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我国的水稻生产过程中,一般使用氮肥,氮肥对水稻的产量有着重要影响。随着我国水稻产量的不断增长,氮肥的使用率日趋增加,但是其利用率却在日趋下降,这不仅引起了资源的浪费问题,更引起了氮肥损失现象。研究节氮栽培技术,对水稻的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水稻生产过程中,化学肥料能够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但是近几年来,氮肥利用率却很低,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为了使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利用,增加水稻的产量,必须引进新的技术。该文通过结合云南景洪市勐龙镇水稻种植的实际情况,提出水稻节氮高产高效技术的具体实施策略,并应用于实践中,旨在为水稻种植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何跃 《吉林农业》2011,(3):135-135
作者根据多年杂交水稻栽培技术进行不断实践与摸索,总结出从选浸种、育苗、移栽到日常管理的方法,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5.
二化螟在杂交水稻上发生为害特点新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6.
三仁畬族乡隶属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位于浙西南丘陵地带.由于自然隔离条件好和气候条件有利于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该乡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进行杂交水稻制种,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1996年后得到迅速发展.通过10余年的努力,制种基地设施建设、产量、质量达到全县领先水平,就近几年来我乡对杂交水稻制种的优质高产栽培管理经验作一阐述,以供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贵池市水稻二化螟发生动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1972 ̄1996年贵池市水稻二水化螟为害的资料,对二化螟的回升作了动态分析的结果表明,耕作制度,气候条件是影响二化螟显著回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培育壮秧、整地移栽、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超级杂交水稻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农作物,其产量对于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杂交水稻进行优化研究,了解杂交水稻在实际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杂交水稻进行深层次了解,保证杂交水稻在实际栽培中能够拥有科学的光照设计,增加杂交水稻病虫害抵抗能力,提高杂交水稻老化时间,进而保证水稻能够高产栽培。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于水稻进行科学性栽培,对于生长期的水稻进行严谨管理,构建水稻高产栽培体系。但是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与我国农村发展水平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对于农业生态系统间还存在一定矛盾,对于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完善是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关键课题。  相似文献   

10.
高萍 《现代农业》2005,(7):19-19
二化螟又称钻心虫,水稻从分蘖期到乳熟期均可受害,对水稻生产构成威胁,影响产量和品质。做好二化螟的防治,促进水稻丰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一、危害症状分蘖期受一代幼虫危害,造成枯心苗和枯梢;孕穗、抽穗期受害造成枯穗和白穗;灌浆、乳熟期受害造成半枯穗和虫伤株,秕粒多,易倒折。二、发生特点在辽北一年二代,幼虫在稻茬和稻草内越冬,于5月上旬化蛹,下旬羽化,成虫晚间活动,有趋光性,喜欢在叶宽秆粗、生长浓绿的稻株上产卵;水稻分蘖期前卵多产在叶片正面尖端,拔节后多产在离水面2~3寸的叶梢上;6月中旬见一代幼虫蛀食叶梢,出现枯梢,7月…  相似文献   

11.
水稻二化螟耐寒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二化螟越冬幼虫在普通低温-15(30d),-20(4,6,8,10d),-23(4d),-25℃(4d)下的死亡率分别为3.33%,6.67%,13.33%,23.33%,26.67%,30%,56.67%;田间越冬初期、中期、后期由低温引起的死亡率分别为0,4.85%,9.96%。越冬幼虫能耐受一定的强低温-28(90min),-30(30min),-32℃(10min)。不同时期越冬幼虫的耐寒性有很大差异,其过冷却点在翌年3月中旬以前呈上升趋势,3月中旬以后又逐渐下降。不同地理纬度区越冬幼虫的耐寒性也有差异,表现为过冷却点随地理纬度的升高而上升。首次提出二化螟在越冬期间通过耐冻和避冻两种策略来越冬。  相似文献   

12.
通过越冬调查和二化螟性诱剂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收割方式(机械收割、人工收割)和稻茬处理(翻耕、板田)对二化螟越冬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收割板田区二化螟越冬虫量最大,冬前和冬后越冬虫量高达2672和2457头/667m2,机械收割后翻耕种菜区越冬虫量最小,且各处理区二化螟性诱剂诱捕量和冬后越冬基数成正相关关系,机械收割板田区诱捕二化螟的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区诱捕量,平均每盆诱捕二化螟高达53头;剥秆调查表明机械收割区有虫株的单株虫量和存活率显著高于人工收割区,可能与机械收割区的稻茬高度均显著高于人工收割区有关,这说明降低稻茬收割高度和稻茬翻耕处理有利于降低二化螟越冬虫量。  相似文献   

13.
二化螟的采集与室内饲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述了水稻主要害虫二化螟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介绍了成虫、卵块和幼虫田间采集及室内茭白饲养方法。  相似文献   

14.
扬州地区水稻二化螟对杀虫单的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毛细管点滴法监测江苏扬州(1985~2001)和兴化(1985~1994)水稻二化螟虫群对杀虫单的抗药性。结果表明:1994前,两地虫群对杀虫单的抗性水平相似,抗性倍数在10左右,且年度间变化较小;扬州虫群的抗药性2001年是1985年的5.6倍;二化螟对杀虫单的敏感性变化,与敌百虫、甲胺磷和对硫磷相同。1985~1996年的13年间,用杀虫单主治二化螟,年仅用药1次,二化螟对杀虫单的敏感性相对稳定;1996年以后,年用杀虫单增至3~5次,因选择压增加.二化螟的抗药性迅速上升。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水稻二化螟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2~1995年,通过室内外人工饲养及田间调查研究,明确了二化螟在辽宁省每年发生两代,但少数个体仅发生1代;同时明确了二化螟的生活史与害虫的为害盛期,第1代幼虫为害盛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中旬,第2代幼虫为害盛期为8月中旬至收获期;观察了二化螟的若干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16.
2002~2003年用点滴法检测了江苏省连云港市的二化螟种群4龄幼虫对多种(类)药剂的抗性。结果表明,该地区二化螟对沙蚕毒素类如杀虫单的抗性水平由敏感度下降阶段向低水平抗性发展;对有机磷类如三唑磷、丙溴磷、二嗪磷等均属敏感;对苯基吡唑类的氟虫腈和抗生素类的阿维菌素也属敏感。该地区二化螟种群的抗性水平低于苏南地区。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2016年分宜县部分乡(村)二化螟发生较重的原因,主要包括耕作制度及品种布局的变化、冬闲田翻耕不全面、防治次数相对较少、害虫抗药性增强和农药使用水平的不同;提出了耕沤稻田,秧田送嫁药,第一、第二代和二晚后期(第三、四代)二化螟不同代次的防治对策,以及合理选用农药和综合运用绿色防控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的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择常规农药品种三唑磷、阿维菌素,对湖北省4个稻区的二化螟和三化螟虫于2005年至2007年连续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监测地区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对三唑磷及阿维菌素均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但抗药性水平和发展速度各地区之间有差异.这可能与各地栽培制度、用药水平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0.3%印楝素乳油防治高粱条螟和水稻二化螟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0.3%印楝素乳油以90 mL/667m2对水45 kg喷雾,对高粱条螟和水稻二化螟进行田间防治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3 d对高粱条螟和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分别达83.3%和80.95%;施药后7 d对高粱条螟和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达92.69%和95.65%,均达到化学农药的防治效果,且不残留、不污染环境、不产生药害。  相似文献   

20.
超级杂交稻的产量构成因素及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示范种植结果表明,超级杂交稻比一般杂交稻明显增产,其中每穗粒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结实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有关试验结果,提出了超级杂交稻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