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1水质调控管理1.1加换新水每7~10 d加水1次,每次加入新水20~30 cm,保持水深为2 m左右;每半月换水1次,每次换掉30%的老水,保持池水透明度为30~40 cm。1.2适时增氧晴天于中午开增氧机,阴天于清晨开机,连绵阴雨天于半夜开机,有浮头征兆时提前开机,每次开机时长为2~3 h。在增氧机因故不能正常使用时,可采取抛撒"久氧"(主要成分:过氧化酰胺、聚合过  相似文献   

2.
高温季节渔业生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志周 《内陆水产》2003,28(7):23-23
高温季节是鱼类生长的“黄金季节”,也是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为确保鱼类高温期正常生长,应做好以下五方面管理工作。1加强水质调节鱼类终身生活在水中,能否有一个良好的水质条件,是决定鱼摄食与生长的关键因素。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水质情况不断进行调节。一是定期加注新鲜水,每隔4~5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20~30厘米,每7~10天换水一次,换水量约为池水的20%~30%。每次冲注水应选择早晨,防止水温差过大。严禁水位大起大落。二是适时开启增氧机,增氧机的开启应遵循“三开两不开”原则。即晴天中午开、阴天下半夜及次日早晨开,阴雨连绵浮头前…  相似文献   

3.
一、改善水质1.适时换水或加注新水,开动增氧机。在天气闷热、气压低的情况下,鱼类常常因水质过肥而浮头,或因水体中微生物耗去大量的氧气而发生浮头现象。  相似文献   

4.
由于内陆池塘一般面积较小(3~10亩),养殖密度大,水质恶化的问题比较突出,导致南美白对虾生长缓慢,甚至产生病害。如何有效改善水质是养殖成功的关键,笔者在几年的生产实践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改善水质,效果明显。1.适时换水换水是改善水质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根据水质变化情况适时抽出池水20~30厘米,同时加注新水,冲淡水中的有机质。注意每次换水量不宜过大,以保持水中藻相和水环境的稳定,以免水环境因子变化过大,造成对虾应激反应,影响生长。2.施用沸石粉沸石粉除了可以降解有机质、减少底质污染外,还可以起到增氧的作用。用量视水…  相似文献   

5.
调节水质的目的是为鱼类创造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过去,水质调节主要是结合池塘的日常管理,采用适当施肥、定期搅动塘泥、适时加注新水等常规方法。近年来,有些地方结合生产实际,采用了一些新的水质调节方法,现介绍如下: 一、机械调节法主要是采用增氧机调节水质。目前使用的增氧机有叶轮式、喷水式、水车式、充气式等类型,它们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虽不同,但都具有造成池水对流、增加溶氧、散发水中的有毒气体等调节水质的作用。机械调节的优点在于既能提高池水的溶氧量,改进池水的化学性状,又不至于降低  相似文献   

6.
试验塘安装特制小分子水生成器,对照池每隔10~15 d投放益生菌,均各安装2台1.5 kW搅拌式增氧机,投喂南美白对虾全价颗粒料。在同等不能换水的恶劣条件下,试验池产量是对照池的3倍。试验池水体一直是油绿色。试验池比对照池少施肥2次,但水体藻类含量一直比对照池高10%~13%。小分子水生成器能稳定虾塘水体的藻相,促进水体有益藻群的快速生长;能净化水质,使浑浊水快速澄清。  相似文献   

7.
池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池塘水质的好坏,是决定鱼类能否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对于高密度集约化的养鱼池,如果长期不加水、不换水,也未采取其它水质调节措施,池水就很容易老化,致使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有害物质含量升高,轻则抑制鱼类生长,使其食欲减退,身体消瘦,重则导致鱼类得病,甚至死亡。要调节好鱼池的水质,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物理方法(1)适当注水、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水源充足的池塘可参照透明度指标采取必要的注水和换水措施。当池水的透明度低于20厘米时,可以考虑抽出老水1/3~1/2,然后注…  相似文献   

8.
王志迁 《内陆水产》2001,26(8):12-12
1抓好水质管理 青虾对水质要求很高,浮游生物是青虾喜食的优质天然饵料,应根据虾塘水质情况适时追肥,促进浮游生物生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 40厘米左右,溶氧在 4毫克 /升以上。应 7~ 10天注换水 1次,每次注水量应占总水量的 1/3。平时每天清晨巡塘,发现青虾爬行靠岸,应立即注入新鲜水,或开增氧机增氧,严防浮头死亡。也可视虾池水质状况,药物调节,使用速效增氧剂、光合细菌或生石灰等。 2加强蜕皮期管理 青虾的生长必须通过蜕皮来完成。青虾一生要蜕皮 13~ 15次。刚蜕皮的新虾活动力弱,无力抗御敌害。因此,在蜕皮期应注意:…  相似文献   

9.
鱼类是终生在水中生活的低等脊椎动物,“鱼儿离不开水”这只是指出了它们必需生活在水中的最低要求,而绝不是说任何一种条件的水体都可以保证鱼类的正常栖息、摄食、生长与繁殖,因此我们常说“养好一池鱼首先要养好一池水”就是管水重要意义的最好概括。下面,对池塘养鱼中水质管理的几个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黄鳝养殖的水质管理及病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水质管理黄鳝生活在水中,水质的好坏对黄鳝摄食、生长、健康均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要求水质保持:鲜、活、嫩、爽。1.使用增氧机。2.勤换水:一般情况下每10~15天换水1次,高温季节每2~3天换水1次,换水注意事项:①不在水温差大的情况下换水(指大于2℃);②进水沟中杂草较多应进行清除,让水源得到充足阳光;③尽量在夜间换水;④抽表层水。  相似文献   

