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3 毫秒
1.
超临界CO_2萃取大蒜精油及油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大蒜精油及油树脂的超临界 CO2 提取工艺 ,探讨了粒度 ,萃取及分离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对各萃取率的影响 ,建立了萃取温度、压力与各萃取率的数学模型。确定了超临界 CO2 同时提取大蒜精油及油树脂的优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
油胞病是一种主要的柑橘生理性病害,其典型特征是病斑区油胞凸起、油胞周围组织坏死并形成绿色、黄色甚至褐色病斑,这种症状不仅引起果皮外观品质下降,还严重影响了柑橘果实的商业价值。目前研究认为油胞病发病与橘油泄露有关。因此,该研究分别采用市售橘油、提取橘油、橘油非挥发性成分及26种挥发性成分单品分别处理锦橙、脐橙和椪柑果实,结果发现市售橘油和提取橘油处理油胞病发病率均为100.00%;橘油非挥发性成分及单品α-蒎烯、β-石竹烯、朱栾倍半萜、β-金合欢烯和α-金合欢烯处理其发病率均为0;而其余21种挥发性成分单品处理均出现油胞病症状,且发病率≥73.33%。研究橘油成分对柑橘果实油胞病的影响将为进一步探索油胞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水蒸气蒸馏得到的杉木油品质优良,但得率低,为1.7%,干馏法粗杉木油得率高,为9.6%,但质量差,不能直接用于调香。为了提高杉木油得率和质量,该文以杉木根为原料,分别采用水蒸气法和干馏法制备杉木油,并对干馏油进行精制研究,重点研究过氧化物和脂肪醇存在下的自由基取代反应,及反应条件对干馏油香气改善效果的影响,得出较佳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1h。采用GC-MS对提取的杉木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其中水蒸气杉木油含有26种成分、杉木粗干馏油含有50种成分、干馏精油含有34种成分,它们的主要化学成分基本一致,都含有α-柏木烯、β-柏木烯、柏木醇、罗汉柏烯等体现柏木油特征香气的化学成分。粗干馏油成分复杂,经过精制处理,除去了大量的羧酸类、酚类及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等影响干馏油香气质量的物质。干馏精油色浅、具有柔和的木香、膏香、树脂样的气息,基本能满足调香的要求,在香料工业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美藤果油的提取率以及油的品质,该文以美藤果为原料,比较了水酶法、超临界CO2萃取法、超声波辅助有机溶剂萃取法和低温冷榨法这4种不同的提取方法对美藤果油提取率和油品质的影响;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computer, 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测定美藤果油的营养组成,以及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 2,2-Diphenyl-1-(2,4,6-trinitrophenyl) 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比较了美藤果油与其他植物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4种提取方法中,水酶法和超声波辅助有机溶剂提取法油脂提取率较高,分别为95.1%和92.7%,其次为超临界萃取法,为86.44%。但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出的油脂综合理化指标优于其他3种提取方法,其中水酶法提取出的油不溶性杂质、酸价、过氧化值和黄色值都低于超声波辅助有机溶剂萃取法和低温冷榨法,但感官品质最差。综合考虑得出:超临界萃取法为美藤果油较佳的提取方法。此方法提取的美藤果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生育酚、多酚等活性成分,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高达92.37%,总生育酚和总多酚质量分数分别为59.2 mg/(100 g)、10.2 mg/(100 g),但不含有维生素A;美藤果油对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率IC50为1.148 mg/mL,明显低于橄榄油、茶油、亚麻籽油和紫苏油(P<0.01),说明美藤果油体外抗氧化能力较强。研究结果可为美藤果油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油研818     
《农业信息探索》2012,(9):52-52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19 品种名称:油研818 选育单位:贵州省油菜研究所  相似文献   

