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实验测定了咸海卡拉白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并做出了耗氧率的昼夜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在水温16~30℃条件下,卡拉白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耗氧率与温度的线性回归方程为R=0.028T-0.312(R=0.845),不同体重鱼(3.97~132.22g)在24℃时,耗氧率和窒息点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耗氧率与体重的关系为R=0.6548W-0.21(R=0.974)。卡拉白鱼的昼夜耗氧昼夜平均耗氧为0.3137mg/g.L,耗氧最低值出现在日间11:00时,耗氧最高值出现在凌晨6:00时。  相似文献   

2.
哲罗鱼耗氧量与体重、水温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通过对 2 2 5g、 2 2 7 5g、 2 60g 3组体重范围 ,在 8℃、 1 2℃、 1 6℃、 2 0℃ 4个水温范围下的哲罗鱼耗氧量的测定 ,研究了哲罗鱼耗氧量与体重、水温的关系。结果表明 :耗氧量随着体重和水温的增加而增加 ,在 1 2℃~ 1 6℃水温范围 ,温度增加 ,但耗氧率增加不显著 ,认为此水温为哲罗鱼生长的适宜水温。水温在 1 6℃时 ,耗氧量与体重的关系为 :R =0 2 962W0 90 82 (R :耗氧量 ,mg/h·尾 ,W :体重 ,g) ;在体重 2 60g时 ,耗氧量与水温的关系为 :R =1 5 496 +1 8776T (R :耗氧量 ,mg/h·尾 ,T :水温 ,℃ )。  相似文献   

3.
叶尔羌高原鳅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流水呼吸室法和静水呼吸室法测定了叶尔羌高原鳅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叶尔羌高原鳅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白天(7:00-21:00)平均耗氧率为0.1389mg/(g·h),夜间(22:00-6:00)平均耗氧率为0.1799mg/(g·h)。其耗氧率和窒息点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均体重为7.66g,耗氧率为0.1560mg/(g·h),窒息点为1.2105mg/L;均体重为20.30g,耗氧率为0.1201mg/(g·h),窒息点为1.1314mg/L;均体重为47.60g,耗氧率为0.0925mg/(g·h),窒息点为1.0937mg/L。其耗氧率和窒息点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大,水温20℃,耗氧率为0.1260mg/(g·h),窒息点为1.1805mg/L;水温25℃,耗氧率为0.1603mg/(g·h),窒息点为1.3109mg/L;水温29℃,耗氧率为0.2231mg/(g·h),窒息点为1.5816mg/L。研究结果为养殖生产中合理放养、水质管理、饵料投喂和活鱼运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美国大口胭脂鱼苗种耗氧率和窒息点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美国大口胭脂鱼的耗氧率、耗氧量及窒息点进行了测定。①耗氧率:平均体长6.9cm,体重6.7克的美国大口胭脂鱼的耗氧率为0.1641mg/g.hr,耗氧量1.115mg/尾.hr;平均体长7.0cm,平均体重6:87克的美国大口胭脂鱼耗氧率0.1433ndg/ghr,耗氧量0.1324mg/尾hr;平均体长10cm,体重24.05克的美国大口胭脂鱼耗氧率随体重增加而减小,而耗氧量随鱼体体重增加而增大。大口胭脂鱼的耗氧量呈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②窒息点:美国大口胭脂鱼(6.9-10cm)的窒息点在水温30.6-32.1℃时为0.3000-0.3500mg/L。  相似文献   

5.
在适宜生长温度上、下限的条件下,对2种不同规格的华鲮鱼种进行耗氧率、窒息点和耐酸碱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耗氧率随着鱼体体重的增加而降低、而窒息点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平均尾重6.13g~12.58g的华鲮鱼种在水温13.012~29.0℃时耗氧率为0.1495mg/g.h~0.1071mg/g.h,窒息点分别为0.1395mg/L~0.1572mg/L;其生长的最适宜pH为6.5—7.5。  相似文献   

