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笔者75岁,是一名养蜂人,1962开始养蜂,20世纪70年代时虽因故改行,但仍然业余养蜂。1993年7月,笔者妻子因车祸致残,生活不能自理。由于是颅骨骨折,导致部分记忆丧失,言语不清,智力受损,左耳失去听力,右腿行走不便等。笔者从此开始自学中医和蜂疗方法,并求助于曾经学习养蜂时的师姐、蜂疗名人王孟筠。经过两年多的专心蜂针治疗及服用蜂王浆、蜂胶、蜂蜜,终于使妻子康复,她不仅  相似文献   

2.
“养蜂的云彩样在世上流浪,牧人样到处把蜂群牧放;他们背负着那酿蜜的蜂箱,到处去寻找花朵的家乡......”。这首由著名诗人唐湜于 1 967 年写成的 《养蜂的》 的诗,是对那些追花夺蜜的专业养蜂者的真实写照。的确,养蜂是一项酿造甜蜜的事业,但养蜂人的生活却十分艰辛。进入新的世纪,蜂农怎样才能致富 , 蜂 业 如 何 进一 步 发 展 , 从 而 依靠 养 蜂 奔 向 小 康呢 ? 带 着 这 个 问 题 , 笔 者 自 2001 年 开 始 , 深 入 蜂场 ,走近蜂 农,了解 蜂业,采 访了 部分 专业 养蜂 者,倾听了这些追逐春天的人们的心声,感受到了他们执著于养蜂事业…  相似文献   

3.
正世人苦寻养蜂招,不明因果岂能高?老农传我平易法,终年喂糖蜂必强。这是笔者所作的一首感慨诗,回忆养蜂之初,倾囊购书,生搬硬套,诸法用尽,所费不少,效果却并不好。就饲养管理技术而言,有的主张勤换王,有的主张饲养双王群,有的主张勤换脾……五花八门,众说纷纭,无所适从。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通过此事,笔者深有体会,蜂学奥秘,无穷无尽。仅学理论知识还远远  相似文献   

4.
杨多福 《蜜蜂杂志》2006,26(9):43-44
目前,我国蜂业形势严峻,部分蜂友弃蜂打工。这些蜂友为什么有蜂不养而去打工呢?是因为养蜂收入太低了,养蜂收入低是蜂产品价格造成的吗?不是!因为,即使蜂产品价格低,如果产量高,养蜂仍会获得好效益,收入低的关键是养蜂场产量太低。产量低的原因又是什么?是技术问题吗?有些养蜂者养了三四十年蜂,不能说没有技术,那么问题的症结在那里?就在于养蜂者的决策能力。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一连串的决策。正确决策可以形成良性循环,获得事业成功、人生幸福,决策失误,可能造成恶性循环。成功或失败,幸福或痛苦,都是由自己的决策决定的。最后的成功是许…  相似文献   

5.
李家柱 《蜜蜂杂志》2011,31(10):23-23
近几年糖价居高不下,有些养蜂员因无多大收益,忍痛弃蜂改行。但尚有不少蜂友,出于对养蜂的热爱,开始改养起中蜂。 改养中蜂的蜂友,大多利用原有的意蜂标准箱,但时间长了,就会发现不少毛病。如何将意蜂标准箱改一改,来养中蜂呢?笔者养蜂50年,其中单纯养中蜂20年,中意蜂同时饲养4年,也曾做过一些试验。现就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下看法,供蜂友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文其 《中国蜂业》2013,(2X):55-57
<正>俗话说"养蜂是芋荷叶上的水",这就充分说明了养蜂风险之大。养蜂生产活动中不仅风险点多而且难以控制,从政策层面又没有建立养蜂重大灾害风险防范机制和保障措施,加之多数蜂农风险防范意识差,一但遭遇重大灾害,将出现基层蜂业管理部门束手无策、蜂农朋友无力承受的尴尬局面。因此,这不仅会挫伤蜂农从事养蜂业的信心,而且会影响养蜂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笔者作为一名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从1970年养蜂至今,发现有2位蜂友在使用蜂扫时不沾水,干扫,而问题出现在老养蜂员。一位是与笔者同村的养蜂员,今年75岁,1980年6月我回家看望父母时,让我给他组织育王群,发现他在扫蜂时使用蜂扫不沾水。今年3月15日,笔者去附近县蜂友家去看蜂,有位蜂友今年73岁,养蜂超过40年。这天最高温度达14℃,蜜蜂飞翔很好,他紧了几群准备春繁,我也发现他使用蜂扫不沾水,干  相似文献   

