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棉花各生长阶段水分供应充足与否对生长中心影响十分明显的特点,可将"干播湿出"膜下滴灌棉田灌水的主导作用划分为3个功能,即"长根水(苗蕾期)、健根水(始花期)和养根水(产量贡献水,花铃期)"。在苗期与蕾期,棉花的生长中心为根系,此期的水分供应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到棉花群体的根系质量。因此,该阶段水分作用主要贡献于根系生长,可称之为"长根水";始花前后水分供应的主要作用在于解除由于自出苗以来土壤水分持续下降对棉花生长造成的水分胁迫,促进高产棉田应有的棉花根型结构与质量及地上部分应有营养体的建成,此期的水分供应称之为"健根水";自盛花以后到吐絮期,棉花生长重心为棉铃形成与产量密切相关的群体生殖生长,此期的水分供应目标在于保持根系较好的活力,为地上部分提供足够的水分与养分,故称之为"养根水"。在灌溉量的确定上,"长根水"即播后即灌的出苗水(450~600 m~3/hm~2)和"健根水"即始花前后棉花生长发育期的第1次灌溉(500~700 m~3/hm~2),以不造成深层渗漏为原则使根层(0~100 cm)尽可能多地持有水分。自生长阶段的第2次灌溉起即进入"养根水"管理阶段,应采取"轻勤浅"(灌水量300~400 m~3/hm~2,灌溉周期7~8 d,湿润锋深度60 cm左右)的灌溉方法 ,每次灌溉前的滴灌带下方0~60 cm土壤含水量约75%的田间持水量,使膜下滴灌棉花的产量潜力得到最大可能的挖掘。在棉花3个明显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水分对棉花生长发育的生理生态意义不相同,在水分管理上应有明显的区别性。  相似文献   

2.
不同灌水方式对水稻生育特性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冈优527、D优363、汕优63为材料,设4个不同水分灌溉方式,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下水稻生育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结果表明:与淹水灌溉相比,湿润灌溉(前期) 浅水灌溉(孕穗期) 干湿交替灌溉(抽穗-成熟期)的灌溉方式,可促进叶片和根系生长,剑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高,有利于干物质积累;植株生理活动旺盛;其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产量和水分利用率均高于淹水灌溉。湿润灌溉有利于根系生长,延缓根系和叶的衰老;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比淹水灌溉略高。旱种抑制水稻根系生长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比淹水灌溉显著降低。因此,湿润灌溉(前期) 浅水灌溉(孕穗期) 干湿交替灌溉(抽穗-成熟期)的灌溉方式更有利于稻株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提高。冈优527、D优363的水分利用率显著高于汕优63。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盆栽牡丹虽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但受牡丹习性和栽培技术制约,商品化生产的盆栽牡丹数量较少,其原因主要是牡丹盆栽技术不成熟、肉质根较粗大,用于盆栽时容器大了利于生长但不便于运输和携带,也影响观赏效果;容器小装的基质少,不利于牡丹的正常生长,无法正常开花。同时牡丹容器栽培时对管理技术要求较高,牡丹生性怕水,盆栽时水分稍大或连阴雨天气盆内排水不及时,3~4天就会造成毛细根死亡,叶片发黄,整株萎蔫,对牡丹的正常生长造成不可逆的影响。若水分管理工作因疏忽跟不上,或怕水大,一次浇不透造成"半截子水",10~15天就会形成"僵苗",生长受限发育迟缓。  相似文献   

4.
根际通气性对大田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试验采用槽栽方法,在大棚中以根际全基质栽培为对照,研究了根际自然扩散通气处理(T1)、根际管通气处理(T2)和根际两端通气处理(T3)对马铃薯植株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3和T3处理的马铃薯植株生长比较旺盛,其株高、茎粗、生物量和块茎产量均大于对照和T1处理.其中,T2处理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各处理间的马铃薯块茎品质差异不大.说明增加根际通气性,降低根际CO2的过度富积,可促进大田马铃薯植株的生长和提高块茎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种质资源是进行马铃薯育种的重要材料.对马铃薯种质资源的保存现在常用的方法是用试管苗进行保存.但试管苗保存的遗传稳定性尚不清楚.且在试管苗保存过程中容易出现植株的玻璃化、白化等异常生长现象。影响到资源的利用和交流。所以,用试管苗保存种质资源的同时.也要利用田间圃进行种植保存.以便于更好地保存和利用这些资源。  相似文献   

