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进一步完善水旱协调选择混合小麦育种方法,以不同生态类型的小麦品种为材料,设置充分灌溉、旱作雨养单株稀播、旱作雨养产量比较和干旱棚抗旱性鉴定3种生态环境4种处理,分别研究了冬小麦主要农艺性状与抗旱性的关系、对应性状相关关系及性状遗传力。结果表明,(1)产量比较试验中,小麦的抗旱性与成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经济系数呈较大正相关;在旱作雨养单株稀播条件下,小麦抗旱性与单株次生根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基部不孕小穗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呈较大正相关;在充分灌溉条件下抗旱性与农艺性状则无显著相关。(2)按照育种目标,充分灌溉条件下单株选择田选择的重点性状是千粒重、单株成穗数、穗长、株高,旱作雨养条件下,单株选择的重点性状是千粒重、穗长、单株次生根数。(3)不同生态环境下各性状的遗传力有所不同,穗长、株高、千粒重、基部不孕小穗在水旱两种环境下遗传力较高,因而具有双重的选择高效率,易于早代进行双重选择;遗传力高、易于早代选择的其他性状,在旱作雨养环境下为顶部不孕小穗数、单株次生根条数,在充分灌溉环境下为主茎小穗数、主茎穗粒数,而单株成穗数、单株产量不宜进行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2.
玉米开花期耐旱相关性状的遗传及育种策略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玉米对干旱的反应取决于新陈代谢能力、形态结构和生育阶段.开花期逢遇干旱使玉米产量下降幅度最大.随着产量下降,环境方差所占比例增大,遗传力降低,直接选择效率不高.在干旱条件下,寻找遗传力高且与产量高度相关的第二类性状,构建选择指标,可提高耐旱选择效率.雌雄开花间隔天数(ASI)和单株穗数是可供利用的第二类性状,对其选择所获得的产量增益,在干旱和正常水分条件下均可表现出来.耐旱育种目的在于改变基因型对干旱环境的反应,实现耐旱丰产目标.根据目标环境特征,设计适宜的耐旱选择程序,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鉴定和利用现有优良耐旱种质和CIMMYT耐旱群体,是我国进行耐旱育种和种质改良的可选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春小麦的三条生态遗传变异规律,即稀密条件下各种性状对应变化规律、不同光温型主要光温性状同一地点年度间和同一年度地点间主要光温性状变化规律及光、温、肥、水四因素对不同光温型主要光温性状表达的互相补偿规律,并指出了它们的理论依据。利用上述规律,可减少在杂种后代和稳定品系处理过程中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各种性状选择误差,可确定不同光温型材料的光温特性、光温类型划分、选择强度、熟期分类,并且可为在黑龙江省小麦育种中解决其“当地生态适应”和“它地生态适应”等问题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它们是现有小麦育种理论的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小麦穗颈维管束遗传特性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水分条件对小麦穗颈维管束发育的影响,为小麦抗旱高产育种提供解剖学依据,以小麦加倍单倍体(DH)群体(旱选10号×鲁麦14)为材料,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分别检测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溉条件下灌浆期小麦穗颈维管束数目及面积,同时分析了维管束遗传特性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严重抑制小麦穗颈维管束的发育,显著降低小维管束数目和维管束面积,对大维管束数目的影响较小;维管束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较高,分布范围为74.16%~97.51%;DH群体各性状分离范围广泛,均产生了明显超亲的株系;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维管束性状与产量性状表现负相关或相关不显著;在正常灌溉条件下,多数维管束性状与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小穗结实率及穗长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通过增加小麦穗颈大、小维管束数目和面积可保证物质运输"流"的畅通,育种工作中可以结合稳颈解剖结构特征选育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5.
十多年来,温州市农科所有成了一系列(即温麦系列)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其研究结果表明,(1)在本地区自然条件下,能满足小麦发病的需要,可有效鉴别赤霉病抗性的强弱和稳定性;(2)选有丰产、耐湿、转色好等综合性状较好而不抗赤的亲本材料,可育成中抗赤霉病、丰产稳产的温麦系列小麦新品种(系);(3)采用以复交为主的多亲本杂交方式,在常发病区进行连续抗赤选择,通过阶递育种的方法,是抗赤育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耐旱丰产玉米育种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本文依据自己的育种实践,对耐旱丰产玉米育种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玉米的耐旱性和丰产性在适当的选择环境下,运用相应的选择方法是可以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在育种实践中,田间相对萎蔫度、ASI、RI(修)是评价材料耐旱性的有效方法。发现目前广泛应用的骨干系中不乏玉米耐旱基因。认为水旱平行交替环境是选育耐旱、高配自交系的必要条件。并对耐旱丰产玉米杂交种的性状特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一个育种项目的靶群体各环境中,运用相适应的选育圃环境可使选择的小麦产量达到最高。本文目的是探索在不同程度水分限制的目标环境中如何去预测低水分胁迫下选育圃品系的产量。15个品系取自昆士兰小麦育种项目的产量初期评估阶段,检测了9年(1985~1993年)栽培环境下的26个性状和3个研究站(选育圃环境)3年(1987年至1989年)的27年性状。选育圃环境由不同的缺水和缺N水平构成,而目标环境同不同环境的目标群体的耕作条件随机样本所代表。采用间接选择和特征分析法去评价选育圃环境中的产量选择和目标环境中的籽粒选择。低胁迫选育圃环境下的产量是一个有效的预测类似低胁迫目标环境下产量的指标(r=0.89,P<0.01)。然而,低胁迫选育圃值作为水分限制目标环境下的产量预测值会随着水分胁迫的增加而降低(中等水分胁迫r=0.53,P<0.05至r=0.38,P<0.05;严重水分胁迫r=-0.08,P<0.05)。干旱选育圃中的产量对目标环境的产量预不佳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地剖析了几个温麦系列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的抗赤性和丰产性,阐述了抗赤霉病特性和丰产性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采用以复交为主的多亲本杂交方式,通过阶梯育种的方法,在常发病区连续选择,有可能选育成抗赤又丰产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育种项目的靶群体各环境中中,动用相应的选育圃环境可使选择的小麦产量达到最高。本文目的是探索在不同程度水分限制目标环境中如何去预测不分胁迫下选育圃品种系的产量。15个品系取自昆士兰小麦育种项目的产量初期评估阶段,检测了9年栽培环境下的26个怀状和3个研究站3年的27个性状,选育圃环境由不同的缺水和缺N水平构成,而目标2环境由不同环境的目标九体的耕作条件随机样本所代表。采用间接选择和特征分析法去  相似文献   

