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不同剂量除草剂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玉米与大豆间作条件下,选用2种除草剂5种不同的剂量进行土壤喷雾处理,对杂草防效、作物安全及产量方面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6%精异丙甲草胺用量为1200~1500 mL/hm2,33%二甲戊灵用量为1875~2250 mL/hm2,对杂草防效较好,对作物安全,作物可增产20%以上,筛选出的各除草剂用量比较适宜于玉米与大豆间作的土壤封闭处理。  相似文献   

2.
膜下滴灌追施酵母浓缩液液体肥对甜菜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施用底肥750 kg/hm2甜菜专用肥基础上,分别在甜菜叶丛快速增长期和块根膨大期追施0(CK)、75、150、300、450和600 L/hm2不同用量酵母浓缩液体肥及其复配液体肥(300 L/hm2),测定其对甜菜品质、块根产量和经济效益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追施酵母浓缩液体肥及其复配液体肥可增加甜菜叶片SPAD值,提高了叶片光合性能;增加了甜菜地上叶丛及地下块根干鲜重;比CK增加块根产量3.15%~20.50%和产糖量3.85%~24.31%,提高含糖率0.12~0.59度和原汁纯度0.01~0.89个百分点,提高了甜菜块根单产和品质;合理追施酵母浓缩液体肥及其复配液体肥能够增加农民收益。综合分析表明,以底肥+300 L/hm2酵母浓缩液体肥和底肥+300 L/hm2复配液体肥效果最佳,经济效益比CK分别增加3 600元/hm2和4 203元/hm2。因此,在甜菜追肥过程中可合理追施酵母浓缩液体肥及其复配液体肥,提高甜菜单产和品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三种土壤处理除草剂配施剂量对花生田杂草干重和荚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除草剂单施时显著影响杂草干重和荚果产量,影响作用大小依次为235g·L~(-1)乙氧氟草醚EC330g·L~(-1)二甲戊灵EC960g·L~(-1)精异丙甲草胺EC;在低浓度水平时,随除草剂施用剂量增加,杂草干重逐渐降低,而荚果产量逐渐提高。三种除草剂配施时,杂草干重最低值319.00kg·hm~(-2),最优配施组合为960g·L~(-1)精异丙甲草胺EC 865.92g·hm~(-2)+330g·L~(-1)二甲戊灵EC 693.31g·hm~(-2)+235g·L~(-1)乙氧氟草醚EC 120.35g·hm~(-2);花生荚果产量最高为4338.88kg·hm~(-2),最优配施组合为960g·L~(-1)精异丙甲草胺EC 852.44g·hm~(-2)+330g·L~(-1)二甲戊灵EC 725.66g·hm~(-2)+235g·L~(-1)乙氧氟草醚EC 137.98g·hm~(-2)。本试验条件下,三种除草剂配施杂草干重≤600kg·hm~(-2)、荚果产量≥4000kg·hm~(-2)的最优配施剂量组合为:960g·L~(-1)精异丙甲草胺EC 644.06~808.74g·hm~(-2)、330g·L~(-1)二甲戊灵EC 701.66~866.41g·hm~(-2)、235g·L~(-1)乙氧氟草醚EC 111.04~137.11g·hm~(-2)。  相似文献   

4.
砜嘧磺隆25%可湿性粉剂在马铃薯中的残留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制定砜嘧磺隆在马铃薯生产中的安全使用标准,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砜嘧磺隆在马铃薯中的残留动态,应用液相色谱法测定砜嘧磺隆在马铃薯中的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砜嘧磺隆在马铃薯植株和土壤中降解符合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C=C0e-kt,砜嘧磺隆在土壤中半衰期为(0.02~3.10 d),在植株中的半衰期为(0.93~2.90 d)。该药属易分解农药(T1/2<30 d)。在马铃薯4叶期时喷药1次,按推荐剂量90 g/hm2及1.5倍剂量135 g/hm2施用25%可湿性粉剂砜嘧磺隆。在收获期马铃薯植株和块茎均未检测出,在马铃薯上的砜嘧磺隆安全使用量推荐为90 g/hm2,建议马铃薯上砜嘧磺隆最大残留限量值MRL暂定为0.1 mg/kg。  相似文献   

5.
草甘膦等不同茎叶处理除草剂对棉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草甘膦异丙胺盐、乙氧氟草醚、草铵膦3种茎叶处理除草剂单用及与二甲戊灵、精异丙甲草胺2种土壤处理除草剂混用后,对棉田苗期杂草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3.5%乙氧氟草醚EC按照105.8、176.3、246.8g·hm~(-2)和41%草甘膦AS按照615g·hm~(-2)使用对棉田杂草的防效较差;20%草铵膦AS按照900、1350g·hm~(-2)处理表现优良;同时将草甘膦分别与乙氧氟草醚、草铵膦、二甲戊灵和精异丙甲草胺混合使用后,均有明显增效作用,与单剂相比,既提高了速效性,又延长了持久性,混合使用后尤其以草甘膦+乙氧氟草醚的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5种常用土壤处理除草剂乙草胺、异丙甲草胺、二甲戊灵、敌草隆、丙炔氟草胺对棉田一年生杂草的防除效果,在河南省信阳市采用播后苗前土壤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6.7 m2用100 mL(制剂用量,下同)960 g·L-1异丙甲草胺乳油(剂型代码:EC)或100 mL 33%二甲戊灵EC对稗草、千金子、铁...  相似文献   

