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8年陈武夷岩茶为试验材料,系统开展控时(1h、2h、3h)控温(80℃、100℃、120℃)双因子烘焙试验,对所得试样进行茶叶感官5项指标审评,同时进行茶叶生化成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陈年武夷岩茶香、味与烘焙时的温度与时长的关联性很大,而色泽、叶底与烘焙温度、时长的关联性不大,以100℃、3h和120℃、2-3h烘焙...  相似文献   

2.
谢善锦 《福建茶叶》2014,36(4):27-29
本文总结了武夷岩茶手工初制的制作技术。通过传统的手工烘焙与烘干机烘焙、烘焙机烘焙三者对比,探讨最佳的烘焙方法。  相似文献   

3.
"蛤蟆背"是武夷岩茶审评术语之一。武夷岩茶经过传统而科学的工艺加工,再经烘焙后,在干茶条索表面出现颗粒状泡点,茶叶冲泡后,可见叶底有不规则隆起的颗粒状泡点,形似蛤蟆的背部,故称这一品质特点为"哈蟆背"。"蛤蟆背"与武夷岩茶制作工艺、火功程度、品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武夷水仙、肉桂毛茶为原料,采用烘干机、电烘箱和木炭焙笼烘焙三种方式进行武夷岩茶精制烘焙试验。结果表明,生产效率最低的木炭焙笼烘焙的岩茶品质最佳,生产效率最高的烘干机烘焙的岩茶品质接近于炭焙岩茶,电烘箱烘焙的生产效率介于两者之间,所产岩茶品质较差。具体表现为,烘焙结束时,烘干机烘焙的岩茶茶多酚、咖啡碱含量较高,水浸出物、茶红素、茶褐素含量较低;电烘箱烘焙的岩茶茶红素、茶褐素含量较高,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较低;木炭焙笼烘焙的岩茶氨基酸、茶多酚、茶红素含量较高。在感官品质方面,木炭焙笼烘焙的岩茶感官审评得分最高,香气、滋味佳,岩韵显;烘干机次之,岩韵较显;电烘箱烘焙的岩茶得分较低,香气、滋味表现尚佳,岩韵尚显。  相似文献   

5.
武夷岩茶精制指将毛茶加工为成品茶的过程,包含分级归堆、毛拣、筛分、切细整形、扬簸(风选)、复拣、匀堆、烘焙、摊凉、装箱(桶)入库、拼配、补火、包装13道工序,其中以烘焙工序最为关键。精制的主要作用是改变茶叶外形的性状,提高净度、匀整度及茶叶整体品质。文章梳理了武夷岩茶精制技术各个环节的基本操作手法和要点,对生产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武夷岩茶常用的烘焙加工方式进行探讨。对其工艺特点、茶叶品质的影响做了综合分析。依据实践提出一套机焙与炭焙相结合的岩茶烘焙方案,供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7.
谢善锦 《福建茶叶》2014,36(5):27-29
本文主要讲述武夷岩茶手工制作的过程与实践,保持手工制作技术的"传统"。通过传统的手工烘焙与烘干机烘焙、烘焙机烘焙这三者对比,探讨最佳的烘焙方法。  相似文献   

8.
武夷岩茶产于碧水丹山的武夷山而闻名天下。其独特的制作工艺成就了武夷岩茶的绝佳品质,尤其精制工艺,对最终形成武夷岩茶色、香、味、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个人从事茶叶加工的实际经验,浅谈一些武夷岩茶的精制焙火工艺。  相似文献   

9.
武夷水仙岩茶在闽北乌龙产区占据主流地位,种植面积占全产区的25%左右。水仙从鲜叶等级可分为正岩水仙、半岩水仙、高山水仙和洲地水仙,因水仙存在品质好、产量高的特点,导致茶企加工水仙时比较随意,加工工艺管理粗放,采摘鲜叶不标准,焙火不到位等现象,加工出的成品茶品质不佳。因此有必要对武夷水仙的加工技术进行深入探讨,探索出一套适合推广的各等级水仙的标准化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0.
武夷山以其独特的丹霞地貌形成“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的自然景观而位尊八闽、秀甲东南,素有“丹山碧水”之美誉。“如此名山宜第几,相当曲水本无多”,是对这座百代交誉的千古名山的恰当评价。  相似文献   

