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腹地,境内降水稀少,干旱缺水,是制约全区农业生产发展的难点。根据不同农业区域水资源分布和农业节水的特点,各地在农业节水实践中总结出了适宜不同区域的节水技术,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1980年引入我国,目前已广泛用于棉  相似文献   

2.
新疆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是荒漠绿洲,灌溉农业水资源短缺,制约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浅埋式滴灌具有节水、节肥、防灾能力强等作用,是节水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中亚干旱中心,该地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不到250mm,年蒸发量1700mm以上,水资源年径流量约750亿m^3(减去净出国水量)、其中地下水补充量370亿m^3,水资源短缺现象极为严重。在目前国家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新疆具有重要的作用,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最根本和切入点,而新疆要进行生态环境建设首先要解决水的问题,如何把有限的水资源在不同用水部门之间进行优化和合理配置,在不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用水的情况下用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足新疆发展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新疆农业属于荒漠绿洲、灌溉农业,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首先要从农业节水出发,发展高效、资源节约型的节水灌溉是新疆农业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它不仅可提高水分利用率和作物产量,而且可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数量有限。辽宁是水资源短缺省份,近年来农业节水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农业与工业、居民生活争水的矛盾日渐突出;既要合理地确定水资源战略,又要调整产业结构、有效地推广应用具体的节水措施,才能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一、辽宁水资源的特点1.年降水量少辽宁平均年降水总量660毫米,多年年均水资源总量341.8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地面水资源)302.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24.6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5.
抗旱春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阜新市位于内蒙古高原和辽河平原中间过渡带,属于辽宁省西部的低山丘陵区,农业生产属于旱作农业类型区之中的半干旱区。据统计,这里50年平均降水519.8mm;而近20年进入少雨期,年均降水481mm。阜新市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冬春少,而夏秋多。50余年平均冬季降水量只占全年降水总量的2%,不足  相似文献   

6.
格尔木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属于柴达木盆地中南部,南高北低,海拔2650-3250m。年均降水量40.2mm,而平均蒸发量2736.2mm,水资源在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节水灌溉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谷子是半干旱区的主要小杂粮作物之一,具有耐旱、稳产等特点。榆中县年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水资源极缺,农业生产用水主要依靠自然降水,十年九旱,冬春季降水量更少,春季降水多以10mm以下的微量甚至无效降水为主,对改善土壤墒情意义不大,春季干旱常常影响谷子的播种和出苗。  相似文献   

8.
张巍  高桐 《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0):153-155
利用沈阳市1951-2014年降水资料,运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研究了沈阳市近64a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沈阳市5~9月是年降水量减少的主要时间段,平均每10a减少约24.471mm,近64a降水线性减少达156.6mm,在1975、1976年出现气候突变,突变后的1976-2014年比突变前的1951-1975年降水量平均减少99.3mm;春季表现为增加趋势,平均每10a增加12.0mm.分析结果对沈阳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中长期降水评估、农业结构调整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忻州市地处黄土高原,是一个典型的干旱地区,年均降水量475毫米。比全国年均降水量628毫米偏少24.4%。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3-5倍,且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十年九旱,人均水资源年占有量703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2200立方米的32%,是严重缺水地区之一。面对当前GDP高企、粮食等农副产品世界范围涨价局势,推进农田节水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我市水资源现状、农田节水技术应用及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论述,阐明了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市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开展农田节水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又是推进现代农业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0.
根据年降水量80%保证率、干旱频率和降水-蒸发差额分划出河南旱作农区范围,北起省界,南至沙、颍河。分析其降水、土壤水分和灌溉水资源等特征。指出平原以种植小麦为主并采用防旱轮作制,可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山区开展蓄水保土为中心的基本农田建设,为近期节水农业途径。  相似文献   