10.
南疆海岛棉自育品种的系谱及主要性状演变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南疆自育的海岛棉品种系谱及主要性状演变分析结果表明,遗传基础很狭窄,育种方法的演变趋势与其它作物育种方法相一致;主要性状如比强度已上升到一定的层次,抗病性已有突破性进展;选早熟、丰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好的、适宜机采的中长绒及超级长绒的海岛棉品种是目前及将来建立优质棉基地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为充分了解青海省小麦品种的种子表型性状特征及其相关性,以1957年以来审定的66个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在青海小麦高产区(柴达木盆地)对种子长、宽、长宽比、面积、密度指数和千粒重6个种子表型性状的3年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依据种子表型性状可以将这些品种聚为4个类群;千粒重与种子长宽比显著相关,与其他4个性状极显著相关,这些性状均可以作为千粒重选择的指标;不同阶段审定品种的千粒重变化不大,说明青海省在千粒重方面育种改良效果不明显,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有待加强;3年平均千粒重超过60 g的品种有4个,它们为高千粒重育种提供了资源.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黑龙港麦区冬小麦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龙港麦区土壤瘠薄盐碱,水资源严重匮乏,干旱、冻害、于热风、病害等灾害具全且发生频繁,是河北省小麦生产的特殊类型区。回顾了该区小麦品种的演变和开展抗逆性育种工作的成就;提出有利于目标性状基因型充分表达以及诸多抗逆性与丰产性有效结合的选种方法,并将多层次的鉴定工作贯穿于育种过程始终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提高冬小麦抗逆性育种水平,需要深入资源研究,重视外缘抗源的选用;实现常规技术与生物技术的有效结合,努力提高抗逆品种的产量潜力;促进育繁推多部门的横向联合,加快抗逆性小麦育种步伐。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优质小麦品种系谱分析及品质遗传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山西省几个优质小麦品种进行了系谱追溯,分析了其优质性状及其它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来源。结果认为,这些优质品种多有国外血统,遗传基础丰富;但优质品种间亲缘关系近,优质源利用单调。在优质育种中应重视不同优质源的利用,尤其异质优质源的结合,在小麦品质性状改良上,既要重视蛋白质含量,也要重视蛋白质质量即优质亚基组成。  相似文献   

14.
三个小麦新品种不同生育阶段抗旱性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三个小麦新品种西农538、西农556和西农558的抗旱性,以抗旱性不同的三个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晋麦47、小偃22和西农979为对照,在大田自然干旱和人工灌水条件下,分别测定和分析了不同生育时期与抗旱有关的小麦生理指标(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相对含水量)及农艺性状(株高、小穗数、穗粒数、穗下节长、穗长、单穗粒重、千粒重、小区产量),并运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六个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条件下,不同单项指标对小麦品种抗旱性的反映存在差异,不同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在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将9个生理指标和株高转换为3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在成熟期,将9个农艺性状指标转换为2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四个时期的累计贡献率依次达到了93.67%、87.16%、92.29%和89.56%。通过对这四个时期的抗旱性综合评价值(D值)进行聚类分析,可将6个小麦品种分为三类,其中西农538与晋麦47属于强抗旱型品种,西农558与小偃22属于中等抗旱型品种,西农556与西农979属于弱抗旱型品种。  相似文献   