6.
在平均水温27.0℃条件下,测得平均全长11.1cm、平均体重12.0g的巴沙鱼幼鱼的耗氧量为3.8926mg/(尾·h),耗氧率为0.3237mg/(g·h),窒息点为0.5297mg/L。巴沙鱼昼间耗氧率明显高于夜间耗氧率,其对低氧的耐受力较强。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水温和蜕壳次数对中华绒螯蟹幼蟹耗氧率的影响,采用静水式密闭装置测定了幼蟹在水温15~35℃范围内和第7~11蜕壳期(C7~C11,幼蟹Ⅳ期~幼蟹Ⅷ期)的耗氧率和耗氧量。结果显示,水温在15~30℃时,幼蟹的耗氧率在各蜕壳期都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升高,于30℃达到峰值,之后随着水温的上升反而呈现下降的趋势,在C7阶段,水温30℃时幼蟹的耗氧率达到最高值0.661 mg/(g·h);幼蟹的耗氧量在各水温条件下都随着蜕壳次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在C11阶段,水温30℃时幼蟹耗氧量达到最高值4.168 mg/h,不同蜕壳次数幼蟹的耗氧量差异显著(P<0.05)。幼蟹耗氧率(R)与温度(T)、不同蜕壳次数幼蟹湿质量(W)的二元回归方程线性关系显著,其关系式为:R=0.239 5+0.009 4T-0.019 7W(r=0.821 5,P<0.01)。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水温、蜕壳次数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耗氧率影响显著,三者之间有显著的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褐菖鲉耗氧率及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测定流水中溶氧量的方法,对褐菖鲉耗氧率、窒息点及耗氧率昼夜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pH8.0、盐度24.5、水温17℃的水质条件下耗氧率昼夜变化不明显(P=0.422),平均值晚上略高于白天,凌晨05∶00耗氧率最高,为233.04±25.36mg/kg·h;耗氧率、耗氧量与体重的关系分别为QR=1433.9W-0.7077(R2=0.992,P<0.001)、QC=1.4298W0.2926(R2=0.956,P<0.001);水温对褐菖鲉的耗氧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pH值在8.0时耗氧率最低。窒息点随着个体的增大而降低,相同体重的鱼窒息点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室内对2种规格宝石鲈的耗氧率、耗氧量及窒息点进行了测定。实验用水为曝气24 h以上的自来水,水温 25℃,pH值6.5-7.0,D04.9 mg/L。结果表明:宝石鲈的耗氧率随体重增加而降低,而耗氧量和窒息点随体重的增加而上升。平均体长4.77 cm、体重2.18g/尾的宝石鲈耗氧率为0.2561 mg/g·h,耗氧量0.5654 mg/尾·h,窒息点0.448 mg/L;平均体长6.09 cm、体重4.78 g/尾的宝石鲈耗氧率为0.2473 mg/g·h,耗氧量1.1840 mg/尾·h,窒息点0.632 mg/L。  相似文献   

10.
波纹龙虾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流水法研究波纹龙虾在不同温度、盐度和pH值条件下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耗氧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加,25℃耗氧率为0.0645mg/g·h,33℃时上升到0.1879mg/g.h。波纹龙虾耗氧率随盐度的变化则呈“V”字型,盐度为28最低0.1051mg/g。h。波纹龙虾的耗氧率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pH值7.4~7.7时,耗氧率较高,为0.1426~0.1460mg/g.h;pH值8.0~8.6时,耗氧率从0.1057mg/g。h下降到0.0722mg/g.h。在水温29℃,盐度28,pH值8.0条件下,波纹龙虾的窒息点为0.2341mg/L。  相似文献   

