金山气田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较高,有机质类型以腐殖型Ⅲ型为主;储层物性呈低孔低渗致密特征,油气运移通道主要以断裂和连通砂体为主。总结了该气田的成藏规律并初步建立了成藏模式:金山气田为下生上储、断砂输导、盖层封堵的成藏模式,沙河子组为最有利的储集层发育层位。据此综合分析了研究区的构造特征、沉积砂体特征,结合完钻井的试气试采动态资料开展了储层发育影响因素研究,并对该气藏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金山气田储层具有河道控砂、微相控储和层状分布的特征,气藏具有岩性控藏、差异聚集和丰度控产的特征,以此指导有利储层展布规律认识和井位部署。 相似文献
14.
涠西南凹陷基底灰岩潜山自晚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期、多幕、多重性质的构造运动,平衡剖面技术与地球物理手段相结合,对涠西南1号断层带储层发育有利区带进行预测。通过盆缘向盆内,结合露头和钻井信息进行地层对比,分析了凹陷自晚古生代以来的构造发育史。研究认为,涠西南1号断层带与2号断层带构造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1号和2号断层是印支期所形成的逆冲断层,在后期(新生代)负反转回滑所形成。缝洞类型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印支期挤压和新生代张裂所形成的构造缝;另一类是印支期挤压和新生代张裂所形成的古地貌后的岩溶作用形成的缝洞。通过建立三维岩溶模式、地震属性等手段,对两类缝洞的发育情况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研究工区有利区带及隐蔽圈闭进行的评价和预测,认为研究工区具有形成隐蔽圈闭的有利地质条件:首先具有充足的油气来源,其次具有良好的高孔、高渗和中孔、中渗碎屑岩储集层和较好的油气盖层,同时发育多种较好的油气聚集圈闭,具有有利的生储盖组合,也具有较好的保存条件.分析了饶阳凹陷路家庄地区油气成藏条件以及油气成藏模式,并结合研究工区成藏地质条件综合分析了工区的勘探前景——工区可能存在2个有利的勘探目标区带:工区西北部大王庄东大断层前缘的东营组油气藏和工区东部留路前缘的沙河街组油气藏. 相似文献
16.
桑托斯盆地是南美地区典型的被动陆缘含盐盆地,是当今世界勘探热点地区之一。盆地主要经历了裂谷期、过渡期和裂后漂移期3个演化阶段,形成了裂谷期陆相、过渡期蒸发岩相和裂后期海相3套沉积层序。盐下巴雷姆阶-下阿普特阶湖相页岩和盐上赛诺曼阶-马斯特里赫特阶深海相页岩为盆地主力烃源岩,储层主要包括盐下裂谷期的湖相碳酸盐岩与盐上浊积砂岩,过渡期发育的阿普特阶蒸发岩为区域盖层,盐上层系的页岩、泥岩为局部盖层。从分析油气富集规律和成藏控制因素入手,总结了盐下生盐下储、盐下生盐上储、盐上生盐上储3种成藏组合,建立了盐下和盐上2种成藏模式,指出了盆地东部厚层盐岩区盐下古隆起带碳酸盐岩和盆地中西部盐岩过渡区浊积岩为主要勘探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7.
加蓬盆地是一个典型的中新生代被动大陆边缘含盐盆地,以下白垩统盐岩为界分为盐上、盐下2个构造层系,其盐下层系是近年世界油气勘探的热点。在盆地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盐下内裂谷带、外裂谷带烃源岩以及储、盖层特征的深入研究,系统地总结了加蓬盆地盐下油气成藏特征,并指出了有利勘探区带和勘探方向。分析认为,加蓬盆地盐下呈两坳夹一隆格局,自东向西依次为内裂谷带、中央凸起带、外裂谷带。其生储盖组合配置优越,发育优质的Melania组湖相烃源岩以及Gamba/Dentale组砂岩-Ezanga组盐岩、Basal Sand/Lucina组砂岩-Melania组泥岩共2套储、盖组合。加蓬盐下具有内裂谷带找油、外裂谷带找气;内裂谷带易形成块状油气藏、外裂谷带易于形成多层叠置层状油气藏的特征。其油气具有成藏早、充满度高,以垂向运移为主、近源成藏的特征。并最终指出南加蓬外裂谷带中-南部深水区、北加蓬外裂谷带浅水区为加蓬盐下有利勘探区带;Gamba组、Dentale组是其有利勘探目的层段;深大断裂附近的掀斜构造是其有利勘探目标类型;且以寻找大气田为主。 相似文献
18.
古龙地区在构造上由葡西鼻状构造、新肇鼻状构造、新站鼻状构造、他拉哈向斜、古龙向斜和茂兴向斜共6个三级构造单元组成,呈现"凸凹相间、西低东高"的格局.通过测井曲线响应、岩性组合特征等资料对古龙地区葡萄花油层从单井上进行沉积微相划分,发现古龙地区葡萄花油层沉积相主要由浅水三角洲相和浅水湖泊相组成,三角洲相以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湖泊相主要为滨浅湖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大面积分布,分流河道微相、席状砂微相和河口坝微相分布较广,并且油气显示良好.受构造位置的影响,古龙地区葡萄花油层内既存在滞留型非常规油气藏、半滞留型非常规油气藏,也存在常规油气藏,常规油气藏以复合型油气藏为主.油气藏主控因素主要有古流体压力、砂体类型及空间叠置关系、储层类型、构造类型及分布和断层排列及时间演化等. 相似文献
19.
利用实测地温和地压数据以及测井资料等,分析了潜江凹陷东南部新沟嘴组(Ex)地温、压力及温压系统特征,并从油气生成及分布角度探讨了温压系统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结果表明,潜江凹陷东、南部各构造带具有各异的地温场及压力场,其温压系统类型也存在差异,其中新沟断垒带、马王庙鼻状构造带、建新断裂带和老新鼻状构造带属于常压常温系统,总口向斜带、拖市断背斜构造带和潘场向斜带属于超压常温系统。地温场及地层压力的不同使其内部流体的流动形式和油气运移聚集的内在规律也不尽相同。总体而言,潜江凹陷 Ex 油气主要分布于流体能量相对较低的常压常温系统内。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三道桥北地区古近系-白垩系的勘探方向,应用油气成藏综合分析评价理论,利用地震资料解释和岩心录井等资料,研究了其构造、地层和储层发育等特征,探讨了油气成藏要素,并分析了其控制作用,进而建立了成藏模式。三道桥北地区结构受海西、印支、燕山、喜山等多期构造运动控制,形成不整合和断层控制的复合构造圈闭;北部库车凹陷陆相油源沿断层和不整合形成的运移路径将油气运移至白垩系-古近系复合构造圈闭中聚集成藏;其中断裂控制了油气藏的空间展布区带,而不整合是油气远距离运移的重要横向运移通道,古近系膏盐岩、泥岩是油气运聚成藏的重要盖层。综合成藏要素及其控制作用建立了三道桥北地区的“横向运移,垂向调整,三元控藏,构造控富”的油气成藏模式,预测三道桥北地区断控复合构造圈闭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