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香菇菌棒转色技术的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菇菌棒转色技术的管理浙江省平阳县农业局钱玉夫香菇菌筒脱袋后约经5天的脱袋管理后,棒进入转色的管理。菌棒转色理想与否,是代料栽培中关系到香菇产量高低,质量好坏的“大关”。转色的好坏与品种、菌丝长势、脱袋迟早、温度、湿度、光照等多因子有关。转色期间必须...  相似文献   

2.
在代料栽培香菇的过程中,有一个菌棒“转色”的问题。所谓转色,就是菌棒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即菌棒表面长出一层白色绒毛状菌丝,接着倒伏,形成一层薄菌膜,并分泌色素,始为白色略带粉红,后变为棕褐色,最后形成一层似树皮状的褐色菌膜。这是一个较复杂的生理过程。转色的好坏,直接影响香菇的产量和品质。影响香菇菌棒转色的主要因素及防止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 品种。品种不同转色的生理表现也不同。一般来说,中高温型品种,自然转色较快,有的品种边转色边出菇,无需特殊的转色管理。中低温型品种,自然转色较慢,管理时技术要求较严格。低温型品种比中低温型品种转色还要慢,技术要求更严。 2 温度。在转色期间,小空间(如菇房或菇棚)的温  相似文献   

3.
袋栽香菇脱袋转色是香菇袋栽关键技术之一,转色成功表现为绒毛状菌丝倒伏,呈现一薄层棕褐色有光泽的菌膜。然而生产中常因转色失败而前功尽弃。现将其失败原因及采取措施介绍如下:1转色太浅或不均 菌简呈灰白色或深黑色,其原因是脱袋后连续数天遇20℃以上高温,或一直处于12℃以下的低温,使菌丝体生长不良。挽救措施:高温天气早晚应及时通风换气;气温过低白天可去掉覆盖物,或拉稀菇棚上的遮阳物,以利阳光射入提高菇房温度,使室温保持在15℃以上,并尽量缩短通风时间。2菌丝徒长 原因主要是:①培养料内加入的■皮和尿素…  相似文献   

4.
张子荣 《食用菌》2017,(4):48-49
<正>近年来,241-4香菇已成为福建省浦城县的香菇主栽品种之一。在香菇生产中,菌棒菌丝转色是决定生产效益的关键环节,也是生产实践中经常出现问题的环节。因此,掌握香菇的转色技术,对香菇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将香菇菌棒转色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转色的生理标准为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香菇,脱袋转色菌棒应该达到4个标准:第一,菌龄达到,菌丝达到生理成熟。一般5℃  相似文献   

5.
香菇菌棒转色是出好菇的关键环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香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著名的食药兼用菌。香菇属于低温变温菌类,栽培中香菇菌棒或菌床的转色与转色后的惊蕈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因为香菇菌棒转色与惊蕈工作是在香菇菌丝体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阶段的过渡中进行的,它受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照等惟妙惟肖的作用,在栽培生产中要创造适宜的条件,才能避免香菇菌棒不转色、早产、群生、畸形的现象的出现。显而易见转色与惊蕈是香菇栽培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掌握好这个关键环节可以提高香菇的商品产量,保证香菇子实体产品质量,达到丰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为在菌棒菌丝胞外酶活性较低的时间点采取措施,提高菌丝细胞活力,促进菌棒转色,选取两个主栽香菇品种(灵仙1号和808)为试验对象,采用DNS法、酪蛋白法、ABTS法测定4种胞外酶活性。结果表明菌丝满袋到转色前,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蛋白酶的活性均下降,但漆酶活性基本不变;转色初期,4种酶活性均上升;转色中期,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继续上升,其他酶活性均变化不大;转色后期,4种酶活性均上升。  相似文献   

7.
正香菇栽培者对夏季出菇,开发反季节鲜菇市场,普遍怀有高收益预期。但夏季的长时间高温,已经超越了香菇子实体发生和生长的生物学属性,即使在相对冷凉的北方山区,选用耐高温的品种也是问题重重。主要表现为出菇前期菇蕾丛生集中涌现,朵小肉薄、商品价值低,出菇后期菌棒变干变硬、感染绿霉丧失出菇能力。对此,笔者根据多地生产经验和走访种植能手,提炼成了减轻和克服越夏出菇障碍的技术措施,即进行香菇菌棒的二次转色。该技术经河北阜平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在工厂化可控环境下香菇菌棒转色阶段,环境CO2体积分数对香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香菇菌棒刺孔增氧后,分别在3种CO2体积分数(对照CK:0.2%~0.3%、T1:0.4%~0.5%、T2:0.7%~0.8%)的条件下培养出菇(菌龄90 d出菇),统计菇蕾数、产量,测定菇品质。结果:与CK比较,T1、T2条件下培养出菇,第1潮菇蕾数及产量显著下降,第2潮菇蕾数及产量则显著上升,第3潮均无显著差异;3潮菇总蕾数、单菇重及总产量无显著性差异。与CK相比,T1和T2的A级菇比例分别下降7.44%、22.05%,B级菇比例分别提高1.17%、5.23%,A+B级菇总和比例分别下降2.65%、6.87%,C级菇比例分别提高15.50%、3.40%。结论:香菇转色阶段可控制菇房CO2体积分数在0.4%~0.5%,此条件既可保证香菇产量及品质,又能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9.
郝永趵  陈家水 《蔬菜》2001,(1):15-16
菌丝转色是香菇较为独特的现象,是香菇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标志。菌袋转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今后出菇时间的早晚、产量的高低、质量的优劣。转色的好坏除了与菌种品质有一定关系外,还与生长期管理措施不当有关。下面就几种主要的菌丝转色异常现象做简要分析。 一、转色太残或一直不转色 1.表规及影响菌袋表层为黄褐色或灰白色,加杂白点。此种菌袋多数出菇少,质量差,后期易染杂菌,易散团。 2.原因(1)脱袋过早,菌丝没有达到生理成熟,没有按照脱袋的标准综合掌握。(2)菇棚或专设的转色场所保湿条件差,菌袋偏干,导致…  相似文献   

