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刘玲仪  金有坤 《水产学报》1994,18(2):153-156
养殖鱼类细菌性败血症暴发期间鱼池水化学环境的初步调查刘玲仪,金有坤(上海水产大学,200090)关键词养殖鱼类,细菌性败血症,水化学环境PRELIMINARYINVESTIGATIONONHYDROCHEMICALENVIRONMENTOFFISHP...  相似文献   

2.
打帮河的鱼类区系及其生态评价杨仕懋(贵州省安顺地区鱼种场561018)关键词打帮河,鱼类区系,生态评价FISHESFAUNAANDEVALUATIONOFECOLOGYINDABANGRIVERYangShimao(AnshunPrefectural...  相似文献   

3.
生物工程防治鱼类微生物病害产业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工程防治鱼类微生物病害产业化探讨李新辉,郑光明,赖子尼,邹国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州510380)关键词生物工程,鱼类,病害防治DISCUSSIONOFBIOENGINEERINDUSTRIALIZATIONONPREVENTI...  相似文献   

4.
VARIATIONSOFCOMMUNITYSTRUCTURE,DIVERSTITYANDBIOMASSOFDEMERSALFISHASSEMBLAGEINTHEBOHAISEABETWEEN1982~1983AND1992~1993JinXiansh...  相似文献   

5.
养殖欧洲鳗鲡狂游病病理变化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养殖欧洲鳗鲡狂游病病理变化的电镜观察ELECTRONMICROSCOPICOBSERVATIONONPATHOLOGICCHANGESOFIRRITABLESWIMDISEASEASSOCIATEDWITHCULTUREDEUROPENEEL樊海平徐...  相似文献   

6.
养殖池塘溶氧平衡与日最低值预报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养殖池塘溶氧平衡与日最低值预报的研究概况STUDYOUTLINGEONTHEDIELBALANCEOFDOANDTHEPREDICTIONOFTHELOWESTDIURNALDOINMARICULTUREPONDS徐宁李德尚(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学院,2...  相似文献   

7.
INGESTIONANDEXCRETIONOFSEVERALANTIBACTERIALDRUGSBYTHEBRINESHRIMP(ARTEMIAPARTHENOGENETICA)1.TOXICITYTOARTEMIA,INGESTIONANDEXCR...  相似文献   

8.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暴发性病害的病原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暴发性病害的病原超微结构观察SUPERMICROSTRUCTUREOBSERVATIONONPATHOGENOFEXPLOSIVEDISEASEOFBLACKTIGER(PEUAEUSMONODON)邓国成李焕...  相似文献   

9.
EXISTENCE FORMS AND DISTRIBUTION OF SELENIUM IN BLUE MUSSEL AND BAY SCALLO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XISTENCEFORMSANDDISTRIBUTIONOFSELENIUMINBLUEMUSSELANDBAYSCALLOPMaoWenjun1)LiYi2)GuanHuashi1)LinHong1)LiuYuhua3OceanUniversit...  相似文献   

10.
罗氏沼虾幼体及成虾消化酶活性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魏华 《水产学报》1996,20(1):61-64
罗氏沼虾幼体及成虾消化酶活性魏华,赵维信(上海水产大学,上海200090)关键词罗氏沼虾,幼体,消化酶THEACTIVITIESOFDIGESTIVEENZYMESOFLARVAEANDADULTINMACROBRACHIUMROSENBERGII¥...  相似文献   

11.
鱼类的化学通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天复 《水产学报》1987,11(4):359-371
鱼类的通讯主要有视觉的、听觉的、电感觉的和化学觉的几种,其中视觉的最重要。但在鱼类行为的某些方面和在某种生态条件下,化学觉具有独特的功能。鱼类依靠其灵敏的化学觉进行着奇妙的化学通讯。对昆虫和哺乳动物的化学通讯已有相当研究,而对鱼类化学通讯的研究还很肤浅。随着人类的活动,尤其是污水排放、航运事业的发展和海上钻探开发,将有大量的废弃物不断地进入水体中,而几乎所有的水生动物均具有灵敏的化学感觉能力。因此,了解这些化学物质对水生动物的影响就显得十分重要。鱼类化学通讯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鱼类的行为生理学、生态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基本规律,而且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不同质量的鱼及生产出的鱼油为原料,研究了鱼体质量对鱼油组成及氧化特性的影响。氧化程度即鱼油的化学发光强度随鱼体质量下降而上升。化学发光强度与EPA、DHA含量无明显关系。随鱼体质量下降,鱼油颜色由浅而深,且共轭二烯系含量、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二酯含量增加。鱼油中甘油三酯与鱼体总挥发性氨基氮呈负相关。由低质鱼生产的鱼油较易氧化。  相似文献   

