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苦荞她的花期很短,风一吹,就熄灭了颤栗的芬芳。她的一生,从头至尾,模仿了村子里一些女孩的成长。她们一般只播种在山坡,落土就准备出发,连饥饿的飞鸟,也赶不上她们的萌芽。开始牵手,是蜜月般的花期。她们相互搀扶着,  相似文献   

2.
华北越冬绿肥作物二月兰生长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二月兰是华北地区冬季覆盖作物,可作为冬季绿肥作物引入农田生产,与春玉米等作物形成粮肥复种体系.试验调查了二月兰返青到成熟的生长状况,研究了不同播期对二月兰生长的影响,对二月兰的生育期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4月上旬开始,二月兰的株高、鲜草重、干物重快速增长;鲜草重、干物重在4月中下旬的盛花期达到高峰;盛花期以后,干物重变化不大,但鲜草产量迅速降低.试验条件下,二月兰最佳播种期为9月中旬,最佳翻压期为4月23日~5月5日.将二月兰生育期划分为苗期、冬季休眠期、返青期、现蕾抽薹期、花期、结角成熟期等6个阶段,花期又可以区分为初花期、盛花期、终花期.本研究可以作为二月兰合理播种和利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油菜花开     
吕元兰 《南方农业》2010,4(3):19-19
三月,是油菜花开的时节。江南,只要是种有油菜的田块、土坡、山湾,就会呈现一片金黄、一坡金黄、一湾金黄。油菜花,犹如江南的乡村少女,质朴中不失娇艳,在微风中摇曳她的清丽。这些普普通通的乡村花、田园花、农家花,她们并不认为自己是三月的卑微,反倒挺立着、招展着、张扬着,团结起来,壮观起来,汇成一汪金色的海洋。  相似文献   

4.
黄河故道砀山酥梨花期低温冷害风险的评估方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低温冷害为砀山酥梨花期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其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分析1983-2006年砀山酥梨物候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从酥梨始花期和整个花期的日最低气温的概率分布入手,建立了酥梨花期低温冷害风险评估模型。结果表明:(1)砀山酥梨花期内遭受某一级别的低温冷害的风险,可由始花期出现的概率与花期内逐日出现某一级别低温冷害的概率之和的乘积来表示,一般是酥梨始花期越早、花期历时越长,遇到某一级别低温冷害的风险越大。所得风险评估方程,可用于风险评估。(2)砀山酥梨开花始期具有正态分布特征,即始花期早和迟的出现频率较小,处于历年始花期均值附近的频率较大。(3)砀山酥梨花期遭受低温冷害的指标可分为花期内出现日最低气温≤7℃、≤5℃、≤3℃三个级别。(4)酥梨始花后到某一日遭受某一级别低温冷害的累积概率,除始花日出现≤3℃低温冷害的概率与始花期早晚呈线性关系外,其他日期的累计概率均与始花期的早晚呈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5.
迎春始花期预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分析石家庄 1982~ 2 0 0 3年迎春始花期与气温资料发现 :迎春始花期与 2~ 3月气温呈明显负相关 ;迎春始花期所需 >0℃积温为 15 4 0℃·d ;近年来与冬季负积温呈负相关关系 ,此外近 2 0年间迎春始花期有明显提前趋势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迎春始花期的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6.
