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州市发展杂交粳稻20年,育(引)了如常优系列、泗优422、甬优8号等一批杂交粳稻组合,在生产上得到了较大面积的应用。文中提出了对苏州发展杂交粳稻对策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2.
新疆杂交粳稻旱直播密度和产量结构浅析Analysisonthespacingandyieldstructureofjaponicahybridricebydirectdryly-seedingcultureinXinjiang蒋国辉(新疆阿克苏10团...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2017,(4):42-44
通过不同直播密度处理试验,研究了信旱优26在河南信阳当地习惯施肥水平下,密度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实现信旱优26直播最高产量的密度为播种量46.2 kg/hm~2(165万基本苗/hm~2),最佳密度区间为播种量37.8~46.2 kg/hm~2(135万~165万基本苗/hm~2)。  相似文献   

4.
以秀优5号、8优52、申优693和中佳粳为材料,在稀直播条件下,比较其产量表现及分析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稀直播栽培杂交粳稻能获得高产,平均产量可达700 kg/667m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品种间差异较大.在稀直播栽培过程中;要注意前期多施肥和通过肥水调节群体间差异.  相似文献   

5.
80年代以来,思茅地区开展了杂交水稻的旱种试验.孟连县1986年种植97.5亩,平均单产达253kg,比当地常规良种亩增139kg。1988年示范7682亩。平均单产达331,15kg比该县1987年陆稻平均单产102亩增229.15kg,井出现了558.2kg的高产典型.全区1992年种植 51984亩,平均单产252kg,比全区平均单产增产150kg以上。1988~1992年累计种植1231万亩,获总产3188.5万kg,平均单产258.9kg,每亩增产158.9kg,5年增加产值1369.7万元。杂交水稻旱种主要技术是:1因地制宜,选准组合 应根据不同的土壤、气候条件,选用不同的杂交组合,充分发挥品种的内在优势.如海拔1100m…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杂交粳稻闵优 12 8(83A× 12 8)亲本的生物学特性 ,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7.
我国北方稻区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日照百分率一般在50%以上,显著高于南方,而西北稻区达60—70%以上,居全国之首位。特别是水稻抽穗、灌浆期间,北方多为“天高云淡”的晴天,对后期干物质积累十分有利。北方水稻生育期间气候温和适宜,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降低呼吸强度,减少干物质消耗。大于10℃以上有效积温为2200-5100℃,基本满足一季早粳和双季麦茬稻对热量的需要。上述光温气候因素,构成了北方稻作的优越环境,因此我们水稻高产纪录多出自北方的宁夏、新疆、辽宁以及江苏徐州等地。 北方稻区生育期间降雨量为250-750mm,比南方降雨量少、这是北…  相似文献   

