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用于肉鸡小麦-豆粕型饲粮的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复配的最佳酶谱组合。试验首先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分别设定6个水平添加到肉鸡小麦-豆粕型饲粮中,采用模拟胃肠液体外消化试验,研究单酶的最佳剂量;然后根据各单酶最佳添加量,将4种单酶分别设定3个水平:木聚糖酶(750、800、850 U/g),β-葡聚糖酶(50、100、150 U/g),纤维素酶(700、750、800 U/g),植酸酶(1 000、1 500、2 000 U/kg),采用4因子3水平L9(34)正交设计,设置9种组合方式,以净还原糖生成量、植酸磷降解率、饲粮残渣总能为检测指标,确定4种单酶复配的最佳酶谱组合。结果表明:肉鸡小麦-豆粕型饲粮中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和植酸酶的最佳添加量,0~3周龄分别为800、130、770、1 360 U/kg;4~6周龄分别为800、130、790、1 470 U/kg;4种单酶组合的最佳酶谱均为木聚糖酶850 U/g、纤维素酶750 U/g、β-葡聚糖酶50 U/g、植酸酶2 000 U/kg。 相似文献
2.
3.
家禽小麦型日粮添加木聚糖酶体外消化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体外模拟家禽消化装置,通过测定5个木聚糖酶水平下3种比例的小麦型日粮体外消化产生还原糖的量,研究不同水平木聚糖酶在家禽小麦型日粮中的酶解效果。试验表明:小麦水平B组日粮添加木聚糖酶的最佳水平为0.135%,小麦水平C组日粮添加木聚糖酶的最佳水平为0.204%;小麦水平D组日粮添加木聚糖酶的最佳水平为0.243%。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对比研究酸性和中性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及其在小麦型饲粮中的降黏效果。饲养试验检测2种木聚糖酶(酸性和中性木聚糖酶)对胃肠液的耐受性;pH 3.5条件下测试2种木聚糖酶的相对活性;选用木聚糖纯品和谷物检测2种木聚糖酶的降黏效果;选取512只1日龄的817白羽肉公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对照组饲喂小麦型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小麦型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4 U/g中性木聚糖酶、2和4 U/g酸性木聚糖酶,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1)相比中性木聚糖酶,酸性木聚糖酶对肉鸡胃肠液有更好的耐受性。2)在pH 3.5条件下,酸性木聚糖酶的相对活性比中性木聚糖酶高64.1%。3)对于高黏(黑麦)阿拉伯木聚糖,相比中性木聚糖酶,酸性木聚糖酶的降黏效果提升了42.9%。4)在小麦型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提高了肉鸡的生长性能,其中4 U/g酸性木聚糖酶对生长性能的提高效果优于4 U/g中性木聚糖酶。5)对于饲喂小麦型饲粮的肉鸡,4 U/g酸性木聚糖酶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分别比2 U/g酸性木聚糖酶组、4 U/g中性木聚糖酶组和对照组提高了3.5%(P<0.05)、7.4%(P&l... 相似文献
5.