陕西苹果种植面积大、产量高,但产量易受晚霜冻影响。冻害的发生与苹果花期和晚霜冻时间密切相关,因此准确预测苹果花期,研究苹果花期的变化规律对苹果生产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物候模型(春暖模型、连续模型、重叠模型和平行模型)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陕西苹果花期(包括始花期和末花期)的变化规律。首先,评价4种物候模型在陕西苹果产区模拟苹果花期的效果,筛选出研究区最佳花期预测模型。然后,基于所选最佳花期模型模拟历史(1980−2019年)时期各代表站(洛川、白水、凤翔和长武)的苹果花期。最后,基于33个全球气候模式(Global Climate Models,GCMs)生成的未来气象数据集,利用所选最佳模型分别模拟RCP4.5和RCP8.5两种情景下2021−2100年各代表站的苹果花期并研究花期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连续模型是模拟渭北东部和西部苹果花期的最佳模型,而延安和关中西部苹果花期的最佳模型为平行模型。1980−2019年各代表站始花期提前速率为3.4~4.7d·10a−1,末花期提前速率为3.3~4.6d·10a−1,空间分布上,研究区苹果花期从东南到西北逐渐推迟,年平均花期持续时间为10~11d。在RCP4.5情景下,各代表站2021−2100年始花期提前速率为0.7~0.9d·10a−1,末花期提前速率为0.6~0.8d·10a−1;与1980−2019年相比,各代表站2021−2060年平均始花期提前0~4.4d,末花期提前0~5.0d,各代表站2061−2100年平均始花期提前3.4~7.6d,末花期提前2.6~8.2d。在RCP8.5情景下,2021−2100年各代表站始花期提前速率为1.3~1.8d·10a−1,末花期提前速率为1.3~1.6d·10a−1;与1980−2019年相比,各代表站2021−2060年平均始花期提前1.3~5.9d,末花期提前1.0~6.1d,各代表站2061−2100年平均始花期提前6.7~12.4d,末花期提前6.2~12.3d。未来气候条件下,苹果花期空间分布与历史时期基本一致,但花期持续时间略有缩短。本研究首次综合花期预测模型和未来气候数据研究陕西苹果产区苹果花期变化,可为陕西苹果产区应对气候变化产生的花期冻害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级联卷积神经网络的番茄花期识别检测方法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对作物花期状态的准确识别是温室作物执行授粉的前提。为提高花期状态识别的准确度,该研究以温室番茄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级联卷积神经网络的番茄花朵花期识别方法。首先采用改进的端到端的特征金字塔网络FS-FPN实现番茄花束的分割,然后采用Prim最小生成树对分割后的花束图片进行花期识别优先级排序,最后将已排序的分割花束图片输入改进的Yolov3网络,实现番茄花朵花期状态的精准识别。在由1600幅包含花蕾期、全开期、谢花期、初果期4类花期状态的番茄花束图像构成的数据集上,所提方法对番茄花朵花期平均检测时间为12.54 ms,平均检测精度分别比Mask R-CNN和SPP-Net提高了3.67%和2.39%,识别错误率比改进前的Yolov3网络降低了1.25%。最终将该方法部署到番茄授粉机器人上,并在大型玻璃温室内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番茄花朵各花期的检测精度分别为花蕾期85.71%、全开期95.46%、谢花期62.66%、初果期88.34%,该研究结果可为智能授粉机器人的精准作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小苍兰(Freesia refraeta klatt)的温光特性试验目的,是为寻找在我国自然变温的温室内小苍兰的种植期与花期的关系,延长供花季节.试验表明,小苍兰对日照长度反应敏感期是在种植到花序显示营养生长这一阶段;各期次的花序显示至开花盛期的生育期天数与活动积温差异很小.从小苍兰的这一感光、感温特性出发,应用光温系数法求算其温度指标和花期预报,是比较客观地加入了日照长度的因子,回报效果检验表明,小苍兰的花期预报,其误差符合要求,平均相对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返青期不同程度根修剪处理对冬小麦群体结构、土壤水分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程度根修剪处理均减少了小麦的群体数量,改善了群体结构,从而使得根修剪处理花期时的透光率显著大于对照.根修剪处理还使小麦对土壤水分的消耗显著减少,花期时根修剪处理小区的土壤含水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土壤水分的改善促进了小麦的生理活性,使根修剪处理小麦的花期光合速率均显著大于对照.成熟期时小剪根处理对籽粒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由于显著减少了水分消耗,因此,提高了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大剪根处理虽然提高了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但由于严重影响了成穗数,从而造成产量显著下降.研究表明,在旱地农业生产实践中,如果能采用适当农艺措施以减少冬小麦前期旺长对土壤水分的过度消耗,使更多水分留在花后利用,将对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危害积温的枸杞花期霜冻指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得到枸杞花期受霜冻危害的温度范围,探究低温及其持续时间对枸杞花期的影响,利用人工霜冻实验箱于2016—2019年开展了枸杞花期霜冻模拟试验,统计了不同温度及其不同持续时间下枸杞花期3个阶段(花蕾期、初花期、盛花期)的受冻率,引入危害积温的概念进行了分析,结合霜冻灾害的实际情况对危害积温的公式进行了修订,建立了基于危害积温的枸杞花期霜冻指标,并利用野外实地调查结果对该指标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气温降至-1℃时枸杞花朵未出现受冻迹象,降至-2℃时枸杞花朵开始出现受冻迹象,-8℃时受冻率达到100%,说明枸杞花期受霜冻危害的温度范围为-8~-1℃,在此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低温持续时间越长,花朵受冻率越高。枸杞花蕾的抗冻能力最强,初花次之,盛花最弱。修订后的危害积温公式对受冻情况的解释更加客观全面,计算结果与野外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建立的指标能够应用于枸杞花期霜冻灾害预报、预警以及评估。  相似文献   

11.
