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B区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二段(T1f2)储层为中低孔、低渗气藏,具有分布广、厚度相对薄、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利用常规波阻抗反演较难分辨储层,给岩性圈闭的识别带来极大挑战。为此,深入开展了叠后地震多参数反演技术研究,在岩石物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拟声波阻抗反演结合孔隙度反演,较好地区分了储层和围岩,精细刻画了岩性圈闭边界,在T1f2共识别出了与B27-B204-B205井区类似的10个岩性圈闭。实际钻探结果表明,叠后地震多参数反演技术在岩性圈闭识别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安达凹陷沙河子组地层主要发育致密砂砾岩储层,但由于构造复杂造成地震响应特征不明显,难以识别岩性及储层。通过岩石物理分析了安达凹陷沙河子组地层的地震弹性参数,该地区储层与非储层具有不同的地震弹性参数(如纵横波速度、密度等),针对该情况开展了叠前同时反演,确定储层与非储层各类弹性参数的门槛值,并据此预测砂砾岩储层的展布范围,得出沙河子组地层致密砂砾岩储层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
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者利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来确定有利储层,从而提高勘探成功率。地震属性有几百种,不同的工区地质背景不同,对地震属性的敏感度也不一样,如何选取更适合实际研究工区的属性或属性组合,需要大量的分析和试验。以溱潼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三段砂体储层为目标,结合岩石物理特征、储层标定、模型地震响应特征研究成果,提取了对储层敏感的地震属性进行分析,对目标层的储层参数进行预测,预测效果较好,为该工区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金湖凹陷油气勘探难度的不断加大,如何提高勘探的精度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金湖凹陷三河地区古近系戴南组(E_2d)勘探程度较低,却是金湖凹陷最具勘探潜力的目的层,但缺乏成熟理论作为指导,地震波传播规律不清楚,地下地质体地震响应特征不明确,成为金湖凹陷E_2d隐蔽型圈闭识别的制约因素。地震正演模拟技术可以用来研究地震波传播规律和明确地下地质体的地震响应特征,是提高勘探精度的有效途径。同时,砂泥岩的划分对油气的找寻也十分关键,明确砂泥岩区分的敏感参数可为正演研究提供参数依据,而测井资料岩性解释与岩石物理分析可以很好地进行地层砂泥岩分析。基于金湖凹陷三河地区的测井、钻井及地质资料,通过上述方法评价了该区的岩性及地震响应特征,为后续勘探工作提供了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5.
地震波速度和岩石的性质是密切相关的,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层速度。在地震勘探中,可以利用层速度资料来定量预测岩性。通过测井、钻井、录井等资料解释出相关地层的岩性、埋深数据,并从地震速度谱中提取出相应的层速度,对这些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即可得到地震波速度与地层岩性、埋深之间的关系,编写程序即得到该区域的岩性量板。对没有实施钻井的区块,将这些区块经解释后的三维地震数据体使用该量板进行处理,便可得到目的层的含砂量,从而能够较为准确、快速地对砂泥岩进行岩性预测。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在砂泥岩岩性预测方面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基于Gassmann方程的流体替换流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assmann等效介质理论定量分析了岩石物性参数和地震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合部分岩石物理等效理论及经验公式,探讨Gassmann方程的3种流体替换流程。利用替换后目的层等效参数,能够为正演模拟替换层波场特征、实现由已知预测未知和岩性预测及气水识别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7.
精细准确地解释侵蚀沟谷、高精度有效地识别顶面起伏形态和分布特征是进行碳酸盐岩储层古地貌恢复的基础.针对靖边气田东部古地形起伏不大、钻井数较少的特点,采用叠后与叠前信息相结合的联合解释技术对奥陶系古地貌进行精细刻画.通过建立实际地质模型,区分出不同的地震反射波形特征,可清晰地进行常规层位解释;利用地震“三瞬”属性和叠前同步反演属性进行层位解释分析,可准确地识别出奥陶系风化壳顶面的起伏形态,确定出侵蚀潜沟的分布范围,有助于古地貌的恢复和精细刻画.  相似文献   

8.