8.
正与蜂结缘相伴的十载,笔者陶醉了快乐的人生,在养蜂爱好的基础上,通过对蜂群的精细管理,蜜蜂给我带来了精神的喜悦和满意的硕果。每个养蜂人养蜂夺产是一致追求的共同目标,科学管理相应的方法培养强群是夺取高产的第一环,蜜蜂的生存所需对每一个养蜂人来说是同样的。由于管理方面的不当,在养蜂夺高产的效益上,真是蜂花相伴年年有,相比产量差万千。笔者也是从初养蜂低产、平产中走出来的,通过多年的反复实践和实验,总结出在流蜜期对  相似文献   

9.
正征途坎坷不回头,身随蜂车遍九州。为取真经过天山,欲觅新径赴欧洲。几次车翻黄泉路,数度身陷断魂沟。巢蜜推广心方定,此志难酬来世走。2014年10月中国养蜂学会在北京香山召开世纪养蜂论谈会,笔者把这首诗赠送给中国养蜂学会,表示对生产成熟蜜和巢蜜的决心,也愿我国能够尽快把蜂蜜等级提高。蚕吐丝、蜂酿蜜是世人所公认的自然现象,吐丝自缠的蚕没有因时代的进步而改变其规律,蜂酿蜜却被一些"聪明人"代替了:用人工来浓缩蜂蜜。  相似文献   

10.
<正>1为你的吸引力点赞笔者以前是养意蜂的,由于听说《蜜蜂杂志》是以中蜂饲养为主、西方蜜蜂为辅的一种刊物,因此与之失之交臂。笔者与《蜜蜂杂志》的渊源是从蜂友处看到该杂志时开始的,那时数控养蜂法正在连载,读后立即吸引了我,由于在外放蜂不方便,便每月去蜂友家借阅。回家后就开始订阅,至今从未间断。  相似文献   

11.
<正>我的养蜂生涯是从业余养蜂开始,记得开始买了群中蜂,视它为宝贝,一天摆弄几次,后来蜂跑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之后我又买了几群中蜂,并订阅《中国养蜂》杂志,中蜂是养好了,就是产量不高。通过阅读杂志我了解到意蜂产量高,好管理,于是我又买了2群意蜂,开始了真正的业余养蜂。我养蜂的兴趣越来越强,于是建了一个意蜂场,发展到80多群蜂转战南北,开始了我的转地放蜂生涯。那时不知辛苦,哪有蜜源就到哪去,年复一年,头发白了,转地放蜂已力不从心,又搞起定地饲养。有多少收多少,总比搬运蜂群强,图个舒  相似文献   

12.
陈达希 《蜜蜂杂志》2019,(9):J0010-J0011
水调歌头·蜂盟百匠追花五千里,牧蜂四季忙。风餐露宿虽苦,酿蜜走他乡。忙碌披星戴月,造福万物更替,绿水青山长。万般皆繁华,养蜂不一样!摇蜂蜜,取王浆,脱粉忙,调动蜂兵百万,百花酿琼浆。30万追蜂人,蜂盟汇聚蜂匠。蜂匠举德才,华夏出好蜜,蜂盟选百匠!在“2019蜂盟百匠”全国海选养蜂高手活动启动之际,吴发辉即兴写下了这首《水调歌头·蜂盟百匠》。  相似文献   

13.
正笔者小时候听父亲的养蜂朋友对他说:"养蜂难,转场更难,每转一次场,叫上亲朋好友来帮忙,最好的也就是把蜂具、灶具、帐篷等杂物装上车,而搬蜂箱时,只要有一人被蜂蜇大叫一声,其他人就会跑得远远的,不敢到蜂场去,只好独自一人一箱一箱装上车,真是累死人"。尽管那位养蜂前辈对父亲说的这番话是笔者无意中听到的,却在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笔者发誓,长大后干啥都行就是不养蜂。随着岁月的流逝和笔者的长大,养蜂这档事却偏  相似文献   

