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寻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的适宜投饵率,在水温为18-19℃、pH为8.0和溶氧为6.0 mg/L的工厂化养殖条件下,用鲜饵分别投喂了2、3、4和5龄大鲵各60 d.比较了各实验组体重增加量、全长增加量、饵料系数、平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转化率等生长指标.结果显示,2龄大鲵的投饵率为2.0%时,其饵料系数均显著低于投饵率为1.7%、2.6%、2.9%的组,其平均增重率和饵料转化率均显著高于投饵率为1.7%、2.3%、2.6%、2.9%的组,其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投饵率为1.7%、2.6%的组(P<0.05);3龄大鲵的投饵率为2.2%时,其饵料系数均显著低于投饵率为1.9%、2.5%、2.8%的组,其平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投饵率为1.6%、1.9%、2.5%、2.8%的组,其饵料转化率均显著高于投饵率为2.5%、2.8%的组(P<0.05);4龄大鲵的投饵率为2.3%时,其饵料系数均显著低于投饵率为1.7%、2.0%、2.9%的组,其平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投饵率为1.7%、2.0%、2.9%的组,其饵料转化率均显著高于投饵率为1.7%、2.9%的组(P<0.05);5龄大鲵的投饵率为2.5%时,其饵料系数显著低于投饵率为1.9%的组,其平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投饵率为1.9%、2.2%、2.8%、3.1%的组,其饵料转化率均显著高于投饵率为2.2%、2.8%、3.1%的组(P<0.05).为使大鲵的饵料系数较低,平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转化率较高,研究表明,2、3、4和5龄大鲵的适宜投饵率分别为2.0%、2.2%、2.3%、2.5%;随着大鲵年龄的增加,适宜投饵率呈逐渐增加的变化规律,关系式为y=0.000212x+2.07 (r2=0.8797).  相似文献   

2.
不同地区克氏原螯虾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3种多元统计方法,对江苏、安徽、山东和湖北4个不同地区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野生群体的13个形态比例参数进行比较研究.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山东和江苏2个克氏原螫虾群体之间的形态最为接近,而与湖北和安徽群体间趋异程度逐渐增大.主成分分析中,雌性群体贡献率分别是主成分1为46.104%、主成分2为25.375%、主成分3为10.830%,累积贡献率为82.309%;而雄性群体贡献率分别是主成分1为50.611%、主成分2为26.365%、主成分3为8.623%,累积贡献率为85.599%.判别分析中,雌体准确率P1为70.6%~100.0%,P2为52.9%~100.0%,综合判别率为87.6%;雄体准确率P1为66.7%~100.0%,P2为66.7% ~ 100.0%,综合判别率为92.1%.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克氏原螯虾群体间已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形态差异,且主要表现在头胸甲部和腹部的性状上,但这些差异尚未达到亚种水平,需多项参数综合分析才能进行不同群体间的辨别.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饲料甘氨酸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抗氧化和抗应激反应的影响,将初始体重为(130.35±8.37)g的大黄鱼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网箱)50尾鱼.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梯度的甘氨酸(0、0.6%、1.2%、2.4%、4.8%和6.0%),配制出甘氨酸实测含量分别为(1.58%、2.15%、2.75%、3.96%、6.33%和7.51%)的6种实验饲料.经过30 d养殖后,对大黄鱼进行拖网应激实验.结果表明,养殖实验结束后,饲料处理未对大黄鱼的存活和体成分产生显著影响.肝脏总抗氧化能力在饲料甘氨酸含量为2.75%时达到最大值,而丙二醛的含量在甘氨酸含量为3.96%时达到最小值,但与2.75%组无显著差异(P>0.05).以肝脏总抗氧化能力为评价指标,根据二次曲线回归模型得出大黄鱼饲料中甘氨酸的适宜含量为3.57%.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活性均在饲料甘氨酸含量为2.75%时呈现最小值(P<0.05).在拖网应激前,饲料甘氨酸含量为2.75%时,大黄鱼血清皮质醇的含量最高.在拖网应激后,该处理的大黄鱼血清皮质醇的变化幅度最小,而此时的血糖维持在较高水平.综合考虑大黄鱼的抗氧化和抗应激能力,本研究推荐大黄鱼饲料中甘氨酸的适宜含量为2.75%-3.57%.  相似文献   