不同非淀粉多糖复合酶在肉鸡小麦型饲粮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能量水平的小麦型饲粮中添加不同非淀粉多糖(NSP)复合酶对肉鸡生长性能、消化道生理、屠宰性能、肠道微生物数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NSP复合酶。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取900只1日龄的科宝肉公鸡,按体重无差异原则随机分为5个组,正对照组(PC组)饲喂正常能量水平的基础饲粮;负对照组(NC组)饲喂在PC组饲粮的基础上降低350 kJ/kg能量水平的饲粮;NSP复合酶组饲喂在NC组饲粮中分别添加NSP复合酶1(300 g/t)、NSP复合酶2(300 g/t)、NSP复合酶3(500 g/t)的饲粮,每个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试验分为前期(1~21 d)、后期(22~42 d)2阶段进行。结果表明:1)各组在试验各阶段的平均体重、平均体增重、平均采食量、料重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PC组相比,NC组平均体重、平均体增重略低(P>0.05),料重比均增加(P>0.05),而添加NSP复合酶后有所改善。2)各组第21和42天的肌胃、腺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相对重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NC组相比,NSP复合酶1组、NSP复合酶2组第21和42天的空肠、回肠相对重量降低(P>0.05),盲肠相对重量提高(P>0.05)。各组第21和42天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相对长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PC组相比,NC组各肠段相对长度(第21天十二指肠相对长度除外)均提高(P>0.05),与NC组相比,NSP复合酶1组、NSP复合酶2组第21和42天的空肠、回肠相对长度均降低(P>0.05)。3)试验第21天,与PC组相比,NSP复合酶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提高(P<0.05),NC组空肠隐窝深度显著提高(P<0.05);各组间各肠段肌层厚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第42天,与PC组相比,其余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均降低(P>0.05);与NC组相比,添加NSP复合酶后空肠绒毛高度显著降低(P<0.05)。4)各组屠宰性能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PC组相比,NC组的腹脂率有所下降(P>0.05),与NC组相比,NSP复合酶3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均有所提高(P>0.05)。5)各组第7、21、42天的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PC组相比,NC组第7、42天大肠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和第7、21、42天双歧杆菌数量有所降低(P>0.05)。与NC组相比,NSP复合酶1组、NSP复合酶2组第42天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有所提高(P>0.05)。6)以PC组利润为100%,与之相比,NSP复合酶1组提高的利润幅度最大。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在小麦型饲粮中降低一定能量水平后添加NSP复合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肠道微生态环境,并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综合考虑,本试验中NSP复合酶1的应用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研究了小麦型日粮中添加不同酶制剂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3600只快大型1日龄黄羽肉鸡,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鸡。试验分为6个组:A组为玉米-豆粕型日粮组(作为正对照组);B组为玉米-小麦-豆粕型日粮组(作为负对照组);C、D、E、F组为在负对照组基础上分别添加250g/t酶制剂产品Ⅰ、Ⅱ、Ⅲ、Ⅳ,试验为期51天,分1-21日龄与22-51日龄两个阶段。试验结果表明:21日龄日增重最小的是负对照组,分别比正对照组、试验C、D、E低4.32%、6.50%、4.62%、2.49%,均差异显著(P0.05),增重最大的为C组。从整个生长期来看,日增重最低的是负对照组,比试验C组低3.05%,差异显著(P0.05)。日增重最高的是C组,但与其他酶制剂添加组的D、E、F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正>研究表明,家禽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可提高日增重与饲料转化效率[1-3]。木聚糖酶的作用效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应用中的差异很大。