14.
刘清河 《蜜蜂杂志》2005,25(11):40-40
养蜂是一项独特的养殖业,养蜂的用具和方法也不与其他养殖业相同。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各种蜂具和养蜂方法都是无数养蜂前辈经过无数次观察实践总结出来的技术结晶,对养蜂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普遍指导性。然而有的蜂友却随意去标新立异,蜂具越改越离谱,结果是年年养蜂不见效益。我市地处广西西北山区,蜜源条件优越,除专业养蜂场外,业余饲养中蜂者也不少,但成功者却寥寥无几。笔者走访多位蜂友,发现他们在养蜂方法和蜂具上都犯有一个致命的通病——那就是随意标新立异。某蜂友定地业余饲养中蜂已达10年,却是年年从头来。笔者看到他的蜂箱十分怪异…  相似文献   

15.
浅谈养好蜂的基本方法山西省灵石县养蜂协会(031300)段继远养蜂是一门技术性、实用性较强的养殖科学,为了不断攀登这一科学高蜂,进一步提高饲养管理技术及其经济效益,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全面分析当地蜂农成功与失败的历史经验教训,并结合本人的实践和体会,概...  相似文献   

16.
我的养蜂路     
张为风  张耀健 《蜜蜂杂志》2020,40(10):22-22
笔者出生在养蜂世家,祖父在1930年开始饲养意蜂采荞麦蜜,以后从未间断。新中国成立后,笔者父亲一直维持家庭养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笔者已二十多岁,看到浙江的养蜂人到我地采洋槐蜜,我也跃跃欲试,希望像他们一样到祖国各地去放蜂采蜜。虽然父亲当时已年近60岁,但非常支持我这个决定。1979年,我们灵寿县的养蜂人一起拼车到广东省乐昌县坪石镇开始春繁,从此我们走上了大转地放蜂的道路。辽阔的国土,丰富的蜜粉源植物,使养蜂人如鱼得水,也很有自豪感。在十多年的大转地放蜂生活中,我的养蜂技术在不断提高,同时也经历了养蜂人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17.
正在桐庐县分水镇桥东村,有一位盛柏春老人,出生于1930年,15岁他就开始养蜂,到现在养蜂工龄已经73年。老人一生的事业就是养蜂,从未间断。年轻的时候是全国大转地放蜂,现在年纪大了才在自家后山定地饲养。2018年6月26日,笔者陪同中国养蜂学会文化专委会秘书长仇志强、杭州天厨蜜源保健品有  相似文献   

18.
7月7日,首绿办市林业局为扶持山区农民发展养蜂事业,引导农民养蜂致富,在密云县冯家峪镇举行优质新蜂箱发放仪式,将2000套优质杉木新蜂箱直接发放到70多户蜂农手中。这次优质蜂箱的发放,解决了蜂农蜂业生产中蜂箱蜂具紧缺的大难题,激发了广大蜂农的养蜂热情,增强了他们养蜂致富的信心,为实现密云县蜂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崇义山水天下闻,身临竹乡果是真。群山幽谷皆披绿,林下农家牧中蜂。穴堡饲养开眼界,以蜂会友情更深。待到山花再流蜜,阳岭山下又相逢。这是笔者于2016年8月28日,访崇义县横水镇养蜂户之后,写下的一首感慨诗。那日,应江西省赣州市农业和粮食局高级畜牧师、赣州养蜂学会秘书长龚文广老师的邀请。笔者随同龚文广老师一行,赴崇义县横水镇考察中蜂产业情况。  相似文献   

20.
正我是1995年开始养蜂,1998年加入缙云县蜂业技术协会,2007年12月29日参与组建缙云绿纯养蜂合作社(以下简称缙云蜂社)。我入社前由于单枪匹马,信息不灵,技术不精,养蜂收入始终在盈亏线上徘徊。团结才有力量,缙云蜂社带领我们蜂农走脱贫致富之路,养蜂收入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以下是我入社后养蜂收入统计表: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是缙云蜂社坚决执行党的政策和国家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