4.
不同温度下太平洋牡蛎三倍体和二倍体生物能量学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一兵 《水产学报》2000,24(6):504-509
对一龄太平洋牡蛎三倍体和二倍体能量收支比较研究的结果表明,在5~30℃下,二倍体摄入能量的32%为粪能、3.65%为排泄能、41.66%消耗于呼吸、22.81%用于生物生长;三倍体摄入能量的23%为粪能、7.54%为排泄能、40.65%的能量用于呼吸、28.78%为生长。经协方差检验,倍性和温度对牡蛎的生长能、同化能和排泄能影响显著,对代谢能和摄食能作用不明显。实验还表明,二倍体K2值平均33.9  相似文献   

5.
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分别对2001—2006年福建近海捕捞区域、作业类别进行计量比较和有效性分级。结果表明:福建近海捕捞6个地市的年捕捞平均能力利用度变化范围为79.0%~85.8%,平均82.7%,其中以福州和泉州为最高(100%),其次为宁德(91.9%)、莆田(84.4%)、漳州(75.7%)、厦门(44.3%),年平均能力利用度于2005年出现下降。6种作业的年平均捕捞能力利用度为66.3%-75.9%,平均72.3%,其中以拖网、围网和张网为最高(100%),其次为其它(70.6%)、钓具(33.8%)、最低为刺网(31.1%),年平均捕捞能力利用度基本呈逐年持续下降态势。有效性分级的6年平均结果为:福州和泉州为1级,宁德为1.8级,漳州为2级,莆田为2.2级,厦门为3.5级。拖网、围网和张网为1级,其它作业为2级,钓具为3.2级,刺网为3.5级。评价结果揭示,福建近海捕捞能力过剩日趋严重,渔获选择性较低的作业的能力利用度较高,有效缩减过剩的捕捞能力和优化捕捞作业结构,是当前渔业管理中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罗非鱼油的制备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罗非鱼下脚料为实验材料,对其鱼油的提取与精炼工艺参数、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罗非鱼油精炼工艺条件为80%的磷酸脱胶,添加量为油量的1%、30%的氢氧化钠脱酸.添加量为油量的2%、活性白土脱色,添加量为油量的20%、真空脱臭,时间为30分钟。精炼后罗非鱼油为清亮、淡黄色液体,各项理化指标符合鱼油标准。脂肪酸分析表明,罗非鱼油含有C12-C22脂肪酸29种,其中饱和脂肪酸10种.单不饱和脂肪酸7种,多不饱和脂肪多烯酸12种,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分别占脂肪酸总量57.58%和42.42%。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18:1(油酸)和16:1.分别占脂肪酸总量27.66%和7.62%,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18:2(亚油酸)和18:3(n-3)(亚麻酸),分别占脂肪酸总量10.18%和3.04%,EPA(20:5)和DHA(22:6)含量很低,分别占脂肪酸总量0.68%和1.03%;饱和脂肪酸主要为16:0.18:0和14:0,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26.75%,5.23%和3.00%。  相似文献   

7.
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配制九种不同能量、蛋白质、有效磷水平的配合饲料喂养彭泽鲫春片鱼种,测定鱼体的增重。试验结果为:第1-9组的日增重分别为249、228、183、214、219、187、311、310和267g,日增重率分别为076%、070%、056%、067%、065%、056%、091%、091%和086%,相对增重率分别为3363%、3077%、2355%、2907%、2830%、2316%、4187%、4191%和3609%。结果表明:对彭泽鲫春片鱼种的生长影响的因素的重要性为能量>蛋白质>有效磷。彭泽鲫春片鱼种的配合饲料中能量的适宜量为29Mcal/kg,蛋白质的适宜量为30%,有效磷的适宜量为12%。日粮配方及营养组合以第8组合最优。  相似文献   

8.
T型标志牌标记牙鲆苗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以牙鲆为实验对象,研究了4种不同规格的T型标志牌(T-A、T-B、T-C和T-D)对全长5、7、9和11cm苗种的标记效果,确立了适宜标志的牙鲆苗种规格,筛选了适宜于不同规格牙鲆苗种标记用的T型标志牌。全长5cm的苗种不宜使用这4种规格的标志牌标记;T-A和T-B标志牌适宜于全长7~11cm的牙鲆苗种,标记后脱牌率为2%~8%,存活率为90%~100%;T-C标志牌适宜于标记全长11cm的苗种,成活率为94%,脱牌率为5%,对全长7~9cm苗种的标志效果不佳,成活率为85%~87%,脱牌率为9%~11%;T-D标志牌不适宜于全长11cm以下牙鲆苗种的标记,脱牌率为11%~26%,成活率为51%~89%。2011~2012年,利用T-B标志牌在北戴河开展了牙鲆大规模标志放流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标记效果。  相似文献   