南方耐旱玉米种质资源筛选和鉴定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方7~8月份的季节性干旱严重威胁着春玉米孕穗至扬花期和秋玉米苗期的生长,影响产量.为了筛选适应南方季节性干旱气候特性的种质资源,本文针对南方的气候特性,在玉米苗期(4叶期)采用反复干旱称重控水和孕穗至扬花期采用反复干旱等量浇水的方法进行干旱处理,比较和分析了12个玉米自交系的耐旱性和与耐旱性有关的主要指标.结果表明,12个玉米自交系中,苗期和孕穗至扬花期最耐早的自交系为"178",苗期耐旱性最敏感的材料为"齐319",孕穗至扬花期最敏感的是"S4080".苗期筛选对干旱敏感的材料时,反复干旱称重控水的处理时间以7d为宜;筛选耐旱材料时,处理时间以12d为宜.幼苗成活率可作为耐旱筛选的评价指标,光合作用速率可作为玉米苗期耐旱材料筛选的快捷方便指标,处理前后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可作为玉米苗期耐旱材料的生理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外源一氧化氮对温室牡丹花瓣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在花苞期用0.2 mmol·L-1的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喷施整株叶片,根据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牡丹花瓣的挥发性成分。在温室牡丹和SNP处理后的不同花期共检测到62种挥发性成分,分属烷烃类、萜烯类、芳香烃类、醇类、酯类、酮类和杂环类物质,以烷烃类和萜烯类种类多、含量高,不同花期以盛花期种类最多。外源NO减少了牡丹各花期花瓣的烷烃类、醇类和前期的芳香烃类物质,对萜烯类和酮类的影响不大,未检测到酯类;盛花期烷烃类含量增加、萜烯类含量有所降低,醇类和初花期的芳香烃类含量明显降低。因此,外源NO影响了温室牡丹不同花期花瓣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对盛花期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初花期,对末花期影响最小。本研究为牡丹鲜花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选取福山、万荣、洛川、旬邑和阿克苏分别代表中国渤海湾、黄土高原和新疆苹果产区,利用1999−2018年各地富士苹果始花期物候观测数据,分析苹果始花期变化趋势,并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析日尺度平均气温、平均地温、降水量、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对苹果始花期的影响,明确影响苹果始花期的关键气候因子及其影响时段和强度,在此基础上,利用逐步回归法建立各主产地苹果始花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近20a来,中国北方主产地苹果始花期平均出现在4月7−20日,但变化趋势不显著。影响各地始花期的关键气候因子中,平均气温和平均地温为主导因子,其中关键影响时段内平均气温和平均地温每上升1℃,5个主产地苹果始花期将显著提前2.31~4.10d和2.34~4.96d;降水量每增加1mm,万荣、旬邑和阿克苏苹果始花期将显著推迟0.12~0.57d;平均相对湿度每增加1个百分点,旬邑和阿克苏苹果始花期推迟0.33d和0.51d;日照时数每增加1h,福山和万荣苹果始花期分别提前0.12d和0.07d。在明确影响各主产地苹果始花期关键气候因子的基础上,建立中国北方苹果主产地始花期预测模型,经回代检验,实测值与预测值相差小于5d的比例达80%~90%,模型可用于实际预测业务。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富士系苹果的5个主产区,分别选取花期资料系列较长的山东福山(环渤海湾产区)、河南三门峡(黄河故道产区)、甘肃西峰(黄土高原产区)、云南昭通(西南冷凉高地产区)和新疆阿克苏(新疆产区)作为代表站,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和筛选影响苹果花期的气象要素,构建富士系苹果的花期模拟模型;采用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分级加权满分率计分评判法对模型进行检验,并用代表站周边12个站点的物候观测资料对模型进行外延检验;在此基础上,逐站逐年模拟中国苹果主产区416个气象站1981-2018年富士系苹果始花期和末花期。结果表明:代表站苹果花期模拟模型单站检验满分率66.7%~100.0%,平均绝对误差0.4~3.4d,外延检验平均绝对误差1.2~5.1d。