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节探源     
我国古代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在《后汉书·杨震传》中记载可佐证:“春节未雨,百僚焦心,而缮修不止,诚致早之征也。”《晋书》亦载“其时正朔旦立春。”到南北朝时,春节是指整个春季,至于把正月初一定为春节,则是民国初年的事,因其在立春前后,就表示春天的到来或开始,与岁首之意相合。  相似文献   

2.
秦岭探源     
钟平 《森林与人类》2004,24(10):10-11
秦岭古称“南山”,《诗经》有“节彼南山”之说,秦岭之名,始于《史记》的“秦岭天下之大阻也”。秦岭之称,后来随着韩愈的“云横秦岭家何在”名句而远扬天下,秦岭亦称终南山,《左传》里说“终南山九州之险也”。《读史方舆纪要》称“盖终南脉起昆仑,尾衔嵩岳”。秦岭与昆仑有着一脉相通的渊源。我国古代的山脉分布,首推《禹贡》的“三条四列”之说,秦岭居  相似文献   

3.
茶多酚的功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的《本草拾遗》中说:“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药之药”。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记载说:“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之因,火降则百病清也”。茶由古代的药到后来的饮料,现在又回归到药,是现代生物技术和现代医学科技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王本泉 《云南林业》2001,22(4):25-25
竹子是很有趣的植物,汉字的“笑”,就是根据竹子的形态设计的。《说文解字》对“笑”字的解释是“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古人讲迷信,连在梦中见到竹子也认为是大吉大利。汉代王符在《潜夫论·梦列》中说:“凡寥梦之大体……竹木茂美……皆为吉喜”。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竹子最有趣的却在于它“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由于竹子所特有的结构,我国古代乐器,大都取其做成。如萧、笛、笙、琴等。所以古代音乐特称“丝竹”。演奏乐器的人称“竹人”,至今音乐舞台上仍有“江南丝竹”之名。 据《吕氏春秋》记载,相传黄帝轩…  相似文献   

5.
春节是农历的新年。春,《前汉书·律历志》、《风俗通》诸书的解释,为“春蠢也”。“蠢”是昆虫活动的意思,春来虫动,幼苗吐绿,万物兴旺,《公羊传》又注说。“寿者,天地开辟之端,养生之道,法象所出,昏斗指东方曰春。”春又被神化成为着神东君执掌的神,是吉祥幸福的象征。节,多指节气,是按地球在绕太阳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划分的,地球从春分点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它反映了季节变化、气候特点、物候现象的规律,春与节连起来,古人称这天是年之首、月之首、日之首。意味着春回大地,一元复始,气象更新。我国古代的春节,…  相似文献   

6.
植树造林,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远在春秋时代,就有植树传统,如《诗经·小雅·巧言》“荏染柔木,君子树之”;《诗经·风·定之方中》也记述了“树之棒栗,梧桐律漆,琴瑟”,说明当时已在庭院植树。在我国古代,植树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紧密相联。传说黄帝的妻子嫘相发明了春蚕织丝的方法。为了养蚕制衣,就要植树。至迟在围代,中原地区就已出现大片桑园。(诗‘魏风·十亩2阎》载:“十亩之间合,桑者阐闲兰”,“十亩2外生,桑者泄池兰”。白的不仅田团植桑,家与分也常植树。孟子说:“五亩2宅,树立以柔。”《诗经·小雅·小并》…  相似文献   

7.
黄河占称“河”或“河水”。《说文解字·水部》:“河,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在古代,“河”专指黄河及整个黄河水系各支流,如渭河、洛河、汾河等等。直到唐代,“黄河”一名才成为这条大河的固定名称。 黄河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河流,河面辽阔,水流浩荡,故称“大河”。《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殷纣之园,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在古代,黄河也称“洪水”、“洪河”。洪,大也,洪水、洪河亦即大河之意。《水经注》卷四引  相似文献   

8.
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古代林业科学技术刘建荣“一年之计,莫若种谷;十年之计,莫若树木”;“家有千树桔,与千户侯等”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植树造林的认识,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作了许多研究植树造林的著作,如《竹谱》、《茶经》、《...  相似文献   

9.
史书中的“榆林塞”王登学,魏世中榆树是我国北方的乡土树种,用途极广。在古代,我国人民常用它来构筑军事防御工程。据《汉书·韩安国传》记载:“蒙恬为秦侵胡,辟数千里,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即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将军蒙恬率三十万军队“北伐匈奴”,战胜匈...  相似文献   