断层封闭性评价是气藏改建储气库前期评价的重要内容.以川东WSC气田为例,针对高陡构造带碳酸盐岩地层断层封闭性评价方法开展研究,基于地震解释剖面和三维构造模型,建立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高陡构造带碳酸盐岩地层断层封闭性评价流程与方法.基于工区资料优选了断层产状、断层性质、组合特征、上下盘岩性配置等4个定性评价指标进行断层封闭性评价;针对高陡构造带断层上下盘岩性组合特征,修正了定量评价参数断层横向封堵系数FH中的岩性封堵系数G,并应用其进行了工区断层封闭性定量评价,所得FH平均值大于20;针对碳酸盐岩地层岩性特征,修正了定量评价参数断层泥比率SGR (RSG)中发挥封堵涂抹作用的灰泥岩定义,并应用其进行了工区断层封闭性定量评价,所得RSG均大于50%;综合4个定性指标和2个定量参数进行评价,认为研究工区断层封闭性好,适宜改建储气库.  相似文献   

9.
地震解释中薄储层的识别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在地震资料频率更低的深层。通常采用高精度地震资料采集、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等技术识别薄储层及特殊岩性体,但上述技术非常昂贵、周期长、效率低。薄层反射率反演技术是以叠后地震剖面为基础、分频技术为约束,无需建模、井控的叠后谱反演技术。该技术在消除地震子波影响的同时压制了高频端的噪声,能够得到高分辨率的反射系数剖面,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能有效识别薄储层。在塔里木盆地先巴扎地区石炭系小海子组薄储层识别中,薄层反射率反演技术效果显著,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0.
砂泥岩薄互层储层研究是国内外各油田的重要研究课题,其中薄层的检测受限于测不准原理的影响,导致实际地震资料很难辨别5m以下的储层,且相应的油气检测方法多是以理论模型为基础的数值模拟,这些模型存在过于理想化、参数单一、入射条件特殊等不足,影响了研究结果的普遍性.通过制作和观测砂泥岩薄互层地震物理模型,模拟野外二维地震资料采集,并对采集得到的地震资料开展了速度分析、叠加、偏移等常规地震处理,获取到叠后地震剖面;基于高阶统计量技术对获取到的叠后剖面开展油气检测研究,分析了厚度为5m左右的薄互层中含有不同流体(气、水和油)时的高阶统计量及高阶时频谱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含气薄互层与含水薄互层和含油薄互层存在明显的地震响应差异;三阶矩是区分含水与含油薄互层的关键统计量,其他高阶统计量无法区分这两者的差异.研究结果为砂泥岩薄互层油气检测及其相应的地震资料解释提供了物理模拟实验基础,也为实际砂泥岩薄互层储层油气检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南洼陷在构造上属于伊通盆地的二级构造单元,是新生代的断陷盆地,主要圈闭类型有构造圈闭、地层圈闭和岩性圈闭。研究区储层薄、横向变化快,特殊岩性地质体多集中于边界断层附近,反射特征较为复杂。首先以层序地层学理论、断陷盆地沉积模式为指导,通过对全区各井多种岩性的波阻抗进行统计与比较,主要利用地震反演和相面法识别与解释特殊岩性地质体;再在等时地层格架基础上对大南洼陷整体开展储层、油气成藏及油气分布规律研究,确立有利区带,优选钻探目标,提供钻探靶位。  相似文献   

12.
针对Q29-2油田复杂储层岩性识别和矿物组分的定量计算等测井评价难题,结合岩心及测井资料,提出元素俘获测井(ECS测井)和M-N交会图结合建立关键井岩性剖面技术,在该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建立的常规测井响应与岩相的对应关系实现了岩性的定性识别。在岩性定性识别约束下的多矿物测井解释模型,实现了利用常规测井曲线进行复杂岩性段矿物成分的定量计算,解释结果与岩心分析结果符合度高。岩性定性及定量识别技术为储量参数确定及地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研究地震波的速度参数是地震勘探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获取准确的速度参数对地震资料的解释和提高构造成图的精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双东地区速度谱资料的分析,并利用测井速度的高密度进行纵向控制约束以建立高精度的速度场,为双东地区研究低幅度构造、岩性圈闭,提高构造研究的精度提供了精确的速度数据.  相似文献   

14.