6.
控水灌溉和覆膜对蓝莓植株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蓝莓生长发育的需水规律以及不同水分条件下人工覆膜对蓝莓生长是否具有促进作用,以蓝莓‘美登’(‘Blomidon’)为试验材料,在大兴安岭地区连续3年研究了控水灌溉条件下人工覆膜处理对蓝莓生长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水分条件明显影响到蓝莓植株的生长,在无覆膜时,不同年份下3个梯度的人工控水处理下蓝莓的株高、南北与东西冠幅以及枝条粗度和延生枝长均较无灌溉处理(CK)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壤相对含水量维持在45%~60%处理更适宜蓝莓的生长。此外,无灌溉处理(CK)和土壤相对含水量维持在30%~45%处理下人工覆膜处理可以明显促进蓝莓植株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化学控根在容器育苗中的作用,总结了化学控根的研究进展、原理、技术与方法,分析了化学控根的目的是防止栽培于容器中的苗木根系产生畸形。指出化学控根剂可以防止根系缠绕和生长畸形,进而提高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并促进后期生长。目前常用的化学控根试剂主要是铜(Cu)试剂和锌(Zn)试剂,还有氟乐灵、乙烯磷以及生长调节剂等。通过分析,我们认为目前化学控根主要应用于木本植物的容器育苗,木本植物主根较为发达,化学控根是有效控制木本植物容器苗根系发育的主要手段之一,对提高苗木质量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一、田间管理1.出苗期管理中原二季作区马铃薯从播种到出苗共需要20~30天,此期内马铃薯种块在地下温度、湿度适宜的情况下首先生根,之后根部需要充足的水分和氮肥以满足马铃薯出苗的需要,促使其早出苗、出齐苗。具体措施是:当90%以上种块生根,30%种薯出苗时,足水灌溉,同时  相似文献   

9.
1培育健壮植株 培育健壮植株对于提高种子发芽率所起的积极作用是勿用质疑的.只有保证植株健康生长发育,才能保证所生产种子的饱满度以及生活力,才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所以在种子生产过程中,首先必须选择肥力、灌溉等条件普遍较好的土地,同时加强田间生产管理,及时炼苗,培育生长健壮的植株.  相似文献   

10.
黄河水灌溉对水稻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比较了黄河水和地下井水灌溉对水稻根系等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水种稻能明显提高根系活力,增加中、上部土层的根数和根重,促进根系生长。此外,对不同灌溉用水的植株地上部性状及黄河水质等也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不同灌溉次数和灌溉量对冬小麦氮素吸收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6个灌溉处理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次数和灌溉量对麦田6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NO3--N)淋失以及冬小麦各个生育阶段氮素吸收转移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水分条件影响土壤NO3--N的含量和分布,土壤NO3--N含量随着灌水次数和灌水量的增多而降低,而且集中分布在20~40 cm土层.冬小麦植株在返青期不灌水处理积累的氮素最高,拔节期后显著低于其他灌水处理(P<0.05),开花-成熟期,灌1水、2水和3水处理植株积累氮高于灌4水和5水处理.花后叶中氮向穗部的转移率为82%左右,且随着灌溉量的增大而升高,茎中氮的转移率偏低,平均75%.成熟期,花后叶茎(未考虑根)及花后植株同化氮素对穗部的贡献率分别为34%,32%,34%,植株总氮在穗部的分配比之间无显著差异,灌3水处理氮素吸收效率最高.上述结果表明,灌水量促进土壤NO3--N向下淋溶,使土壤60 cm以上NO3--N含量降低,不利于作物吸收.适度干旱有利于冬小麦植株氮素的积累和吸收利用效率的提高.花后营养器官氮向穗部的转移率叶>茎,穗中氮约66%来源于营养器官的转移,34%来源于花后同化氮量.权衡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吸收利用率,灌2水或3水是华北地区较好的灌溉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香蕉枯萎病患病蕉园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特征以及香蕉植株枯萎病感病等级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本研究于2010年采集了海南省的尖峰、冲坡和十月田3个典型香蕉枯萎病患病样地中健康植株和不同感病级别植株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样品共30份,采用微生物平板计数法分别研究了3个香蕉枯萎病典型患病样地中的土壤微生物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同一患病样地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三大类群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均从感病级别高、感病级别低到健康植株持续增加,病原菌数量从感病级别高、感病级别低到健康植株持续降低。健康植株和不同感病级别植株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均明显高于非根际,体现了根际效应。就细菌和放线菌来看,感病植株的根际效应最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灌溉量对水分利用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在分析7年生‘骏枣’生育期不同灌溉处理耗水量的基础上,探讨滴灌条件下不同处理的灌水量对‘骏枣’水分利用率、果实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确定典型干旱沙漠区适宜红枣生长的土壤水分下限。结果表明:(1)当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65%时,灌水生产效率和水分利用率均最高。(2)灌溉后土壤含水量下限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55%时,产量最高。(3)在一定范围内,灌水量越少,果实可溶糖含量越高,果品等级越高。(4)应用隶属函数值法综合评价相关指标对灌溉量的应用效果表明,在干旱沙漠区‘骏枣’的土壤含水量应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65%左右,既能保证红枣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水分的生理需求,又能使灌水生产率达到最大、红枣的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温室黄瓜不同水分处理植株的生长、蒸腾以及光合特性的观测和分析,得出:根际含水量为80%~90%时植株的生长状态、光合特性、根系吸水速率以及产量均为最大,说明此含水量水平为温室黄瓜生长期的最优含水量,过高或过低均会对植株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使最终产量降低。另外试验观测还发现,水分过量不仅使植株生长发育迟缓,产量水平降低,可能还是诱发根结线虫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尖孢镰刀菌的分布与西瓜枯萎病病程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西瓜枯萎病菌在植株体内数量分布及其扩展规律。【方法】在福建省永泰的西瓜地调查了枯萎病不同发病级别西瓜植株的生长状态,以及尖孢镰刀菌在根际土壤和植株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随着枯萎病病情的发展,枯萎病显著地影响着植株的生长态势,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都受到抑制。健株平均蔓长较发病植株的蔓长15.5~205.4cm,地下部根长比1级和3级植株分别长0.3cm和8.6cm。在同一块田地中,西瓜健株与枯萎病病株的根际土壤均存在着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病原菌的数量与发病程度并无明显相关性。但是,西瓜健康植株仅在根部检测到尖孢镰刀菌,发病初期的植株在根部和主茎基部检测到尖孢镰刀菌,而发病中期植株是在根、主茎基部和茎蔓中部检测到尖孢镰刀菌;植株根部的尖孢镰刀菌数量表现为发病中期植株>发病初期植株>健康植株,分别为3.97、2.07和0.27×103cfu/g。【结论】病株内的尖孢镰刀菌的数量与病情呈现正相关,菌体有自下而上的扩展连续性。  相似文献   

