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螯合剂EDDS和EDTA诱导海州香薷积累土壤重金属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用土培试验的方法,比较研究了可生物降解螯合剂EDDS和难生物降解螯合剂EDTA对耐Cu植物海州香薷地上部积累土壤Cu、Pb、Zn和Cd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5mmol·kg-1EDTA和EDDS可增加海州香薷地上部的Cu、Pb、Zn和Cd的含量和积累量。其中,EDDS比EDTA具有更强的溶解土壤Cu、Zn和增加植物吸收积累Cu、Zn的能力。但对土壤Pb、Cd的溶解及Pb、Cd在植物地上部积累的促进作用,EDTA大于EDDS。  相似文献   

2.
施用EDDS对海州香薷铜锌吸收的强化作用及淋溶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盆栽试验,研究了加入易降解螯合剂EDDS后污染土壤及修复植物海州香薷地上部Cu和Zn含量的变化,及地下50cm处渗滤水中Cu、Zn浓度。结果显示,添加EDDS提高了海州香薷对Cu和Zn的吸收量,同时增加了50cm土层处渗滤液的Cu和Zn浓度,但是渗滤液中重金属浓度仍低于国家Ⅲ类地下水水质标准,表明EDDS对于海州香薷吸收铜、锌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对于地下水的潜在淋滤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3.
以耐铜植物海州香薷(Elsholtzia haichowensis Sun)为材料,研究水培条件下不同浓度CuSO4处理7 d后,海州香薷根、茎、叶中铜积累量与其生物量、含水量、根系伸长、叶绿素含量及蛋白表达等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铜处理浓度的增大,海州香薷根、茎、叶中的铜含量均显著增加;10μmol/L铜对海州香薷的生长起显著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铜处理抑制其生长;100μmol/L铜处理下植株的总生物量达到最大,但根伸长和叶绿素含量均被显著抑制,此时植物根和叶中诱导出一些低分子量的蛋白,可能与海州香薷耐铜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Cu对铜排斥型经济植物黄花月见草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铜积累型植物海州香薷和铜敏感植物芝麻为对照,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Cu(50μmol·L-1)胁迫对三种植物根系生长、根尖质膜完整性、叶片叶绿素含量、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有机酸含量、必需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Cu胁迫下三种植物根系生长均受到显著抑制,但黄花月见草和海州香薷的根尖质膜完整性较好,而芝麻的根尖质膜完整性受到严重伤害;Cu胁迫导致芝麻叶片细胞膜透性增加了130%、叶绿素含量相对于对照降低了6.9%,但对黄花月见草和海州香薷叶片膜透性、叶绿素含量没有影响。Cu胁迫下,三种植物体内苹果酸含量均显著增加;海州香薷和芝麻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分别上升了37%和73%,而黄花月见草叶片脯氨酸含量变化不大。三种植物体内Cu积累与Zn、Fe、Mn的积累呈显著正相关,与Ca、K积累呈负相关。此外,通过盆栽试验发现,土壤中总铜含量不高于700 mg Cu·kg-1土对黄花月见草种子千粒重、种子油含量、油中γ-亚麻酸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且种子铜含量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GBT 5009.13—2003)。低廉的生产成本和较高的经济效益使得黄花月见草在合理利用Cu污染土壤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谷胱甘肽在东南景天Zn/Cd超积累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被处理在含1000 μmol·L-1 Zn(NO3)2或200 μmol·L-1 CdCl2的营养液中25 d,每5 d测定植株地上和地下部Zn/Cd含量以及地上部总硫、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变化,分析硫离子浓度对重金属积累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的前15 d,地上部Zn/Cd的积累量呈线形增加,后10 d积累速度下降;总硫和GSH的含量在前15 d迅速增加,后10 d逐渐下降;根中Zn含量变化与地上部GSH、总硫变化趋势相似,而Cd含量在第5 d时最高,以后逐渐下降.以上结果提示:含硫有机物不是东南景天Zn/Cd超积累的主要配体,GSH主要是解除体内游离态Zn/Cd的毒性;增加硫元素的供应对提高Zn/Cd的积累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油菜-海州香薷轮作修复铜镉复合污染土壤:大田试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高积累镉油菜与高积累铜植物海州香薷轮作的田间试验,研究了镉铜复合污染土壤上植物轮作对重金属的吸收累积规律以及修复效率。结果发现:在镉铜复合污染土壤上,油菜-海州香薷轮作体系中,油菜地上部的生物量达到7.67 t·hm-2,籽粒产量1.59 t·hm-2,但是籽粒中镉和铜含量超过标准限值90%和33%。油菜-海州香薷轮作体系,植物地上部吸收积累的镉和铜总量分别为35.16 g·hm-2和400.68 g·hm-2,其中油菜对镉积累的贡献占83%,海州香薷对铜积累的贡献占73%。轮作体系中植物对镉和铜的提取效率分别为0.2%和0.07%。研究结果表明,油菜与海州香薷轮作不适用于该铜镉重度复合污染土壤,不仅油菜籽粒达不到食品卫生标准的要求,而且土壤修复的年限比较长。  相似文献   

7.
