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北京地区多孔菌目菌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xq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9,26(3):317-320
人们对北京地区的多孔菌目菌物了解并不十分清楚,本研究列举北京城区及周边山区中分布的5个科、30属、76种多孔菌菌物名录,其中包括一个中国新记录。 相似文献
2.
3.
中国主要多孔菌培养特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潘学仁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8,26(3):60-64
通过实体组织分离的菌种。接种于PDA和MEA平板培养基上。在25℃恒温下培养1-6周。根据菌落细胞外氧化酶检测反应,菌丝类型及分化,锁状联合分布、菌丝和菌落的颜色,产孢情况等特征。对中国东北针阔叶树60种主要多孔菌,进行了培养特性及鉴定粉类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针叶树上主要多孔菌培养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菌落细胞外氧化酶检测反应,菌丝类型及分化,锁状联合分布,菌丝和菌落的颜色,产孢情况等培养特性,对东北针叶树上12种主要多孔菌,进行了培养特性及鉴定分类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1985以来对我国广大地区维管植物上的斑痣盘菌目真菌进行了初步考察,收集到来自27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标本1,550号,并按现今易被人们接受的分类依据及方法已对780号标本进行鉴定与分类,共查明14属73种,其中9属(含2个中国新记录属)。42种(含12种新种,1个新组合及11个中国新记录种),已陆续发表。本文全面报道了笔者等在我国斑盘菌目分类研究中取得的结果,编制了已建新种及新组合的检索表,并 相似文献
6.
多孔菌是一类药用资源极为丰富的真菌,该类群真菌产生多种代谢成分,具有抗肿瘤、护肝、抗炎和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着重介绍了狭义多孔菌的代谢产物成分与活性的研究进展,以期对多孔菌活性筛选、化学分析和开发利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梅树品种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回顾了梅树品种分类方面的研究,重点介绍了30年来的成果,将品种分类历程划分为4个阶段,即传统园艺分类阶段、品种收集整理阶段、形态系统分类阶段和综合系统分类阶段.概述了梅的起源、品种演化等方面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2.
对大头泥蜂亚科的分类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该亚科目前世界已知4族8属1132 种。此外,文中对该亚科种类发表年代及地理分布作了统计分析,对分类研究简史和生物学特性作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3.
药用植物苍术(Atractylodes)为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东亚,在中国的许多地区栽培,收获其根状茎干燥后作药用。苍术的繁殖方式有种子繁殖、分株繁殖、根茎繁殖。分类依据的形态特征主要是叶、花的不同,但其形态差别有限。报道的所有苍术属植物的染色体数均为2n=24,除罗田亚种外均包含2对随体染色体,且随体很小;在染色体类型(中部着丝粒、亚中部着丝粒、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及数目上有差异。在罗田苍术的染色体上检测到1对染色体带有5S r DNA位点,另外2对染色体带有45S r DNA位点,其中1对为随体染色体,故1对染色体上的45S r DNA位点没有表达而形成随体。在核型对称性方面,罗田苍术为原始的2A型,而其他苍术与白术的均为2B型。罗田苍术在染色体上的分化为其亚种的分类地位提供了细胞学证据。DNA序列及分子标记揭示了不同苍术类型间一定的遗传变异,为其分类及演化提供了分子证据。罗田苍术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2n=24)正常配对形成12个二价体,后期I均等分离,在两次分裂的后期和末期没有落后染色体及形成微核,最后产生较高比例的可育花粉,为其较高结实率及种子的高成活率提供了细胞学解释。其正常的减数分裂也保证了进行有性与无性繁殖苍术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及中国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发展迅速的学科,它亦是当今生态学研究核心之一。首先简要介绍了景观生态学的概念与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概括总结了我国近20年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现状,分析了目前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5.
茴芹属是伞形科中较大的属之一,旧大陆广泛分布,具有两侧压扁的卵圆形双悬果。中国茴芹属植物在形态学、解剖学、细胞学方面已有一定工作的积累,而分子系统学为该属的系统分类学研究带来新的观点。该研究对中国茴芹属植物的系统分类研究近况进行概述,并且提出建议,为茴芹属更深入的系统分类研究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4亚种分类系统(东北亚种Microtusfortispelliceus、指名亚种M.f.fortis、长江亚种M.f.calamorum和福建亚种M.f.fujiandensis),对中国东方田鼠(M.fortis)生物生态学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①中国东方田鼠的分类地位有争议,乌苏里江亚种(M.f.pelliceus)是否属于东方田鼠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迄今为止,对长江亚种进行的研究较多,而对其它亚种的研究甚少。②从南部到北部都有东方田鼠分布,多栖息在低海拔地区,偏爱湿地生境。③该鼠主要以草本植物的绿色部分为食,为农林害鼠,化学防治东方田鼠采用敌鼠钠盐和复方灭鼠剂88-1对人畜比较安全,汛期还可结合物理方法对迁入洞庭湖稻田区的东方田鼠进行灭杀。④从南到北胎仔数、怀孕率有增加的趋势,繁殖期逐渐缩短。⑤沼泽扩展导致东方田鼠种群数量增加,而湖面围垦致使其数量下降。⑥该鼠昼夜均活动,但季节间存在差异,有季节性迁移行为,雌雄鼠均具有杀幼行为。 相似文献
17.
中国沙蟒属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沙蟒属(Eryx Daudin)的分类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在传统分类的基础上,又从染色体组型和晶状体蛋白聚焦电泳两方面,对分布于我国新疆和甘肃的沙蟒进行了研究。敦煌、东疆和北疆三个地区沙蟒的二倍体染色体数均为34条,其中大型染色体8对,小型染色体9对。不同地区沙蟒大型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和臂率是不同的。用薄层聚焦的方法可以从东疆的沙蟒的晶状体蛋白中分离出13条主带,敦煌的沙蟒和北疆的沙蟒晶状体蛋白中分离出12条主带。从以上综合分析结果说明,敦煌的沙蟒和东疆的沙蟒与沙蟒属内其它沙蟒的差异均达到了种级水平,它们的新种名分别是 Eryx orentalis—xinjiangensis 及 Eryx dunhuangensis。 相似文献
18.
19.
河北曲周试验区土壤特性与系统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曲周试验区28个土壤剖面的研究表明,大多数土壤冲积层理较明显,发育程度低,粉砂含量高,盐化现象普遍,人类活动迹象清晰可见,长期灌溉导致明显淋淀粘化层出现,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该区土壤分别属于人工为土、淋溶土和雏形土3个土纲中的相应亚纲、土类及亚类;按《中国土壤分类系统(普查)》,分别属于潮土和盐土2个土类中的相应亚类,比较了6个土壤代表剖面在2种分类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