1981-2018年中国不同产区富士系苹果花期时间差异大,并呈提前变化的趋势,提前变化分界点在1997年前后;代表站平均始花期最早与最晚相差27.0d,平均末花期最早与最晚相差18.0d;始花期提前变化幅度1.6~4.5d·10a-1,末花期提前变化幅度1.2~3.8d·10a-1。中国富士系苹果花期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由南向北逐渐推迟,平均始花期从西南冷凉高地的3月中旬向北逐渐推迟至环渤海湾产区北部的4月下旬,平均末花期从西南冷凉高地的4月上旬向北逐渐推迟至环渤海湾产区北部的5月上旬。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对库尔勒香梨始花期的影响及其预测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1980-2010年库尔勒市气象局农业气象站香梨物候观测资料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影响香梨始花期的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1a来,受气候变化影响,库尔勒香梨始花期有明显的提前趋势(P<0.01);香梨始花期与冬季平均气温、春季气温以及不同深度地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而与开春日期及5日平均气温>10℃日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建立了香梨始花期的预测模型,并进行校正,通过检验模型效果良好,可为香梨始花期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牡丹、芍药花型花色相似,花期前后相接.在园林绿化上为了延长观赏期,提高牡丹园的观赏效益,常在牡丹园中将牡丹与芍药混作.  相似文献   

17.
气象因素对凹唇壁蜂活动规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富龙  袁锋 《中国农业气象》1998,19(2):52-54,F003
经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日平均温度是影响凹唇壁蜂在出茧速率的主要气象因素,其次是日照时数和最高温度,成蜂出茧后,在访花活动期间,雌蜂的活动频率除了受花期的影响外,主要受日平均温度的影响,即温度越高,活动频率就越高,而与风速负相关,在阴雨较少的情况下花期温度是影响繁殖率高低的主导因素,其次为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  相似文献   

18.
在坡度较大的山坡面种植宝巾花,经过采用一定的技术和控制花期的措施,达到当年种植,当年开花的目的。且株型紧凑,高度适中,花期适宜,花期长,有较好的观赏效益和固土效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冬小麦始花期预报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该研究采用机器学习算法,明确冬小麦始花期的主要气象影响因子,并建立始花期预报模型。基于1980-2019年江苏省10个观测点冬小麦生育期观测资料和逐日气象数据,应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反向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BP)、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3种算法分别建立始花期预报模型,以决定系数、均方根误差、预报准确率为评判指标,对模型模拟精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温度类因子对始花期影响的重要性明显大于降水类和日照类。基于筛选出的重要特征变量,3种算法建立的始花期预报模型均可在4月初对始花期进行预报,最迟可提前5d预报,最早可提前32d预报;RF算法模拟精度最高,BP算法次之,MLR算法相对低一些;RF算法能准确模拟出始花期波动趋势,大部分站点的始花日期预报准确率都在85.0%以上,表明RF算法在始花期预报中有较高的可靠性和业务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在芒果生理落花期内,白粉病,烟霉病是花穗期的主要病害,夜蛾,毒蛾,金龟子是主要虫害。壮花和坐果肥是最常用的追加肥料的材料,从谢花期到第二次生理落果期时间段,蒂腐病和炭疽是最为常见的病害,通常来说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是最长用的防治农药。基于此,就通过分析芒果生理落果的主要原因,对其生理落果期的病虫害防治做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