印度芥菜对Cu诱导的氧化胁迫响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印度芥菜对不同浓度 (0、 2、 4、 8和 1 6 μmol·L-1 )Cu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 ,4~ 1 6 μmol·L-1 Cu抑制印度芥菜根和地上部生物量的积累 ,植株中H2 O2 和丙二醛 (MDA)含量上升 ;根和叶中超氧物歧化酶 (SOD ,EC1 1 5 1 1 )和过氧化物酶 (POD ,EC1 1 1 1 7)活性均随着Cu浓度增加而上升 ;2~ 8μmol·L-1 Cu能提高根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APX ,EC1 1 1 1 1 1 )活性 ,叶中APX活性最高时的外界Cu浓度为 4 μmol·L-1 ;过氧化氢酶 (CAT ,EC1 1 1 1 6 )活性在 2 μmol·L-1 Cu时最高 ;Cu浓度为 2~ 8μmol·L-1 时根中非蛋白巯基化合物 (NPT)含量上升  相似文献   

8.
比较和分析了锌镉复合处理对东南景天(SedumalfrediiHance,景天科景天属,一种生长在浙江某一古老铅锌矿区土壤上的新锌超积累植物)的生长及其对锌和镉的吸收积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Zn/Cd=500/100μmol·L-1下,植物生长最佳。镉、锌在东南景天体内的含量随着镉、锌处理浓度的提高而提高。锌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为茎>叶片>根系,在Zn/Cd=1000/50μmol·L-1处理水平植株体内锌含量达到最大,其中茎中锌含量为23.2mg·g-1;而镉在植株体内分布则为叶片>茎>根系,在Zn/Cd=50/400μmol·L-1处理水平镉含量达到最大,其中叶片中镉含量为12.1mg·g-1。在一定处理范围内,锌的加入促进了植物对镉的吸收和积累,但镉的加入对植物体内锌的积累没有显著影响。高锌或高镉处理均抑制了植物对锌和镉的吸收和积累。表明东南景天不仅可以忍耐锌镉复合污染,还具有一定的超量积累锌和镉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硒硫处理对叶用芥菜品质及抗氧化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叶用芥菜为材料,研究不同硒酸盐和硫酸盐处理对植株营养品质及抗氧化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硫(0.5 mmol·L-1)水平下,5~10 μmol·L-1硒增加叶用芥菜地上部干重;而在高硫(2 mmol·L-1)水平下,硒对植株地上部干重无影响.无论在低硫和高硫水平下适度增加硒浓度(0~5 μmol·L-1)均能提高可溶性糖含量.低硫水平下,增加硒浓度(0~5 μmol·L-1)促进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合成.增加硒浓度显著提高叶用芥菜地上部Se含量,而对S含量没有明显影响;增加硫浓度显著提高植株地上部S含量,而明显减少Se含量.硒处理对叶用芥菜地上部P、K、Ca、Mg、Fe、Mn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而对Cu含量有较明显的影响.增加硫浓度显著降低叶用芥菜地上部Ca、Mg、Cu 、Mn含量,而对P、K、Fe含量没有明显影响.适当增加硒 (0~5 μmol·L-1)和硫浓度,能显著提高叶用芥菜谷胱甘肽(GSH)含量.硒处理对叶用芥菜抗坏血酸(AsA)含量的影响取决于不同的供硫水平.说明不同硒硫浓度对叶用芥菜的品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镉在植物体内的积累及其对绿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用水培和土培的方法研究了镉 (Cd)在绿豆幼苗 (Phaseolus.auresRoxb .cvCV 376 2 )内的积累和分布及Cd对植株生长、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 :2 0 μmol·L-1Cd处理显著抑制绿豆幼苗的生长 ,降低幼苗上胚轴、根系长度和植株干物质重。随着Cd处理时间的延长和处理浓度的增加 ,绿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的比值降低。Cd处理降低绿豆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Ca、P、Zn的含量 ,提高地上部Fe含量 ,降低地上部分Mn的含量。与不结球白菜(Brassicacampestrisssp .chinensisL .Mak)和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相比 ,绿豆幼苗对Cd的吸收和积累能力较弱 ,吸收的Cd主要积累在植株根系。施用猪粪和石灰可显著降低绿豆幼苗地上部Cd含量。  相似文献   