11.
山女鳟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山女鳟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力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山女鳟可量比例性状为体长 /体高 4 2 0± 0 2 7,体长 /头长 3 99± 0 35 ,体长 /尾柄长 1 0 60± 1 5 5 ,体长 /尾柄高 1 2 1 4± 0 79,头长 /吻长 2 5 3± 0 63,头长 /眼径 6 84± 1 1 6,头长 /眼间距 3 0 9±0 33;可数性状为背鳍鳍式 :D 1 0~ 1 6,胸鳍鳍式 :A 8~ 1 3,腹鳍鳍式 :8~ 1 1 ,臀鳍鳍式 :1 1~ 1 5 ,侧线鳞 :1 1 2~ 1 40 ,侧线上鳞 :2 6~ 2 9,侧线下鳞 :2 5~ 35 ,第一鳃弓鳃耙数 :1 3~ 1 5 ,脊椎骨 63~ 65 ,幽门垂 2 0~ 5 7。绝对繁殖力 61 7 83± 2 5 2 70 ,相对繁殖力 2 0 9± 0 67。  相似文献   

12.
人工养殖山女鳟幼鱼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2004年5月30日-2005年2月30日对人工养殖条件下山女鳟(Oncorhynchus masou masou)的生长特性进行观察,观察阶段为山女鳟初孵鱼苗至11月龄。实验期间水温为自然常温(4.7~16.8℃)。结果表明:在这一生长阶段,山女鳟体质量瞬时增长率与水温变化有关,体质量增长量和增长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加快,高峰出现在5月龄(2004年8月),水温为16.83℃,但山女鳟的最适生长温度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体质量增长量、相对增长率与体质量瞬时增长率的变化相一致;山女鳟的生长指标和生长常数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变化一致,并显现出规律性;从体长和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可认为山女鳟幼鱼阶段体长和体质量的生长基本同步,生长式型为匀速生长;山女鳟幼鱼阶段的肥满度与水温变化不一致,随着月龄的变化而波动;饲料的营养配比满足不了各个生长期的营养需求,因此,对山女鳟营养需求及配合饲料的研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160-164]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研究了我国引进的两个山女鳟(Oncorhynchusmasoumazou)群体及其杂交F1代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1)两个杂交组合的早期生产性能,如授精率、发眼率和孵化率等不存在显著优势,自交组合BH08♀×BH08♂的最终成活率为63.37%,远低于其他三组的成活率(P〈0.01);(2)378d的生长对比试验表明,杂交组合与自交组合的体质量、绝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等存在一定差异,养殖时间对这些指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但组间差异仅为显著水平(P〈0.05)或没有差异(P〉0.05);(3)378d的生长对比试验结束时,两个杂交组合均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生长阶段对杂交组合杂种优势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不同组合间的杂种优势率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4.
在水温12.1~13.9°C下和直径80 cm、高60 cm,水深40 cm的圆形选育缸中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1200lx、600 lx和300 lx)对平均体质量为10.10±0.8g的山女鳟(Oncorhynchus masou masou)幼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强度显著影响山女鳟幼鱼特定生长率(SGR)、肥满度(CF)和变异系数(CV)(P<0.01),高光照强度组SGR和CF值显著高于两个低光照强度组,而CV值则是高光照强度组显著低于两个低光照强度组;高光照强度组摄食率(FI)明显高于两个低光照强度组。实验表明,适度增强光照强度有利于山女鳟幼鱼的生长,这对于优化山女鳟幼鱼培育条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在水温7.4~11.3℃的流水池养殖条件下马苏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masou masou)幼鱼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其生长指标和饲料利用效率的影响,设计了5组蛋白质水平为40.40%、44.84%、50.16%、54.82%和59.03%的养殖试验,养殖期为150d.试验过程中进行了水质化学指标的...  相似文献   