13.
淡水鱼在保温鱼箱中贮存期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月新  张钟兴  欧杰 《水产学报》1990,14(2):160-164
我国养殖淡水鱼类居世界首位。特别是近年来淡水鱼的产量迅速增长,淡水鱼从生产到流通上市过程中的保鲜问题日趋重要。以往淡水鱼的贮运除活鱼车运输外,大多采用传统的木桶、竹篰、蒲包等落后的包装容器,由于保温条件差,鱼体受挤压,鱼货容易腐败变质。保温鱼箱是近年来渔业生产上使用的新型包装容器,从目前使用于海水鱼的情况来看,它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为了进一步开拓保温鱼箱在淡水鱼流通领域中的应用,我们选用了上海市水产供销公司研制的8B-3型塑料保温鱼箱,以养殖  相似文献   

14.
鱼类化学诱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世英 《水产学报》1988,12(1):81-86
国外诱变育种工作始于1927年。Muller(1927)和Stad1er(1928)发现用X射线辐照,可以提高动植物的突变频率。1943年Auerbaeh和Robson在果蝇研究中发现了第一个化学诱变剂——芥子气,这又为诱变的研究揭开新的一页。目前已知有突变活性的化合物达数百种,并每年都在增加着。我国诱变育种始于1958年,廿多年来,用诱变方法育成的农作物新品种(或品系),在数量和推广面积方面都已超过外国,成绩巨大。但在动物方面还很少应用,在家蚕、鱼类上的试验表明,仍有应用前景。鱼类化学诱变国内刚开始研究,国外则在六十年代就已开始,对象主要为鲤、鲢、鳙、淡水鲑、高白鲑和胭脂鱼等,不论在诱变方法和实践成果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就国外鱼类化学诱变研究概况、进展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5.
鱼类诱食剂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概述了鱼类诱食剂作用的生理机制,总结了诱食剂的研究方法,综述了各国学者在诱食剂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我国加强诱食剂研究和生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畜肉状浓缩鱼蛋白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达嘉  严小秋 《水产学报》1990,14(2):129-136
畜肉状浓缩鱼蛋白是八十年代开发的一种新产品。本文作者利用中国海区的中、上层鱼类——沙丁鱼、马面鲀等作为原料,参考畜肉的物、化特性,经过反复实验、研究,制定了以下的工艺流程和条件。原料鱼经去头、去内脏、采肉后加入适量的氯化钠,调整pH至7.5左右,经机械挤压扭曲,然后乙醇萃职两次,多脂鱼进一步用高温乙醇萃取,最后干燥至要求水份,而得到高蛋白、低脂肪的产品,其复水性达到5倍,相对鱼肉得率17%以上。蛋白质在加工过程中损失较少,得到了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7.
鱼类精液超低温冷冻保存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张轩杰 《水产学报》1987,11(3):259-267
鱼类精液超低温冷冻保存研究是从五十年代开始的,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已取得很大成就。国外的工作主要是在海水鱼类和鲑科鱼类中开展的,并在某些鱼类,如鳕鱼、虹鳟、鲑鱼,大马哈鱼等的精液冷冻保存中获得成功。不少学者还对精液冷冻的原理,冷冻保存的技术环节如稀释液的配制、抗冻剂的种类及浓度、降温平衡、冷冻速度及保存方法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我国在鱼类精液超低温冷冻保存方面的工作开展得比较晚。近年来,广东、广西和新疆等地对草、鲢、鳙、鲮等鱼的精液冷冻保存作了一些  相似文献   

18.
渤海鱼类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渤海鱼类群落进行了研究。渤海鱼类群落无论渔获量和种类组成都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种类和渔获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夏季洄游性鱼类占绝对优势,冬季以渤海地方性种类为最多;整个渤海鱼类可划分为6个生态类群,它们分别反映了鱼类在渤海出现的月份和离开渤海的时间,数量的季节变化规律;春、夏和秋3季,渤海鱼类种类组成复杂,分区较多;冬季,种类组成简单,分区较少,但分区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9.
何志辉 《水产学报》1993,17(1):24-35
本文根据1988—1990年对吉林省镇赉渔场养鱼池的生态学调查材料,论述了鱼池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初级和次级生产量、有机碳的平衡、能流和生物能量收支。一年约有28.3—51.4%收入有机碳沉积池底。各池鱼产量约为总收入能量的4.7—10.2%;鲢鳙产量约为浮游植物毛产量的5.1—13.7%;鲤产量约为人工饲料能量的6.5—13.1%。浮游植物和细菌的能量有55.2—81.4%为浮游动物所利用,18.4—22.4%为鲢鳙所利用,仅0.2%为底栖动物所利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