现有勘探成果表明,徐家围子断陷深层下白垩统沙河子组(K_1sh)不仅是烃源岩层,且其中的致密砂岩也可作为储层,是松辽盆地天然气勘探的又一个新领域。K_1sh致密砂岩储层具有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砂泥薄互层、多层叠置的特点,常规叠后地震反演方法预测难度大。在精细构造解释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宋站-汪家屯地区K_1sh岩性、储层的岩石物理特征,基于叠前同时反演方法预测了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相沉积的泥岩和砂岩的分布以及储层的分布,建立了一套K1sh致密砂岩储层预测的技术流程,并在新井钻探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地震属性技术等最为常用的叠后储层预测技术,由于受分辨率及多解性等因素的限制,很难获得较好的薄储层预测结果。通过高精度层序地层学、体系域和沉积相精细研究技术及多井砂层精细对比技术,从宏观上解决岩性体发育位置;在该基础上,以短期基准面旋回为研究单元,应用基于层序界面、最大洪泛面及地震参考标准层的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可以突破地震分辨率极限,对一个沉积旋回内储层的沉积演化进行地震属性解释,达到薄储层预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以岩心、薄片、压汞、测井等测试资料为依据,在福山油田永安地区流沙港组一段沉积微相、成岩相、构造相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研究区储层的4种岩石物理相类型:有利沉积相带粒间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有利沉积相带粒内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不利沉积相带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不利沉积相带自生矿物充填致密成岩相。研究发现,各类岩石物理相具有不同的孔、渗关系和不同的岩电参数特征,因此在岩石物理相识别基础上分类建立了物性模型和饱和度模型,大大提高了解释精度,很好地解决了永安地区储层横向变化快导致的测井解释符合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砂泥薄互储层是陆相断陷湖盆常见的沉积岩叠加模式。由于单砂层薄、岩性变化快,薄储层岩石物理参数不明显,并受到复杂断裂影响和地震资料纵向分辨率限制,使得纵向识别薄砂层及横向预测砂体展布规律难度加大。以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为例,基于层序地层学的多信息相控储层预测思路,采用高精度拟声波反演技术与频谱成像等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融合测井高纵向分辨率及地震高横向分辨率来提高砂泥薄互储层地震预测的可信程度,为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可靠依据。经过钻井验证,预测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为其他地区的砂泥薄互储层地震预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我国南方某地区XY1井的钻探开发有利地证明了国内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目前,该区已有数口钻井在目的层水平段见到良好的天然气显示并投入开发,但仍有部分开发井产气量较低。这是由于对该区页岩气藏成藏机理及储层特征的了解还不够,造成储层横向预测及寻找页岩气"甜点"难度较大,给该区进一步制定开发方案带来了困难。页岩气储层的产能与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和脆性密切相关,而脆性大小又与储层的弹性参数密切相关。在测井资料解释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各弹性参数并进行大量岩石物理交会分析,在常见的弹性参数(如纵横波阻抗、纵横波速度比、弹性模量、泊松比、弹性阻抗、拉梅系数、剪切模量等)计算的基础上增加了脆性指数计算和弹性模量/泊松比计算。经分析得到了该井区页岩气层的敏感弹性参数主要为密度、横波速度及脆性指数等,分析结果为今后叠前弹性参数反演的解释和页岩气"甜点"预测提供了有利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某凹陷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是一套以油页岩为主的致密油储层,勘探实践证明其具有广阔的前景。在岩石矿物试验基础上,将岩性归为6类,并分别进行了重新命名。结合测井曲线资料,总结出不同岩性典型曲线特征及其响应值范围;同时建立了全体积模型,应用最优化手段对岩石的矿物组分进行计算。应用上述2种方法对单井岩性进行识别,并与X衍射试验岩性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有效地对研究区目的层岩性进行识别,为研究区油页岩储层测井综合评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基于声波曲线重构的测井约束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技术应用已经从构造解释深入到储层预测及储层评价,通过对声波曲线进行误差校正和重构,使波阻抗特征更加明显,以此来区分砂岩与泥岩,提高识别储层的精确度。同时,通过对测井资料的统计分析使反演剖面的横向变化比较均衡,而且与地下地层岩性的实际变化更加吻合,对多参数进行优化处理,取得了新的地质认识,从而为油田勘探开发提供参考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