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近年来在我国水稻上新发生的一种病毒病。在江西稻区过去只是零星发生,但近3年来.发生面积逐年上升.已成为为害水稻的重要病害。黑条矮缩病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发病后.一般减产5%-10%.重的30%-40%.个别田块甚至出现绝收。一旦发生该病,防治难度大,不少农户对该病认识不足.常常把发病后的水稻认为是不育株(杂株).引发种子质量纠纷,影响社会稳定。为了正确识别田问症状和有效防治该病.笔者现介绍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在兴化市呈明显上升趋势。为了解其发病特点及为害损失,笔者于1999~2000年对该病进行了初步研究。1发病概况多年来水稻叶枯病在兴化市为零星发生,1998年病田率仅10%左右。1999年该病发生较为普遍,病田率达60%左右,但病穴率较低,仅为1.3%(0~5.4%)。2000年全市种植水稻8万hm2,其中粳稻6.7万hm2,杂交稻1.3万hm2。当年,该病在粳稻田全面暴发,病田率达93.2%,病穴率平均5.4%(2%~23%),病株率0.82%(0.5%~2.1%),部分…  相似文献   

3.
30%己唑醇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30%己唑醇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每667m^2用30%己唑醇悬浮剂10ml和15ml,于水稻分蘖末期和孕穗末期各施药1次,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分别为79.47%和81.82%,每667m^2用30%己唑醉悬浮剂15ml,于水稻抽穗前5~7d和齐穗期齐施药1次,对稻曲病的穗防效达77.09%,粒防效达86.2%。  相似文献   

4.
田间示范效果表明,在水稻分蘖盛期、破口前5~7d、齐穗期分别使用30m1400g/L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对水喷雾防治水稻病害,能有效控制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的发生危害。400g/L戊唑·咪鲜胺水乳剂30mi/666.7m2对纹枯病病指防效95.26%,稻曲病病指防效79.06%,单产637.63kg/667m2,较井冈霉素A5%AF70g/666.7m2、清水对照分别增产17.26%、22.68%,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单产略高于30%苯甲·丙环唑乳油,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南方黑条矮缩病已成为水稻上的主要病害.主要由白背飞虱传播。该病具有发生范围广、暴发性强、损失严重等特点。主要症状是植株矮化,在水稻生育前期是易感病期。笔者在分蘖期选用植物生长调节剂0.136%赤.吲乙.芸可湿性粉剂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为生产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经3a试验示范及观测调查,水稻半旱式栽培即垄作与节水灌溉相结合,其纹枯病比平作的轻。病丛率,病株率和病指,早造分别少23.0%-41.7%,21.7%-37.0%和5.6-12.3;晚造分别少13.4%-40.3%,9.3%-19.2%和3.0-10.5。两种栽培方式的统一枯病消长曲线是相似的,惟半旱式栽培的水长曲线自水稻分蘖盛期至黄熟期一直在平作之下。  相似文献   

7.
徐州地区水稻黑条矮缩病重发的原因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重大灾难性病害,是由媒介灰飞虱吸毒获毒带毒感染发病而难以控制的病毒病。水稻黑条矮缩病也是江苏地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徐州地区近5a发生较轻,而2008年发生比较严重,一般田块株发病率10%~30%,严重田块高达80%以上,致使水稻减产严重,给徐州地区13.33万hm^2水稻生产造成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自行分离筛选的两种微生物制剂Recor和B-HCH,以及复配制剂SNDS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效果,1994年在田间早,中和晚三季水稻上的平均防效分别为67.47%,71.24%和67.70%,标准对照药剂叶枯宁为66.82%。  相似文献   

9.
经试验,苯醚甲环唑·丙环唑30%乳油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等较好农药。水稻破口前5-7d、齐穗期各用苯醚甲环唑·丙环唑30%乳油20mL/667m^2 1次.可有效的防治水稻后期病害。施药后能促进水稻生长、防止水稻早衰,可提高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水稻品质和产量,且对水稻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0.
叶枯灵(原名渝-7802)是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一种新药剂,室内测定表明,25%叶枯灵250~500倍液对水稻细条病菌具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经盆栽及大田试验表明,叶枯灵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既有保护作用又有治疗作用;25%叶枯灵250倍液的大田防治效果可达74.86%以上,优于20%叶青双500倍液的防治效果。是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较有潜力的新药剂。  相似文献   