6.
磷脂是肉类特征性风味的重要前体物质。鸡油具有浓郁的脂香和鸡汤香气,磷脂可能对其风味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去除鸡油组织中的磷脂,以及在鸡油中添加磷脂等处理方法,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感官评价方法研究经不同处理鸡油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相对含量和风味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了磷脂的鸡油,其特征性风味成分显著增加,特别是(E,E)-2,4-癸二烯醛和1-辛烯-3-酮分别增加了4.5倍和10.4倍;而去除磷脂鸡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丰度显著减少;感官评价结果也表明添加磷脂鸡油的风味最浓郁,而去除磷脂鸡油的风味最弱。因此,该研究证明鸡油组织中的磷脂对鸡油的风味具有重要的贡献作用,添加磷脂可显著增加鸡油的香气。该研究结果为浓香鸡油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工艺。  相似文献   

7.
生物质热裂解生物油精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生物质热裂解生物油的高含氧量、低热值和化学不稳定等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物油的广泛应用,因此必须对生物油进行精制,以改善生物油的品质.该文从催化加氢、催化裂解、气相催化、水蒸气重整和乳化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生物油精制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生物油精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生物油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浙油50     
《农业信息探索》2012,(7):33-33
究所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13品种名称:浙油50选育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品种来源:沪油15/浙双6号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CO2萃取大蒜精油及油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研究了大蒜精油及油树脂的超临界CO2提取工艺,探讨了粒度,萃取及分离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对各萃取率的影响,建立了萃取温度、压力与各萃取率的数学模型。确定了超临界CO2同时提取大蒜精油及油树脂的优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0.
随着油蔬两用技术的逐渐推广应用,油菜薹作为蔬菜食用部分,不仅口感好,而且营养丰富,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无公害绿色蔬菜,但新鲜油菜薹不耐贮藏,采后容易腐烂、老化。如果将采摘后的油菜薹制成脱水油菜薹,在保证营养成分和食用品质良好的情况下,不仅能延长其贮藏期,而且可扩大油菜薹的销售范围。结合脱水油菜薹加工工艺,从关键工序、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双低油菜通过油蔬两用栽培,不仅可获得油菜籽,还可增收一季油菜薹.油菜薹是南方消费者较为喜爱的冬季绿叶蔬菜之一.依照"原料挑选→清洗沥水→烫漂→冷却沥水→整形→速冻→包装→冷藏"流程,简介了在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出的速冻油菜薹加工工艺.该工艺选取无污染的新鲜油菜薹为原料,加工过程中不加入任何添加剂和防腐剂,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新...  相似文献   

