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续上期)冬天挺难熬,但过起来也挺快。转过年,笔者到蜂场就是第2年了。经过1年的锻炼,成长了许多,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公司在蜂群入窖后不久,就辞退了雇来的兰师傅,笔者也就开始担负起领导蜂场的工作。春节过后,笔者琢磨应该做一个生产计划,把今年的工作干好。1975年,按照椴树流蜜的大小年规律,应该是大年。一些老养蜂员都说:"去年绝产,今年肯定不错。"1974年椴树蜜绝产笔者是亲自上山看到的。按照椴树营养积累和消长的理论,我也觉得  相似文献   

2.
正(续上期)那些年刻骨铭心的损失和教训,不光是闷死蜂群这一次,还有一次,也非常让笔者上火。有一年,蜂场的育种组秋天育出最后一批共15只东北黑蜂蜂王,需要马上送到生产组。那天笔者有事要回虎林,就由我把蜂王带回去,送给在虎林附近放蜂的2个蜂场。一大早笔者就赶到育种组去拿蜂王,他们把蜂王抓出来后装到蜂王笼里,有2只蜂王由于没有蜂王笼,就装在2只火柴盒里。笔者把它们通通装在一个书包里,就急急忙忙去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5月27日,笔者代表浙江省缙云县绿纯养蜂专业合作社全体成员千里迢迢专程来到河北省沧县公安局送上"蜂农卫士"锦旗及感谢信,感谢沧县公安局千方百计侦破"5.14"抢劫案。2013年5月12日,浙江省缙云县绿纯养蜂专业合作社江文用蜂场在河北省沧县与河间县交界处放蜂采洋槐蜜。当地一青年来到蜂场,说放蜂地方是他的,要江文用交场地费,江文用回答:我刚到,没有蜂蜜收成,哪里有钱?来者说:此地时有抢劫,你人生地疏,怕不  相似文献   

4.
(续上期)在蜂场的那些年,由于条件艰苦来蜂场工作的青年是来去频繁,人员十分不固定。当时的小青年思想相当复杂,是是非非,矛盾和问题自然少不了。闹意见的、打架的、找对象的,一帮一派小哥们的现象和问题总是不断。笔者当时虽然是蜂场的负责人,可也是一个青年人,整天和大家生活在一起,如何能不把自己陷入这些矛盾和是非当中,而且还要正确处理好这些矛盾和问题,确实需要有一点智慧和担当。  相似文献   

5.
去年 5月在拜访离我住地 10多km的何氏、黄氏蜂友时得知 ,他们都没在自己的家乡桂平县麻垌镇却到大新县采荔枝蜜 ,觉得奇怪 :桂平县是我区享有盛名的荔枝产地 ,怎么他们不在家乡采荔枝蜜 ,而把蜂场搬至离家几百里远的大新县呢 ?后来他们才告诉我 :每年荔枝花开时 ,外地成百车的蜜蜂搬到麻垌 ,往往一夜之间便在自己蜂场周围设满了蜂场。为了避免因蜂多花少使蜂场之间伤和气又能多收蜜 ,只好花些钱把蜂运到别人不注意的地方采蜜。当时 ,我很佩服他们的忍让精神 ,也很同情那些远道而来不明详情进场 ,后因蜂太多采不到蜜受到损失的蜂场。事隔 …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于1961年农学院毕业,分配到江苏东部沿海的射阳县工作。那时在江苏全省有3个国营蜂场,射阳蜂场就是其中的一个。有意蜂2500多箱,中蜂500多箱,职工30人。在当时"养蜂大军"中身为技术员的我肩负重担,生活在养蜂基层一线,干着最为具体的业务工作。曾有人喜称我是"蜂司令"。50年过去了,我经常回忆起曾经干过的这份心爱的工作,总觉得现在的养蜂业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1蜜源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傅铜元 《蜜蜂杂志》2014,34(12):43-43
<正>笔者养蜂已10年,在这10年中,养蜂带给我希望、快乐和无尽的感动。那是1999年的春天,笔者从当地一个四川养蜂人那里买来2箱蜜蜂,当时也没有想靠养蜂挣钱,完全是因为自己十分喜爱蜜蜂,把蜜蜂运到家里,心里亦是欣喜之至。然而,真正走上养蜂之路才发现其中的艰辛。刚开始那几年基本都是丰年不丰产,没有赔过钱,也无盈余。每次看着蜂友们高兴的谈论"收成"时,心时特别不是滋味。心想,自己是尽心尽力  相似文献   