11.
廊坊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心理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针对廊坊市居民高度群居的特点,引导廊坊市居民的体育消费,推动新经济形式下社区体育产业的发展,是社区体育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调查分析了廊坊市有代表性的不同地域居民的体育消费状况,提出了一些完善居民小区体育消费服务的建议,旨在为研究开拓社区体育市场提供一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2.
李忠  芦燕玲  黄静  李亮星  李干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109-16110,16119
[目的]研究吉龙草的化学成分。[方法]以浓度75%的乙醇为溶剂对吉龙草样品进行提取,并采用经典层析法进行萃取分离,再运用核磁共振碳谱、氢谱和质谱等多种现代谱学方法对吉龙草化学成分的结构进行解析鉴定。[结果]从吉龙草中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1)、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2)、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3)、槲皮素-4'-O-β-D-葡萄糖苷(4)、芹菜素-5-O-β-D-葡萄糖苷(5)和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6)。[结论]化合物1~6均首次从吉龙草中分离获得,3~6为首次从香薷属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小麦族旱麦草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国产仅有的4种旱麦草属植物:旱麦草Eremopyrumtriticeum(Gaertn.)Nevski(2n=2x=14)、毛穗旱麦草E.distans(C.Koch)Nevski(2n=2x=14)、东方旱麦草E.orientale(L.)Jaub.etSpach(2n=4x=28)和光穗旱麦草E.bonaepartis(Spreng.)Nevski(2n=4x=28)的系统分类、分布、染色体组构成和生物系统学关系进行了研究。它们分布于新疆天山山脉,E.orientale是由E.distans与E.triticeum天然杂交,染色体加倍的双二倍体衍生而来。E.bonaepartis是由分布在伊朗、伊拉克、土耳其的二倍体E.bonaepartis和E.dis-tans杂交形成的双二倍体衍生而来。旱麦草属与小麦族中的其他属之间的亲缘关系很远,染色体组的同源性很小。旱麦草属是在第四纪地中海气候形成后才逐渐分化形成的,起源于地中海—中亚区域。它的核型极端不对称,说明它在小麦族中处于更为进化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大果沙枣和尖果沙枣植物学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引自新疆的大果沙枣和尖果沙枣两个树种为试材,对其叶片、花、果实、种子等植物学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沙枣品种在果实、叶基形状,叶片、叶柄、花柱、花柄及花药长度方面差异显著,可作为两种沙枣区别的主要标志,为今后区分识别与利用两种沙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踏查、详查和访问调查的方法,对云南东部的东紫苏资源进行了资源调查,在此基础上评价了该种植物的资源动态和现状,为其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调查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地区中,只有楚雄市和武定县有极丰富的东紫苏资源分布;其余各地东紫苏资源均不容乐观,尤其是大理和弥勒的东紫苏野生资源破坏极为严重.因此认为云南东部的东紫苏植物资源分布带狭窄,生境要求严格;各地资源破坏严重,贮量正在缩减.  相似文献   

16.