10.
1菌棒腐烂原因菌棒腐烂多发生在栽培年数较长的老菇区,其根本原因是竞争性杂菌入侵感染,因此一切诱发杂菌入侵感染的因素都会导致菌棒腐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陈建辉 《蔬菜》2005,(11):25-25
近几年来,一些香菇产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菌棒腐烂现象,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菇农经济损失,局部地区已严重威胁到香菇产业的发展。对此,我们自2001年以来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初步探明腐烂的原因和防治技术,现将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加节能高效地实现香菇菌棒的统一转色,并探索香菇菌棒工厂化转色新技术。试验利用工厂化设施设备,对香菇菌棒转色期菌丝细胞呼吸所不断产生的热量加以蓄积和调控,在不用空调控温的情况下完成菌棒转色;并对转色期间的菌棒形态和料温变化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利用菌丝生物热进行工厂化栽培香菇菌棒(庆科212)的转色,15~17 d即可完成;菇房单位面积存袋量越多,料温峰值出现时间越早、料温峰值越高、料温越高、料温波动越大;转色成熟香菇菌棒其料温自然趋向香菇(庆科212)出菇适温。  相似文献   

13.
香菇菌筒转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香菇的产量和质量。而转色又与菌株品系的优劣、菌丝体生长的强弱、菌龄的长短、菌筒发菌过程中有否受高温影响等有很大关系。因此,在转色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不良现象。现将有关不良现象、发生原因及处理办法介绍如下,供广大菇农参考。  相似文献   

14.
香菇转色影响因素及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香菇生产流程中,菌丝转色是决定效益的关键环节,也是生产实践中经常出现的棘手问题.了解香菇转色的影响因素、掌握正确的转色方法,对指导香菇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介绍了影响香菇转色的因素及相应的管理技术,以期为香菇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多年来对香菇"烂棒"现象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和研究,掌握了香菇"烂棒"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香菇菌棒"烂棒"的防治措施,为菇农进行香菇生产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木屑栽培7402香菇压块后的管理,对高产优质具有决定性作用。这一阶段中的管理是否恰当,可从“转色”上加以观察。在压块后的7~10天,菌块表面菌丝体已基本成熟,在空气、水、光、温度等作用下,菌丝体即分泌褐色素,同时绒毛状菌丝逐渐倒伏,形成一层薄薄的菌膜。这一层菌皮的色泽随即由淡逐渐加深,这就是转色。现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17.
香菇菌筒栽培法目前发展较快。当菌袋通过室内发菌培养 ,菌丝长满整个袋内后 ,便要把装培养料的薄膜袋去掉 ,取出袋内菌筒 ,移至露地排放 ,这时即进入常说的菌筒转色期。正常情况下 ,脱袋后的菌筒 ,其表面白色菌丝先是倒伏 ,颜色略转粉红 ,随后逐渐变为棕褐色 ,形成似树皮状的褐色菌膜。但转色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 ,往往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 ,有必要及时处理 ,以免影响产量、质量。重庆合川市钓鱼城办事处小塔村九社黄正是种菇大户 ,他针对下列问题采取的技术措施是 :1 菌丝徒长 菌筒表面的菌丝一直生长 ,长达 2mm时还不倒伏。原因一是…  相似文献   

18.
贾亚妮 《食用菌》2006,28(3):55-56
2003年6月底至8月上旬,浙江省丽水市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持续40d以上高温少雨天气,气温超过40℃以上的达14d,其中丽水市区达43.2℃,突破历史极值,居全国首位。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尤其是对香菇生产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香菇菌棒菌丝因受高温危害,出现流黑水、腐烂散筒等现象。全市3.5亿袋花菇菌棒,因高温烧菌引起腐烂的达1.5亿袋,占花菇总数的43%,其余2亿多袋菌棒电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全市有4万多户菇农的菌棒全部腐烂,血本无归。  相似文献   

19.
黄茂富 《食用菌》2009,31(6):41-41
浦城县是闽北袋栽香菇主产区,年生产量达4000万袋。我县多引用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选育的241-4菌株,采用高棚阴畦生产模式,接种季节安排在冬末及早春(公历2—3月初)。在香菇生产流程中,菌丝转色是决定效益的关键环节,也是生产实践中经常出现的棘手问题。因此,明确袋栽香菇转色异常原因,并掌握应对措施,对指导香菇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北方香菇袋料栽培转色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郝继伟  杜庆栋 《食用菌》2006,28(4):40-40
香菇属中低型菌类,由于我国北方地区具有香菇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近几年来北方香菇栽培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我国香菇栽培的主要区域。由于香菇栽培中香菇转色技术要求较高,且紧密关系着香菇产量和品质,因此我们结合北方地区袋栽香菇的特点对转色技术进一步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