11.
2001年南陵县单季稻种植面积16.0hm2,水稻霜霉病(Sclerophthoramacrospora)发病面积达13.09hm2。据9月6日水稻齐穗期调查,平均病丛率10.8%,最重田块达44.0%。品种间发病程度差异大。以杂交稻协优57最重,常规籼稻次之,糯稻最轻。由于感病植株后期死亡或不能成穗,所以对水稻造成的损失率和病丛率相当,损失严重。水稻霜霉病又称黄化矮缩病,属藻状菌纲,霜霉科,指梗疫霉属。以卵孢子和菌丝在越年寄主上越冬,成为初侵染源。近几年本县单季稻田有零星发生,一般对产量影响很小。该病发病适宜温度15~…  相似文献   

12.
笔者于1987~1988年在本县联合乡分别调查9块田,根据不同病指等级测定结实率和千粒重。其结果表明,水稻由于受细条病的影响,结实率比正常水稻下降56~20.3%;千粒重比正常水稻下降of~4.8克(祥见表1)。1990年又以汕优63为调查品种,在成熟期分别对未受害叶、倒一叶、倒二叶、倒三叶受害分级各取稻穗1000株室内考种,进行发病程度与损失关系的测定,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被害叶片面积的增加,其空批率也随着增加,千粒重相应降低,病l-5级空机率比0级增加49~28.68%,损失率为0.82~11.48%,千粒重下降0.25~3.5克,总损失率为…  相似文献   

13.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campestrisPvoryzicola(Fangetal)Dye近年来在江西省发生越来越严重,病重田块损失率达50%以上,从以往检疫性病害已发展成常发性病害,杂交水稻种子的频繁调运、田间菌源的增多,均加大病害控制的难度,目前防治该病害的杀菌剂较少,为了筛选出较好的菌剂,我们进行了杀菌剂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田间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1.1.l试验药剂:①5%菌毒清水剂;②50%杀菌王水溶性粉剂;③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1.1.2试验品种及条件水稻品种为二晚品种鹰优一号,试验设在鹰潭市…  相似文献   

14.
1992-1996年对水稻橙叶病的发生流行条件进行了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结果证明,当地水稻品种全属感病和高感品种、人工接种发病率为40%-93.3%,只有几个新近引进或准备诉品种属抗病或高抗。秧苗尤以3-5叶龄期最易感病,6叶龄后抗耐病性逐渐增强,在分蘖盛期后病株基本死亡。  相似文献   

15.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补救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宁南霉索ASl20g/667m2+10%苄氨基嘌呤AS40g/667m2、20%吗啉胍·乙酮WP37.5g/667m2+10%苄氨基嘌呤AS40g/667m2、31%氮苷·吗啉胍SG37.5g/667m2+10%苄氨基嘌呤AS40g/667m2、2%宁南霉索AS120g/667m2、20%吗啉胍·乙酮WP37.5g/667m2等药剂处理对感染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水稻显症病株有一定的补救效果,3次药后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平均防效达到50%以上,且使用安全,值得在水稻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campestrispv.oryzicolaDye)(以下简称细条病)于1992年在我区东至县发现,这也是在安徽省首次发现。以后逐渐发展上升为我区水稻的重要病害,一般可造成产量损失5%~15%,重病田甚至减产20...  相似文献   

17.
黎平县水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害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黎平县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1.77万hm2.占黎平县粮食种植面积的70%以上.每年稻谷总产量在13万t左右。全年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4.67万hm2次,其中中后期病虫害穗颈瘟、稻曲病、纹枯病、褐飞虱、  相似文献   

18.
12.5%氟环唑SC防治水稻稻曲病和纹枯病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防治处安排,在湖北省大冶市中稻田进行12.5%氟环唑(福满门)SC对水稻稻曲病和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用12.5%氟环唑(福满门)SC40g,对稻曲病防效达81.67%,对纹枯病防效达78.83%,略优于30%苯甲·丙环唑(爱苗)EC等药剂的防效。  相似文献   

19.
12%水稻力量乳油(即12%绿乳铜乳油水稻专用型)是一种水稻专用杀菌剂。据在湖南、湖北、广西、浙江等水稻主产区大面积示范推广,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多种真菌和细菌病害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特别是对细菌性条斑病,效果尤为显著。水稻力...  相似文献   

20.
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病初期,采用速补800倍液,施用2次,可收到93.14%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