抗菌肽Cecropin B基因的克隆及体内活性检测方法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家蚕抗菌肽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从家蚕蛹脂肪体中扩增家蚕Cecropin B基因,并利用CST融合表达系统进行表达。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受表达诱导剂IPTG浓度控制,利用融合蛋白对宿主菌的部分抑菌作用,建立灵敏、简便的家蚕Cecropin B体内抗菌活性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获得E.tenella纯株,进行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对已经建立的球虫单卵囊分离技术进行改进,用分离的单卵囊胶囊接种雏鸡。同时应用PCR方法对收集的单卵囊分离株进行球虫种类鉴定。[结果]20只试验鸡中有15只粪便中分离到卵囊,感染成功率为75%。PCR扩增结果表明该单卵囊分离株为Etenella。[结论]采用单卵囊胶囊进行接种,操作简便,既节省了接种时间,又降低了接种难度,且大大提高了接种成功率,为球虫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东北野生香薷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差异及其挥发油对卷烟感官质量的影响,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分别提取东北野生香薷花(籽)、叶、茎中的挥发油,GC—MS技术分析并比较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由峰面积归一化法分析可知,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香薷酮、去氢香薷酮,它们在花中含量分别为19.93%,57.19%;叶中含量为20.39%,50.31%;茎中含量为18.02%,44.68%。将所得挥发油加入单料烟,对加料前后的卷烟进行感官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添加挥发油可提高烟气柔顺、细腻程度,并呈现出独特的清香气息。  相似文献   

19.
对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种间杂种F1的形态学和细胞学特征进行研究。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杂种F1的穗形介于双亲之间,呈半弯曲形,其母本加拿大披碱草植株浅绿色,茎粗糙,穗粗大而弯曲,每节2~3小穗,颖和外稃粗糙具短毛。父本老芒麦全株粉绿色,穗状花序疏松下垂,每节2小穗,每小穗3~5小花。杂种F1植株灰绿色,粗糙,外稃和颖具柔毛,偏向母本加拿大披碱草。加拿大披碱草染色体都是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染色体相对长度范嗣在10~4.65,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之比为2.2:1,臂比介于1.14~1.35。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4x=28m,属于1A类型。老芒麦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4x=22m+6sin,属于1B型;F1的染色体数为2n=4x=28,染色体相对长度的变异范围在8.83~4.42,臂比疽变化在1.00~3.33。其中,第1、5、7、9、11、12、13、14对染色体为正中着丝粒(M)染色体,第3对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剩下的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其中,正中着丝粒(M)染色体的数目增加,近中着丝粒染色体(sm)已不存在。L/S恰好为2:1,核型类型为2B。核型公式为2i=4x=16M+lOre+2st。通过形态学和染色体的核型分析可以初步确定,F1是真杂种;但杂种F1不结实。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含有落后染色体细胞的频率较低,分别为0.96%和2.76%;F1减数分裂后期染色体的分配出现了异常行为,染色体有落后现象,落后的染色体细胞频率较高,达87.37%,F1在减数分裂中期一部分染色体也能配对形成二价体,但染色体配对杂乱无章,棒状二价体占多数,环状二价体较少,且出现多价体。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种间杂种F_1的染色体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种间杂种F1的形态学和细胞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1生长势明显超过双亲,穗型呈双亲中间型;杂种F1的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2m+6sm;F1为真杂种;F1花粉母细胞后期I有落后染色体出现,落后染色体细胞频率达87.37%,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配对紊乱,形成较多的棒状二价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