12.
气隙非浸油式电机叶片泵的主泵吸油配流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保证气隙非浸油式电机叶片泵中主泵在高转速下吸油充足,针对孔板离心泵输出液流在主泵配流窗孔外侧与内侧压差大、旋转液流向主泵配流时流动阻力大的问题,提出了在主泵配流窗孔增设平衡槽和导流槽的结构。流场计算表明:平衡槽将外侧的引油窗孔与内侧的辅助窗孔沟通,控制两窗孔出口的压力差为一较小的定值;导流槽避免了旋转液流在引油窗孔中产生旋涡及其流动阻力,显著地增大了引油窗孔的入口流量,窗孔出口的静压随导流槽包角增大而增大,当导流槽包角大于80°时,引油窗孔出口静压提升了10%,辅助窗孔出口静压相应提升了15.4%。该研究为电机泵的主泵配流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原料及制油工艺对花生毛油中塑化剂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油料品质及制油工艺对花生毛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phthalatic acid esters,PAEs)的影响规律,对未脱皮花生仁和脱皮花生仁分别采用压榨法和浸出法提取花生毛油,对未脱皮和脱皮花生仁及其对应毛油中PAEs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研究原料品质和制油工艺对花生毛油中PAEs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未脱皮和脱皮花生仁中均含有PAEs且在制油过程向毛油中迁移和富集,在不同制油工艺中迁移率的差别致使不同毛油中PAEs含量也有明显差别。7个未脱皮花生仁样品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i(2-ethtlhexyl)phthalate,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isononyl ortho-phthalate,DINP)和8种塑化剂总的(total content of 8 PAEs,∑8PAEs)质量分数分别为0.085~0.540、0.325~1.372、0.422~0.771和0.964~3.403 mg/kg。花生浸出毛油中DBP、DEHP、DINP及∑8PAEs平均含量是压榨毛油的1.39、1.23、1.16、1.22倍。花生仁脱皮制油可使毛油中DBP、DEHP、DINP、∑8PAEs含量分别降低33.0%~36.4%、26.7%~29.4%、15.0%~18.7%、22.5%~23.0%。在花生油生产尤其是炒香型花生油生产时,严格对花生仁原料中PAEs含量进行监控,同时采用花生脱皮压榨取油,对花生油产品的PAEs风险防范和控制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可为企业生产高品质花生油,降低PAEs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甘肃地区油用紫斑牡丹栽培管理的生产实践,对油用紫斑牡丹从选园、整地、采种、育苗、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种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油用牡丹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用植物,被逐渐重视起来,各地区积极探索油用牡丹的栽培技术和利用价值。基于此,以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为例,分析了该地区油用牡丹的种植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作出分析,以期为苏南地区油用牡丹的种植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楚油杂79     
《农业信息探索》2012,(8):30-30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16 品种名称:楚油杂79 选育单位: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7.
玉米秸秆热解生物油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基于为生物油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的目的,在等离子体流化床热解实验台上利用粉碎的玉米秸制取生物油,并对生物油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生物油的最高得油率为37%,显酸性,密度在1100~1200 kg/m3之间;动力粘度的总体趋势是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灰分百分含量小于0.1%。同时使用色质联用仪(GC-MS)对生物油进行了组分分析,生物油的主要成分有乙酸、羟基丙酮、水、乙醛、呋喃等。高含水量和含氧量使得生物油热值低,容易发生反应,需要对生物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改性才能用于高端技术。  相似文献   

18.
‘宁油16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杂交选育而成的油蔬兼用油菜新品种,2010年泸州市从江苏省丰庆种业公司引进,在几个县区进行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益,探索出了一套粮经作物复合种植模式,为促进冬闲地开发,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新路子。  相似文献   

19.
海藻热解生物油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明确海藻热解生物油的主要成分及热解工况对成分的影响,对海藻生物质(条浒苔、马尾藻)不同工况下热解制得的生物油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海藻类生物油成分除了含氮化合物外,主要是一些烃类、酮类、醛类、醇类和酚类化合物,以及较大分子量的羧酸及其衍生物,并包含了少量呋喃、吡喃、吡啶等衍生物的杂环化合物。条浒苔油中羧酸及其衍生物(37.85%)和烃类物质(16.61%)较多,而马尾藻生物油中甾族(30.16%)和醇类化合物(24.81%)较多,也检测出油酸、棕榈酸酯和花生酸。不同工况下产生的生物油在组成成分上非常相似,只是相对含量有所不同。热解温度对海藻油组分分布起了重要作用,而载气流量对热解海藻油组分分布的影响不明显。试验结果还表明海藻油中含氮化合物的形成主要与蛋白质的分解有关。海藻生物油相对于陆上植物热解生物油优点为高含烃量,低含氧量。海藻热解制油工艺中温度应控制在500~600℃之间,能达到较佳产油率和油品。  相似文献   

20.
真空热解松木粉制备生物油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研究与开拓高品位生物油的制备方法,该文以松木粉为原料,采用真空热解的方法制备生物油。讨论了150~830μm的4种不同粒径大小、400~600℃的5种不同反应温度对真空热解的影响,对其原因进行讨论与分析;并对最优条件下的真空热解气液相产物进行表征。试验结果表明,在500℃反应温度下,250~380μm粒径松木粉真空热解得到生物油产率最高,可达52.06%;真空热解生物油的黏度较低,流动性能好,高附加值化合物较多,这些特性使真空热解生物油作为提取化学品的原料成为可能,该研究为生物质制备高品位生物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