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豆9号大豆由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0年以东88-27为父本,与鲁豆为母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统选育而育成的苏北夏大豆新品种,2012年3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表现为优质、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商品性优良,适合在苏北地区推广种植。该试验以播种密度为主区,施肥量为副区,进行裂区试验。结果表明:合适的播种密度和施肥量是苏豆9号实现高产的关键,揭示了二者对苏豆9号大豆产量的影响及其最佳组合模式,提出了苏豆9号高产栽培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旨在瞄准鲜食大豆产业需求,针对性选育早熟、抗SMV的夏播鲜食大豆新品种。利用1.5万R的~(60)Co人工诱变‘苏豆7号’,在其分离的后代中经多年多点抗性鉴定和产量、品质等性状选择。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出早熟、抗SMV鲜食夏大豆新品种‘苏豆18号’。该品种具有较好的早熟性、丰产性和食用品质,并高抗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3和SC7,中抗炭疽病菌。2017年3月通过国家大豆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豆20170021)。‘苏豆18号’具有早熟、抗SMV、优质等特点,适合江苏、安徽、湖北、江西、上海、浙江等地作夏播鲜食大豆种植。本文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作一阐述,供相关研究单位及农技推广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南方地区普遍缺少高产、大粒、早熟、品质优良、抗性好的夏播菜用大豆新品种及其高产栽培技术.苏豆7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最新选育的夏播菜用大豆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毒病等优点.本文介绍了苏豆7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旨在瞄准鲜食大豆产业需求,针对性选育早熟、抗SMV的夏播鲜食大豆新品种。【方法】利用1.5万伦琴的钴-60人工诱变‘苏豆7号’,在其分离的后代中经多年多点抗性鉴定和产量、品质等性状选择。【结果】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出早熟、抗SMV鲜食夏大豆新品种‘苏豆18号’。该品种具有较好的早熟性、丰产性和食用品质,并高抗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3和SC7,中抗炭疽病菌。2017年3月通过国家大豆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豆20170021)。【结论】‘苏豆18号’具有早熟、抗SMV、优质等特点,适合江苏、安徽、湖北、江西、上海、浙江等地作夏播鲜食大豆种植。本文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作一阐述,供相关研究单位及农技推广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5.
豆类作物新品种选育及育种技术研究项目组由原经济作物研究所大豆研究室和蔬菜研究所豆类项目组合并而成,已经有60多年历史。以中国南方地区栽培的菜用和其他粒用豆类的育种和遗传研究为特色,并从事相关新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与示范推广工作。先后选育出苏豆6号、苏豆5号、早生翠鸟、日本晴3号、苏早1号、早豇1号等豆类品种,同时在作物用地养地相结合,豆类蔬菜速冻加工,  相似文献   

6.
大豆新品种“苏豆9号”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豆9号”为东海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新品种,具有早熟、高产、优质、抗倒伏、抗病性强,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08-2010年参加江苏省区试,3年平均184.8 kg/667 m 2,较对照徐豆13增产3.6%,2010年增产极显著.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177.5 kg/667 m2,较对照增产6.7%;2012年3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适宜江苏省淮北地区作夏大豆种植.为探讨适宜播期,最佳种植密度和合理的施肥量,特设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苏豆9号最佳播种期是6月上中旬,在此范围内越早越好,最佳密度是1.4万株/667 m2,基肥用量以含氮、磷、钾45%复合肥20 kg/667 m2为宜.  相似文献   

7.
一、苏豆8号审定编号:国审豆2010014。选育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品种来源:苏85-53-1/宁镇3号。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浙江杭州、江西南昌、重庆三峡、湖南长沙、江苏南京和安徽芜湖地区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8.
苏种 《农家致富》2022,(11):41-42
<正>一、苏豆26苏豆26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育成的夏大豆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作夏大豆种植。1.特征特性该品种植株直立,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抗倒性好。叶片卵圆形,白花,棕毛。  相似文献   