9.
稀有白甲鱼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稀有白甲鱼含肉率为69.92%;肌肉中蛋白质、脂肪和灰分含量分别为16.58%、2.05%、0.99%;肌肉中17种常见氨基酸(除色氨酸)总含量(占肌肉干重)为77.89%。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6.27%,占氨基酸总含量的46.56%。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比值为0.87。鲜味氨基酸含量为26.26%,占氨基酸总含量的33.70%。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0.44。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分别为第一、二限制性氨基酸。  相似文献   

10.
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大豆油和鱼油为脂质源,添加不同含量钙磷配制成4个磷含量水平(1.3%、1.6%、1.9%和2.2%)×2个钙含量水平(2.5%和3.0%)的8种试验饵料。投喂黄颡鱼(平均体重为4.38±0.69)g,进行其对饵料中钙、磷需要量的研究。经64d投喂,结果表明:饵料中适宜的磷含量为1.67%~1.78%。当饵料磷含量为1.67时,生长率最大,为295%;当饵料磷含量为1.78%时,饵料系数最小,为1.95。饵料中添加适量的磷能促进钙的吸收,钙含量和钙磷比对生长和饵料系数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以初始体重为15.50±0.04 mg的方格星虫稚虫为实验对象,分别饲喂脂肪水平为0.36%、3.32%、6.49%、9.31%、12.16%、15.14%和18.36%的7种等氮、等能饲料56 d,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生长、体组成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饲料脂肪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的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提高,方格星虫稚虫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都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当饲料中脂肪水平为9.31%时,方格星虫稚虫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达到最大值.二次曲线回归分析确定当增重率达到极值时,饲料脂肪水平为8.70%;(2)饲料脂肪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体组成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影响显著(P<0.05),方格星虫稚虫体脂肪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上升有显著升高的趋势,18.36%组星虫体脂肪含量最高,显著高于0.36%、3.32%、6.49%、9.31%和12.16%组(P<0.05).体蛋白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上升有降低的趋势,18.36%组星虫的体蛋白含量最低,显著低于0.36%、3.32%、6.49%、9.31%和12.16%组(P<0.05).饲料脂肪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体组成中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3)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方格星虫稚虫蛋白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两种酶活性的最大值均出现在脂肪水平为9.31%时,但是饲料脂肪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的淀粉酶活性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时,方格星虫稚虫对饲料中脂肪的适宜需求量为8.70%.  相似文献   

12.
以淡水白鲳(Colossoma brachypomum)鱼种为试验对象,养殖试验周期为60 d。平均试验水温(26.5±0.5)℃。基础饲料粗蛋白水平(质量分数)为41.03%,添加盐酸甜菜碱水平(质量分数)分别为0、0.1%、0.2%、0.4%、O.6%和0.8%。试验结束后,停饲24h取样测定。结果表明,盐酸甜菜碱使整鱼水分含量呈下降趋势(P>0.05),粗蛋白含量呈上升趋势,其中,0.6%甜菜碱组整鱼粗蛋白提高11.89%(P<0.05);鱼肌肉含水量下降,0.1%、O.6%和O.8%甜菜碱组分别降低1.29%(P<0.05)、1.42%(P<0.05)和2.45%(P<0.01),肌肉粗蛋白含量提高,0.4%甜菜碱组提高3.19%(P<0.05);肝脏粗蛋白含量提高,0.2%、0.4%、0.6%和0.8%组分别提高1.04%、O.74%、0.75%和0.87%(4组P<0.01);盐酸甜菜碱显著提高肌肉和肝脏中RNA和TNA含量及RNA与DNA比率;盐酸甜菜碱显著提高肝脏中甜菜碱-高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和胱硫醚β-合成酶总活力和比活力。本试验结果提示,甜菜碱在肝脏BHMT和β-CYST的双重调控下作为甲基供体参与机体代谢活动,使肝脏和肌肉中甲基化产物(如:核酸)含量增加,从而实现其促进蛋白质合成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何志辉 《水产学报》1993,17(1):24-35
本文根据1988—1990年对吉林省镇赉渔场养鱼池的生态学调查材料,论述了鱼池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初级和次级生产量、有机碳的平衡、能流和生物能量收支。一年约有28.3—51.4%收入有机碳沉积池底。各池鱼产量约为总收入能量的4.7—10.2%;鲢鳙产量约为浮游植物毛产量的5.1—13.7%;鲤产量约为人工饲料能量的6.5—13.1%。浮游植物和细菌的能量有55.2—81.4%为浮游动物所利用,18.4—22.4%为鲢鳙所利用,仅0.2%为底栖动物所利用。  相似文献   