15.
小麦不同阶段产品品质性状的变异及其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小麦籽粒、面粉和面团三个不同阶段产品品质性状的改良提供依据以来源于同一组合的48个小麦稳定品系为试验材料,2014-2015年分别在关中东部川道高肥区、关中西部塬区中肥区条件下,研究了小麦籽粒、面粉和面团的12个品质性状在品系间和环境间的变异及其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品系间,籽粒、面粉和面团分别以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和最大抗延伸阻力的变异系数最大;在环境间,籽粒、面粉和面团性状则分别以硬度、沉降值和拉伸面积变异系数最大。性状变异在不同产品阶段和条件下表现为:面团>面粉>籽粒,品系间>环境间,品系和环境对大部分性状有极显著影响。籽粒含水量与面粉和面团的大部分性状呈负相关;籽粒硬度与面粉性状指标呈正相关,与面团性状指标相关不显著;籽粒容重对面粉和面团性状影响较小;籽粒蛋白质含量与面粉和面团的多个指标呈正相关。面粉湿面筋含量和面粉沉降值与面团延展性、抗延伸阻力、稳定时间、形成时间和拉伸面积均呈显著正相关;面粉吸水率与面团延展性呈显著正相关。籽粒对面团品质指标的决定系数为0.108 5~0.517 9,面粉对面团品质指标的决定系数为0.618 4~0.873 0。面粉品质较籽粒品质对面团品质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就小麦杂交育种的育种目标和后代选择问题进行了讨论.在分析小麦各种性状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性状群"的概念和性状之间存在着某种"常数关系"的推想,指出多数性状对于品种总体功能的作用都有两面性,不应片面地对单个性状"高标准严要求",也不能期望各方面性状在高水平上完全结合;育种目标的核心问题是目标性状的标准问题,强调标准必须适当,以协调性状之间的矛盾,实现特定生态条件下品种总体功能的提高.指出对各种目标性状的选择应针对其遗传行为和发生特点,把不同世代和不同生育时期的选择策略归纳为"早代去劣、高代选优;前期从宽、后期从严".  相似文献   

17.
高产节水型冬小麦新品种晋麦60号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晋麦60号选育经验的分析,明确了在目前生产条件下,对品种的要求不仅是限于获取高额产量,而且要能够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形成稳产高产。同时对晋麦60号的选育技术、遗传背景和种质特性进行了讨论,提出了选育具有多抗性、高产、节水型小麦新品种的育种目标、品种类型和选择手段及其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水分条件下小麦生理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冠层温度、旗叶光合性状的变化特点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以小麦回交导入系(IL)群体[(鲁麦14×晋麦47)×鲁麦14]BC3F5代的160个株系及其亲本为材料,分析了雨养和灌溉条件下,开花期和灌浆期冠层温度、冠气温差、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等性状的相关性以及不同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在两种水分条件下IL群体多数性状表现超双亲,性状变异系数为1.19%~48.30%,性状均值偏向轮回亲本鲁麦14;雨养条件下抗旱亲本晋麦47的冠层温度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比水地品种鲁麦14表现稳定,IL群体的性状稳定性(D值)超过轮回亲本。两种水分条件下,荧光动力学参数之间相关性表现复杂,Fv与Fm、Fo/Fm与Fv/Fm之间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大于0.991。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发育时期的Fv/Fm和灌浆期的冠层温度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可以作为选择抗旱高光效小麦的重要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9.
在以往的小麦、水稻特别是棉花育种工作中,一般采用传统的顺序选择法进行单株选择。这种方法要求对所选性状进行逐个选择,工作量大,费工费时.同时选择的结果使很多优良的单株仅因某一种性状未达到预选指标而被淘汰。而改用指数选择法进行单株选择,则可以克服上述弊端。指数选择法  相似文献   

20.
在小麦育种实践中,冬性小麦、半冬性小麦与春性小麦三种生态型之间进行远缘杂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育种途径。一般认为冬小麦品种具有不同程度的耐寒、多穗、抗干热风、抗斑枯病和根腐病以及落黄好、品质优等一系列优良性状;春小麦品种则不同程度地具有抗条锈病、矮秆、大穗、生育期短等优良性状。利用冬性小麦与春性小麦进行杂交,可以扩大亲本的选择范围,充分利用种质资源;杂交后代分离幅度大,变异范围广而且杂交可育性也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