其中能量水平是影响木聚糖酶作用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日粮营养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粗饲料间的组合效应以及筛选出的最佳组合与精料固定比例组合对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利用体外产气法,将酱香型发酵酒糟、浓香型干酒糟、浓香型湿酒糟、酱香型湿酒糟分别与稻草、燕麦干草以0∶100、25∶75、50∶50、75∶25、100∶0的比例组合,分析体外发酵主要指标:产气量(GP)、pH、微生物蛋白(MCP)含量以及48 h产气量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SFAEI);根据SFAEI,再将4种白酒糟与稻草、燕麦干草的最佳组合与相同精料混合(精粗比6∶4),分析体外发酵效果。结果表明:1)4种白酒糟与2种干草组合均能产生正组合效应,且与燕麦干草的组合效应优于与稻草的组合。2)最佳组合比例及SFAEI为:酱香型发酵酒糟∶燕麦干草=25∶75、SFAEI=11.48,浓香型干酒糟∶燕麦干草=25∶75、SFAEI=3.95,浓香型湿酒糟∶燕麦干草=50∶50、SFAEI=6.70,酱香型湿酒糟∶燕麦干草=25∶75、SFAEI=6.47。3)相同比例饲粮条件下,酱香型发酵酒糟组(60%精料+10%酱香型发酵酒糟+30%燕麦干草)甲烷产量显著低于浓香型湿酒糟组(60%精料+20%浓香型湿酒糟+20%燕麦干草)和酱香型湿酒糟组(60%精料+10%酱香型湿酒糟+30%燕麦干草)(P<0.05),酱香型发酵酒糟组和浓香型干酒糟组(60%精料+10%浓香型干酒糟+30%燕麦干草)的二氧化碳产量也显著低于其余2个湿酒糟组(P<0.05),而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则显著高于2个湿酒糟组(P<0.05)。综上所述,根据SFAEI,酱香型发酵酒糟、浓香型干酒糟、酱香型湿酒糟与燕麦干草组合的最佳比例是25∶75,浓香型湿酒糟与燕麦干草组合的最佳比例是50∶50;根据气体成分及总VFA含量,酱香型发酵酒糟组和浓香型干酒糟组体外发酵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小麦替代玉米作为能量饲料对母猪一个繁殖周期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遗传背景相同、胎次及妊娠期一致、体况良好、生产性能相近的经产大长母猪60头,随机分为5个处理,即对照组、无酶试1组、低酶试2组、中酶试3组、高酶试4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母猪。试验结果表明,无酶试1组产活仔数显著提高(P〈0.05);初生重、初生窝重、健仔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母猪断奶1周内发情配种率比对照组提高8.34个百分点,差异显著(P〈0.05);仔猪断奶成活率显著提高(P〈0.05);断奶重、断奶窝重、日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3个加酶组母猪产活仔数、初生重、初生窝重、健仔率、母猪断奶1周内发情配种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仔猪日增重、断奶窝重、断奶成活率均明显提高(P〈0.05),其中中酶试3组、高酶试4组仔猪断奶成活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用添加复合酶的小麦豆粕型饲粮饲养母猪是可行的,不仅降低了饲养成本,还提高了生产效益,母猪在一个繁殖周期添加中等水平复合酶经济效益提高620.10元/头,增幅达86.9%(P〈0.01)。 相似文献
10.
11.
肉仔鸡体外消化模拟技术评定不同剂量植酸酶作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肉仔鸡体外消化模拟技术评定不同剂量植酸酶在玉米-豆粕日粮中作用效果的可行性进行了检验.在体外条件下,分别测定了添加与不添加植酸酶的6种玉米-豆粕日粮磷体外消化率和无机磷释放量.结果表明:磷体外消化率和无机磷释放量随植酸酶添加水平的增加而增加(P<0.01),添加不同剂量的植酸酶日粮,磷体外消化率和无机磷释放量与肉仔鸡日增重、采食量、回肠磷消化率、胫骨灰分和磷的沉积以及胫骨灰分中磷的含量等指标均存在强相关(R^2=0.971,0.990,0.962,0.903,0.866,0.986和R^2=0.970,0.987,0.976,0.898,0.859,0.984).利用肉仔鸡体外消化模拟技术,可以评定和预测玉米-豆粕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植酸酶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磷利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将过3.0 mm、2.0 mm、1.2 mm和0.8 mm孔径筛片的蒸炒豆粕(测定的几何平 均粒度分别为2 565μm、529μm、449μm、334μm和210μm)进行体外消化,研究豆粕粒度 与蛋白质消化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粒度为449μm组的粗蛋白消化率最高,比2 565μm、529 μm和334μm组分别提高了10.75%、4.43%和1.37%(P<0.01);比210μm组提高了 0.17%(P<0.05);粒度为449μm组和334μm组的干物质消化率(分别为68.95%, 68.89%)较高,分别比2 565μm和529μm组提高了(3.52%,3.44%)和(8.14%,8.06%) (P<0.01);粒度为449μm的豆粕的赖氨酸、精氨酸、胱氨酸、甘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丙 氨酸、酪氨酸和脯氨酸的消化率均高于其他粒度组。 相似文献
13.
14.