11.
《茶世界》2008,(10)
武夷岩茶的特征,可以用岩韵两个字来概括。人们喜欢岩茶,就是因为岩韵。那么岩韵是什么呢?晚清名人梁章钜,游武夷时夜宿天游观,与道士静参品茶,将武夷岩茶特征概括为香、清、甘、活四字。他说,静参谓茶品有四等,一日香,花香  相似文献   

12.
武夷岩茶文化所含内容极为广泛,本文仅能扼要地述说如下:1武夷茶包含武夷岩茶,但武夷岩茶虽是武夷茶中的主要部分,而不能概括统称为武夷茶,武夷茶历史悠久,南北朝(公元479-502年)的南朝“齐”时,浦城令江淹赞武夷山为“碧水丹山”称山上所产的“珍木灵芽”皆淹平生所至爱。已有文字记述。至唐元和(公元806-820)年间《孙樵送茶与焦刑部书》云“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碧水丹山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贱用之“,至同代光启年间(公元885-886年)进士、郑谷之徐寅腊石茶诗云“武夷初暖日初园、采摘…  相似文献   

13.
武夷岩茶     
2008年11月中旬,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将在福建武夷山召开年会,武夷山是很多爱茶人心中的圣地,更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刊登有关武夷岩茶的文章,敬请关注。另外本文的刊登得到老舍茶馆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4.
压条育苗就是将茶树枝条一部分埋入土中,使其生根,发芽,以后与母株分离成为一个独立生活的新植株,这种方法育苗成活率高,茶苗生长迅速,可保持与母树相同的品种特性,操作技术简易,但它的繁殖系数不及短穗扦插衣苗,并对母树的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巩志 《福建茶叶》2002,(1):51-51
袁枚 (1716 - 1798)字子才 ,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 (今杭州市 )人。清代著名诗人 ,文学家。自幼聪颖。 12岁即中秀才 ,与垫师史玉瓒同入县学 ,乾隆四年 (1739) 2 3岁中进士 ,选庶吉士 ,入翰林院。四年后 ,赴江南任县令。因父丧辞官 ,辞官致仕居江宁小仓山 ,构筑随园。“以书籍诗文为事 ,备林泉之清福 ;享文章之盛名者数十年”。他生性不喜酒 ,不学仙、不供佛 ,惟及喜欢饮茶 ,晚年厚爱武夷茶 ,爱不释手 ,一生与茶结下不解之缘。袁枚在辞官归里后 ,立意周游名山大川 ,饱览世间奇异风物 ,遍尝各地名茶。登临黄山绝顶饮茶 ,游历过天台、庐山、雁…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武夷古法炭焙进行调研和探究,梳理并总结前人的古法技艺,对武夷岩茶的炭焙技艺的传承和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叶丞 《福建茶叶》2023,(6):27-29
武夷岩茶以其浓郁的花果香、细腻的口感和独特的岩韵闻名于世,但其制作过程中的做青工艺却极其复杂,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会导致加工成本的增加,影响到武夷岩茶的经济发展。因此,为了提高武夷岩茶的品质,必须加强对做青工艺的研究,以及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以期达到更好的生产效果。本文详细讨论了武夷岩茶做青条件,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将科学融入武夷岩茶的方法,将其从传统的手工方法转变为现代制作技术。  相似文献   

18.
武夷岩茶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岩茶发展现状武夷岩条是闽北乌龙茶中的珍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建国后武夷岩茶生产得到迅速恢复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茶园面积从1978年的1666.7公顷发展到1996年的6400公顷,增加2.8倍,其中良种面积4906.7公顷,占总面积的76.6%,采摘面积由1000公顷扩大至4933.3公顷,增加3.9倍,茶叶产量从325.2吨上升至25085吨,增加6.7倍;产值从126.17万元提高到4545.4万元,增加了35倍,每百公斤产值由388元上升到1812元。尤其可喜的是,近几年发展了名优茶生产,经济效益明显增加。1996年名优茶产量达940.6吨,销售…  相似文献   

19.
林小荣 《福建茶叶》2015,37(2):21-23
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武夷岩茶肉桂的制作工艺,结合肉桂茶树品种特性从鲜叶采摘时间与标准、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干、复焙等主要工序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武夷岩茶制作技艺分萎凋、做青、炒青、揉捻、烘焙等一系列工序,制作过程中须结合天气、茶青、制作场所、制茶工具、人工配备、质量监管等情况,灵活把控每一道工序,每道工序环环相扣,掌握恰到好处,才能形成优良品质的武夷岩茶。文章详细阐述了武夷岩茶的传统制作技艺,对其传承具重要意义,同时为深入认识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作为世界级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