7.
乐果在香草兰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条件下,以推荐浓度N(625 mg/L.),2N(1 250 mg/L.),4N(2 500 mg/L)三个施药浓度分别喷施处理植株和土壤.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乐果在香草兰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乐果在土壤中降解很快.半衰期为0.8~0.9d;植株喷施乐果时,香草兰果、茎、叶中的半衰期分别为6.1~6.4d,2.5~4d,3~4.2d;土表喷药后,乐果在植株各组织中的残留量远低于植株直接喷药的残留量,其最大残留量为0.094 1 mg/kg.不同施药方式,乐果在香草兰果、茎、叶中的残留动态曲线不同.植株喷药时,乐果在香草兰果、茎、叶中的残留量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而土表喷药时.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喷药后第1 d达到最大.比较香草兰各组织的最大残留量.植株喷药后表现为叶≥果>茎;土表喷药后则表现为果>叶>茎.但就消减动态而言,喷施同样浓度的乐果后,果荚中消减最慢,最后的残留量最大,说明果荚容易吸收积累乐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马铃薯》2022,(1):45-54
为探明除草剂对马铃薯的安全性,选用甘肃省目前主要种植的13个马铃薯品种,系统研究3种茎叶喷雾除草剂砜嘧磺隆、嗪草酮和灭草松以及3种土壤处理除草剂二甲戊灵、利谷隆和精异丙甲草胺对马铃薯不同品种的安全性。结果表明,25%砜嘧磺隆WG 2 g/667m2(有效成分用量,下同)苗期茎叶喷雾对‘青薯9号’‘陇薯6号’和‘陇薯7号’3个马铃薯品种相对安全(2级药害),对‘大西洋’‘克新1号’‘费乌瑞它’‘黑金刚’‘LK99’‘荷兰15号’‘冀张薯8号’‘丽薯6号’‘新大坪’和‘陇薯10号’10个品种有严重药害(4级药害)。70%嗪草酮WP 56 g/667m2(有效成分用量,下同)苗期茎叶喷雾对‘青薯9号’‘陇薯6号’和‘陇薯7号’3个马铃薯品种相对安全(2级药害),对‘大西洋’‘克新1号’‘费乌瑞它’‘黑金刚’‘LK99’‘荷兰15号’‘冀张薯8号’‘丽薯6号’‘新大坪’和‘陇薯10号’10个品种有严重药害(4级药害)。70%嗪草酮WP 56 g/667m2苗期茎叶喷雾对‘陇薯7号’‘黑金刚’和‘新大坪’3个品种具药害或毁灭性药害(3级或5级药害),对‘费乌瑞它’相对安全(2级药害),对‘丽薯6号’‘冀张薯8号’‘青薯9号’‘LK99’‘陇薯6号’‘陇薯10号’‘荷兰15号’‘大西洋’和‘克新1号’9个品种安全(1级药害)。480 g/L灭草松AS 120 mL/667m2苗期茎叶喷雾对‘陇薯7号’‘黑金刚’和‘新大坪’3个品种具药害或毁灭性药害(3级或5级药害),对‘费乌瑞它’相对安全(2级药害),对‘丽薯6号’‘冀张薯8号’‘青薯9号’‘LK99’‘陇薯6号’‘陇薯10号’‘荷兰15号’‘大西洋’和‘克新1号’9个品种安全(1级药害)。480 g/L灭草松AS 120 mL/667m2苗期茎叶喷雾对13个供试马铃薯品种很安全或安全(0级或1级药害)。330 g/L二甲戊灵EC 99 mL/667m2苗期茎叶喷雾对13个供试马铃薯品种很安全或安全(0级或1级药害)。330 g/L二甲戊灵EC 99 mL/667m2、50%利谷隆WP175 g/667m2、50%利谷隆WP175 g/667m2和960 g/L精异丙甲草胺EC 192 mL/667m2和960 g/L精异丙甲草胺EC 192 mL/667m2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对13个品种均很安全(0级药害)。研究结果对指导马铃薯田除草剂科学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豇豆、土壤中吡虫啉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并研究吡虫啉在海南豇豆和其种植土壤中的消解动态以及在豇豆中的最终残留。结果表明:方法回收率为78%~89%,在0.05~5μg/mL线性关系良好,相对标准偏差(RSD)7%,最低定量限0.01μg/mL,方法满足检测工作要求。吡虫啉在豇豆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9、5.1 d。以1.5倍推荐剂量一次喷施农药2.5 d后吡虫啉残留量小于0.5μg/g。吡虫啉在土壤中半衰期较短,属于易降解农药;分别以1.5、2倍推荐剂量3次施药,每次施药间隔2d,自然降解4、6d后残留量均低于0.5μg/g。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气相色谱法(氮磷检测器)测定精甲霜灵在西红柿果实上的残留量。结果表明,精甲霜灵在西红柿植株上施用以后降解较快;在西红柿果实上的消解遵循指数型降解规律,半衰期为1.74 d;残留量与精甲霜灵施药量相关,残留浓度随着施药量增多而增高;施药4次处理与施药5次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以2倍试验农药厂家在西红柿上的推荐使用剂量(2 248 g/hm2)作施药处理,施药次数为5次,于最后1次施药2 d后,精甲霜灵在西红柿果肉中的残留量为0.074 mg/kg的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农药厂家推荐精甲霜灵在西红柿上施用的安全间隔期为3 d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