8.
我国杂交粳稻的发展及其技术策略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阐述了北方杂交粳稻的生态优势和杂种优势及人们喜粳嫌籼食味的变化,介绍了杂交粳稻"北上"、"南下"取得的进展和存在问题,提出当前杂交粳稻进一步发展应采取"籼粳架桥"培育籼型杂交粳稻的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9.
七十年代,我国粳型三系育种通过籼粳“架桥”制恢,成功地培育了广谱强优势粳型恢复系C57,使杂交粳稻继杂交籼稻之后又在国际上率先进入生产应用领域。配组的第一个杂交粳稻黎优57在北方稻区已累计推广800余万亩,并以其高产性及广泛的适应性取代了当地推广品种。然而,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商品经济要求,黎优57外观品质欠佳,影响进一步发展。因此,杂交粳稻米质的改良便成为当前科研与生产上的核心问题。 一、品质改良的两个阶段 从遗传角度看,黎优57的外观品质欠佳主要是受双亲的品质特性所影响,尤其是受粳恢C。,米质不良,M自率大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杭州市杂交粳稻生产现状和发展潜力作一初浅分析,并提出杂交粳稻在杭州市发展的主要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杂交粳稻泗优422制种特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剑  谷福林 《杂交水稻》1997,12(1):16-17
观察了731A、六千辛A、轮回422、77302的开花习性,并对其相互杂交的结实率进行了调查。与六千辛A相比,731A开花持续天数较短,开颖角度较小,柱头外露率低,开闭时间略长。在相同授粉条件下,731A与轮回422的结实率低于六千辛A与77302。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爱优39(爱知香A/MR39)的亲本特征特性,总结了合理安排播差期、培育壮秧、科学肥水运筹、合理使用“九二○”、及时去杂等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3.
1987年1月,在秦皇岛召开了北方杂交水稻科研、生产协作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分析北方杂交水稻科研、生产形势,并预测今后发展的前景。 北方粳稻区域分布在十多个省市,但总面积仅3000万亩,近几年杂交水稻面积仅180-190万亩,只占北方粳稻面积的6%,而全国杂交稻面积约占总水稻面积的26%。北方杂交粳稻比起南方杂交税稻来发展是缓慢的,规模是不大的,还未能挑起北方粮食增产的重担。究其原因:其一,水稻在北方大多数省(市)的粮食作物比重中不占主导地位,杂交稻的发展自然很难占到显著的位置。但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从上至下都十分重视发展杂交稻,因…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不断创新,高产优质杂交粳稻在新品种选育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概述了中国杂交粳稻育种研究的现状,分析了杂交粳稻在育种及生产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杂交粳稻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上海郊区近年由上海县种子公司和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分别推出“寒优湘晴”和“寒优1027”两个杂交粳稻新组合,经过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较大面积的示范,普遍获得成功,并先后通过审定,开始在生产上推广应用。1989年全市种植杂交粳稻2.58万亩,其中百亩以上的丰产方和千亩示范片共9544.41亩,平均亩产560.48公斤。1990年全市种植模型杂交稻10.5万亩,比1989年增3.07倍,其中百亩、千亩、万亩丰产方和示范片共19312.5亩,平均亩产587.4公斤。1990年由市农业局组织的水稻高产集约化示范,经市、县两级农业、科委、统计等部门专家对19个市、县级丰产方验…  相似文献   

16.
杂交粳稻直播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2001~2003年三年试验研究,筛选出杂交粳稻直播栽培的适宜品种、播种量及播种期,总结出杂交粳稻直播栽培高产高效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是个严重缺水的城市,工农业生产及城市用水十分困难。建国后,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怀与支持下,先后修建了官厅、密云两大水库,永引、京引两大输水渠道和其它一些水利工程后,才为首都的工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水源保障。但从七十年代以来,又出现了缺水的局面,传统的育秧种稻用水量大,扩大种稻可行性有限,而且年际间受降水丰欠的影响,种稻面积极不稳定。1971年全市稻田最多时达到96.76万亩,但由于1972年降水量仅431mm,1973年稻田减少到31.5万亩。水已成为制约京郊稻田面积的关键因素。当时对种稻前途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论点:一是少种…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食味优质型粳稻常规品种和以其为亲本转育的不育系(含辽粳433系、越光系和港源系血缘)南北跨区域种植的差异化表现,探讨该类型杂交组合北种南制的可行性,分析生育期倒挂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概括总结适合南繁稻区的配套制种技术,为优质型杂交粳稻的高产、高效、安全制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用不育系83A与恢复系128组配成的中熟杂交晚粳新组合闵优128,具有熟期早、产量高、米质和抗性好等特点,1998年9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杂交粳稻的优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杂交粳稻有没有优势,是多年来有争论的议题之一。人们都指望杂交粳稻能在高产组合选育方面有所突破,像杂交籼稻一样,能大面积推广,而获得显著的增产效益,解决当前各地城市粳米供应的紧俏现象。但我国杂交粳稻的选育自三系配套以来(北方1975,南方1980年),推广面积一直不大,北方稻区徘徊在150—200万亩,南方稻区试种面积仅20—30万亩。有人认为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是杂交粳稻的产量没有优势,或优势不强,因之,推广速度不快。我从事杂交粳稻育种多年,认为这个问题应进一步加以分析,以探明究竟。现就有关试验资料分析杂交粳稻究竟有没有优势。 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