16.
山女鳟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淀粉凝胶电泳方法,对山女鳟的肝脏、肌肉等组织的LDH、MDH、IDH、ADH、EST、SOD等同工酶进行电泳,并对其表型进行生化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检测到6种同工酶是由13个基因座位编码;其中m-MDH基因座位呈多态,其多态座位比例为7.6%,平均杂和度为0.059。在生化遗传水平上山女鳟表现出较低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7.
将发育积温242℃.d的山女鳟发眼卵置山溪中进行流水孵化。在日均水温4.8℃环境下,发育积温达382℃.d时开始有少数鱼苗孵出。此后在日均2.3~1.5℃,最低0.2℃环境下历时36d,发育积温达456℃.d时全部孵化出膜,孵化率90.2%。最早出膜的孵化稚鱼在日均水温1.5~3.7℃,最低0.2℃环境下历时93d,发育积温达668℃.d时开始上浮。受精后172d发育积温达762℃.d时全部上浮,上浮率77.3%。驯饲一个月的稚鱼育成率63.2%。雏鱼孵化及形态机能发育正常,表明山女鳟在日均水温4.8~1.5℃,最低0.2℃的低温环境中可以正常地进行早期发育。  相似文献   

18.
摘 要:利用虹鳟(♀)和山女鳟(♂)进行种间杂交,获得了90.00%的受精率,80.52%的发眼率,90.68%的孵化率和30.68%的鱼苗成活率。运用13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杂交亲本与杂交子代进行了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1) 在13个微卫星位点中,3个位点只在虹鳟中得到扩增产物,6个位点扩增出虹鳟和山女鳟清晰的差异条带,另外4个位点在双亲中没有扩增出显著差异条带;(2) 双亲遗传分化显著,虹鳟和山女鳟存在杂交现象,虹鳟和山女鳟杂交子代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属两性融合生殖,是真正意义上的杂交种。 (3) 杂交后代与虹鳟和山女鳟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4617和0.5965,遗传距离分别为0.7729和0.5168, 表明杂交F1与两亲本的遗传差异不是对等的, 而是偏向父本一方,UPGMA系统树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本研究结果将为虹鳟、山女鳟两种鱼的杂交育种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马苏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masou)三倍体育种技术方法,更好地解决其个体小、生长慢和性成熟后死亡率高等问题,采用热休克法进行三倍体诱导实验,设4个诱导温度(24、26、28、30℃),2个起始诱导时间(15 min、20 min)和2个持续诱导时间(15 min、20 min)共分1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结果显示,13个实验组均能诱导出三倍体个体,而不同温度组的诱导率差异显著,分别为13.3%、31.65%、52.28%和78.81%(P<0.0.5)。随着温度的上升,孵化率呈显著降低的趋势。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诱导成功的关键因素,利用热休克诱导受精卵制备陆封型马苏大麻哈鱼三倍体苗种的方法是可行的,三倍体诱导的最佳条件是:水温28℃,卵子受精后15 min持续处理20 min,发眼率(72.57±0.26)%,孵化率(60.92±0.31)%,三倍体率53.1%,综合诱导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马苏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masou)资源保护策略和人工繁殖技术,对人工养殖的图们江陆封型马苏大麻哈鱼繁殖力进行了研究。选取122尾不同养殖区域卵巢发育Ⅳ-Ⅴ期的马苏大麻哈鱼样本(其中延吉42尾、山东35尾、北京45尾)进行统计分析。试验马苏大麻哈鱼体重209~845 g,平均为(512±206)g;体长17.0~39.5 cm,平均为(26.81±6.53)cm。结果表明,大麻哈鱼的绝对繁殖力410~3 075粒,平均为(1 485±797)粒;体重相对繁殖力1.93~3.64粒/g,平均为(2.72±0.47)粒/g;体长相对繁殖力23.60~77.85粒/cm,平均为(51.35±17.60)粒/cm;Ⅴ期卵巢性腺指数14.85%~27.93%,平均为(20.97±3.57)%;繁殖力随着体重、体长、性腺指数增加而提高(P0.01)。通过人工驯养和移植培育,改变了马苏大麻哈鱼在自然环境下雌鱼卵巢发育不成熟的现象,而且繁殖力明显提高。移植到北京和山东后,其繁殖力极显著高于原产地(P0.01)。国产陆封型马苏大麻哈鱼具有规模化人工繁育的优势,能够为野生种群资源增殖提供苗种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