10.
元旦食俗     
我国元旦食俗丰富多彩,不仅食品味美可口.而且还大多富有祝福康寿的吉祥含义。饺子 前身是“馄饨”。馄饨是指面食中带馅的食品。北齐人颜之推曾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林业》2008,(6):39-39
饮食有节 饮食有节是道教对养生者提出的基本要求。节的含义有三:(一)节制之意。就是要节制食欲。嵇康《养生论》说:“饮食不节,以生百病。”权贵人家整天吃着大鱼大肉却没有食欲,这是因为美味佳肴吃得太多。肠胃饱满,使人感到腹中闷胀,体内的“真气”就不能畅通地运行,日积月累,就会滋生百病。所以,李时珍《本草纲目·谷部》说:“饮食不节.杀人顷刻。:”清人曹庭栋《老老恒言·饮食》中解释“饮食有节”说:“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就是要少食多餐。  相似文献   

12.
佛手(Citrus medica var sareodactylis Swingle)为芸香科柑桔属枸橼的变种,根据产地不同又分为广佛手、闽佛手、金华佛手、川佛手等。佛手植株叶色常绿。果实形态奇特美观,形如不完全开裂的拳状和完全开裂的指状,色泽金黄,香味浓郁持久。果期一般长达数月之久,极具观赏价值。因佛手音谐“福寿”之意,被视为吉祥之物,以其制作的盆  相似文献   

13.
巍峨的太行山,古时有“天下之脊”,“东西之巨防”之称,阻隔东西之间的交通,“太”古通“大”、“泰”,即“极大”之意。太行山,古称太形山,古代“形”、“行”同音,因山形高大,故得名。  相似文献   

14.
草木解读     
草木文化,在我国古代早已出现。《诗经》以草木人篇的至少有九成。信手一翻,《苤莒》、《卷耳》、《何草不黄》、《票有梅》……琳琅满目。首篇《关睢》便是“参差荇莱,左右流之”。“荇菜”乃普通植物,那样早便入了诗,足见草木与文化结缘之深。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的兽战曾大年我国古代人口稀少,森林密布,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将野生动物进行驯养和从多方面利用,甚至用于战争,成为战争史上的珍闻。据《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曾“教熊黑貔貅虎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此后比较著名的兽战有:牛战公元...  相似文献   

16.
话说杏树     
话说杏树白廷举杏树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分布极为广泛。古代就有关于杏树的记载,如:“五活之土,其木宜古”(见于《管子》);“杏子仁,可以为粥”(见于《齐民要术》)等等。杏的品种繁多,由于各地气候及环境不同,成熟有早有晚。杏的气味香甜,果肉多汁,含有...  相似文献   

17.
位于湖南省常德地区的桃花源,是大诗人陶渊明笔下描绘的人间仙境,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其山水田园之美,寺观亭阁之盛,诗文碑刻之丰,历史传说之奇,共同凝练成中国古代四大道教胜地之一,有“第三十五小洞天”、“四十六福地”的美誉,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世外桃源秦人村风光@焦爱兰  相似文献   

18.
桂花是中国10大传统名花之一。桂花花朵细小,也不艳丽,但以香取胜。中秋时节,明月高悬,桂花送来阵阵悠远浓郁的香味,好象云外飘来的一样。唐代诗人宋之问赞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代朱淑贞《桂花》诗云:“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宋代邓肃《木犀》诗云:“清风一日来天阙,世上龙诞不敢香。”桂花开时,香极为浓郁,轻风一送,可达九里之外,故又名:“九里香”;因其丛生于岩岭之间,也称“岩桂”。我国古代还把桂花树作为成功的象征,就有了“折桂”之说。桂花通常分两次在…  相似文献   

19.
火树银花     
火树银花刘自立魏晋时代,“火树银花”就出现在诗赋里了,如晋时,傅玄的名文《朝会赋》:“华灯若乎火树,炽百枝之煌煌。”他写的是“灯”,灯的明亮如“火树”,而“火树”是如“炽百枝之煌煌”的,可见“火树”是有火的。晋代是否有焰火?古代中国人是否以“火树”来...  相似文献   

20.
桃花,是我国自古以来用以象征春天的名卉。桃花盛开之时,红萼锦簇,云蒸霞蔚,与婆娑的绿柳相映成趣,使大地春光倍添明媚。艳丽的桃花,历来为文人墨客所钟爱。《诗经》就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雅句。《史记》中也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哲理名言。晋代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更使人们向往那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人间仙境。唐代诗人皮日休盛赞桃花为“艳中之艳,花中之花”。清代文学家李渔还说桃花可“领袖群芳:。翻开古代诗集,吟咏桃花的诗作比比皆是,或赞春、或惜春、或怨春,或寄兴、或感怀、或赠友,种类繁多、异彩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