11.
<正> 增氧机的增氧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搅水造成池水垂直循环,使溶氧在表底层水均匀分布;二是在溶氧过低时,直接增加池水的溶氧量,使池水中的有毒气体(硫化氢、氨)快速向空气中逸散。因此,正确使用增氧机,不但可以预防和减轻鱼类浮头,而且可以改善水质,加强池塘物质循环,促进浮游生物繁殖,提高鱼类新陈代谢强度,增加鱼产量。  相似文献   

12.
罗氏沼虾育苗水质变动因子及处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罗氏沼虾育苗生产操作流程,作者研究了育苗池中三态氮、COD 及pH 等水质变化状况,其特点是这些化学指标无明显的昼夜变化,但NH3-N、NO2- -N 含量较高,并呈现波动式上升的趋势,COD 含量较为稳定。从育苗安全性需要出发,还研究了育苗水的预处理模式以及投饵、换水、施药对育苗池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河口天然水进行预处理是必要的,作为常规在操作管理上坚持每天彻底排污、适时适量换水、合理用药能有效控制育苗水的水质状况,即使采取高密度( Z1:22万尾/m 2)育苗也能获得较高的出苗率  相似文献   

13.
立春过后,经过越冬的金鱼开始复苏。为了提高金鱼亲鱼的产卵量和正品率,加强亲鱼的培育管理十分重要。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养殖经验,认为应着重抓好以下几项技术措施。1郾调节好亲鱼池的水质。金鱼越冬期间基本上以原池水(简称“老水”)养殖为主,一般不彻底换水。即使池水太浓,也采取抽掉部分池水、注入部分新水的方法。立春后,应采取换掉大部分老水、再注入新水至原池水位的办法。但不需要天天换水,视水质变化情况而定。惊蜇后,随着气温逐步升高,水温也相应升高。此时,应彻底换水,一般每隔一周换水一次。2郾及时投喂鲜活饵料。饵料以投喂红…  相似文献   

14.
精养蟹池夏秋季管理及病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秋季是河蟹快速生长的季节,也是河蟹发病的高峰季节,河蟹成活率高低、增重多少皆在此阶段体现。如何搞好精养蟹池夏秋季管理是河蟹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一、日常管理1.池水管理:随着气温不断上升,蟹池水位也需不断加深,当水温达到30℃时水深应保持在1~1.2米。夏秋季节是河蟹摄食和生长旺季,摄食量大、排泄物多,水质易污染,应根据水质情况随时换水。若蟹池水质较好也应隔几天换一次水,先放水后进水,不要一头放另一头进,起不到真正换水的目的。换水时宜在清晨或晚上,以免打破河蟹生长的生物钟不利河蟹生长。夏秋季雷阵雨和暴风雨多,一定要…  相似文献   

15.
(续上期)4 养成期的水质调控4.1 加水 放苗后逐步加水,到6月初水深保持在1.0~1.2m左右。根据水色透明度变化,适时追肥,保持水色黄褐色或黄绿色,透明度 30~40 cm左右。以后,每 2~3天加水 1次,每次加水 5~10 cm,到 7月初池水保持水深2.5m左右。7月利用配水池每隔 7~10天换水 10 cm,进入8月利用配水池隔 3~5天换水 10 cm,到 9月以后利用环沟和配水池以实现养殖水体内循环。所有用水均应在配水池内用50~80×10-6漂白粉消毒。4.2 使用增氧机 有限水交换系统必须使…  相似文献   

16.
根据水质变化适时加注新水,夏季是鱼类的生长旺季,一般每7~10天必须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20-30厘米深,到池水2米深为宜,并且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7.
王文彬 《内陆水产》2004,29(9):24-24
提高水位,调节水质秋季天气炎热,且变化无常,极易导致水质恶化、鱼类缺氧泛塘,通过加水、换水泼洒生石灰、使用EM菌、光合细菌、机械增氧等措施.可防止鱼类缺氧浮头和泛塘事故的发生。以养鲢、鳙鱼为主的池塘.池水水色应保持草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为20~30cm;以养草、鲤鱼为主的池塘.水色较鲢、鳙鱼池塘水色淡些.每7~10d灌新水1次,提高水位15~20cm。整个夏秋季鱼塘应尽量保持最高水位。  相似文献   

18.
<正>春节假期刚过,垦利县海洋与渔业局技术人员迅速打消年气,到东营市现代渔业示范区、永安镇等地海参养殖池塘进行现场指导,特别是针对今年暖冬开春后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一是换水条件好的要加大换水力度,对换水条件不好局部缺氧的池角及时使用增氧剂或开动增氧机;二是改善养殖环境,对氨氮含量高的参池使  相似文献   

19.
内容一、水质调控1.换水量从6月中旬到7月中旬,主要以添水为主,并根据池水水质的实际情况适量换水,日换水量一般不要超过15%;到7月中旬,把池水加深到最深水位1.5m以上;7月中旬以后,每隔2天~3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10%左右,以维持池水相对稳定的水色和透明度;8月中旬以后,利用大潮  相似文献   

20.
正为促进渔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有序开展,江苏省金湖县日前召开渔业科技入户"秋季行动"动员会,会议对"秋季行动"的相关工作做出了统一安排。一是调控好水质。经常加换新水,调节池水透明度为35~40厘米。适时开启增氧机增氧,保持池水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使用生石灰和降碱素,控制池水p H值在7.0~8.5。定期泼洒调水王和底益净,改良水体和底质生态环境。二是合理投喂。9-10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