11.
河西地区近58年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翔宇  周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559-5561,5607
[目的]分析河西地区近58年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依据河西地区1951~2008年月降水资料,运用滑动平均、小波分析及气候趋势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河西地区近58年来降水的变化规律。[结果]河西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0.4 mm,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59.08%,6~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2.57%。河西地区降水年代际变化不剧烈,各年代平均降水量为120.8~139.0mm。河西地区1951~2008年降水系列存在5、10、21和32年左右的周期。未来,河西地区年、春、夏及冬季降水将呈小幅增加趋势,其中,疏勒河流域年降水增幅较大(5.231~0.062 mm/10a);黑河流域南部和东南部比西北部增幅相对较大;石羊河流域年降水增幅最小,为3.280~0.098 mm/10a。[结论]该研究可为当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疆与吉尔吉斯斯坦农业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新疆与吉尔吉斯斯坦农业区域差异,提升新疆与吉尔吉斯斯坦农业发展共识,发挥新疆在中亚地区重要作用,为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方法.[结果](1)吉尔吉斯斯坦农业资源环境总体上优于新疆.(2)新疆在农业经济水平、农业种植结构、作物单产、农业管理模式、农业技术水平均优于吉尔吉斯斯坦.[结论]建立新疆-吉尔吉斯斯坦技术交流、示范平台,加强两区域科技互补,促进两区域农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针对冀西北高原寒旱区农业生产的水分限制特征,研究区域降水、入渗及径流特征。结果表明,冀西北寒旱区2°~6°常见坡耕地平均径流系数达6.16%,表明区域农田在通常年景下均有产流,构成滩梁地貌之间水土空间分异的基础。坡耕地产流为降水汇集与回归补充地下水资源奠定物质基础。这一结果对指导区域降水资源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绿洲农业是依靠灌溉发展起来的生态系统。干旱地区地表水资源共同特点是春、秋季供水紧张,夏季相对富裕;但种植业产业结构上用水又集中在春季,水的利用矛盾重重。本文分析新疆策勒绿洲近50年农业统计资料,结合课题组调查收集的第一手资料,在充分分析干旱区绿洲农业结构与水资源利用特点的基础上,用资源最优分配模型和线性优化模型方法,提出了绿洲农业结构、作物布局和水资源利用最佳方案,为干旱区绿洲水资源合理利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多熟种植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但严格受限于热量和水分资源。通过对绿洲灌区典型代表甘州区多熟种植现状的评价以及热量和水分复种潜力的测算,得出该区仍有22.35%的复种潜力可供挖掘。提出了绿洲灌区发展多熟种植的基本对策:以节水为突破口,稳定现存复种规模,挖掘内部潜力;组合节水型高产高效多元化多熟模式;循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适度提高复种程度;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增加复种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葡萄、葡萄酒的起源及传入新疆的时代与路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葡萄、葡萄酒的最初起源于“多个中心”,包括地中海东岸以及小亚细亚、南高加索等地区,涵盖叙利亚、土耳其、格鲁吉亚、亚关尼亚、伊朗等国家;而葡萄、葡萄酒的“后起源中心”大致在欧洲和北美,北美又主要包括美国、墨西哥等国家。葡萄、葡萄酒自“起源中心”伊朗,公元前2000年前后可能经伊朗高原-中亚细亚传入克什米尔地区,公元前2000-前1000年前可能经伊朗高原-中亚两河流域(阿姆河和锡尔河)传入了中国新疆北疆区及部分东疆区。不晚于公元前600年,欧洲葡萄则自葡萄、葡萄酒“后起源中心”欧洲希腊等地经小亚细亚→南高加索地区→伊朗高原→中亚细亚传到中国新疆。秦汉时期葡萄的种植、葡萄酒的酿造,可能是经由北疆传入东疆的吐鲁番地区,同时可能是由中亚经帕米尔传入了南疆塔里木盆地绿洲各城廓小国。至此,新疆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已经很普遍了。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0~2008年逐日降水量数据,对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降雨侵蚀力进行研究。发现研究区年均降雨侵蚀力介于3 485.46~5 654.76 MJ.mm/(hm2.h)之间;夏季降雨侵蚀力所占比重最大;春秋两季相当,仅次于夏季;冬季全区降雨侵蚀力为零;降雨侵蚀力各季节的空间分布不同;降雨侵蚀力与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的组合状况密切相关。该研究可为其他地区的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研究提供方法和技术参考,研究结论可以为研究区水土保持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3年7月长治市11个县旬月报资料、24 h降水量(观测站和乡镇自动雨量站)资料、历史资料以及美国NCEP再分析资料,对长治市7月旬月降水量、降水日数、暴雨日数、暴雨过程、最大雨强及环流背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市7月平均降水量为389.4mm,较历年同期(127.4mm)偏多262.0mm(206%),全市11个县观测站降水量均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值;7月全市各县观测站暴雨总站次为26次,是暴雨站次年极值的2.2倍,全市乡镇自动雨量站暴雨总站次为47次,是暴雨站次年极值的4倍。其环流特征表象为:欧亚中高纬呈西低东高异常分布,极涡中心位于极点附近,较常年同期略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段强度较常年同期偏强;季风槽位于85°E附近,影响印度半岛和孟加拉湾一带,较常年同期偏强。  相似文献   

19.
张万娟  张丽娟  刘亚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541-14543
应用积分湿度指数、干湿指标和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辽宁省大石桥地区农业生长季的旱涝程度及水分供需变化。结果表明,该地区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其中年降水量趋势减少170mm,春季趋势减少10mm,夏季趋势减少114mm,秋季趋势减少47mm。与农业需水相比,生长季缺水35mm,降水量满意程度趋势下降37.7%,干旱指数趋势降低0.345;作物生长季的气候类型从偏湿润向偏干旱转变,春、秋2季转为中旱气候类型,1980年以后干旱概率增加。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集水高效农业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解决甘肃旱区干旱问题为突破口,通过对自然降水径流的收集,贮存和利用的研究,形成了集工程,农艺,生物化学节水技术为一体的集成化农业高效用水模式,初步建立了以“梯田、地膜、品种、施肥,水窖、微灌”为硬件特征的旱农增产技术本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