14.
以新吉富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化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和评价了其肌肉成分组成和营养价值.结果显示:3种罗非鱼肌肉中粗蛋白含量20.00%~21.00%,粗脂肪含量1.30%~2.35%;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8.34%~8.61%,占所含氨基酸总量44.10%~44.43%,...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鸡肠粉对鲤(Cyprinus carpio)抗氧化能力和部分免疫酶活力的影响,配制了4组等氮等脂饲料和1组鸡肠粉含量为100% 的饲料,标记为D1、D2、D3、D4、D5.鸡肠粉添加量分别为0%(D1)、5%(D2)、10%(D3)、15%(D4)和100%(D5).选取初始体重约为57 g的鲤150尾...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在水温7.4~11.3℃的流水池养殖条件下马苏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masou masou)幼鱼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其生长指标和饲料利用效率的影响,设计了5组蛋白质水平为40.40%、44.84%、50.16%、54.82%和59.03%的养殖试验,养殖期为150d.试验过程中进行了水质化学指标的...  相似文献   

17.
南海珍珠贝肉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来好 《水产学报》1999,23(4):392-397
对南海4种不同珍珠贝肉进行营养成分分析,然后与近江牡蛎和翡翠贻贝比较,进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珍珠贝肉的蛋白为78.9%~83.64%,平均81.36%,且蛋白质中氨基酸评分为81~94,限制性氨基酸为甲硫氨酸和胱氨酸,脂肪含量为2.68%~6.31%,平均为4.41%,其中C20:5(EPA)与C20:6之和的平均含量为33.7%;矿物质含量丰富,尤其是Ca、P、Zn;维生素的含量一般。珍珠贝肉  相似文献   

18.
为考察脆化饲料对罗非鱼(Tilapia)生长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实验分别以配合饲料(对照组)、脆化饲料(试验组)喂养体质量为(115.30±23.69)g的罗非鱼99d.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组和脆化饲料组罗非鱼的增重率分别为185.25%、94.96%;饲料系数为1.87、2.94;肥满度为15.23、12.50;肌肉粗蛋白含量为19.40%、18.26%;粗脂肪含量为0.75%、1.32%;胶原蛋白为2.03、2.91;肌原纤维耐折力为33.93 μm、64.84 μm;滴水损失为2.59%、1.82%.与对照组相比,在生长方面,脆化饲料组罗非鱼增重率、肥满度显著降低,饲料系数显著增加(P<0.05);在肌肉品质方面,肌肉的粗蛋白含量和滴水损失显著降低,而粗脂肪含量、胶原蛋白含量和肌原纤维耐折力显著提高(P<0.05).结果表明,脆化饲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罗非鱼的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19.
一、11月病害发生情况 11月份全省18个市县监测到的具体病害情况如下: 罗非鱼监测面积为10006亩,主要疾病为链球菌病、车轮虫、假单胞菌病及不明病因引起的疾病,平均发病率为12.94%、0.24%、0.30%和1.30%.  相似文献   

20.
以精制鱼油、大豆油、橄榄油为脂肪源配制3组实验饲料,以一种商业饲料为对照组,进行连续56 d饲喂半滑舌鳎亲鱼试验,研究不同脂肪源对半滑舌鳎亲鱼繁殖性能、卵子脂肪酸组成和仔鱼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对照组亲鱼的相对产卵量最高,橄榄油组次之,鱼油组比橄榄油组低,豆油组最低.对照组的卵子畸形率最低为9.77%,鱼油组为14.53%,橄榄油组为19.4%,豆油组最高为35.17%(P<0.05).同时对照组与鱼油组仔鱼畸形率分别为3.34%和3.12%,橄榄油组为8.85%,豆油组为17.35% (P<0.05).对照组的孵化率也最高,为95.49%,鱼油组次之,为84.88%,橄榄油组为79.57%,豆油组最低,为74.27%(P<0.05).表明半滑舌鳎亲鱼的产卵期、卵子发育以及仔鱼的成长期都需要饲料中维持一定量n-3HUFA,特别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油酸和亚油酸(LA)在半滑舌鳎卵子的发育过程被选择性保留下来,起着重要的作用.推断出用单一的植物油或者动物油作为脂肪源都不能很好地为其提供必需脂肪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