16.
氮素形态对燕麦生长和根际pH值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试验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NO3^-—N和NH4^ —N2种不同形态氮素对燕麦营养生长、氮代谢及根际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O3^-—N和NH4^ —N两种形态氮素同时存在的营养介质中,燕麦生长明显优于单一供应NH4^ —N或NO3^-—N处理,且植株生长量特别是根系生长量随着NO3^-—N在氮源中比例的提高而增加;燕麦吸收NO3^-—N和NH4^ —N会对根际pH值产生不同影响,吸收NO3^-—N时,根际pH值逐渐升高,而吸收NH4^—N却使根际pH值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一、引论频繁的春季低温是法国北部玉米生长的碍障之一。一些遗传学家已开始注意到,起源不同的杂交种对低温的反应不同。许多研究工作都证明:苗期根际温度对玉米生长发育和植株不同器官的代谢活动影响较大;据际温度的降低或迟或早会改变叶的水分收支平衡,根系构造,  相似文献   

18.
无柄小叶榕容器苗形态和生理质量评价指标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因其独特的园林景观和耐低温、耐盐碱的特征, 无柄小叶榕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泥质海岸防护林的重要树种之一。苗木质量直接影响到造林成活率及初期的长势。本研究以180 d的无柄小叶榕容器苗为研究材料,测定无柄小叶榕容器苗的形态、生理等共31个指标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定,找出能够反映无柄小叶榕容器苗质量的关键指标以及辅助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无柄小叶榕容器苗的苗木质量主要决定于苗木的总生物量、地下干物质、地径和根团。评定无柄小叶榕容器苗的质量应以苗木的地径、全株干(鲜)重、质量指数、根干(鲜)重、茎干(鲜)重等形态指标,结合光合指标(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叶绿素含量(A、B及总叶绿素)、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为关键指标,并辅以苗高和高径比作为辅助指标来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9.
<正>甘薯水肥一体化栽培是集灌溉、施肥与预防土传性病害于一体的农业新技术,以黑色地膜栽培为基础,借助水肥一体化系统,将可溶性固体、液体肥料或者预防甘薯土传性病虫害的杀菌剂、杀虫剂,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兑成肥液或者药液,与灌溉水一起均匀、定时、定量地滴灌到甘薯根系生长区域,使甘薯根际土壤养分、水分始终保持适合  相似文献   

20.
无糖组培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无糖组培技术即光独立培养技术(PhotoautotrophicMicropropagation)。该技术由国家外专局和昆明市科技局1997年从日本千叶大学引进。其特点在于将大田温室环境控制的原理引入到常规组织培养应用中,用CO2气体代替培养基中的糖作为组培植株的碳源,采用人工环境控制的手段,提供适宜不同种类组培植株生长的光、温、水、气、营养等条件,促进植株的光合作用,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达到快速繁殖优质种苗的目的。1常规组培技术与无糖组培技术的比较1.1培养容器培养容器是小植株生长的场所,它直接影响小植物的生长发育。在传统的组织培养微繁殖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