9.
<正>苏豆9号是江苏省东海县农科所2008年育成的夏大豆新品种,2008~2010年参加江苏省淮北夏大豆区域试验,2011年参加淮北夏大豆生产试验,2012年3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豆201204。其优质、高产、生育期适中,商品性好,适宜在江苏淮北及周边大豆主产地区作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0.
"通豆8号"是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通豆1号为母本,苏豆4号为父本,经过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淮南夏大豆新品种。2006—2009年参加江苏省淮南夏大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该品种有限结荚习性,生育期117 d左右,灰毛,产量高、品质优、综合性状优良,适宜江苏淮南及相似生态地区作夏大豆种植。201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邮编:210014,电话:025-84391362)选育的夏播晚熟鲜食(菜用)大豆新品种"苏豆6号",前不久通过了江苏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2.
苏豆6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最新育成的鲜食夏大豆新品种,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苏审豆200803)。该品种适宜在我省及周边省份作鲜食夏大豆栽培,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等优点,可作为外贸出口优质品种加以推广。对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淮阴市是我省夏大豆的主要产区之一,面积约80~100万亩。苏豆1号是淮南推广多年的夏大豆,曾对提高淮南大豆产量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它生育期长成熟晚,影响下作生产,且混杂退化严重,丰产性能下降。因此,急需培育一个较苏豆1号早熟、高产、抗逆性强、籽粒商品性好和适应性较广的夏大豆新品种,满足当前生产的需要。淮豆2号的选育就是基于上述目的进行的。 选育经过 淮豆2号原组合为[(浦东大黄豆×雷公)×62-10-4],系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配制。1974年春灌南县农科所从灌云县大豆原种场引入二代材料,1974~1976年进行单株选择,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邮编:210014,电话:025—84390266)选育的春播中熟鲜食(菜用)大豆新品种“苏豆5号”,前不久通过了江苏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5.
苏豆8号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最新选育的南方地区春大豆新品种,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在我国南方作早熟春大豆栽培.该品种成熟期较早,脂肪含量高,品质优,丰产性、稳产性表现较好,综合性状较优,抗病、抗逆性较强,田间综合抗性好,在我国西南地区如重庆、四川等地也可作秋大豆栽培.  相似文献   

16.
一、苏豆7号审定编号:苏审豆201202。来源与类型:原名"苏鲜08-6",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以科丰1号/海系13,于2008年育成,属夏播晚熟鲜食大豆品种。适宜江苏省淮南地区作鲜食夏大豆种植。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1)产量  相似文献   

17.
高产优质鲜食春大豆新品种——苏豆5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选育过程 苏豆5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育出的高产、优质、鲜食春大豆新品种.1998年以亚蔬鲜食春大豆品种AGS292为母本,从日本引进的2808鲜食春大豆为父本进行杂交.  相似文献   

18.
苏豆 《农家致富》2022,(2):42-43
<正>一、苏豆20苏豆20是江苏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江苏浦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育成的中熟夏大豆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作夏大豆种植。1.特征特性该品种出苗较快,苗势较强。幼茎基部绿色,植株直立,有限结荚习性,抗倒性较好。叶片卵圆形,白花,棕毛,成熟时荚深褐色,弯镰形。落叶性好,不裂荚。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微光,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适合湖北省黄冈市种植的大豆[Glycine max (Linn.) Merr]品种,以中豆41为对照,对9个大豆新品种的生育期、形态特征、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濉科23、驻豆20、兴豆5号、苏豆23号为中早熟品种,全生育期在100 d左右,HD21638、HD21144、油春1204、蒙0811、商豆066为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在110 d以上,实际栽培中可根据换茬等具体情况进行选种。驻豆20、兴豆5号分别比对照增产19.5%和12.2%,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且完好粒率达到86%以上,可在黄冈地区适当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苏作 《农家致富》2023,(21):42-43
<正>一、苏豆23苏豆23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育成的中晚熟鲜食夏大豆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淮南地区作鲜食夏大豆种植。1.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半开张,有限结荚习性,抗倒性较好。叶片卵圆形,白花,灰毛,鲜荚绿色、弯镰形,籽粒椭圆形。种皮和子叶黄色。江苏省区试平均结果 :出苗至青荚采收94.7天。株高89.0厘米,主茎18.1节,单株分枝3.0个,单株结荚53.2个,多粒荚个数百分率64.9%,每公斤标准荚366.5个,2粒荚长5.6厘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