8.
程永春 《蜜蜂杂志》2020,40(3):I0004-I0005
笔者比现在年轻21岁的时候年龄正是27岁,成家并有一个3岁的女儿。那时的我青春年少,活力四射、朝气蓬勃,跟随师傅养蜂已有3个春秋,自我感觉学有所成,师傅也鼓励我另立门户自己办蜂场,从此便走上独立养蜂之路。养蜂人都知道有一个好的蜜粉源是养蜂成功的关键。为了选择一个理想的放蜂场地,我考察过很多地方,最终选定吉林省桦甸市的五道沟。当时此地并没有养蜂人,外地人也没有来过这里放蜂,笔者认为这里具备养蜂的条件,另外还有亲戚在这里可依靠。  相似文献   

9.
正荆条花中期,大量蜂场齐聚太行山区,希望能分享到1块甜蜜的"蛋糕"。但是,从当时情况来看,预计可能出现多次强降雨天气,为此,在荆条花期一定注意一下6点:一是选择好场地:前几年笔者经常见闻洪水冲走蜂群的悲惨事件,认为决不能怀揣侥幸心理,将蜂场安排在河道、泄洪口以及高山底下,防止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笔者在城计头乡境内就发现有3个蜂场落在大河边上。难道不知2016年的"7.19"洪灾将此处百亩地冲为乱石岗?  相似文献   

10.
程永春 《蜜蜂杂志》2021,41(2):47-48,I0008
(续上期)也许大家会问:你把蜂场一扔说走就走,不怕丢东西吗?您可别说,还真行。因为蜂场在老周的别墅院内,四周用铁栅栏围着,房前屋后的檐廊下安装监控探头。再加上这里的民风淳朴,绝无偷鸡摸狗之事发生。所以,出门办事尽管放心。2020年秋天,笔者没有白来这里放蜂。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业余养蜂爱好者,在1962年下放农村时,曾在浙江海盐西塘公社养过40箱蜜蜂,所以对有关养蜂的信息感兴趣。当我去宝山县调查蜜源情况时,从宝山县志中了解到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办过蜂场养过蜂。那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先生把他的行知学院迁回上海时,他从重庆带回蜜蜂数百箱,在宝山的肖场杜桥头、赵家花园及沈家楼等处分设四个蜂场。因他的山海工学团没有政府补贴经费,是需自筹办学经费的民办学校,陶行知先生为了自筹经费就办了蜂场,准备用养蜂的收入辅助山海工学团的经费开支。这在当时是他办学基金来源之一。足见陶行知先生高风…  相似文献   

12.
男人一定要豁达1999年秋季普京视察滨海地区时在导弹巡洋舰"瓦良格"号上过夜,当时不知是谁没有切断他住舱的喇叭电源,这导致时任总理的普京整整一夜都在听巡洋舰上的"实况转播",根本别想休息好。普京没有对舰长提出任何责备。对这件事,当时的滨海边疆区行政长官纳兹德拉坚科请求原谅,普京说:"你这样高抬我,让我感觉  相似文献   

13.
我是密山市裴德镇裴德村八组的一个蜂农,今年57岁。从1970年开始养蜂,到现在已近30年了。当时我在新村,只有1箱蜂,现在已有蜂群300箱,可以说是咱们密山市本地的养蜂大户。目前我的儿子和儿媳、大女婿、小女儿和小女婿都在我的蜂场内工作,跟着我学养蜂。1981年以前,农村是集体所有制。当时乡里综合场有蜂群120多箱,分成5个蜂场,我当技术员并领导一个蜂场。1981年以后,允许单干,我退出了蜂场,自己买了38箱蜂,去东方红林区放蜂,那年因洪涝灾害亏损了7000元,不幸还得了出血热病,差点送了命。1982年我搬到东方…  相似文献   