选用3只体重为35-43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十二指肠近端瘘管的内蒙古半细毛羯羊,在饲喂豆粕型日粮条件下,通过非同位素标记烟酸的启动-连续灌注方法,测定绵羊瘤胃烟酸的基本产生、消失、外流速率及十二指肠的流通速率。试验结果表明,饲喂豆粕型日粮的绵羊瘤胃烟酸的基本产生速率为2.50mg/h。通过灌注的方法提高烟酸产量后,烟酸在瘤胃内的产生速率为5.06mg/h;消失速率则为1.90mg/h;瘤胃内烟酸的外流速率为3.16mg/h;同时得出烟酸在十二指肠的流通速率为1.73mg/h。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畜牧杂志》2019,(3)
本试验旨在通过透析袋体外酶解法研究碱性蛋白酶和木聚糖酶对玉米-豆粕型日粮还原糖生成量、干物质和粗蛋白质体外酶解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碱性蛋白酶的添加浓度分别为20、40、60、80、100 U/g,木聚糖酶的添加浓度分别为10、20、30、40、50 U/g,每个添加水平分别设5个重复。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添加浓度由20 U/g提高至100 U/g时,可显著提高日粮还原糖生成量和干物质酶解效率(二次,P<0.05);木聚糖酶添加浓度由10 U/g提高至50 U/g时,显著提高日粮干物质酶解效率(二次,P<0.05)。以干物质消化率为评价指标时,根据二次曲线方程计算得出碱性蛋白酶和木聚糖酶的适宜添加浓度分别为65 U/g和33 U/g。 相似文献
17.
硒锌互作对肉鸡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选用 2 88只 1日龄健康 AA肉鸡为动物模型 ,随机分成 9组 ,每组 32只 ,动态研究了日粮中不同剂量硒锌互作对肝脏主要抗氧化酶 (CAT、SOD、GSH- Px)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终末代谢产物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探讨了日粮中不同硒锌配比对肝脏抗氧化功能及肝脏功能的影响。饲料中硒、锌各设 3个水平 ,分别为硒 0 .0 8、0 .15、5 m g/ kg和锌 34、5 0、10 0 0 mg/ kg。试验结果表明 ,饲料中低硒 (0 .0 8mg/ kg)、低锌 (34 mg/ kg)、高锌 (10 0 0 m g/ kg)或高硒 (5 mg/ kg) ,尤其是低硒低锌和高硒高锌 ,均可引起肉鸡肝脏 CAT、SOD、GSH- Px3种酶活性下降 ;饲料中加入常硒 (0 .15 mg/ kg)和常锌 (5 0 mg/ kg) ,是肉鸡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维持正常水平的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18.
高米糠粕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对番鸭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22日龄商品代番鸭180只,研究在高米糠粕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1%酶制剂使番鸭日增重提高10.83%(P〈0.01),饲料利用率提高10.35%(P〈0.01),肝重率提高16.87%(P〈0.01),腹脂率降低10.38%(P〉0.05)。添加酶制剂有利于番鸭羽毛生长,防止啄羽,试验第2、第3周加酶组啄羽率比对照组均下降50%。 相似文献
19.
将32日龄黄杂肉用仔鸡2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60只雏鸡。第1组为对照组,第2~4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了3.5%,3.0%,2.5%柑桔皮粉的日粮,试验期35天。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3.5%的柑桔皮粉组鸡效果最佳,料重比3.09-1,比对照组鸡降低11.71个百分点,饲料转化率提高了13.27%,只均增重0.9345kg比对照组鸡(0.8365kg)提高11.72%(P〈0.05)。经济效益比对照组鸡提高27.35%,增重耗料成本降低了0.55元/kg。 相似文献
20.
选用160只1日龄的罗斯肉仔鸡,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组设4个重复,研究Aspergillus oryzae发酵豆粕(FS-BM)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免疫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FSBM改善了肉仔鸡的生长性能与免疫功能,日增重和日采食量提高了6.78%(P<0.05)和3.09%(P<0.05),饲料转化率提高了2.98%(P<0.05);血清IgA、IgM含量增加45%(P<0.05)和33.33%(P<0.05),法氏囊和胸腺指数分别提高了44.27%(P<0.01)和10.57%(P<0.05),外周血液的T淋巴细胞转化率提高了11.59%(P<0.0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