14.
<正>笔者业余不识纸牌、不谙麻将,却酷爱养蜂。退休后领中蜂80群,每年在湘南小转地放牧,自得其乐。但养中蜂有三怕:怕意蜂盗袭,怕嚢状幼虫病,怕巢虫危害。2009年、2011年,我的蜂场2次遭到意蜂狂盗,损失惨重。于是我冥思苦想,研制防盗器。我的设想是2个方面:(1)把盗蜂阻挡在蜂箱巢门之外;(2)把盗蜂"侦察兵"诱进一个小空间  相似文献   

15.
<正>我是湖北省汉川市万祥养蜂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代表。今年3月11日,我社接收由云南退回到我地采油菜的五六家河南蜂场,蜂场被安排在汉川市分水镇的光二村的田边。蜂场落场的第二天,崔、李二位师傅打电话跟我说:"两户农民讲油菜被蜂采花以后会减产,要蜂场马上搬走,当场给农户解释,农户不听,并扬言你不走我就叫年轻人来掀你的箱子。"我第二天就到农户家去做  相似文献   

16.
叶俊 《蜜蜂杂志》2014,34(11):48-50
<正>1978年初秋,笔者因为患胃溃疡等病而住进我所在的野战医院下属的一个温泉疗养所。这里是山区,周围尽是高山峻岭、树木参天,附近则是一片片良田,环境非常秀美、宁静。当时正值荆条、向日葵和其它杂花开花的时节,来自全国各地的养蜂人都到这里放蜂采蜜。过去笔者没有见过蜜蜂,也不知道蜜蜂是怎么来的,全被吸引住了。于是,每天有事没事都到附近的几个蜂场走一走、看一看。时间长了,便萌生了一个想法:我现在才近50岁,能不能也像他  相似文献   

17.
刘志勋 《蜜蜂杂志》2011,31(5):25-25
2007年4月28日下午,我在蜂场下浆框,一个操着外地口音的陌生男人来到蜂场,说道:“刘师傅在忙啊!”“你是谁?”我很诧异问道。“我是从100km以外赶来的,我家也喂了不多的蜜蜂,  相似文献   

18.
正想要养好蜜蜂,必须得学会治螨,如何治螨?治螨后怎样合理布巢?下面就谈谈我的做法和想法:首先对自己的蜂场周边进行实地考察,周边有没有购买南方蜜蜂的蜂场?周边有没有南方蜂场落场?看看离你有多远,做到心中有数。南方蜜蜂离你有8km,这样的蜂场对你起不了多大危害;如果在8km之内,就有可能传播,要时刻观察幼虫脾上有没有小蜂螨。很多师傅说:观察小蜂  相似文献   

19.
李怀军 《蜜蜂杂志》2005,25(6):23-24
白垩病是一种蜜蜂幼虫病,是由真菌孢子引发的恶性传染病,发病率高,患病后很难治愈,严重影响蜂群的繁殖和生产。近年来,白垩病在我地大有流行的趋势,不论大小蜂场或多或少暴发此病。2004年,我在拉布达林放蜂时,发现当地有几个蜂场的蜂群患有严重的白垩病,虽然他们采用在箱底撒食盐、框梁撒苏打粉的办法,最终也没有将白垩病治愈,等到油菜蜜源期,不但没有采到蜜,连蜂群也没有发展起来。为此,笔者走访了多家蜂场,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观察与分析,现将其蜂群发病的内外因素分述如下,供广大蜂友参考。1蜂种抵抗白垩病能力低下据调查,凡是患有白垩病的…  相似文献   

20.
敬明树 《蜜蜂杂志》2014,34(11):23-23
<正>四川省遂宁市桂花镇有一位名叫于永文的养蜂人,70岁左右,中等身材,夫妻俩靠养蜂为生。常年定地饲养80群西蜂。蜂场设置在镇上一偏辟处的房檐下。蜂箱坐北朝南摆放成60多米长的一排。2013年12月19日正值蜜蜂包装前夕,笔者驱车前去拜访他。正巧有人到他那里购买越冬蜂,于老师指着一箱5张脾的蜂群对我说:"你看这群值不值500元?"几年前就听说于老师的蜂养得好,在我地一般人只能收到2~3张脾,收到3张脾的足蜂都很不容易,而我在他的蜂场连看几箱都是5~6张脾,如果是平时繁殖期再加5张脾蜂数都不算稀。我当时佩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